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愛情如錢鍾書與楊絳

作者:由 王小Q愛生活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9-01-16

愛情如錢鍾書與楊絳

愛情如錢鍾書與楊絳

你想知道的任何事情的答案,一定在世界的某一本書裡。

最初因為“你的問題主要是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這句話,一度糾結迷茫,看到楊絳先生這句話,突然就對號入座了,寫的大概就是我。

可能因為女人對愛情更加敏感吧,又看到錢鍾書那句話: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十幾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這可能是最鍾情的告白吧……

遇到錢鍾書前的楊絳先生

楊絳出生於1911年,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位留學歸來的律師,母親也是一位知識女性。楊絳的原生態家庭是和睦幸福,濃濃的書香氣息。

由於父親的剛直不阿得罪了權貴,不得不舉家搬離,回到他們無錫老家,一路顛簸流離,但是父母親豁達樂觀的態度,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兒女,孩子們唱歌跳舞,一次勞累的搬遷變成了快樂的旅行。

父親博學樂觀,母親賢惠勤勞,楊絳父母間的關係融洽,後來楊絳先生一些回憶錄裡記錄過,父母從未吵過架,像朋友一樣。

在舊社會夫妻不吵架很正常,因為男尊女卑嚴重,但是她的父母是如朋友一般說不完的話。這樣的夫妻觀對以後楊絳也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

可見,生活在一個父母感情穩定、特別和睦、充滿民主氣息的家庭的孩子對她生活觀影響有多大。

有人說,夫妻間哪有不吵架的,生活磕磕絆絆的。其實夫妻間真的可以不吵架,遇到那麼一個有趣的人生活一生,或許那才是真正的愛情,好的夫妻關係,一定有話可說,而不是熟悉的陌生人。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我單身,也許寂寞但並不孤獨;有些人結婚已久,孩子老人熱熱鬧鬧,但是有家庭卻孤獨的人們比比皆是。所以孤不孤單,幸不幸福與單身還是結婚並無直接關係。

兩個人之間應該是朋友,其次才是伴侶,這樣的愛才是真正意義上完整的成熟的愛。父母的愛也潛移默化會影響到孩子。而現在太多夫妻之間的話題似乎除了孩子,就只剩下油鹽醬醋茶了。

他們把家庭生活變成了對孩子各種揠苗助長的練習場,忽視了夫妻之間情感交流,把自己不上進的那份怯懦寄託在孩子身上,可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教育出他們想象的孩子。

愛情如錢鍾書與楊絳

遇到成為錢鍾書夫人的楊絳

錢鍾書和楊絳初次見面是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兩個人一見如故,心中便情定終生,他們開始戀愛了。

錢鍾書的那句: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見到她之後,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承諾,這個承諾一守就是幾十年,從未改變。

這一陪就是一生,這一伴就是永遠。倆人因為工作關係聚少離多,可是感情絲毫不受影響,互通書信。突然想到一句話:以前書信很慢,車馬很慢,可一生只愛一個人。

現在什麼都是高科技,飛速發展的祖國讓我們應接不暇,尤其是80後的人,歷經了國家最為騰飛的幾年。我們的心還未來得及適應,顯得浮躁不安,浪潮中有多少人失去了自我,彷徨著不知道方向。

一直認為書信是最能表達人感情的一種方式,就如寫作。錢鍾書文采飛揚,還很幽默,兩個人這樣度過艱苦的歲月。

錢家也是教育世家,不過錢家是舊式家庭,禮數很多,也有著重男思想,他們觀念和楊家觀念截然不同。楊絳來到個大家庭以後,儘管思想觀念大相徑庭,可聰慧知書達理的 楊絳還是很快融入錢家。

楊絳先生才華大家都知道的,可那個歲月她甘願迴歸家庭,全力支援丈夫,願為他撐起一片天,無論經歷什麼苦難,始終相互陪伴不離不棄。

婚後不久,錢鍾書去牛津留學,楊絳也隨著去了英國。大家閨秀的楊絳戴上圍裙,做飯洗衣,她學會各種美食烹飪。雖然日子清苦,可那幾年是兩個人婚姻中最具華彩的樂章。

平日裡,兩個人比賽讀書,交流閱讀心得。一日錢鍾書說:一本書,讀第二遍,總會發現第一遍沒讀到精彩句子。楊絳則說:這是你的讀法,我倒是更隨性,好書多看幾遍,不感興趣的則瀏覽一番即可。

他們兩個人關係不單單是夫妻,更是朋友,知己,同學,我想好的兩個人關係大概就是各種關係的融洽吧,形影不離,汲取知識,日子塞神仙般的過著。他們的愛情經得起風花雪月,也耐得住柴米油鹽。

愛情如錢鍾書與楊絳

楊絳和錢鍾書的女兒錢瑗出生

他們女兒降生了,夫妻說女兒是他們這一生最好的傑作。他們為了不分散自己的愛,這樣對孩子不公平,這輩子真就只有這一個女兒。在那個年代別說一個女兒,就是一個兒子的現象都少有。

他們的想法總是超前的,他們的生育觀上不為自己,而更多的是為孩子考慮,想讓孩子的到父母全部的愛。有人說生兩個孩子是個伴兒,其實如果全身心的教育好這一個孩子,他的思想觀念成熟,豁達充盈的便不存在孤獨。

好的孩子,出自好的父母,不在於數量多少。有多少父母每天給孩子“指點江山”該寫作業了,該讀書了,而自己卻癱在沙發上玩手機呢?

錢鍾書與楊絳把錢瑗培養非常優秀,她是北京事發大學英語系教授。他們培養孩子也並不是我們那種每天各種檢查作業,各種陪讀陪學。錢鍾書和孩子關係更如朋友。

愛情如錢鍾書與楊絳

楊絳的父母親就是,她回憶錄裡有過一段,她小時候由淘氣轉成好學。只因父母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往往做比說更有力度。父親看書讀報發表文章,擲地有聲,楊絳心生佩服。

母親操勞一家衣食住用,與父親舉案齊眉,有空就翻看書籍,也讀書給他們兄弟姐妹聽。好的教育從不是被動的,而是啟發,啟發他感興趣學習,自主學習,讓他們潛移默化的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習慣。

楊絳回憶,父親從不訓示我們該如何如何去做,我是透過他言談舉止中體會到。當楊絳就自己與錢鍾書婚姻徵求父親意見時,父親也要她自己拿主意,這讓她一生銘記,要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

想起“完美陌生人”裡,女兒來電話問父親,想留在喜歡男孩子那過夜?父親說:如果多少年後,回憶起來是美好的,那麼你就留下吧,如果有一絲的猶豫,那就回來。

有多少家長可以做到?他們通常以愛的名義,干涉剝奪本該屬於孩子自己的選擇權。一件事情最終的結果由誰來承擔那麼決定就該由誰來做。家長們操碎了自己的心,可換來也許未必是他們想要的。

他們不斷各種干涉,小到吃什麼穿什麼大到婚姻,無一例外,我想最好的不是干涉,可以建議,並最後無論什麼結果都能敞開胸懷,告訴子女這裡永遠都是你溫暖的家,父母永遠都是你的後盾,大膽前行吧。

楊絳父母和孩子邊界清晰,只有不求回報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才會如此放手和成全。讓孩子在愛的包圍下成長,有愛人的能力有被愛的能力,更好的去選擇自己的愛。

愛情如錢鍾書與楊絳

楊絳送走了女兒,送走了錢鍾書,超豁達心態活到105歲

文革期間給他們帶來了很多苦難,他們女婿喊冤自殺了。對於那段歷史大家百度都有,我不想重複,看著痛心。心中縱使有說不出的痛,一家人參透出波瀾不驚的超脫,安之若素的攜手走過那段黑暗歲月。

1994年,錢鍾書老先生病倒,楊絳時刻守護著並說:鍾書在哪哪裡就是我的家,片刻不離,細心照料。熟料女兒卻先一步離開,年僅60歲。臨終楊絳握著女兒的手說:安心睡覺,我和爸爸都祝你睡好。

對於白髮人送黑髮人,幾人可以承受,幾人可以如此淡然,那句,安心睡覺,潸然淚下,阿瑗永遠在心裡從未離開。

女兒離開不久,錢老先生也離開,臨終遺言:好好活!看到這三個字我又止不住,這裡包含多少愛多少不捨。楊絳一直陪伴用家鄉話和錢老先生說話,直到呼吸停止。額頭輕輕一吻,道別!

兩人攜手風雨60年,無論遇到任何都沒將他們分開,這一次則是陰陽兩地。楊絳先生完成丈夫的遺願:好好活!

深居簡出,創作了《我們仨》,她說,我們都沒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仨,有它們的地方才是家。她從不說傷心,面對著空蕩蕩只有一人的家又是怎樣強大樂觀豁達的心理支撐著老先生繼續創作。

她翻譯的《唐吉坷德》被譽為最好的版本,錢鍾書一直楊絳忠實粉絲,認為夫人的散文好於自己,好的夫妻關係大概就是相互欣賞吧。

楊絳先生就這樣行走於人間,一路溫暖,一路微笑,一路獲取感動。在生命的坎坷和搖曳中,在浮華的歲月和寂靜的流年裡,始終保持著應有的沉靜和穩妥。

愛情如錢鍾書與楊絳

• end •

我們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最美妙的卻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也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注:圖片源自網路

標簽: 錢鍾書  孩子  父母  他們  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