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娛樂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陳國文

作者:由 民藝坊 發表于 娛樂時間:2018-10-23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陳國文

華夏匠人陳國文:他的銀毫盞高貴冷豔的像個王國公主!

回眸時光的長河,在那個茶文化發展到巔峰的兩宋時期。建盞,冠蓋群瓷,被譽為茶道聖器,無數文人雅士追捧傳頌,一代帝王宋徽宗親自為其著書立說,正如《大觀茶論》中所載: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遙想昔年:“君王百姓同飲一盞,士子百官共謀一樂”,又是何等的空前盛況!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陳國文

建盞獨領風騷的兩宋,銀毫盞,無疑是盞中極品。狀如兔毛,栩栩如生,纖毫畢現,釉面溫潤,如霜的毫紋交相輝映,聲色並茂,筋脈色彩獨特雅緻,紋理間,透出淡雅而神秘的自然色澤。也難怪宋徽宗,這位見慣了極品珍寶的一代帝王對其愛不釋手,讚歎不已。

時隔千年,在斷絕近八百年的瑰寶重生涅槃的今天,一代又一代建盞匠人正把祖先的建盞文化重新推向輝煌,陳國文便是其中一個。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陳國文

身為土生土長的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人,自小,陳國文就對建盞文化痴迷不已。陳國文的姑姑就住在窯子邊上,每次去到姑姑家,陳國文都會帶著弟弟,聽老人家講關於建盞的故事。正是在這種耳濡目染下,幼小的陳國文心中,一顆萌動的種子開始發芽,“建盞”二字深深烙在心底深處。

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建陽瓷廠組成攻關小組,使失傳數百年的建盞古老工藝得以恢復。2011年,“建窯建盞燒製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陳國文

“那時候對建盞可以說是廢寢忘食,最喜歡的事就是去各個窯址上看老師傅燒製建盞。”

由於對建盞的痴迷熱愛,陳國文內心萌生出了自己燒製建盞的想法,不過當時建盞工藝剛剛恢復,燒盞的師傅不多,為此,陳國文就買了個小窯,嘗試著自己燒製起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其中兩百多天都在嘗試,只是沒有師傅指點,只憑藉著一腔熱愛,燒製出的建盞不夠理想,瑕疵很多。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陳國文

或許是自己的堅持,也或許是上天的緣分。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國文有幸認識了闕梅嬌大師,憑藉著一如既往的堅持,憑藉著對建盞的痴迷熱愛,最終打動了闕梅嬌大師。

恩師的出現,改變了陳國文的建盞之路。每次燒製出建盞,陳國文總是第一時間登門請教。在闕梅嬌大師的指點下,陳國文燒製建盞的工藝突飛猛進,燒製出的建盞也越來越漂亮。

說起自己拿手的銀毫盞,陳國文唏噓感慨不已,“一次因窯溫沒控制好,本想燒油滴紋,結果燒成銀毫紋。我發現,銀毫紋更具特色,更能體現出老盞的韻味,便潛心研製銀毫紋的燒製技術了。”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陳國文

建盞天成,其窯變紋理又含有一定偶然性,有著“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說法。而陳國文與銀毫的結緣,恰恰也是一種上天的恩賜。

銀毫紋不易燒,窯溫變化和油柴重量都會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投入多少油柴,重量必須精確到克。只有在超高溫下,釉面產生流動,才能形成銀毫紋的條達。精準的強還原是為了高溫下不使斑紋氧化。建盞斑紋的形成是一個變幻莫測的過程,燒製出銀毫紋,更是難上加難,技術之外,還要看運氣,所以高品質銀毫建盞極為難得。

建盞名家系列:非遺文化傳承人——陳國文

同樣的原料,在不同窯爐、不同的窯位、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不同的燒製方式下,燒出的紋樣、釉色截然不同,變幻莫測。所以說,每個建盞都具獨特個性,都獨一無二,都是孤品。科學發展至今,許多瓷器生產可定製生產,建盞卻不行,其紋理變幻莫測,依然只能“聽天由命”。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手中託的是銀毫、品的是新茶、賞的是圓月,唸的是曾經,憶的是古今!陳國文的銀毫盞,黑如漆,硬如鐵,聲如磬。千百年傳承,揹負著歷史,承載著日月。品之,如飲盡兩宋文化,在光陰歲月的窯火中,書寫著一段不朽的傳奇!

標簽: 建盞  國文  銀毫  燒製  毫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