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人因為什麼而讀書?

作者:由 作家金臺墨客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8-06

人因為什麼而讀書?作家金臺墨客2022-08-06 03:05:57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 人生之道,在其中焉。

所謂的讀書,其實未必僅讀書而已。廣義的讀書既包括有字之書,亦涵括無字之書。

所謂的讀書,其實未必僅是讀書,其實應該是長見識、長智慧、涵修養、養性情、增才幹,人生多維度的成長。

開啟見識,長見識、長智慧、增才幹,核心還是讀『兩書』:

有字之書

。有字之書能告訴你的,其實不是書本身,而是前人或過來人的知識、智慧、思考。比如經典名著裡的人生思考,知乎裡理性、真誠、多維度的真知灼見。一句話:好讀書、讀好書。

無字之書

。書本不能告訴你的,無字之書會告訴你。“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選出你心中的榜樣,無論古今,閱讀先賢志士的人生,向身邊『堪可為君師』的人學習,去經歷你自己的人生,也許會開啟見識的維度。從而思考,我們與這個世界如何更好地相處,如何立志、立身、立世。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密不可分,道在其中。

人生無處不學習,成長、學習是長期主義,而非一時一地。終身學習成長,時間會給你最好的饋贈。

人因為什麼而讀書?

1.開啟見識的底層邏輯: 當你明白“世界是什麼”“讀書為什麼”時,會更知道“讀什麼書”,逐漸尋找到內心答案

當你明白“世界是什麼”“讀書為什麼”時,會更知道“讀什麼書”,會逐漸、更加知道自己內心的答案。這也是知行合一的邏輯。比如說,且不說讀書之“大”者為什麼,小的方面,你想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有所成就。

問題的表象是讀書的目的與意義,讀書的方向。“為什麼而讀書,讀什麼書?”

底層邏輯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

,世界是怎麼樣的,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世界很大,也很小。

大的來說,如何認識我們的世界。比如,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小的來說,核心和出發點是如何處理好和周邊的關係。

人生觀,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知道自己的人生的前進方向以及如何的前進。

簡單一句話:準備如何渡過短暫而漫長的一生。

價值觀

,就是明確自己內心的需求和價值排序。

選擇什麼樣的人生目的,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如何處理生命歷程中個人與社會、現實與理想、付出與收穫、身與心、生與死等一系列問題?

面對矛盾與抉擇,如何有所取捨、有所好惡,對於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認同什麼抵制什麼,有什麼標準?大抵構成了人生價值觀。

中國古老的典籍《

論語

·

為政

》如是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能夠有所成就,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為人處世可以隨心所欲卻又不超出規矩。

人因為什麼而讀書?

2。開啟見識的方法論:既讀有字之書,也讀無字之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 人生之道,在其中焉

古人早有云: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

狹義的讀書,是有字之書。

廣義的讀書,既是讀有字之書,也是讀無字之書。

名著《紅樓夢》第五回中,有一副對聯如是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大抵所說的,就是“無字之書”的一種。世間的萬事萬物,如果你能深入洞見,能明瞭個究竟,就能增長學問。學問之道,不在死讀古書,搬弄知識,而在於明瞭世理。

正可謂: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 人生之道,在其中焉。

古人有云:

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

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

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的許多答案自在其中。

3。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最重要的是讀起來

有一句話很流行,也許會被人作為營銷話語,卻道出為學的真諦: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古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任何時候讀書都不為晚,但最好的時候,是現在。

《幽夢影》雲: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

大抵是說:

少年時讀書,就像從縫隙裡看月亮,時常一知半解,還有許多道理尚未領悟;

中年讀書,就像在庭院中看月亮,可以把握全貌,若要做到一切瞭然於心的境界,還需進一步歷練;

老年讀書,就像在高樓上觀賞月亮,對“陰晴圓缺、悲歡離合”經歷多了,更能體會個中滋味。

讀書,因人的閱歷不同,收穫也不一樣。閱歷深,對書中的道理體會就深刻,閱歷淺,體悟則淺。

又云:經傳宜獨坐讀,史鑑宜與友共讀。

《幽夢影》:還說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學問著述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有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

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的人生路上:

願你出走半生,閱盡千山,歷經萬水,觀過千帆,歸來依然少年。

那時的你,也許真的會感謝今天的自己。走了一條屬於自己“讀有字之書,亦讀無字之書、歷練人生”的“林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