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作者:由 錦衣夜行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0-09-22

忠孝軍印是誰使用的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編者按:在冷兵器研究所的《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怎麼沒被發現女扮男裝?》《花木蘭是鮮卑白種人,跟漢人無關?北魏拓跋氏:宇文家才多少高加索血統》《明明出自野史,連姓氏都是明代才子杜撰,為何花木蘭能成為古代忠孝貞烈的典範?》等文章中,說到《木蘭辭》的年代其實是存在爭議,不過根據主流說法,花木蘭是北魏時期六鎮府兵。但不過這種說法卻也並非沒有可懷疑之處,本期筆者就從多方視角,分析一下花木蘭最有可能是什麼時代的人?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首先說一下筆者的個人觀點,《木蘭辭》中的木蘭,不會是一個北魏人。究其原因,這就要從北魏的兵制和軍制著手。歷史上北魏主要的兵制主要分為兩種,即帶有世襲性質的世兵制,和徵發百姓輪番參軍的番兵制。在此之上,北魏的軍制是以世兵為主要兵源的中軍和鎮戍軍,以及以番兵為主要兵源的州兵。更之上,北魏還奉行內外兵制,其中中軍屬於朝廷直接管轄的“內軍”,而鎮戍軍和州兵,則是屬於地方管轄的“外兵”。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世兵制起源於漢末三國時期

那麼問題來了,從木蘭“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的行進速度來看,木蘭家顯然是住在邊境地區。那麼假如木蘭家是世兵,這就不符合中軍主要集中在京畿重地的條件,換言之,木蘭家屬於鎮戍軍這類“外兵”。但是“外兵”的徵調是由地方進行,並不是由朝廷直接負責,這就不可能出現《木蘭辭》中“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情況。至於番兵那就更不可能,番兵本身雖然也有一些會在邊境地區服役,但是這種服役本身是屬於徭役的一種,並不會說像木蘭那樣長期在軍營服役。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北魏壁畫中的北魏武士

除了以上這些,實際上還有一個問題是,世兵制本身,其實比起後來的府兵制更不容易出現木蘭“代父從軍”的情況。原因很簡答,在世兵制下,官府對於士兵家眷的管理實際上更加嚴格。士兵的家眷不僅和本人一樣都是歸入“兵戶”,同時日常和戰時都是被集中起來,充當官府用以防止士兵叛逃的人質。換言之,如果是按照世兵制,那麼在木蘭得知自己父親被徵調時,實際上包括她在內,整個木蘭家都已經是處於被控制的情況,自然更難完成一個移花接木的“代父從軍”。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那木蘭就不會是北魏初期的人嗎?當然不會。在北魏初期,奉行帶有遊牧色彩的“八部大夫”制,軍隊的徵調和管理,本身都是由這些原部落首領進行,這不僅不會出現前面說的“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甚至戰爭結束,木蘭“歸來見天子”的情況也不會發生。同理,北周因為實行比北魏早期“八部大夫”制等級更加分明的“八柱國制”,因而可以排除。同一時期的北齊則是繼承了北魏時期的“內外軍”制,加之北齊的一些軍制管理問題,也不大符合《木蘭辭》中所描寫的情況。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北周時期的鮮卑武士

既然北朝不大可能,那麼還有木蘭還有可能是什麼朝代的人呢?這裡先賣個關子,說一下《木蘭辭》中重要的兩個地名,“黃河”、“黑山頭”,以及最後的“燕山”。在《木蘭辭》中“黃河”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地標,從出現頻率和詳細描寫來看,“黃河”應該是一個實寫的地標,再以此作為錨點來判斷,木蘭服役的地點,應該就在距離黃河一天行程的地方。考慮到《木蘭辭》本身是在唐代經歷整個文字大改,“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這段本身有著唐代文風的段落,參考的肯定也是唐代的地名。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黃河是《木蘭辭》中唯一實寫的地名

在唐代詩詞中的燕山,其實是指兩個地方,一個自然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北京大小燕山,而是另一個則是在今天寧夏的唐朝羈縻州——燕山州。比如在李白的《北風行》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明顯說的就是大小燕山,而李賀的《馬詩》中描寫邊塞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描述的則應該是燕山州。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唐代燕山州就是今天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惠安堡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黑山頭”這個地名上,唐代佚名的《徵人怨》中,提到“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從詩中提到的“金河”和“青冢”來看,這裡的黑山應該是在唐代的單于都護府附近。不過這之外,實際上唐朝還有個“黑山頭”,在唐末詩人曹唐的《句》中,提到“斬蛟青海上,射虎黑山頭。”這個“黑山頭”根據筆者個人考證,可能是在唐朝與吐蕃曾長期鏖戰的土谷渾地區,這裡限於字數就不展開講了。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唐代單于都護府遺址

說了這麼多,就該引出本期的重點了,《木蘭辭》中木蘭到底是什麼朝代的人呢?這裡說一下筆者的個人看法,各位看官姑且看著僅供參考。結合上面的地名分析,筆者認為木蘭最有可能是出身兩個時期,一個是隋朝開皇八年,東突厥都蘭可汗斷絕向隋朝朝貢,到大業二年,隋煬帝在榆林接見啟民可汗隋朝和突厥恢復和平。另一個則可能是唐朝景龍二年朔方軍總管張仁願主動出擊,在突厥控制區築起河外三城,到開元八年唐朝擊敗突厥,恢復單于都護府。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木蘭面對的燕山胡騎很有可能就是突厥人

那麼筆者這一結論有什麼依據呢?首先,隋唐時期的府兵不再歸“八柱國”負責管理,而是直接歸於朝廷,加之不存在“內外軍”問題,因此身在邊境的木蘭父親,被朝廷點兵入伍就非常順理成章。加之隋唐時期對軍隊管理採用“十二衛”制,也正對應了《木蘭辭》中“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的情況。除此外,其實這兩個時期,在府兵的管理上,也出現了相當大的問題。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隋代武士俑

在北周末期到隋初,實際上正處於府兵管理相當混亂的一個時期,隋文帝楊堅對於軍隊的改制以及改朝換代對於基層的衝擊,使得當時甚至出現了普通百姓謊稱兵戶的情況,因而出現像木蘭這樣“代父從軍”這種明顯矇混過關的情況,基層官吏不管不問也沒有什麼奇怪的。至於唐代雖然也實行戶籍制度,但是由於基層管理鬆懈和均田制逐漸崩潰,從唐初開始,各地瞞報人口的問題,已經屬於見怪不怪的事情。至於到了“神龍革命”之後,連京兆地區瞞報人口都已經是越演愈烈,到邊境地區,一個府兵家裡突然蹦出個成年“男丁”,只要家裡人幫忙打好掩護,要瞞過折衝府也更不是什麼太麻煩的事情了。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唐代府兵

除此之外,其實看木蘭投軍之前買買買的清單也可以發現,木蘭只是購買了馬匹騎具,卻沒有準備鎧甲一類武具,這個原因要是結合到隋唐時期的武器管理也可以解釋,因為按照隋唐時期的管理,鎧甲、弓弩,只能由朝廷管轄的少府製造,並在府兵集結後進行發放,因而木蘭在市面上是買不到這些武具。除此之外,這兩場戰爭本身本身圍繞的地點,也是和《木蘭辭》中的地理描述大致符合。加之時間方面,也是一個進行了16年,另一個進行了12年,符合《木蘭辭》中所說的“壯士十年歸”。尤其是隋朝與突厥的戰爭結束後,當時的皇帝隋煬帝楊廣更是極為風光的親自到榆林,作為有功士兵的木蘭,還真有可能獲得覲見皇帝的機會。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隋煬帝楊廣

說到這可能有人要說了,《木蘭辭》不是出自陳朝的《古今樂錄》嗎,怎麼可能出現隋唐時候的事?!實際上《古今樂錄》原本其實早已佚失,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其收錄的文章,實際上都是北宋的《樂府詩集》中,標註是來自《古今樂錄》。更重要的是,就連《樂府詩集》作者郭茂倩對《木蘭辭》的出處也是抱有懷疑態度,因而在《樂府詩集》還記載“唐人韋元甫擬作《木蘭詩》一篇”的說法。至於木蘭的族屬,介於對皇帝“可汗”這一稱呼,筆者本人懷疑是有一定可能,木蘭家是投靠隋唐,成為治下邊境地區府兵的突厥或者鐵勒一類遊牧民後代。

府兵制度下替父從軍?樂府詩可能有假,花木蘭不是北魏而是隋唐人

最後木蘭究竟是否真有其人呢?筆者個人認為是沒有的,畢竟在古代著重孝義的社會風氣下,如果真的出現木蘭這號人物,那麼肯定會迅速成為當時的爆款熱點。這就算不被各路文人墨客大書特書,也總不至於淪落到剛到宋代,就連詩歌作者、時代等等這些資訊都無從考證的下場吧。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明憶,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絡。

標簽: 木蘭  北魏  兵制  黑山頭  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