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娛樂

清朝“潘金蓮”謀殺親夫,知縣判其死刑,皇帝卻堅持為她翻案

作者:由 Boss爆史 發表于 娛樂時間:2022-12-09

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我們經常能見到一些清官或有識之士對冤假錯案進行平反。在苦主沉冤得雪的過程中,清官們也因此名垂千古。比如北宋名臣包拯,就因為斷案如神,被老百姓稱為“包青天”。

但歷史上還有些沽名釣譽的官員,為了凸顯自己的“公正廉潔”,強行對正確的案件進行平反,反而讓一些兇手逍遙法外。

接下來,爆史君就給大家講述一件發生在清朝道光年間的謀殺親夫案。

自縊而亡的商人

清朝道光年間,河北省順天府涿州境內發生了一起命案,涿州城內一商人自縊而亡。按照古代朝廷的規定,只要轄區內發生命案,無論遠近,地方官都要親自帶隊檢視。實在因為別的公務走不開,也要派人前往案發現場進行調查。當時涿州知縣恰巧沒有別的事,便帶著手下的衙役、捕快趕到了案發現場。

清朝“潘金蓮”謀殺親夫,知縣判其死刑,皇帝卻堅持為她翻案

屍體

當眾人趕到死者家中時,湊熱鬧的吃瓜群眾已經擠滿了院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商人的死因。

知縣查看了現場,表面上看,一切都符合自縊的特徵。但細心的知縣發現商人脖頸上有兩道交叉的勒痕,這就不太可能是自殺了,反倒是有他殺的可能。

知縣叫來了死者的妻子王氏,向她詢問死者死前可有任何不同尋常的徵兆。

清朝“潘金蓮”謀殺親夫,知縣判其死刑,皇帝卻堅持為她翻案

妻子

王氏假模假式地哭訴道:“前段時間他做生意賠了錢,總是一個人生悶氣,喝悶酒。有一天還對我說,真想一死了之。沒想到這個沒良心的竟然真的做了這樣的事,拋下我們孤兒寡母。嗚嗚嗚……”聽起來一切都順理成章,這就是一個做生意失敗的商人,一時想不開自殺而已。

知縣判處王氏死刑

但知縣卻認為,王氏說了假話。於是他派人暗中打聽王氏與丈夫的關係如何,他們是否曾有過爭吵。沒想到卻挖出一個驚天內幕。據王氏的鄰居介紹,王氏是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長期與當地男子姜通保持不正當關係,在本地風評不好。商人得知此事後,曾與王氏發生過激烈的爭吵。沒過幾天,商人便“自縊身亡”了。

清朝“潘金蓮”謀殺親夫,知縣判其死刑,皇帝卻堅持為她翻案

妻子

在掌握這一證據後,知縣先派人捉來了王氏的姘頭姜通,向他審問商人被殺一案的細節。姜通剛開始百般抵賴,打死不承認殺害商人。

後來知縣上了大刑,他扛不住,才開始交代犯罪事實。

原來商人撞破妻子王氏與姜通的醜事後,就與王氏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並揚言要將王氏趕出家門。王氏希望丈夫看在孩子的份上原諒她一次,並表示會與姜通一刀兩斷,再不來往。

清朝“潘金蓮”謀殺親夫,知縣判其死刑,皇帝卻堅持為她翻案

審案

而姜通為了防止商人告官,也承諾會賠給他一定的經濟損失。商人看在孩子的份上答應下來,卻不知中了二人的“緩兵之計”。

一天晚上,商人熟睡後,王氏與姜通合夥勒死了他,並偽裝成自縊的樣子。

他們原本想草草埋葬商人的屍體,沒想到府中的下人卻報了官。有了姜通的證詞,知縣又命人拿來王氏。王氏見姜通已經被拿到了縣衙,知道真相捂不住了,只好招供。

昏官翻案

知縣依法將二人判處死刑,並將卷宗送到上級衙門審批。

當刑部侍郎耆齡看到卷宗時,突然莫名地興奮起來。因為他看到涿州知縣在審案過程中動用了大刑。

耆齡想:“涿州知縣動用大刑才破了此案,會不會是屈打成招?如果我能將此案平反,豈不是大功一件?還能提高在皇帝面前的印象分。”

清朝“潘金蓮”謀殺親夫,知縣判其死刑,皇帝卻堅持為她翻案

耆齡劇照

於是,耆齡特地向上打了報告,說此案疑點重重,要求發回重審。與此同時,他還鼓動王氏和姜通的家人到都察院喊冤。果然,事情被鬧大,連道光皇帝都知道了此事。耆齡乃是滿清貴族,深得道光皇帝信任。於是道光皇帝將此案交給耆齡稽核。

清朝“潘金蓮”謀殺親夫,知縣判其死刑,皇帝卻堅持為她翻案

知縣劇照

在耆齡的刻意偏袒下,王氏和姜通被無罪釋放,涿州知縣則被罷官免職。道光皇帝被耆齡當槍使還不自知,一直以為做了件好事,將此案辦成了鐵案。商人的家人為他喊冤,但沒有官員再敢為他翻案。因為此案由皇帝親自定了性質。由此也可以看出滿清當時的官場風氣惡劣到了何種地步。

參考資料:《清稗類鈔》

標簽: 王氏  姜通  知縣  商人  耆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