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想當初,過年真的要“爆竹”!

作者:由 博物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2-07

年就這樣過完了,今天是新年第一天上班。這個新年,大家過得咋樣?

我覺得年味似乎淡了點,仔細一想,原來是因為好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了。但不得不承認,大過年的,不聽那麼幾聲響,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想當初,過年真的要“爆竹”!

圖片來自:《武林外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其實過年放鞭炮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除夕,噼裡啪啦的爆竹聲就已經響徹冬夜了。

那麼,你猜古代人放不放鞭炮呢?他們的鞭炮跟我們一樣嗎?

想當初,過年真的要“爆竹”!

在過去,過年真的“爆竹”

過年賀歲聽個響的習俗,起源於唐代。當時人們燃放的,既不叫鞭炮,也不叫爆竹,而是叫“

爆竿

”——那時候還沒發明出火藥。

放爆竿,就是把幾根竹竿放進火裡燒,聽它爆裂時噼噼啪啪的響聲,簡單粗暴。

想當初,過年真的要“爆竹”!

雪後的山區竹林

要想聽著更爽,還可以把竹子截成一段一段的,掛上長竿再放進火盆,造型就跟現在的鞭炮很相似。

想當初,過年真的要“爆竹”!

現在常見的鞭炮仍然做成竹節狀,就是對古代爆竿的致敬

北宋時爆竿開始改叫爆竹,

所以王安石寫下“爆竹聲中一歲除”時,他老人家聽到的其實還是燒竹子。

雖然燒竹子只有響聲,沒有blingbling的火光,但在寒冷的冬夜,噼啪的響聲雖然威力不大,但聽上去還是很喜慶的。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大家就是這樣過年的。

想當初,過年真的要“爆竹”!

過年燒竹子

繪圖:孟凡萌

於是問題就來了:

唐代的核心區域——陝西、河南、山東幾省

,如今都是典型的溫帶氣候,很少能見到野生竹子,公園裡的觀賞竹也是現代才改良的耐冷品種。

那麼當年長安城、洛陽的普通老百姓,過年用來燒著玩的竹子都是從哪兒來的?

想當初,過年真的要“爆竹”!

北方當年有竹林

唐代的長安城,位於秦嶺以北的關中地區,跟今天的西安市區有部分重疊。

如今秦嶺是中國的南北氣候分界線,許多亞熱帶動植物,就比如竹子,在秦嶺北坡已經很難找到了。不過,

這條分界線古時候並沒有。

想當初,過年真的要“爆竹”!

拿隋代到唐代中期來說,中國北方當時的平均氣溫比今天高,降水也更豐富。

當年這樣的氣候,比今天更適宜竹子生長

,所以普通百姓過年燒竹子玩也不心疼。

我們熟悉的成語“罄竹難書”,也能證明這一點。隋代末年,瓦崗軍首領李密大罵隋煬帝,說他罪行太多,把終南山的竹子砍光了做竹簡,都寫不完。

想當初,過年真的要“爆竹”!

竹簡

終南山是秦嶺之中的一段山脈,當年有大片竹林,還有個專門的管理機構叫“

司竹監

”,宮廷用的竹製品也歸他們管。既然能製成器皿、物件,說明當時關中地區出產的竹子是粗大的,而不是今天北方那種纖細的觀賞竹。

其實,關中地區在歷史上有過好幾次溫暖期,都有竹子生存過的痕跡: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裡有竹鼠骨骼,這是一種竹林裡特有的鼠類。

想當初,過年真的要“爆竹”!

竹鼠

圖片來自:wikipedia

西漢時,司馬遷在《史記》裡列舉各地物產時說“渭川千畝竹”,渭川就大致相當於關中地區。

《史記》還說黃河決口時,漢武帝視察抗洪前線,命令“下淇園之竹以為楗”。淇園就在今天河南西北部,由此可知當年那裡竹子很多,可以編成大量竹筐,裝上土石來堵住洪水。

想當初,過年真的要“爆竹”!

王朝盛衰,全靠氣候

從爆竹的歷史講到竹子的生長地區,有一點不難看出:古代的氣候與現在大不相同。而漢唐盛世的背後,離不開的正是

氣候的神助攻。

在農業時代,百姓安居、國家富強的前提,就是糧食等農產品的豐足,而溫暖溼潤的氣候剛好能夠保證這一點。

公元7~8世紀的初唐和盛唐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水土肥沃,

梅樹、柑橘等亞熱帶作物和竹子一樣常見於長安周邊

。這讓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日子比較好過,空前繁榮開放的盛唐,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

想當初,過年真的要“爆竹”!

然而到了公元8世紀中期,全球氣候逐漸轉為乾冷。春暖花開越來越晚,霜凍和降雪卻早早來臨,造成的農業減產動搖了國本。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過後,大唐帝國再也沒能滿狀態復活,而是一天天被財力衰弱、外敵入侵壓得透不過氣來,直到滅亡……後來的宋王朝、明王朝,也都經歷了類似的氣候週期。

成也氣候敗也氣候,大概這就是古代農業帝國的宿命吧。

撰文 | 張彤彤

微信編輯 | 高興

部分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原載於《博物》2017年2月刊

標簽: 竹子  氣候  過年  爆竹  爆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