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儒家為何一直被批判?

作者:由 大huge大Giant儒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9-03-02

看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如何評價孔儒,百家互批是正常現象,但一致反儒,則是共性。

道家老子不談仁義,直接說孔二那套仁義不行。莊子也這麼認為。

法家商鞅直接滅儒的六蝨害,一點情面都不留。比如滅“誠信”,我是不知道儒的誠信與法的誠信有什麼區別,不過商鞅的誠信是“徙木立信”,該賞就賞,該罰就罰。

滅修善孝悌,我也不清楚法家定義的“孝”和儒家的孝有什麼區別,不過軍功爵鼓勵立功,贖有罪的親人。

滅禮樂,這個可以參考《墨子》

滅《詩書》,這個都是三代舊思想,需要滅。

滅非兵羞戰,可能儒教徒無法認清戰國的本質,孔二的後代可是很仁義的跪著。

滅仁義,參加老子,莊子。

韓非的“儒以文亂法”,這五個字,儒生根本不認識。

墨家來自儒,但完全反儒。

兵家,縱橫家,楊朱也都與孔儒格格不入。

儒教掌握輿論後,很多人以為孔儒的本質就是《論語》中滿滿的“愛”了,真的就單純到認為那就是真的孔二了。赤裸裸的現實總是不受待見,美麗的謊言(論語),很多人喜歡。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用法家統一了華夏。兵家,農家,墨家(科技那一派),縱橫家,搞工程的都出力了。儒生痛恨,其實只用仁義就行的事,為何花那麼大力氣。雖然儒生沒有出任何力氣,但“焚書坑儒”還是要黑的,太不仁義了,分封制明明更好,更有凝聚力,不能因為提出了分封制,再將秦國分裂,就殺了我們儒教的教徒啊。

至於為何會二世而亡,儒教徒想說,因為不用仁義,而且還真當所有人不清楚有哪些因素,連最基本的因素,儒教徒都要故作高深的反駁一句“那為何會二世而亡”

在儒教徒眼裡,劉邦不得不郡縣制分封制並用,都不能算是漢延秦制。

到了漢武帝時期,推恩令基本實現全國郡縣制了,把國力凝聚起來了,用法家的軍功爵制對付匈奴。但在儒教眼裡,漢族的凝聚力功勞還不是法家郡縣制與軍功爵的功勞,也不是財政大臣法家桑弘羊努力的穩住後方物質供應。

功勞應該是董仲舒的儒學。而且漢武帝不仁義,窮兵黷武。

漢朝的廣闊土地,充點話費就有送的啊。

昭宣中興伊始,桑弘羊大力鼓吹商鞅,秦制,罵儒教要養豪強,分解國力,分解凝聚力。儒生說:桑弘羊就是一派胡言。

桑弘羊的那套,漢宣帝倒是用得遛,哪裡受災了,降低鹽價,哪裡百姓生活水平正常,鹽價就不變。

這裡接近300年期間,儒教到底出了些什麼力呢?倒是像寄生蟲一樣,慢慢的腐蝕了西漢傳承下來的“秦制”,西漢的最後50年,儒生終於當家做主了。百家學說的學者基本死絕。結果是什麼呢?

那麼為何不可以批判儒教

標簽: 仁義  儒教  法家  儒生  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