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為什麼古今那麼多地名帶“陵”字?

作者:由 放際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5-05-27

一個字的字意,有本意,也有引申義。“陵”這個字的本意,是“大土山”。而中原地區帝王的陵寢的葬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核心都是一個人工的土山(比如秦始皇陵,當然,後來也有藉助天然的山體的,比如乾陵)。所以後來作為引申義,“陵”也用來指帝王陵寢。

上古時代的地名用字,通常是取本意的,所以上面“桂陵”、“馬陵”、“安陵”等名字應該只是說當地有一座比較大一些的土山。另一方面,注意到這些地名通常是在平原上,就更好理解了。因為大平原上一馬平川,沒有什麼標誌物,所以出現一個土山就趕緊拿來命名了。而“陽陵”這裡面出現的就比較晚,它來自漢陽陵。

在稍微擴充套件一些,“陵”這個字,是個形聲字,左耳旁“阝”,是形旁,它是從“阜”來的,本意就是“土坡”。所以所有代左耳旁的字,其本意都是與“土山”、“土地”等等概念有關的。比如“除”的本意,是“宮殿的臺階”;“陝”的本意是“隘口”。順帶一提,右耳旁“阝”的來源與左耳旁不同,它是來自“邑”的,所以帶右耳旁的字,基本原來都是地名,後來其中很大一部分變成了姓氏。

標簽: 本意  土山  左耳  引申義  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