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怎麼走路???

作者:由 小苗說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21-05-17

行走是人們視線轉移的基礎需要,也是人在一天中進行的最多的活動。從理論上說,行走是高效率的,因為它可使疲勞最小化;同時也是安全的,因為它能避免跌傷和損傷:實踐證實,一個健康人在行走時能以最小的努力進行談話、張望,甚至避開障礙物和一些失穩因素。

怎麼走路???

儘管行走對於健康人來說無需努力,但對學步的嬰幼兒和衰老的老人來說、行走則是一項挑戰。出生不久的嬰幼兒、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學會站立和行走。事實上,要到7歲,人才會有成熟的步態。在生命的後期、隨著年齡的增大,行走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年老了,肌肉力量不足,平衡能力下降,所以老人需要一根手杖或陪護才能安全行走。

怎麼走路???

Weber兄弟於1836年開始進行步態研究。他們利用計時器和帶標卡尺的望遠鏡收集了一些有關步態的資料。例如,步長、步調、腳與地的距離,以及身體的垂直偏差。他們定義了步態迴圈的概念,如擺動階段、支撐階段、雙足支撐階段,很多術語沿用至今。Weber兄弟提出的行走基本原則是使用最小的肌肉力量,這一概念沿用至今。19世紀、其他醫學研究者,如Marey 和 Vierordt採用更先進的技術獲得了更多的步態知識。Marey的眾多測量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帶有氣室的鞋子與記錄器相連,從而獲得步態擺動和支撐階段的資料。還有一個比較聰明的方法是把墨水放在小的噴嘴裡並與鞋子和肢體相連。行走時,墨水會噴到牆上和地上,從而提供行走時的持續記錄。

電影攝影技術的進步也為人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以研究和記錄人們及動物行走的方式。Muybridge是最早認識到利用電影攝像技術記錄行走過程的人。最著名的是他引發了跑馬的爭議。1872年,他採用攝影技術,拍攝了一匹跑著的馬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四腳幾乎同時離地的照片。Muybridge對人和動物動態圖片的收集令人難以想象,這些圖片於1887年印刷、1979年再版。

怎麼走路???

對步態的最初研究僅限於分析,主要是在矢狀位對行走進行記錄,很少對冠狀位進行記錄。Braune 和 Fisher在1895~1904年被認為是最初進行步態三維分析的人。他們用四臺相機(兩隊分別對身體的每一側運動進行記錄)和一些附在身體各部分的燈管對關節運動進行了三維分析。

在整個20世紀,對行走的研究因為科學的進步而得到快速發展。對運動進行記錄的儀器,從簡單的攝影機到精密的紅外線裝置,真實記錄了肢體各部分運動的資料。使用不同成像技術進行步態分析的研究者有Eberhart、Inmam、Murray、Winter和 Perry。最有價值的是Murray,一個物理治療師和學者,他在20世紀70~80年代發表了很多關於正常與非正常步態運動學方面的文章。他透過研究得出的關於殘疾人行走運動學方面的資料影響了人工關節和下肢假肢的設計。同時,對於步態運動學更深刻的理解則需透過儀器測量腳與地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量的測量可計算出行走過程中關節所承受的力量與範圍。

表面與肌內肌電也能記錄行走時的電活動。將這些行走時肌肉電活動的資訊進行整合後,肌肉在行走時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明瞭了。

怎麼走路???

如今,步態分析通常在生物力學實驗室進行。透過使用兩個以上同步的高速照相機就可獲得步態分析的三維影象,使用插於地下的測力器能夠測量地面的反作用力。肌電活動可透過多通道的肌電圖獲得。有病理學改變的患者可透過儀器的步態分析而獲得幫助。然而,這項技術的主要受益者是腦癱患兒。這類患者能夠透過儀器所得出的步態分析結果在手術前就決定正確的干預措施,同時也可用於術後對患者進行客觀評價。

先進的技術有助於提高步態分析能力,但這些技術在臨床很難獲得。通常臨床工作者須依靠直接觀察獲得患者的步態特徵,這需要對正常的步態有充分的理解和認識。

小苗會在今後課程中逐一闡述步態分析,請注意關注

小苗會在今後課程中逐一闡述步態分析,請注意關注

第二節

標簽: 步態  行走  記錄  分析  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