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娛樂

建盞生產工藝流程解析--原料篇

作者:由 <em>建盞</em& 發表于 娛樂時間:2019-10-11

建盞,顧名思義,建窯系窯口燒製的茶盞。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叫建盞?建窯初始,設窯址在閩建州府。宋代閩建州府行政中心在今日的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取之“建”字。而古建窯所在地在如今的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後井村附近,宋代是屬於建州府的行政管轄範圍,如今屬於南平市建陽區行政管轄範圍。那當時水吉鎮後井村範圍內定義為建窯,所燒製的茶盞稱之為建盞。

建盞生產工藝流程解析--原料篇

古代燒製瓷器選擇窯址主要有幾大因素:一、就近需要有大量製作瓷器的坯體原料和釉料,取土取釉方便。古代交通不發達,如果說窯址附近沒有大量的原材料生產燒製,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從遠方運輸原料的話,得不償失,極為不方便。透過現今勘探表明,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後井村附近方圓12平方公里的面積蘊含了大量的含鐵量7%-11%之間的南方紅壤土斷層,且該紅壤土斷層暴露在表層,取土極為方便。而也就是因為含鐵量的原因,透過高溫燒製,能夠呈現建盞表面黑色系為主的系列斑紋,如:兔毫盞、烏金盞、柿紅盞、茶末盞、曜變盞等等不同狀態的鐵結晶析晶效果斑紋。而在其他位置取得的南方紅壤土含鐵量只有不足6%,無法透過高溫燒製自然析晶出鐵斑紋效果,無法產生建盞析晶斑紋變化之美。然而鐵含量高也造就了建盞燒製的工藝難度特點,坯體不易塑形,容易變形開裂,造成由古至今的建盞燒製成品率極低、控制釉色難度大,工藝特點複雜等特性,所以說沒有一塊相同的建盞,原料佔據了一部分因素。

建盞生產工藝流程解析--原料篇

建盞生產工藝流程解析--原料篇

建盞生產工藝流程解析--原料篇

原料中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釉料。大家經常會聽到市面上說的化學釉,天然釉。這都是非常不正確的說法。傳統建盞釉料採用的是建陽特產的褐紅色礦石(南林開發區原來非常多,但現在都被推平了),該褐紅色礦石含有:鐵、石英、長石等成分。建窯建盞都是採用該褐紅色礦石研磨成細粉後調配水、草木灰調配而成。草木灰其實就是一種天然鹼。這種工藝製作的傳統建盞釉水需要高溫燒製(1300攝氏度以上)才能夠把坯體鐵析晶和釉水鐵析晶呈現出來,表現在建盞的釉色當中,形成不同形態的鐵成分(氧化鐵、氧化亞鐵、三氧化四鐵等等)。建盞魅力斑紋就由此呈現,而且斑紋是釉面裡面呈現出現的,由內至外,三維立體,栩栩如生。然而除了建陽本土傳統建盞企業外,還有大量的仿製建盞,仿製建盞因為原料和釉料的原因,無法透過高溫燒製把鐵元素形成不同形態的斑紋。這是,他們一般採用低溫燒製(1200攝氏度以下)的辦法, 使用非傳統釉料燒製仿建盞產品。其特點為:斑紋統一、無三維立體感覺、產品雷同。

建盞生產工藝流程解析--原料篇

說到釉料,又要重點說一下坊間傳說的建盞有“毒”一說。建盞有“毒”,“毒”從何來呢?日用瓷器的用途是直接接觸使用,伴有一定溫度,例如:喝茶、裝湯等實用效能。日用瓷器檢測標準為鉛和鎘的重金屬殘留,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建陽本土採用傳統原料的建盞企業生產的建盞不可能有這兩項殘留超標的。協會和建陽區政府定期會對正規建盞企業進行產品抽檢,送產品到省級檢測機構檢測。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任何企業產品有這方面問題。這其實和建盞的燒製工藝也有很大的關係。首先:原料採用傳統原料:坯體、釉料。其次是燒製溫度,建盞燒製溫度前面提到了是高溫燒製才會呈現析晶斑紋。高溫1300攝氏度以上的瓷器是安全可靠的,絕對沒有鉛、鎘的殘留超標,也不存在使用過程中慢慢溶解出來。這是大家對建盞最大的疑慮也是我工作中解說最多的問題。

建盞生產工藝流程解析--原料篇

建盞生產工藝流程解析--原料篇

建盞生產工藝流程解析--原料篇

建盞生產工藝流程解析--原料篇

綜上淺述,目的是讓廣大建盞愛好者對於建盞的原料有個初級的瞭解,以上內容,也是個人從業過程中的一點淺見,望不對之處大家指正。

建盞生產工藝流程解析--原料篇

本文章版權歸南平市建陽區貴稀堂陶瓷有限公司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標簽: 建盞  燒製  斑紋  釉料  建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