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夠嚴謹麼?

作者:由 一蓑煙雨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8-04-27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夠嚴謹麼?夢露居士2019-07-02 11:20:04

有評論告訴我,《明朝那些事兒》只是一部小說。

所以,問題根本就不成立,因為一部小說不配說“是不是嚴謹”,只要讀者看得開心就行,不用管裡面說的是不是事實。

——————原答案————————

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明朝那些事兒》是否嚴謹了。

當年明月最推崇的人是誰?王陽明。

但是,我發現當年明月連《傳習錄》都沒有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中關於王陽明有三個硬傷。

這三個硬傷……非常硬,硬到了什麼程度呢?就是隻要通讀一遍《傳習錄》,就根本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

一、天理人慾

當年明月認為,王陽明不

贊成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慾”

。他在寫到王陽明龍場悟道時,這麼描述他所領悟的道理:

隨心而動,隨意而行,萬法自然,便是聖賢之道!

存天理,去人慾?

天理即是人慾。

這一說法的影響很廣,我經常看人說王陽明肯定人慾,反對“存天理,滅人慾”。王自健有次相聲的墊話說“王陽明天理也要,人慾也要”,聽得我很尷尬。

王陽明真的認為天理即是人慾嗎?並非如此。如果讀過《傳習錄》,就知道王陽明經常說“

存天理去人慾

“。

比如王陽明要求人們“

靜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

”,他說:“

欲此心之純乎天理而無人慾,則必去人慾而存天理。

王陽明不可能認同人慾,他教學生們“

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尋出來

”。

王陽明與朱熹的主要差別,是對於“理”的認識不同。朱熹認為,理是宇宙間的統一規律,無處不在,任何事物都有理。而王陽明則認為,理僅僅是人的道德情感、道德衝動。

二、知行合一

很多人都誤解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認為就是“理論結合實踐”的意思,當年明月也是這麼誤解的。

比如當年明月這麼解釋“知行合一”:

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實際運用也是重要的!

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要想實現崇高偉大的志向,必須有符合實際、腳踏實地的方法。

看上去很有道理,但可惜的是這並非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內涵。

王陽明“知行合一”中的“知”,並不是指“知識”,也不是指“知道道理”,而是特指“良知”。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的本心都知善知惡,這就是良知。比如小孩子從小就知道敬愛父母,這就是良知。每個人都知道偷盜是不對的,這也是良知。

良知不僅是知善知惡,還是好善惡惡。比如你看到好人好事,都會由衷的開心,看到壞人壞人,都恨不得衝上前踹兩腳。

既然人都好善惡惡,所以會體現為一種潛意識的衝動。比如你看到一個小孩子快要掉到井裡去了,會立刻忍不住想要拉住他。

所以

知和行本來就是合一的

。比如你看到小孩子要掉到井裡,你不會先想:我應該拉住他,然後再去行動,你會下意識地拉住他,這既是知,又是行。

那麼,為什麼會有人知而不行呢?王陽明說:“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如果一個人說自己知道應該孝敬父母,卻並不孝敬父母,這說明他的良知被遮蔽了,“孝敬父母”對他來說只是一種知識,而不是發自內心的衝動,所以這不是王陽明所說的“知”。

陽明心學的要點就是恢復人本心的良知,讓人時時刻刻有為善去惡的衝動,這樣人就會自發地為善去惡,這才是“知心合一”。

三、天泉證道

天泉證道是王陽明晚年的一個重要事件。天泉證道之後,王陽明徵思、田,死在途中,因此天泉證道可以視為王陽明最終的教誨。

《明朝那些事兒》如此描述天泉證道:

天地竟是如此之寧靜,大風拂過了空曠的天泉橋,在四周傳來的陣陣風聲中,王守仁高聲吟道: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錢德洪與王畿一言不發,摒氣凝神,記下了這四句話。

​此即為所謂心學四決,流傳千古,至今不衰。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連著名的“天泉證道”都說錯……我也是無言以對了。經過評論提醒我才發現,當年明月說的是“天泉論道”。但是“天泉證道”或者說“天泉證悟”這是一個專有名詞啊,不能隨便改成“天泉論道”。

所謂天泉證道,是錢德洪與王畿對於王陽明“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的四句教產生不同理解,因此向王陽明求證。王陽明分別肯定、印證了兩人的部分觀點,讓他們兩人相互學習,不可偏執。所以才說是“證道”,而不是“論道”。

大致經過是:

王畿認為:“心體既然是無善無惡,那麼意也應該是無善無惡,知也是無善無惡,物也是無善無惡。”而錢德洪則說:“心體原來無善無惡,但是人被物慾沾染得久了,就會有善惡之見,所以要為善去惡,正是為了恢復本體的無善無惡。”兩人爭執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相約第二天請教老師。

第二天在天泉橋上王陽明分別聽了他們二人的觀點,說道:“你們倆說的都有問題。王畿的觀點只能說給上根人聽,而錢德洪的觀點只能說給中下根人聽。把你倆的觀點結合起來,就沒毛病了,可以說給所有人聽。”

那麼王陽明的四句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無善無惡是心之體”並不是說心體真的非善非惡,而是說

心體,也就是人的本心,是判別善惡的標準。符合本心的是善,不符合本心的是惡。本心比善惡的層次高,所以本心自身不能說是善是惡。

比如符合法律的是合法行為,不符合法律的是非法行為,但是法律本身是合法還是非法呢?我們只能說它既非合法,又非非法。因為法律本身是判斷合法還是非法的標準。

如果一個人能徹悟本心,他的一切行為都是符合本心的,所以他沒有善惡之念,但做的所有行為都是至善無惡的。這是王畿的觀點。

但是大部分人的本心都會被私慾遮蔽,因此會有善念、惡念之分,那麼就要努力為善去惡,以求恢復本心的清明。這是錢德洪的觀點。

王陽明認為,要將王畿和錢德洪的觀點合起來看,才是完整的心學要旨。

而這才是天泉證道的真實情況。

關於王陽明的回答:

怎麼理解王陽明的“心學”?

關於王陽明格物致知的觀點?

怎麼理解《傳習錄》中「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

夢露居士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夠嚴謹麼?煙之騎士蕾姆2019-07-03 09:01:35

不嚴謹,這本書只是歷史愛好者寫的科普讀物而已。最早好像還是在論壇上連載的吧?

你要求它嚴謹得和論文一樣,就過了。

作為科普讀物,明事對明史的普及和明粉的培養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jpg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夠嚴謹麼?勿言實2019-07-03 14:59:48

作為一本歷史科普向作品,漏洞百出、觀點陳舊的《明事》相當嚴謹……

畢竟諸如孫皓暉《大秦帝國》系列、袁騰飛《兩宋風雲》系列和二月河《韃清大帝》系列,都是能神一般的存在。

附《明事》參考書目:

《明通鑑》,(清)夏燮,中華書局,1959年;

《明季北略》,(清)計六奇,中華書局,1984年;

《明季南略》,(清)計六奇,中華書局,1984年;

《明史》,(清)張廷玉等,中華書局,1974年;

《明會要》,(清)龍文彬,中華書局,1956年;

《明季稗史初編》,(清)留雲居士,上海書店,1988年;

《明史紀事本末》,(清)谷應泰,中華書局,1977年;

《清朝前紀》,孟森,(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

《明清史講義》,孟森,中華書局,1981年;

《明清史論著集刊》,孟森,中華書局,1959年;

《明史考證》,黃雲眉,中華書局,1986年;

《清初農民起義史料輯錄》,謝國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謝國楨,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明實錄》

《明季黨社考》,(日)小野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代社會生活史》,陳寶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玉光劍氣集》,(清)張怡,中華書局;

《嘉靖以來首輔傳》 (明)王世貞;

《酌中志》,(明)劉若愚;

《願學集》,(明)鄒元標;

《賜閒堂集》, (明)申時行;

《戚繼光評傳》,範中義,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明文海》, (明)黃宗羲;

《召對錄》, (明)申時行;

《萬曆三大徵考》, (明)茅瑞徵;

《南明史》,顧誠,中國青年出版社;

《萬曆野獲編》, (明)沈得符,中華書局,1959年;

《明會典》, (明)申時行,中華書局;

《國榷》, (明)談遷,中華書局;

《明史簡述》,吳晗,中華書局;

《南明史》,錢海嶽,中華書局;

《中國斷代史系列——明史上下》,南炳文、湯綱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晚明史:1573-1644年》,樊樹志,復旦大學出版社;

《劍橋中國明代史》,牟復禮(Frederick W。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著;

《南明史》,司徒琳(Lynn H。Struve);

《國史大綱》,錢穆,中華書局;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錢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十六世界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黃仁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明清戰爭史略》,孫文良,江蘇教育出版社;

《馮夢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天下郡國利病書》,明,顧炎武;

《萬曆起居注》;

《張太嶽先生詩文集》; (明)張居正;

《中國經濟通史》 第七卷,吳量愷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

《崇禎長編》;

《中國歷史地圖集》 第二卷;

《張居正大傳》,朱東潤;

《陳子龍及其時代》,朱東潤;

《清史稿》 : 《太祖本紀》、 《太宗本紀》、 《世祖本紀》、 《聖祖本紀》、 《世宗本紀》、 《高宗本紀》、 《職官志》、 《食貨志》、 《兵志》、 《地理志》,及相關列傳;

《明清史論著集刊》、 《續編》,孟森,中華書局,1984年版、1986年版;

《簡明清史》,戴逸主編,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論著合集》,商鴻逵,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二十五史新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史新考》,王鍾翰,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析》,韋慶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明亡清興六十年》,閻崇年,中華書局;

《袁崇煥傳》,閻崇年,中華書局;

《楊大洪先生文集》, (明)楊漣;

《三垣筆記》, (明)李清;

《楊文弱先生集》, (明)楊嗣昌。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參考書目 - 百度文庫

袁騰飛受到的爭議為何遠比「當年明月」多?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夠嚴謹麼?劉承哲2019-07-03 21:51:26

當年明月作為一名公務員,他的寫作,只能是利用業餘時間。

《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在部落格上連載的博文,這些博文至今還在,大家可以去看看,基本上都是日更的。

業餘時間,要做到日更,要花時間去搜集史料、解析史料、消化史料,要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還得用一種大家比較樂於接受的方式表現出來,說實話,這已經很不容易了,也已經比當時盛行的三無網文和地攤文學靠譜太多太多了。

從第一篇釋出 2006-05-23 18:05:43 到 最後一篇的2009-04-10 19:28:42 ,三年時間,1779篇博文,他堅持下來了,寫成這本書時,他還不到30歲。

他當然不可能方方面面考證明白,也不可能事事客觀公正判斷準確不摻雜個人感情,更不可能沒有疏漏、錯誤。

要說嚴謹,即便像顧誠先生那樣以數十年積累而終成一部《南明史》,自言【不滿足於“言必有據”、“無一字無出處”,而是力求在史實上考訂準確】,卻也十分謙虛的表示:

【知識是沒有止境的,在我涉獵的明清史領域內,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知識相當有限,許多問題僅具一般常識,甚至毫無所知。實事求是的對待學問,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切忌把治學看得太容易,切忌過高估計個人的能耐。】

因此,我很感謝當年明月,讓我對明史產生了巨大的興趣,也很感謝顧誠先生,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治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