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中文聖經翻譯史

作者:由 空中傳譯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0-04-28

中文聖經翻譯史

▲和合本翻譯小組

中文聖經的大規模翻譯工作始於19世紀新教來華之際。然而早在十多個世紀之前,基督教已經開始順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也勢必在語言上產生交集。

古代的聖經翻譯工作

根據《長安志》記載,約在公元7世紀的唐朝,聶斯托利派的阿羅本借道絲綢之路進入中國,其信仰被稱為景教。此後數百年間,聶斯托利派在起伏中傳教,直至元朝漸漸式微。

據顧長生先生所言,景教在當時翻譯了部分福音書的內容以方便傳教,但是這部分內容已經流散,無法考證。

中文聖經翻譯史

▲元代景教瓷墓誌內蒙古赤峰出土

早期天主教的翻譯工作

早在十六世紀天主教耶穌會成員來華之時,聖經已經開始被部分翻譯為中文。礙於當時傳教士的翻譯工作較為零散,加上印刷技術的不成熟,並沒有帶來太多的影響,亦未留下許多的文字記錄。

中文聖經翻譯史

▲利瑪竇與徐光啟李根畫,中華藝術宮

1528年前後,天主教耶穌會神父羅明堅(Michele Ruggieri)和利瑪竇(Matteo Ricci)在廣東共同起草了《祖傳天主十誡》作為宣教材料。

1700年左右,天主教巴設神父(Jean Basset)根據拉丁文聖經將四福音書、希伯來書和保羅書信翻譯為中文。

這個譯本是手抄本,很有可能就是如今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的“英國博物館手抄本”。(注1)後來馬禮遜就帶了這個譯本的抄錄文,赴華宣教。

中文聖經翻譯史

▲巴設神父手抄本

1770年左右,天主教耶穌會教士賀清泰(Louis De Poirot)抵達中國,他在華期間將絕大部分的拉丁文聖經翻譯為中文,名為《古新聖經》。然而這個譯本並未付印,現收藏於北京北堂圖書館(西什庫天主教堂)。(注2)

中文聖經翻譯史

▲北京西什庫教堂

雖然天主教在早期已經開始了他們的翻譯工作,然而聖經譯本沒有得到流通,基督信仰都沒有對當時的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力。

但他們的譯本在某些程度上對後來的宣教士,包括新教宣教士們,都有不小的影響。

進入十九世紀,更正教終於開始向遙遠神秘的東方帝國踏出第一步。

更正教的翻譯工作

首本中文聖經譯本之爭

1822年,馬殊曼博士(Joshua Marshman)與拉撒爾(Joannes Lassar)合譯的中文聖經完成,並由英國與海外聖經公會(當時稱為大英聖書公會)印刷發行。從時間點上來看,這是史上第一本完整印刷的基督教中譯本聖經。

中文聖經翻譯史

▲馬殊曼博士

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段裡,第一位來華的宣教士馬禮遜在廣州開始了他的聖經翻譯工作。

1807年,馬禮遜第一次來到中國廣州十三行——整個清朝帝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他面臨著三個主要的壓力:清政府的閉關鎖國、南粵民眾的普遍敵視、天主教勢力的百般阻撓。

無望於公開的佈道,馬禮遜開始了文字工作。

1813年,馬禮遜幾乎是獨立完成了新約的翻譯。同年,神差遣米憐夫婦(William Milne)抵達中國,成為他同工,開始合譯舊約。

1823年,舊約《舊遺詔書》和新約《新遺詔書》在馬六甲印刷發行,名為《神天聖書》。

中文聖經翻譯史

▲馬禮遜譯本

以上兩個譯本幾乎同時完成。馬禮遜得知馬殊曼也在翻譯聖經時,還主動把抄錄的“英國博物館手抄本”寄去給他。這樣,我們看到兩個譯本都在某些地方頗有相近之處。

兩人在翻譯聖經這件事上既是朋友,亦是競爭的關係。馬殊曼後來也感嘆道,如果他們曾有機會面對面地聯手翻譯聖經,將是非常美好的。

從譯文字身而言,馬禮遜的譯本讀起來是淺顯明白一些,這與他早年在中國直接面對慕道者的經歷相關。馬殊曼譯本則傾向於深文理直譯,讀起來頗有古風,但是對普通民眾而言仍有難度。以詩篇23篇1-3節為例:

馬禮遜譯本:

神主為我之牧者,故我未致受缺,其使我安偃在綠草田內,其又攜我走於靜水之邊也,其使我心歸於好處,且為厥名,其攜我行於義之路也。

馬殊曼譯本:

耶和華為我牧,我將靡缺,其令我臥在青草處,引我至水際;救返我魂,為厥名而導我進善義之路。

這是新教首次對聖經翻譯做出的努力,雖然這兩個譯本最終並沒有流通成為主要的譯本,但他們都為後來的翻譯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代的翻譯努力

馬禮遜的翻譯工作更貼近當下宣教的需要,但他的譯本《神天聖書》仍有改善的空間。

1835年,四人小組成立,繼續聖經的翻譯工作,他們是: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倫敦差會宣教士)、郭實臘(Karl F。 A。 Gutzlaff,第一位來華的路德宗宣教士)、俾治文(E。C。 Bridgeman,第一位來華的美國宣教士)、馬儒漢(John R。 Morrison,馬禮遜之子)。

1840年,四人小組完成了新的譯本。這個新譯本在接下來的十多年中,成為了新教的主流譯本。

值得一提的是:洪秀全,這位中國史上最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叛軍領導人,就是在這個時期接觸了基督徒梁發的《勸世良言》與四人小組中郭實臘的聖經譯本。他繼而對聖經做了改版的詮釋,發起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這個被篡改後的版本,又被稱為《太平天國聖經》。

中文聖經翻譯史

▲太平天國玉璽印

另一邊廂,美國浸信會差會也委派了宣教士對馬殊曼的譯本進行了修訂,但直到1867年修訂版才被最終確定。此版本被稱為《高德譯本》,但高德主要的貢獻在新約,舊約實為多位宣教士參與的譯本。

委辦譯本之爭

1847年,有感於翻譯工作的零散化,英美兩國宣教機構決定聯手組成翻譯大會,各自委派翻譯人才參與統一的譯本工作,以公認經文(Textus Receptus,標準原文聖經)作為基礎,用流暢而符合原意的中文來表達。除了專門委派的翻譯人員,著名的漢學家理雅各(James Legge)和中國學者王韜亦有從旁協助。

1850年,《新約全書》譯本定稿,之後獲得大會肯定,官方名為《委辦譯本》(Delegates Version)。

英國差會版本

▲▲▲

由於兩個差會產生了分歧,來自英國差會的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施敦力(John Stronach)和美魏茶(William Charles Milne,第一代宣教士米憐之子)三人合作,在三年後完成了舊約的修訂和出版,並將其與新約譯本合稱為《委辦譯本》。

美國差會版本

▲▲▲

美國差會的俾治文(E。C。 Bridgeman)和克陛存(Michael Simpson Culbertson)從大會中脫離出來自行安排翻譯工作。

1862年,《俾治文、克陛存譯本》正式發行。

這兩個譯本的主要差別在於:

1。 兩者的用詞有些不同,例如英國差會譯本將GOD翻譯為“上帝”,而美國差會則翻譯為“神”。

2。 英國差會翻譯文風較為流暢華麗,更吸引中國的文人。美國差會翻譯較為忠於原文,不惜犧牲辭藻,更適合研究教義。

這次的翻譯過程,由於各宗派之間在神學觀點、文風、詞彙等方面都有不同意見,最終造成了分裂,產生了不同版本的譯文。

但毫無疑問的是,這是第一次系統性的聖經翻譯工作,也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為日後的和合本工作提供了廣泛的基礎,是聖經中文翻譯史上的里程碑。

中文聖經翻譯史

▲委辦譯本攝影Dr。 Kenny Wang

委辦譯本後的翻譯工作

這個時期的翻譯工作又開始多元化:

1865年,包爾騰(John Burdon)、艾約瑟(Joseph Edkins)、施約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丁韙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白漢理(Henry Blodget)組成翻譯組開始淺文理譯本工作。

1885年,楊格非(Griffith John)翻譯出版了第一本淺文理聖經譯本。四年後,他又再度出版了官話本。

中文聖經翻譯史

▲楊格非(中)

1899年,傳奇的施約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完成了他的新舊約譯本《淺文理聖經二指版》。 在1919年和合本之前,這個譯本幾乎是最受信徒歡迎的。

“(施約瑟因為中風)四肢幾乎都癱瘓了,也失去了部分說話的能力。在同一張椅子上他坐了將近25年,緩慢而痛苦地用(僅餘能動的)兩根手指頭把舊約官話譯文和全本聖經的文理譯文打出來。(注3)”

劃時代的和合本

以上提到的譯本皆以文理為主,偏向於書面用語。為了將福音傳給大部分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統一的官話(較類似於如今的普通話)譯本的工作顯得非常迫切。

1890年,歐美差會再度合作,準備組成三個翻譯小組,將聖經統一翻譯為一個官話版本,一個淺文理版本,還有一個深文理版本。

官話和合本翻譯組成員包括: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美長老會,翻譯委員會主席)、富善(Chauncey Goodrich,美公理會,後代為翻譯委員會主席)、鮑康寧(Frederick W。 Baller,內地會,漢學家)、歐文(George Sydney Owen)、鹿依士(Spencer Lewis),還有中國方面的漢語助手。

翻譯組以欽定英譯本修訂版(Revised Version (RV) / English Revised Version / ERV)(注4)為基礎,以原文聖經為檢查對照的標準。

官話和合本(Chinese Union Version / CUV)於1919年完成翻譯。在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浪潮的背景下,這部白話譯本的聖經將在接下來的時代中蒙神祝福成為福音廣傳的工具。

和合本總共有兩個版本:“神”版和“上帝”版。其中,神版聖經會在“神”字前面留一空格,這樣兩個版本在頁面編排時就幾乎是一致的。

和合本的發展

▲▲▲

新標點和合本

由於老一代標點符號系統已不符合現代閱讀習慣,和合本開始進行修訂。

1988年,新標點和合本出版(Chinese Union Version with New Punctuation / CUVNP/CUNP)。這個版本同時將一些較生僻晦澀的用詞修訂為現代用語,文字也以橫排展示,由南京愛德印刷有限公司印製。這就是如今在華人基督徒群體中流通量最大的版本。

和合本修訂版

2006年,新約和合本修訂版付印。2010年,全本和合本修訂版付印。(Revised Chinese Union Version)

《新標點和合本》與《和合本修訂版》的譯文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可以從以下的經文做一個對比,那就是約翰福音3章16節:

新標點和合本: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和合本修訂版: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獨一的兒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中文聖經翻譯史

▲常用新標點和合本

和合本後的其他譯本

1970年,

呂振中譯本

出版。這個譯本從希臘和希伯來原文直譯而來,文風較為生硬,但是對聖經研究頗有價值。但譯本流通量較少。

中文聖經翻譯史

▲呂振中譯本

1979年,現代中文譯本(Today‘s Chinese Version / TCV)由聯合聖經工會出版,已獲得國內的官方許可,可以印刷流通。

中文聖經翻譯史

▲現代中文譯本

1992年,聖經新譯本(Chinese New Version / CNV)由環球聖經公會出版,但未得中國官方承認,目前僅在民間流通,也在港臺和海外華人福音派中使用。

中文聖經翻譯史

▲聖經新譯本

2004年,新普及譯本(Chinese New Living Translation / CHN/NLT)由漢語聖經協會出版。

中文聖經翻譯史

▲聖經新普及譯本

2009年,中文標準譯本(Chinese Standard Bible / CSB)由霍爾曼聖經出版社出版,只有新約部分。

中文聖經翻譯史

▲中文標準譯本

2012年,聖經當代譯本(Chinese Contemporary Bible / CCB)由國際聖經工會出版,由希臘語和希伯來語翻譯而來,取代了當時備受爭議的另一個版本:1974年普及譯本(Chinese Living Bible)。

中文聖經翻譯史

▲當代譯本

今年推出的網上聖經——新英語譯本聖經中譯本(Chinese New English Translation Bible / CNET)。

神的話語透過聖經的翻譯,將他的國度啟示出來,他自己更用大能的護理托住了這些宣教士們工作。我們的信仰不因著語言的隔閡而打了折扣,相反,在聖靈的光照之下,中國的信徒們高舉聖經的權威,得到了屬靈的成長。

然而,我們亦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分辨這些聖經譯本當中的危機。

需要警惕的聖經譯本

《新世界譯本》(New World Translation of the Holy Scriptures)是耶和華見證人的聖經,1961年英文譯本正式發行,在此之前他們主要以英王欽定版為研讀物件。

中文聖經翻譯史

▲新世界譯本

《聖經恢復本》(新約:1987;舊約:2003)(Recovery Version),主譯者:李常受,異端“呼喊派”創始人。出版社:臺灣福音書房。該譯本有許多註釋,反映李常受的個人神學觀點。

中文聖經翻譯史

▲聖經恢復本

《牧靈聖經》(Chinese Pastoral Bible)1999年出版。這是天主教背景的註解版譯本,爭議之處在於翻譯的權威和準確性,部分註釋也與正統教會的教導相左。

中文聖經翻譯史

▲牧靈聖經

中文聖經翻譯史

注1和注2:

臺灣聖經公會:

http://www。

biblesociety-tw。org/bma

g/bmag13/bcome13。htm

威克里夫國際聯會:

https://

r。search。yahoo。com/_ylt

=Awr41D6D。WtbNGEAx3NXNyoA;_ylu=X3oDMTEyZnNsaWFtBGNvbG8DZ3ExBHBvcwM0BHZ0aWQDQjYwNTdfMQRzZWMDc3I-/RV=2/RE=1533831684/RO=10/RU=http%3a%2f%2fwww。wycliffe。net%2farticles%3fid%3d5179/RK=2/RS=E6SzJlq12YebMRA27dRjzvB。CiQ-

注3:Broomhall (1907), p。 374。

注4:RV是十九世紀晚期對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的修訂版,發行於1885年,被譽為承前啟後之作,開啟了現代聖經翻譯時代。

標簽: 譯本  聖經  翻譯  合本  差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