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食

萬曆皇帝“消極怠工”之後為什麼中國沒有走向君主立憲?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美食時間:2016-02-25

萬曆皇帝“消極怠工”之後為什麼中國沒有走向君主立憲?山高縣2019-07-12 06:32:45

不能說大明不“立憲”,老朱的《皇明祖訓》可不是別的朝代的慣例彙編,而是實打實的最高法律。

根據《皇明祖訓》:

——“今令翰林編輯成書,禮部刊印以傳永久。”

——“凡我子孫,欽承朕命,無作聰明,亂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後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論。”

內閣本來已經是打祖訓的擦邊球了,誰要是敢明著胡來,信不信祖訓糊臉,金鑾殿上被打死?

——“以後子孫做皇帝時,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淩遲,全家處死。”

大明臣庶不是對皇上負責的,而是對太祖負責的。皇帝連創設新的祖訓的權力都沒有。

楊繼盛——“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法度者,祖宗之法度也;皇上亦在祖宗法度之中。”

萬曆皇帝“消極怠工”之後為什麼中國沒有走向君主立憲?屠豬之槍2019-07-17 08:15:32

君主立憲的前提是有新的強大階級出現,來制衡舊的階級。雙方勢均力敵的前提下才可能妥協,犧牲了國王的利益達成了君主立憲。西歐是封建制,皇權沒有那麼大,貴族掌握權力,只是讓渡部分權力給國王,具體不明白的可以看權力的王座。資產階級控制著錢,貴族需要借債,所以雙方能達到平衡。中國權力的讓渡是從上至下的,皇權加中央是無限大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新中國成立之前,地方是沒有稅權的。所有稅收全歸中央,地方要自己想辦法弄錢。況且中國根本沒有新的強大階級出現,只憑借士大夫?換句話說你認為這些士大夫是好鳥?明朝皇帝多怪死,沙俄皇帝多中風。你認為他們怎麼死的?史書上寫的那種死法嗎?史書是誰寫的?是皇帝嗎?明朝從朱棣之後,皇權和士大夫階層基本撕破臉了。所以皇帝只能依靠宦官作為自己的勢力,越是皇帝不上朝的時期,宦官的權力就越大。因為他們執行的是皇帝的意志,還替皇帝背罵名。

萬曆皇帝“消極怠工”之後為什麼中國沒有走向君主立憲?野狗紐基2019-07-18 18:13:42

立不了。包括萬曆在內的任何一箇中國皇帝,不管他勤政還是懶政,不管他是李世民那樣天縱英才還是後趙石虎那樣暴虐無道,都不能為中國奠定走向立憲的基礎。

因為,立憲政治的

本質就是社會權力的再分配

。而權力再分配的充要條件,是存在至少一個能跟皇權相對抗或相平衡的權力階層,而在中國封建社會,不存在這樣的權力階層。

立憲意味著對皇權的制約,而你說的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都是依附於皇權的政治力量,他們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去平衡皇權,制約皇權。

以萬曆前期的千古名臣張居正為例,他能主導朝政,指揮官僚機構。但別忘了,他主政的法理依據在於“皇帝(太后)的信任”,一旦他失去這個法理依據,所謂的“文官集團”只會對他群起而攻之。

張太嶽說話管用,張的內閣能夠高效運作,那是因為他說的話

能夠得到

皇上的肯定。而安培晉三說話管用,安培能夠指揮內閣,是因為他是走法律程式選出來的日本首相——這,就是封建皇權與君主立憲的根本不同:執政法理依據不一樣。

日本天皇不喜歡安倍,他不能把安倍換掉,而萬曆不喜歡張的時候,他就可以去抄張居正的家。正如英宗不喜歡于謙,就可以殺掉他。一個被隨時可能抄家殺頭的內閣,一群隨時可以被抄家殺頭的文官,他們怎麼可能“立憲”?所謂的文官集團更多隻是現代人想象的結果而已,斑斑青史能證明他們面對皇權是何等的無力。

萬曆所掌握的皇權,是沒有經過分配和制約的絕對皇權,在這種政治模式之下,是不可能有“立憲“出現的,立憲立憲,需要憲法比皇帝大,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皇權,如果皇帝永遠比憲法大,立的什麼憲?

所以,無論萬曆,還是秦始皇,無論李世民,還是朱元璋……任何一箇中國古代的封建帝王都無法為將來奠定立憲的基礎,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古代中國人民,選擇了“集權式封建”,而非“分權式封建”。

與古代中國相比,古歐洲的“封建”有個特點:“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國王作為最大的封建領主,跟其他臣屬國王的小領主之間的君臣關係,更像由社會契約維繫的“盟友”。這種“分權”的封建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近代君主立憲制的產生。

翻看歐洲的歷史,你會經常發現國王與領主之間矛盾複雜,關係險惡,動不動口水飛濺的吵架甚至兵戎相見——這在中國古代就是誅九族的謀反行為,但是在歐洲,打一打又和談,最後國王還是國王,領主還是領主的情況,也不少見。甚至在某一個時期,出現國王無法調動麾下封臣軍隊的事情。

當然,“真封建”也有他的缺點,比如造成國家分裂,戰亂頻繁,而且,歐洲的各級君主政客們,也一直在嘗試集權。中國的高度集權,比歐洲人早了很多很多年。並且,分權的嘗試每次都失敗還會引發劇烈的社會動盪,隨之而來的就是民不聊生的亂世,所有社會成員都受到嚴重損失。

於是,最後大家自覺自願的接受了高度集權的政府結構,並使得這種接受形成了一種穩定的、佔主流的社會思潮。其結果就是,任何一箇中國封建皇帝,都不能接受、也無法組織分權的政治體系,所以,包括萬曆在內,皇上們累死,也別想立憲,也不能立憲。太多的例子教育後來當權的皇帝們——失去權力就失去一切。

所以,牢牢把握權力,儘量避免分權,成了無論明君還是昏君的必修課,這門課程不及格的皇帝幾乎必定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壞名聲——哪怕他的分權其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最後再說兩句萬曆。他不上朝不代表不把權,不坐殿不代表不做事,不殺人不代表不能殺人。萬曆深諳皇權之道,萬曆朝的群臣也深諳為臣之道。權力的本質是什麼?是能夠左右社會資源的分配,我不上朝,我能決策重要的人事升遷、能夠確保國家資源按我的需要進行分配,那我就牢牢控制著權柄。國家戰和、百姓生死,都在掌中,我就不需要天天九九六修福報。文官武將能在一定程度上代理權力,但只不過是為皇權做事的執行者,宦官在一定程度上靠近權力,但不能分享權力。那個年代,如果有人敢提立憲,說法律比天子大,不用萬曆動手,作為皇權代理人的文官先把你批倒批臭,最後弄死。

萬曆皇帝“消極怠工”之後為什麼中國沒有走向君主立憲?矽基生物2019-07-22 12:00:49

君主立憲的關鍵不在於掌權的是內閣還是皇帝,而在於“xian”

光是朝臣強勢就能君主立憲的話,韓趙魏為什麼沒君主立憲?董袁曹為什麼沒君主立憲?霍光為什麼沒君主立憲?

萬曆皇帝“消極怠工”之後為什麼中國沒有走向君主立憲?衚衕串子2019-08-08 22:36:21

說來可能很多人都還不知道,英國其實壓根沒有成文的憲法。

作為輸入“現代化”的後起國家,中國對引進的這些概念過於強調其後來所賦予的抽象意義,而不關心也不可能真正體驗其形成的歷史事實。

君主立憲,本來就是歷史的常態,中外的皇帝都不是戰鬥力53萬的宇宙帝王弗利薩,沒有“憲”,也就是能夠體現共同利益的規則的話,國家機器根本不可能運轉。關鍵是這“憲”反映的是誰的利益。而反映的是誰的利益,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和新生產關係的產生,這才能決定“進步”或“落後”。

現代憲法起源的象徵,英國所謂的“大憲章”,不過體現的是封建主共治的利益,之後隨著力量對比的變化被歷代英王撕來糊去,並沒有什麼卵用,只是在締造資產階級專政的法統時被拖出來當作象徵物。

所以說萬曆的時候本來就是有“憲”的,古今中外不可能有不受約束的君主,至於這個憲為什麼不像大憲章一樣寫出來蓋戳,是因為大家都預設皇帝的信用——這本身也是“憲”的一部分,而且英國的歷史已經告訴我們,蓋了戳也沒什麼卵用。

萬曆時候的中國有什麼新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產生嗎?答案是沒有,所以還是沒有什麼卵用。

標簽: 皇權  立憲  皇帝  權力  萬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