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食

Bubur 粥。這顆心,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作者:由 Elaine WEN 發表于 美食時間:2022-11-05

首個「人情食物」公眾號:食色齋誌異。味覺是人間的檔案館

Bubur 粥。這顆心,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原文】

Bubur 粥。這顆心,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浪漫愜意的巴厘島相距30公里之外,有一座「秘境伊甸園」,高聳的環山守著火山湖,火山湖守著湖心的小火山,而小火山守著龍目島的日升月落。

清澈見底的海水,不輸巴哈馬的粉色沙灘,還有世界唯一的大火山套小火山的奇特景觀。西方遊客慕名而來,中國遊客則很少。

B小姐在路邊買塊西瓜,悠閒地散步前往,沿岸熱鬧的人聲在某個瞬間消失,置身密林之中,要不是路上偶有一輛馬車經過,還以為誤闖了什麼神秘的世界。

穿過樹林,只有幾隻白鷺涉水而過的島心湖。騎著腳踏車環島的墨西哥一家三口,景色雖美,可是B小姐狀態其實並不怎麼好。她告訴自己的母親,去龍目島爬火山。“你瘋了不成?”,B小姐搖搖頭,任性而為。

《Lava》在電腦裡播放,火山Uke和Lele相愛千年的故事。B小姐不看,縮在床上鬱悶,她發燒了。音響一直傳出「I lava you/I love you」,它在孤獨地等待愛情。

迷糊虛弱之間,她夢見一碗白粥,曾經某任男友煮的高湯白粥。

不是什麼高階料理,一碗有心煮的粥,平平淡淡,實實在在。

白米加水,一比十二。洗米瀝乾,滾水下米攪拌不結塊,二十分鐘,剔除浮沫,米粒漲大,無味。前男友的粥顧慮了她的一份矯情,特意用了高湯,雖清淡卻多了一份鮮香。此時,她無比想念。

男友跟她一起看的旅遊頻道播放「粥·歷史」。早在新石器時期的龍山文化遺物和半坡村遺址中,人們就發現了用於煮粥的工具「蒂」。粥字本來寫作「鬻」,非常像龍山文化時期創制的陶器炊具「鬲」中放米烹煮之狀。早在數千年以前就已經開始懂得煮粥了。粥的歷史比飯更早,因在甑出現之前的鬲、釜型陶器,只能用來煮流質食物。流質的主要原料是穀米,那就是「粥」。因那時的主、副食即後世所謂的飯、菜尚未分開烹製,還是各種食料共煮一器的進食方式,故早期的粥很可能不是用單純的穀物原料煮製的。也就是說,當時的粥極有可能是各種各樣的菜粥、果粥、肉粥、魚粥等。

廣東人把粥煮爛,使粥變得綿滑,部分人會在白粥中加入適量去殼去芯的白果,以增加清香口感,亦容易消化。

廣東粥有時不加配料,稱為“白粥”,或只加少量陳皮、白果及腐竹,亦有加入極少量鹼水使之更綿滑。以鹽佐食;亦有配以幹瑤柱絲的瑤柱白粥,以增添香味。

廣東人在食粥時,亦常加上切段的油炸鬼,剛炸脆的油條浸入粥內,輕微軟化時鬆脆美味,口感獨特。外加皮蛋切件、蔥花和白胡椒粉也是常見的吃法。

記憶的畫面紛擾糾葛,心亂如麻。B小姐盼望著自己能快點好起來,此時沒有人替她擦去眼淚,沒有人將她抱進懷裡,輕聲拍撫,失落孤單比遇見雨天時的心情更糟糕。火山的攀登需要提前準備,她卻心煩沒耐性,草草發了一通簡訊給戶外代理機構,連對方回覆了什麼都沒看,身體在自我戰鬥讓雙眼沉重,疲乏睡去。

林查尼火山具化成山神,妙指引向,獨一無二的景緻,火山噴發後中間形成了一個火山湖,再次噴發後湖中心便堆起了一個小火山,大火山套小火山。山神不言不語,莊嚴祥和,目光遠望,星河洶湧的夜空,深不見底的懸崖,零星連成一條登頂的引線。

登頂過程需要翻山涉水,途經草甸、熱帶雨林、灌木和火山岩碎石路。曾經噴發的巖流沖刷出一條條蜿蜒深陷的迷宮小道,只能一人透過,一不留神就會拐上岔路。岔路口總有些人因為太累而橫七豎八的躺著,然後他們會無力地抬起手給你指一條正確的路。

衝頂路段是火山碎石路,往前一步退兩步,仿如太空漫步。隨著海拔的升高,高原反應加強。當你以為眼前的平臺就是頂峰了,激動地爬到那裡吹開霧氣,又發現一段無限向上的路。

不斷在放棄和堅持的較勁中登頂,終於在3726米的頂峰俯瞰火山全景。噴發過的岩漿伸展凝固在碧綠色的火山湖邊緣,不時有煙從小火山口噴出,遠處就是大海和吉利三島。

沒有想象中征服火山的激動,在赤道上臨近冰點的溫度下心中只剩平靜,感覺自己蜷縮成了一粒塵埃,被這無垠的天地收編。

B小姐那顆心在一方天地裡激動的火熱,那是興奮征服,餘溫涼涼冰封不化,淵淵怨怨的情愛,她有能力愛人,可她找不到心動了。

不病不痛,清淡節制,老老恆言,就此一生。

—THE END—

閱讀原文

標簽: 火山  白粥  火山湖  小姐  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