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作者:由 聯想拯救者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0-01-07

上期講了Type-C介面在形狀上有正反插優勢,功能上除了傳統的USB資料傳輸,還集成了充電和顯示輸出功能。對於Type-C各項功能的實際應用場景、各種速度的USB介面應用我們也做了全方位的分析。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但唯獨沒有提及雷電3,很多人都等不及了,或者已經不看了。還在看的人已經發現,4K@60Hz DP顯示輸出、C口PD充電,這些功能過去你都以為只有雷電3接口才能實現。實際上根本不需要要雷電3,只要是全功能Type-C就行。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而雷電3的實際增益是什麼?除了介面,Type-C還有哪些限制?目前市面上主流輕薄本的Type-C到底誰支援什麼功能。。。下半部分帶大家一次性看完。

⑤ - 雷電3 Type-C的應用場景

⑥ - Type-C的線材和轉接頭

⑦ - 各類Type-C口該怎麼用

⑧ - 主流各輕薄本的Type-C屬性大全

字數限制,分為上下兩篇,各講四塊。內容較為繁多,如果嫌字多請不要再評論區刷“太長不看”,直接關了就好。由於涉及內容較多,如果有疏漏和疑問之處也可以評論區留言互動。

5.【被過度神化的雷電3】

先來個結論:

即使是不支援雷電3的Type-C介面,也可以C口PD充電,或者外接4K@60Hz顯示器。

雷電(ThunderBolt)介面,之前少數人有聽說過雷電2,當時還是蘋果和英特爾合作開發,專屬於蘋果電腦的超高速介面。那會還沒有USB3。1 Gen幾的概念,好多人還在用USB2。0的8G/16G 隨身碟。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USB3。0那會已經有了,地位比現在高。好多人即使用USB3。0的裝置,也基本是100多M/S的行動硬碟,相比USB3。0極限的500M/S(5Gbps)左右傳輸速度還差的遠。那會SSD還沒有現在這麼白菜價,所以移動儲存甚至連USB3。0的速度都沒榨乾。

我那會還在上初中,很長一段時間都以為USB3。0就是100多M/S的速度,見笑了。

就是基於這樣的大環境,雷電2介面推出,理論頻寬20Gbps,直接是USB3。0的4倍!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雷電介面在那時候的顯著優勢,其實是傳輸速度,只不過能匹配的儲存裝置太少。剛才說了,那會移動固態128G都死貴的。

這時候就要提雷電2的其他特性,那會還沒有Type-C這樣一口多用的設定,資料就是資料,顯示就是顯示。雷電2介面其實融合了USB資料傳輸、DP顯示輸出,只不過不支援充電,因為那會還沒有PD這樣的統一充電協議。

另外,雷電2也採用了和miniDP一樣的介面形狀,所以好多人總是把別的電腦上miniDP介面,當成老款MacBook的雷電2介面。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雷電2還融合了PCIe匯流排,簡單說就是具備了類似桌上型電腦的接駁擴充套件能力。所以雷電介面從技術上都具備了連線走PCIe匯流排的桌上型電腦顯示卡的可能。當時市面上也有了不少針對雷電2的多口擴充套件塢。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而雷電3,相比雷電2的顯著改變有以下三點:

①頻寬翻番,由原來的20Gbps升級到40Gbps。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②介面變形,原來的miniDP形狀變成了Type-C形狀。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③因為2的緣故,所以有些雷電3 Type-C也支援PD充電。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雷電3本身的增益還是PCIe通道數以及頻寬增強,其他的所謂優勢其實還是換Type-C介面後順便“送”給他的。

由於整合了4xPCIe3。0匯流排,雷電3的資料傳輸速度相比雷電2有了很大提升,相比USB3。0更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也就有了所謂“8倍於USB3。0的傳輸速度“這一說法。

而這四條PCIe3。0匯流排級的能力,也使得雷電3在外接桌上型電腦顯示卡時候的能力比雷電2更強,顯示卡效能發揮更出色。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而Type-C的形狀,也使得雷電3對於各種外設的相容性比雷電3大了很多。可能不會有人專門為單獨”雷電“介面形狀做個鍵鼠等外設,但是Type-C,可能性就大很多了。諸如Type-C支援的PD充電,雷電3也可以納入“後宮”。

所以能不能PD充電這事,跟你是不是雷電3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如果想做,哪怕是不支援“雷電”的Type-C,也照樣可以做100W的“供電”。

搞清楚“不是雷電3的C口才能充電”這事,我們接下來從

資料傳輸、顯示輸出、外接顯示卡

三個方案來聊聊雷電3的實際應用情況。

【5.1 雷電3的資料傳輸】

剛才說雷電3理論頻寬 40Gbps,是USB3。0的8倍速,這個說法也算對也算不對。純看頻寬確實是8倍,但如果算資料頻寬,雷電3這40Gbps裡,其實劃分了僅22Gbps的資料傳輸上限。

而另外的18Gbps作為顯示輸出預留頻寬使用。現在的說法是,當顯示輸出需要更多的時候可以動態擴大,可以不止18Gbps。但是資料這邊怎麼需要,最多給你22Gbps。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所以雷電3做為資料傳輸時候和USB3。0的差距,主要是22Gbps比拼5Gbps。換算下來速度是2500-3000MB/S之間的水平,目前很多在售的雷電3固態(不是3。1 Gen2!)標稱速度也基本在這個水平。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好多人(包括我之前)都按照雷電3的40Gbps是純資料頻寬估算。雷電3在最低折損下可以實現接近5000M/S的的傳輸,而主流NVMe SSD最快也不過3000MB/S左右。這種想法確實太過於理想化了。雷電3還不能100%榨乾PCIe固態的傳輸極限,不過應該是目前最接近的了。

另外,我們剛才說的資料傳輸能力,都是基於40Gbps頻寬的“滿速”雷電3才能實現。沒錯,還有“半速”雷電3,有些較為低成本的雷電3主控只支援20Gbps的頻寬,PCIe3。0通道也有滿速版的四條“砍成”兩條。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17款MacBook Pro13也存在半速雷電3

還有的是因為主機板晶片PCIe通道不夠分配四條了,只能給出兩條。比如之前七代酷睿低壓+獨顯+PCIe固態的輕薄本,就是因為SSD和獨顯佔用,只能做半速雷電3。

無論是資料傳輸速度還是顯示輸出和外接顯示卡效能,半速雷電3都遠遠不如滿速雷電3。不過相比普通的USB3。1 Gen2還是優勢明顯的。但如今USB3。2全新標準已經殺到,全新的USB3。2 Gen2x2理論上也有20Gbps頻寬。

考慮到雷電3並不是全部頻寬給資料傳輸,半速雷電3預留的資料頻寬部分怕是低於20Gbps。

所以當USB3。2 Gen2x2真正商用後,估計半速雷電3就徹底變成雞肋了。好在這種半速雷電3只存在於兩三年前電腦上,如今

新出的雷電3本子很少有作死上 1 個

半速雷電3介面的了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我強調了“1個”,是因為現在還有好多本子出的是2個“半速”。這麼說也不太嚴謹,這類筆記本採用的確實是滿速40Gbps雷電3晶片,但是卻有兩個雷電3介面共用。出現這種情況有的受限於成本,有的是受限於主機板和晶片的PCIe通道不夠。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比如YOGA C940就是雙滿速雷電3,兩個雷電3口可以同時進行40Gbps頻寬傳輸。LEGION Y9000X則是雙雷電3同時使用時共享40Gbps頻寬,這裡的使用不是說插上個充電器也算,需要是同時接雷電3固態硬碟這類場景。而單口的傳輸頻寬依舊是40Gbps滿速雷電3。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Y9000X這種雙雷電3單口滿速雙口共享的方案屬於目前雙雷電3介面的筆記本里面比較常見的方案。

至於有人內心YY的“雙雷電3同時充電會不會更快?”、“一個雷電3是PCIex4,兩個雷電3都接一個顯示卡塢不就是x8了,折損更少” 這種想法的實現匹配的軟硬體環境。首先你要找個能夠插雙雷電3進行頻寬增強的顯示卡塢,等有人做出來的時候,估計雷電4都出來了。

【5.2 雷電3的顯示輸出】

好多人可能現在好奇顯示輸出能有啥本事,還必須強行佔18Gbps的預留頻寬。雷電3的顯示輸出,已經不滿足於一臺2K@144Hz或者4K@60Hz這樣的“小目標了”。滿速40Gbps的雷電3,能同時外接兩臺4k@60Hz顯示器,或者連線一臺4K@120Hz顯示器,當然也可以5K@60Hz。

不過外接這麼高解析度的顯示器,首先你得確保你的顯示卡能夠支援相關輸出。比如你弄個帶雷電3的UHD620核顯本,想要外接5K@60Hz顯示器,估計是根本帶不動。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其次你還要有足夠的預算買顯示器,不過能考慮這個使用場景的估計都不差錢。不過買5K屏需要注意,最近有很多32:9 “皇帶魚”1440P顯示器,依靠長度懟到所謂“5K”,這種其實不算是真正的5K顯示器,畫素密度上,頂多算是加長版的QHD屏。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LG最初為蘋果打造的UltraFine 5K顯示器,是16:9比例的5120x2880,縱向畫素上比2880小很多的5K屏,基本都是帶魚屏拉長x軸湊出來的所謂5K。

拋開這些高階場景不談,更多人對於雷電3外接顯示可能沒有這麼要求,也許真的有人就用雷電3口接一塊普通的2K@60Hz或者1080P螢幕。好多人用全功能Type-C的DP顯示功能就可以,並不需要雷電3的這麼大的頻寬。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即使是有些帶有雷電3介面的顯示器,本身螢幕也沒有“榨乾”雷電頻寬。比如這款ThinkVision X1 Gen2,其螢幕採用4K 16:9 60Hz,8抖10色深方案,只要是個全功能Type-C都可以支援這塊屏。他用雷電3連線,似乎作用只有讓後面的USB3。0擴充套件口全都滿速執行。

對於一個滿速雷電3介面,如果你不是準備入手上面那些極致的土豪顯示器,那麼更合適的場景是買個雷電3介面擴充套件塢(不是顯示卡塢)。通常雷電3擴充套件塢的介面數量和效能都比普通的Type-C擴充套件塢要強大很多。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比如這個

ThinkPad 40AN0135

的雷電3擴充套件塢,能同時擴展出

2xDP+HDMI+5xUSB3.0+RJ45+VGA

等諸多介面,對於只有雷電3和USB-C介面的超薄本來說,雖然出門不能帶著一起,但是桌面辦公場景很有幫助。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5.3 雷電3的外接顯示卡】

多數“雲使用者”對於雷電3的顯示和資料傳輸優勢可能反而不太在乎,最想要的其實是它的外接顯示卡功能。大家想象一下:

你買了一臺帶雷電3的輕薄本,出門在外它輕巧便攜能幹活。回到家裡,用雷電線插上顯示卡塢,你的電腦顯示卡瞬間變身2080Ti,大型遊戲不在話下。再次出門,又拔掉一根線直接走,豈不美哉!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或者是一臺帶雷電3的遊戲本,買到手用了三五年,顯示卡過時了,插上裝有最新顯示卡的雷電3顯示卡塢,不用換電腦就可以更新老電腦遊戲效能,迴圈往復,一臺遊戲本真的可以用十年了。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還是先說結論:

這樣的場景確實可以實現,但是實際效果、花費的成本、限定條件都比較高,很多人看完就會放棄。但是對於剛(YOU)需(QIAN)使用者並沒有什麼影響。

首先是實際效果,這件事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輕薄本+顯示卡塢,主要瓶頸是CPU。另一種是效能本+顯示卡塢,主要問題是外接顯示卡走雷電3通道的折損

輕薄本多采用低電壓處理器,大眾認知上認為TDP只有15W的低壓處理器效能是遠不如45W的標壓處理器的,當然也有散熱較好的可以持續釋放在25W及以上,這個時候,一個25W的低壓U由於頻率更高,表現反而比一個因散熱不好而只能持續25W執行的標壓U效能要更好。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當然這只是個別情況,多數配備低電壓處理器的輕薄本都不會做太激進的效能釋放。峰值效能可能很高,但是三秒真男人過後,持續釋放基本就是15W左右,相比標壓處理器效能差距還是很大的。

以目前低壓U裡最強悍的i7-10710U為例,六核十二執行緒,持續釋放25W左右才有機會和45W的標壓i5-9300H的四核八執行緒相抗衡。35W才有機會虐翻45W的i7-9750H,這時候花在一個輕薄本上的CPU散熱成本已經堪比遊戲本的投入。

而目前多數最新的單機大作對CPU需求都是四核八執行緒的標壓i5要求以上了,如果用一個釋放不夠強勁的低壓U+雷電3的輕薄本外接顯示卡玩遊戲,怕是GPU還沒拼盡全力,瓶頸就卡在CPU上了。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這圖是P的

之前曾經做過簡單實驗,兩個帶滿速雷電3輕薄本,都採用i5-8250U,一個持續10W,一個持續25W。都外接GTX1060顯示卡塢後,幀數差距和穩定性差距都很大。

所以對於多數釋放保守的輕薄本來說,“我就外接偶爾玩玩”付出的代價太大,實際體驗一般。如果你考慮雷電3用途是外接顯示卡玩遊戲,那最好確認你的處理器持續效能釋放比較強勁。

以目前情況看,你的電腦在Cinbench R15連續30輪CPU測試如果不能穩定600cb以上,不推薦湊“外接顯示卡玩遊戲”這個熱鬧

。或者無腦上標壓,目前大部分搭載標壓CPU的筆記本,不管帶不帶獨顯,單烤多數可以穩定40W以上,效能輸出不會太弱。

還有一種就是Y9000X、XPS15核顯版這樣“標壓+核顯”的產品了,特別是Y9000X,單烤輸出60W猛如虎。 這種產品就是很多人心中“搭配雷電3顯示卡塢的最佳裝置”。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這些CPU上不存在瓶頸的產品,外接雷電3顯示卡的折損主要是雷電3本身。我們透過GPU-Z等軟體可以看到,無論是筆記本還是桌上型電腦,通常GTX/RTX效能顯示卡至少會佔用PCIex8通道,多數是PCIex16通道(桌上型電腦上的顯示卡插槽通常也是x16)。

而目前從滿速雷電3介面中最多可以走x4路通道,半速雷電3以及雷電2是x2路通道。這中間的PCIe通道數巨大差距必然會使得同樣一塊顯示卡,在雷電外接顯示卡執行時候的效能,低於桌上型電腦中原本的效能水平。這是我們說的第一個折損,也是大家最瞭解的折損。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針對這種折損,Alienware外星人的顯示卡塢會好一些。它採用的是PCIex8通道,理論折損較小,但代價是介面不通用,只能用於帶相關介面的外星人筆記本上。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而且這種X4/X8的折損,並不是對於所有顯示卡都有嚴重摺損,多數顯示卡在實際運轉時侯並不一定會吃滿PCIe通道。所以早在沒有雷電3的時候,就有民間DIY出利用ExpressCard的PCIex1通道,轉接成PCIe介面。即使這種情況,匹配當時的GTX660 / GTX750Ti 級別顯示卡也還能用。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最著名的EXP GDC方案

另外,剛才說過有人設想電腦做兩個滿速雷電3介面,再開發一個有雙雷電3的顯示卡塢,兩路x4一共x8,不是也可以緩解這個問題嗎?其實即便是有這樣的裝置出現,也是治標不治本,因為雷電3的第二個折損因素在於

晶片組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假想的所謂“雙滿速雷電3顯示卡盒”,實際拯救者顯示卡盒不是雙雷電

之前除了蘋果外,多數帶雷電3的筆記本都將雷電3掛在到了一個叫PCH晶片的東西上,你可以理解為Intel晶片是個皇帝,下面有三省六部,PCH就是諸多部門的尚書部長之一。

PCH這個尚書不好當,上面皇帝給你撥款有限(約PCIex4通道),對下你有一堆侍郎等著要錢(m。2 SSD、雷電3等)。

所以雷電3這個名義上x4的傢伙,實際上還要和m。2等“同僚“搶銀子,等於是折損之上再加折損。你見過用雷電3介面還不配備m。2 PCIe介面的本子嗎?我沒見過。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有人說,讓下面的這些直接上報皇帝,找皇帝要錢(直連CPU)不就得啦。帶上皇帝臣子這個關係,古代越級上報叫“僭越”,會被治罪。過去的雷電3直連也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不能熱插拔。

而今年釋出的10nm icelake處理器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icelake送的雷電3是直連CPU的雷電3,效能肯定很理想。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這時候很多人忘了前面兩個限制條件:

CPU本身效能、雷電3的最大頻寬

10nm的icelake由於集成了雷電3和高效能的Iris核顯,實際執行的時候如果想要保證CPU效能比之前強,就必然要更高的持續功耗。但Intel官宣的icelake低壓標準功耗依舊是15W,這就意味著在同樣鎖死在15W下,10nm的icelake在CPU效能的表現可能會不如14nm的CometLake(其他變數一致)。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同TDP下的10和14nm

而且即使10nm處理器目前的IPC(單位頻率的效能)相比14nm所有提升,但由於主頻降了太多,也會影響他和14nm方案的純CPU差距。當然,這個差距僅限於目前。

即使出現一個10nm的標壓處理器方案,或者做一個25W以上持續釋放的筆記本icelake低壓,CPU效能問題解決了,雷電3本身還是隻有x4頻寬,瓶頸又會卡在雷電3頻寬這裡。

目前除蘋果外的多數雷電3筆記本,在外接顯示卡時,顯示卡本身跑分折損高達30%,而部分遊戲實測幀數折損最高會有40-50%。顯示卡的效能越高,PCH、雷電3等處的頻寬瓶頸也就越顯著,折損就會越接近這個折損比例!

到目前,我都是在噴雷電3外接顯示卡的限制較多,這也是很多人不看好雷電3外接顯示卡的原因。但雷電3外接顯示卡真的一無是處嗎?要看它跟誰比,在什麼場景去比。

我們認定雷電3沒用的對比參照物其實都屬於單方面放大了參照物的優勢,從來沒用放大過雷電3筆記本+顯示卡塢套裝的優勢。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比如價格上,用一個雷電3輕薄本+一個顯示卡塢+一張顯示卡去對比一臺遊戲本。因為同等或近似效能下,買一個遊戲本的價格比買一套雷電外接套裝便宜,就說雷電3外接沒意義。但輕薄本可以隨時拔下來拿走,外出使用的時候續航和便攜性都遠勝遊戲本為什麼沒人提?

你可以說你不要那麼輕薄和續航,效能第一。同樣你沒有想過另一群人既有輕薄又有輕度效能需求且預算不受限,他們是不是更適合雷電3方案呢?市面上主流的所謂標壓+GTX輕薄本大家也都知道,不是燙死就是CPU嚴重降頻。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再說效能上,所謂“輕薄本外接顯示卡都夠我買個桌上型電腦了”,你的桌上型電腦可以隨時抽出一個模組帶走還能正常用嗎?

或者是一個輕薄本一個桌上型電腦雙裝置方案,它如何解決“零等待”的資料同步問題?再快的私有云盤NAS同步,也會受限於SATA3匯流排速度和網路速度,並且無時無刻的同步難道不佔用CPU和網路資源?

而且很多人吐槽的折損問題,對於只有核顯/MX獨顯的輕薄本來說,外接顯示卡的效能折損再怎麼嚴重,那也都是相對於這張卡在臺式機上的表現。

對於輕薄本自己的顯示卡效能來說,外接顯示卡是一個強悍好多倍的存在。如果說遊戲本還可以說存在雷電3外接顯示卡後和自帶獨顯差不多的可能,那對於輕薄本來說,外接顯示卡的效能就是“大力水手菠菜”般的存在。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所以對於雷電3外接顯示卡,沒用必要過度神化或者過度貶低。

如果你預算充足,對輕薄便攜是第一剛需、又有偶爾的高效能場景(如遊戲、深度學習),但不想添置第二臺電腦,那麼雷電輕薄本+雷電顯示卡塢是你的不二選擇。但是一定要注意購買的輕薄本CPU效能釋放,以及接受高價買來雷電3外接方案後的折損問題。

如果你預算萬元內,偏向但不必須輕薄便攜,那麼推薦你放棄雷電3顯示卡方案,買個標壓+GTX的裝置更符合你的需求。

如果你的預算只是買個幾千元的輕薄本,並且不太願意單獨為雷電3顯示卡塢和顯示卡付費,“等將來雷電3裝置便宜降價了我再買”。奉勸你不要為了筆記本有沒有雷電3糾結,等幾年後你準備撿漏的時候,你電腦的CPU效能沒準已經被當時的賽揚吊打了。

而如果你明確雷電3裝置的作用,那。。。買雷電3本子是明確剛需,不過你應該不會看這篇科普。

至於至今還迷信Type-C口只有支援雷電才能充電以及顯示輸出的,看完科普,應該沒有了吧。

6.【被忽視的Type-C線材】

前面提到了多種功能的Type-C口,以及與他有關的裝置,但Type-C的線材和配件的效能往往被人們忽視。你是不是覺得,隨便找根給手機充電的雙頭CtoC資料線,把筆記本和顯示器一連就可以美滋滋,和顯示卡塢一連就可以解鎖輕薄遊戲本?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實際上Type-C的線材就像是跨海大橋,你兩岸的車跑得再快,也得大橋有能力承載。

我們常見的CtoC充電線,實際上只能承載資料傳輸和充電這兩項功能,而不常用到Type-C一線直連顯示,多數CtoC線都沒有配備,你在多數配件官方店也找不到。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這種支援顯示功能的CtoC線材,單賣的很少,外觀上特徵是比線材比一般的CtoC充電線粗壯很多,接頭尾部的長度也要更長。通常這種線都是一步到位,整合20V 5A的100W供電、10Gbps高速的USB3。1 Gen2資料傳輸、還有至少DP1。2頻寬(21Gbps)能力的顯示傳輸。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考慮到顯示場景,這種線通常比較硬,不容易彎折,而且也不太耐彎折,經常彎折往往會影響他的功能。如果你購買了一臺帶有Type-C介面的顯示器,它通常會贈送你一根。

所以如果你有CtoC一線連線顯示的需求,千萬別把普通CtoC充電線拿來用,大機率是不能顯示的。

當然,對於只有顯示需求沒有充電需求,且不喜歡轉接頭的使用者,可以買一根Type-C轉DP/HDMI直連線,那就是純粹把全功能Type-C當個顯示器介面用。或者你的顯示器沒有Type-C介面,你覺得用一個擴充套件塢轉接出來意義不大。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而說到普通的充電線,其實也有很多門道。前面說到,哪怕Type-C介面也不一定都是USB3。0以上的速度,在手機上就有很多Type-C+USB2。0的組合。相對應的,很多為他們設計的充電線也都只做了USB2。0速度,如果想應急用手機資料線連線你的移動固態,速度會很感人。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480Mbps,妥妥的USB2。0

充電的功率方面,OPPO用VOOC閃充最早教育了大家,充電線對於快速充電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CtoC充電線魚龍混雜,極個別只支援2A電流,有的支援3A,高的可以5A。按照20V的電壓來看,3A的線最大隻能過60W、5A的線可以過100W。

而很多電腦的充電器都是65W的,之所以配備這種20 3A的60W充電線還沒有異常,主要是因為65W只是一個用來“防止意外”的最大值。很多輕薄本峰值充電功率也不到60W,基本不會出現瓶頸問題。即使是有,60和65又能差多少呢?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而對於一些採用65W充電但效能釋放激進、或者標配充電就是90W以上的輕薄本來說,最保險的還是給他配備一條20V 5A 100W的 CtoC充電線。

雷電3線屬於個異類,因為整體規格要求太高了,所以基本沒有那麼多彎彎繞。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線長,通常建議連線顯示卡塢和雷電3 SSD等場景使用≤70cm的雷電3線。而那種一兩米的雷電3線,最好用來接雷電3顯示器。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目前還沒有幾十塊的雷電線

除了線材還有各類Type-C擴充套件塢/硬碟盒,首先在名稱上就經常魚龍混雜,把產品描述放上Type-C和雷電3倆關鍵詞增加電商曝光率是常事。一個Type-C擴充套件塢通常可以給雷電3介面用,但是一個雷電3擴充套件塢,插到全功能Type-C介面上可不一定能正常工作,雷電3硬碟盒也是一樣。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另外,一個5G資料頻寬的全功能Type-C確實支援4K@60Hz的顯示輸出功能,但使用擴充套件塢/轉接頭轉接出來的如果是HDMI1。4那就無能為力了。很多Type-C轉USB+HDMI+RJ45的擴充套件塢都沒有註明RJ45的百兆還是千兆,以及HDMI是1。4還是2。0。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比較負責的廠商,針對同時擴充套件USB3。0和DP的C口擴充套件塢還會提示,4K@60Hz和USB3。0不能同時使用,使用4K@60Hz輸出時USB會降速到2。0。但多數外設廠商在這裡都是空白。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硬碟盒是個Type-C都敢叫雷電3/USB-C硬碟盒,美其名曰“雷電3介面插上去也能用”。但目前USB3。2 Gen2x2的硬碟盒還沒有大範圍出現,多是還是3。1Gen2,外接PCIe固態也只能跑800-1000MB/S。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真正可以速度突破2000MB/S的雷電3 x4硬碟盒,不含硬碟一個盒子都要700元左右,從價格上應該比較好區分這兩種。而且多數雷電3硬碟盒插在普通Type-C介面上是無法讀盤識別的!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7.【怎麼用好Type-C口】

講完了上面這些,我們以YOGA目前在售筆記本為例,給大家看看Type-C介面如何充分利用。

對於Type-C口僅具備USB資料傳輸的電腦,可以用這樣的C口來直接連線C口儲存裝置,通常可以有USB3。0的速度。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考慮到Type-C外設不算太多,買一個Type-C轉RJ45+USB的轉接頭是個不錯的選擇。反正也不常用,用來接網線也算是充分利用。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對於Type-C口僅具有充電+資料功能的電腦,看電腦介面情況,通常PD充電+資料的Type-C都被設計成電腦主電源口,所以也主要是拿來充電用。接一些C口儲存裝置很容易出現電腦低電量,但是C口被佔用傳資料沒法充電的情況。

對於Type-C口僅具有顯示+資料功能的電腦,要看電腦是否只有這一個顯示介面。像遊戲本,通常除了Type-C還會配備HDMI2。0或者DP,接4K@60Hz或是2K@144Hz都可以保證。這時候除非顯示器帶Type-C,否則用Type-C和用DP沒啥區別不如直接miniDP。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輕薄本目前已知採用這種介面的包括華碩ZenBook Deluxe、小新Air13、Thinkbook 13/14S,他們都配有標準HDMI1。4介面。如果只是1080P 60Hz或者2K 60Hz這樣的顯示器,那直接用HDMI解決就行,4K@30Hz也行。但如果是4K@60Hz,對於他們三個就必須用Type-C來輸出顯示才行。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對於Type-C為三合一全功能的電腦,也需要看整機介面情況。像MagicBook 2019、小米Air13、MacBook 12這樣全功能C口同時也是電腦唯一的電源介面的,你可以選擇讓他只作為電源口。

想要充分利用,則推薦購買一個帶PD充電的多介面Type-C擴充套件塢。購買時候注意擴充套件塢的輸入功率多分為60W/65W/100W,根據自己電腦原配充電器來選擇。這樣你就可以解放電腦自帶介面,全都靠外接實現。轉接顯示、USB等介面同時還可以保證電腦供電。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不過這裡需要注意,由於多數全功能Type-C口採用的是USB頻寬為5Gbps的3。1 Gen1,所以擴充套件多個3。0U口各自速度會降低,接個3。0的隨身碟應該看不出來。而且如果擴充套件的顯示口是HDMI,那大多是1。4,相比Type-C原生的DP1。2頻寬會低一點,不過不影響外接普通顯示器。

如果你的電腦有兩個C口,而且都支援充電,那就可以自由搭配,你可以一個C口充電,另一個用普通不帶PD充電的Type-C轉接頭,售價會便宜些。目前YOGA筆記本多數隨機已經附贈了一個C轉HDMI1。4+VGA+USB3。0的轉接頭,不需要你單獨買。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而使用全功能Type-C想要充電+顯示+資料三合一一線直連需要注意相容性問題,有部分C口顯示器和部分筆記本雖然都採用PD充電協議,但插上去不會握手充電,只能顯示和傳輸資料。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還有就是充電功率,多數廉價C口顯示器採用的是15W PD方案,給電腦充電捉襟見肘。還有一些是45W方案,對於標配65W充電器的本子可能充電速度會比較慢。65W是目前最為主流且推薦的。只不過現在好多C口顯示器對於功率都標註的模糊不清。

90W左右的當然很理想, 但是搭配這樣方案的大多數是旗艦顯示器,除非特殊需求,否則沒必要。

至於雷電3,目前各家顯示卡塢核心差別主要是電源、介面數量、還有雷電反向供電功率。好多DIY雷電顯示卡的反充功率只有15W,遠遠不夠給本子供電,外接顯示卡還要單獨給電腦充電。還有些是60W和100W的,購買時需詢問清楚。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而如果是介面擴充套件,買擴充套件塢時候要搞清楚擴充套件塢是Type-C通道還是雷電3通道。這倆的價差一般也比較大,介面較為豐富的雷電3顯示卡塢很少有低於1500元。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8.附錄:【各家的Type-C介面詳情】

整理了一些機型的Type-C支援情況,針對有多個C口的機型,取的是介面效能最好的一個。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真機使用者使用中發現與表中不符,感謝評論區指出。如果你的聯想電腦不在列表,也可以留言提問。

以下圖片未經允許嚴禁私自轉載,否則必追究侵權責任

表中收錄的基本都是輕薄本產品,至於遊戲本,多數情況分為兩種:一種是USB3。1+DP1。2顯示輸出,另一種就是雷電3但不支援PD充電。

下表中標註的“

4K顯示

”特指4K@60Hz,而不是4K@30Hz。有部分產品在宣傳外接能力時候宣稱“真雙4K”,實際上是透過HDMI1。4+Type-C顯示,實現外接一個Type-C DP的4K@60Hz外加一個HDMI1。4的4K@30Hz。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聯想還有一部分中端和低端產品是採用純資料Type-C口的,不過近期已經開始有改觀。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ThinkPad的全系產品幾乎都配備了全功能Type-C,他算是傳統廠商(含子品牌)中最為激進的,從2018年新品就開始全系搭載全功能Type-C。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惠普情況和聯想類似,主流價位出量的金屬全能系列都採用的純資料Type-C口而非全功能,商用系列動作倒是比較快。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戴爾的全功能Type-C基本覆蓋了靈越5000以上的系列,屬於傳統廠商裡步伐比較快了。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華碩。。。似乎對Type-C的功能並不是太在乎,即使是高階的Zenbook U系列產品也沒有大做全功能C,反而是USB頻寬挺高,3。1Gen2。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華為/榮耀整體的覆蓋率比較高,之前是全系起步全功能C,即使現在產線擴張也保證產品都支援Type-C充電。

而MateBook13是個行業特例,整機就倆C口,一個能充電不能顯示,一個能顯示不能充電,應該是之前MateBook X一代的方案。

【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小米也算是比較早開始筆記本上做全功能C的廠商,早在16年初代Air系列就開始推行筆記本的全功能Type-C概念。不過Redmi系列就很神奇了,直接沒有C口。

主要針對以上這些品牌的輕薄本情況做了收錄,如果有錯誤不妥之處,歡迎評論區指出。

標簽: 雷電  type  顯示卡  介面  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