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三週年記:遠離廉價快樂,遠離無用社交

作者:由 鄧君律師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9-03-01

不知何時,佛系這個詞成了我的標籤,不管是智善的小夥伴,還是圈內好友,甚至家人朋友都說我太佛系。

三週年記:遠離廉價快樂,遠離無用社交

為此我專門去百度了一下,何為“佛系”。

三週年記:遠離廉價快樂,遠離無用社交

三週年記:遠離廉價快樂,遠離無用社交

我想,大家應該是因為標紅的部分說我佛系的吧,哈哈哈!

前幾日,與來漢作為評委參加

駭客松

的好友閒聊,無法避免的又提到了我的佛系,但與此同時還猛誇了一下她老闆的激情,當然對於這種比較,我通常回應的都是佛系的一笑。

晚間與妻子聊起此事,她一反常態的嚴肅的迴應了我:“雲淡風輕、渾不著意好不好?太好了,處處不堅持,事事隨大流,那隻能是淹沒於人潮、迷失掉自我,

總得要有走心的地方。

智善已走過三個年頭,曾經我們害怕活不過一年,所以成立剛半年就搞了個

“半週年趴”

,戰戰兢兢地說我們從

“0到了0.5”

;同樣我們挑選了一個特別的日子“2月29日”作為自己的起航日,也是希望我們能活到下一個正點的週年,轉眼,這個正點就真的快要來了。

咪蒙離場時,有人歡呼鼓掌:“終於沒了毒雞湯了!”;也有人傷心難過:“我要雞湯續命!”。

今日,智善三週年,佛系的我也想走心一回!擷取幾段前幾日在輕芒上看到的《讀者》官方微信推送的內容(沒錯,就是那個伴隨我們成長的《讀者》),

咪蒙

一下大家!

遠離廉價快樂

娛樂是好事情,但是有些娛樂是廉價的,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現在已經被各種廉價快樂緊緊包圍。

前些天,我跟風下載了某影片APP,然後我的生活就變了樣。

每天晚上喜歡抱著手機刷一會搞笑影片。

本來只想放鬆幾分鐘的時間,沒想到回過神來,已經好幾個小時悄然逝去。

計劃好的看書,寫稿和陪家人互動的時間都被消耗掉了。

沉迷一個星期後,終於有一天的凌晨,我刪除了這個APP。

不得不說,廉價快樂是一個時間黑洞。

它就像是有一個強力的無底洞,粘住了你的注意力和你的時間,無法擺脫還毫不自知。

一旦掉入了時間的黑洞,你的注意力就被廉價收割,得到的只是短暫的、即時的快樂。

回過頭來,一陣空虛。

廉價快樂=廉價刺激。

因為,人大腦裡的興奮閾值,是要被不斷刺激的。

一旦習慣了低成本、高回報的刺激,你就不願意去做那些高投入、見效慢的事情了。

比如學習,閱讀,深度思考。

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會》中提到,日本的新一代,正在逐漸步入“低智商社會”。

他們讀的書越來越幼稚,對各種謠言絲毫不會思考,很容易遭到媒體的操縱,得過且過、毫無鬥志……

只有兩個選擇,要不我們殺死時間,要不就是時間殺死我們。

不要讓自己成為廉價娛樂的奴隸。

最近一直有律所主任或者團隊負責人找我(基本都是一體化或公司制的),希望我能給他們推介律師,且大都希望是執業兩三年以上的,馬上就能上手做事的,在做推介前,通常我會問他們幾個問題:

“你能給這些律師什麼樣的待遇?”

“至少本地平均水平以上啊?”

“你也是從執業兩三年走過來的,

你覺得他們會來嗎?”

通常這時,他們都會停頓一下,

“那還是去學校找應屆畢業生吧!”

都說在律師行業裡,有一個

“三五八定律”:即工作三年方入行,苦幹五年有飯吃,堅持八年收入方得以改善。

但在不同的地區可能會有差異,以我們湖北為例,就我所瞭解到的,一般熬過前兩年,稍微努點力,就基本能在本地活著還不錯。人就是這樣,一旦安穩,一旦步入舒適區,想要跳出就不那麼容易了,況且還有個“廉價快樂”會將你拉入時間黑洞。

1月我在

《2019青年律師不得不關注的30個問題》

關於“職業與執業”的部分曾提出過這樣兩個問題:“我為什麼做律師?”、“律師是我的職業還是我的事業?”如果你把律師當做一份事業,突破舒適區是你必須跨過去的檻,如果你把律師當做一份職業,也許只要能過得安逸你就覺得夠了。但這個世界並不只是你看到的世界,這個行業並不只是你看到的行業,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正發生著鉅變:我們暫且不提大熱的人工智慧和區塊鏈(太熱的東西往往不那麼真實),我們提兩篇你可能看過的文章

《年創收3億美元,法律公司Axiom美國上市,將給行業帶來怎樣的衝擊?》

《法律公司(Law Company),法律行業的下一個時代?》

,行業的改變已悄然進行,且往往來自外部。

我特別認同大前研一所提的“低智商社會”,因為我們太容易就會沉浸在自己看到的或認為的世界裡,都說科技進步,網際網路發展帶來了資訊爆炸,但其實你我可能步入的是“資訊牢籠”,就如引文中所述的影片APP,因為推給你看到的都是你想看的,所以當你停下時,才會困惑“時間都去哪了”!

遠離無用社交

作家李尚龍說:

只有優秀的人,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

有用社交的根本意義所在,是能提供出自己的價值,和對方各取所需。

幾年前,有個久未聯絡的老朋友找我借錢,我挺驚訝的。

因為這個朋友混另一個圈子已經很久了。

她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圍繞著因工作結識的那些非富即貴的朋友,大牌傍身,天南海北出遊,美酒美食相伴,總之很瀟灑。

混圈子需要資本,這位朋友雖然收入不菲,但為了趕上身邊人的步伐,她大部分工資都花在了置辦行頭和娛樂專案上,還背了不少卡債。

當有一天,家裡傳來訊息,父親生病,需要昂貴的進口藥治療時,她才發現自己急需資金週轉。

面對她的困境,那個本來跟她最熱絡的二代圈子,除了一個答應高息借她幾萬塊,其他人都玩起了視而不見,甚至不聲不響消失了。

實在沒轍,她開始找以前的朋友求助。

後來,幫她度過難關,甚至幫她父親聯絡住院的幾個人,還是我們這群知根知底的老朋友。

我從來不反對混圈子,但混錯的圈子,不如不混。

真正的社交,是有價值的。

有價值的社交,是一種價值交換,而不是強融到某個圈子,你自身有價值了,自然會有人願意認識你,這樣的社交圈子,才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圈子。

社交,混圈子,結交人脈的本質,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可了你。

說句扎心的話,你自己沒有用,你的社交也就沒有用。

只有價值對等,才有禮尚往來。

每個人生命的長度和深度,主動權都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

如果說人生是一個賬本,那麼懂得哪種生活方式對自己比較有價值,哪種方式不值得,才能避免走向一個越來越乏味無趣的人生。

智善半週年時推送的

“從0到0.5”

中,我寫過這樣幾段話:

“和記錄大事件的故事一樣,過去組織的門檻也非常高,而如今這些障礙也被移動網際網路大大削弱了,我們中的任何人都可以輕易的找到志同道合者。QQ群、微信群,相信每個人都加了不少。

探究我們為什麼那麼樂此不疲的加入各種群時,我們發現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懷有內在動機,希望能有所作為,因為做事情既有收穫,又有樂趣。如今,更加便捷的工具的誕生,讓我們更加沉迷在這些動機裡。但入群只是第一步,我們仍需要考慮如何參與其中,如何能將我們的能力實際運用到整個群的協同中。

對於一群相互認識,並且有共同愛好的人來說,競爭往往起到了協同提高質量的作用。當人們在他所處的社群裡變得越來越優秀時,他們會喜歡在裡面繼續待下去。當整個社群共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變強時,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但是如果參與者各自追求個人目標,缺乏分享,那麼他們能收穫的思想和成就便遠遠及不上在協作圈這個溫室環境裡來得迅速。點燃蠟燭照亮他人者,不會給自己帶來黑暗;同樣,傳播思想,無損於思想的傳播者。”

在那個時間點(2016年8月)推送這樣一篇文章,是鼓勵大家多分享,多傳播。但放在此時,可能會有一番新的解讀:當我們受益於科技帶來的便利時,其實我們也付出了不少。社交的門檻確實降低了:線上,進個群,加個微信就可以開始社交了;線下,參加活動、沙龍、論壇、培訓也幾乎是零門檻,社交的機會是多了,但

“社交的本質,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可了你。”

所以,即使你加了很多人的微信,進了無數個群,參加了很多場活動,到了關鍵時刻,境遇卻可能會和引文中的那位朋友一樣!

廉價的快樂、無效的社交,該避免就避免,該遠離就早點遠離。

懂得管理自己生活方式的人,才能擁有更好的人生。

智善三週年,乾了這碗雞湯,我們繼續前行!

三週年記:遠離廉價快樂,遠離無用社交

標簽: 社交  廉價  我們  佛系  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