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前序 袁枚是個誰?(舌尖上的大清——《隨園食單》漫談 )

作者:由 莫憑欄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2-04-29

主流神童的開始 非主流滿清官員的結局

在翻開《隨園食單》之前,我們先來簡單地聊聊這本奇書的作者——袁枚吧。

袁枚

,字子才,別號隨園老人。1716年,也就是康熙五十五年,出生在現今的杭州,可以說是趕上了好時間,生在了好地方。

早年的袁枚可以說是標準版神童:

家境清寒,發奮苦讀,天資卓越,成績斐然

。12歲中秀才;18歲憑詩文才華驚動浙江總督,保送頂級學府萬松書院;23歲參加科考,中舉人;24歲中進士,選為庶吉士。

以上,便是神童袁枚精彩的早年歲月,被當時的大學士稱為“

當世之賈誼

”——寫出《過秦論》的賈誼,被司馬遷與屈原並列的賈誼,這評價,絕對夠高。

然而,在封建歲月數不盡的學霸中,這樣的成績,

一般

。與袁枚自己後來的經歷比,這一段歲月,

平庸

精彩的來了。

前序 袁枚是個誰?(舌尖上的大清——《隨園食單》漫談 )

清代書畫家葉衍蘭所繪《袁枚像》

一切發生在袁枚進入翰林院之後。

成為了皇家學院的學生,“優等生”袁枚同學居然在學習上掉了隊,而且掛科的偏偏是大清朝廷的顏面科目——滿文。難道是有什麼錯綜複雜的原因導致“袁才子”發揮失常?並沒有,這一切只是因為袁枚他本人

不喜歡滿文

罷了……

作為一個普通學生,因為個人喜好而偏科,尤其是在其他科目表現優異的特長生,這倒可以理解。但作為朝廷官員候補,在皇上的眼皮底下,還偏掉了體現滿清文化核心價值的科目,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於是,在成為庶吉士滿3年時,一次關鍵的滿語考試中,袁枚考出了個

倒數第一

的成績後,留在朝廷中央機構做京官,是徹底沒戲了。

27歲時,袁枚被外調江南當起了知縣。

此後的幾年間,在地方上,袁枚又找回了神力,馳騁於黑白兩道,不吝以怪力亂神的手法屢破奇案,成為了萬民愛戴的“

袁青天

”。

眼見著袁大人就要臥龍翻身,青雲直上,嗯,袁枚又一次拒絕了傳統的升官發財劇本套路。

於民而言,他絕對是個好官;但在官場上,袁大人的脾氣

又來了

。厭煩沒完沒了的官場應酬,不屑獻媚討好的巴結上峰,拒絕委曲求全的迎合主流,直言再這樣做下去,自己簡直成了“官奴”。

終於,33歲時,袁枚不願再忍,藉故辭職罷官。儘管幾年後,又不得不在父母妻妾的壓力下咬牙重抵官場,也僅僅是堅持了幾個月,便因為丁憂再度變回了

自由人

自此,一個歷經了傳統神童的成長,卻以極其非主流的方式度過了官場歲月,袁枚褪盡了糾纏著自己的腐儒束縛和傳統牽掛,終於開始了真正屬於他自己的,在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

真我人生

前序 袁枚是個誰?(舌尖上的大清——《隨園食單》漫談 )

清代畫家尤詔、汪恭兩人合作《隨園湖樓請業圖》片段

一個純粹的人 一個沉浸在“低階趣味”中的人

告別了官場的袁枚,那不羈的靈魂終於掙脫了封建禁錮,徹底放飛了自我。

放飛到什麼程度?

貪吃

。於是才有了本系列主講的《隨園食單》,之後自有詳敘。

好色

。而且不是一般的灑脫,好女色,不在話下,好男色,有名有姓者若干。六十餘歲收男寵,七十餘歲納新妾,到底真真假假,無礙飯後談資。而

63歲

時還生了個兒子,這可是有料可查的,我們只能說,袁老的身體,真是好……

愛旅遊

。在那個年代,遊玩名山大川,沒有飛機高鐵大巴單車,對體力可是不小的挑戰。即便這樣,袁枚79歲登天台山,81歲遊吳江,這是真的愛玩。

逆天

。前面也提到了,袁老的聲色犬馬,對封建社會的儒家主流,那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挑釁。主流大咖們憤怒到了什麼程度?劉墉,我們大家熟知的“

宰相劉羅鍋

”,就曾經因為看不慣袁枚的荒誕不經,甚至咬牙切齒的要將袁枚置於死地,幸虧有若干好友在二人中間調和,才化干戈為玉帛。

而花名在外的袁枚,不僅沒有收斂,更在晚年大量招收

女弟子

,從事詩文創作,在中國文學史的女性詩人作品中,佔據了重要位置。

如此的放縱自己的慾望,將自己的後半生充分的投入在

享樂主義

的“腐朽罪惡”中,好讓人羨慕啊!

然而,雖然我們並沒有袁枚的才情,但將有限的人生歡愉地投入到無盡的享樂中去,好像誰都能豁得出做得到啊?對了,問題的關鍵在於,

得有錢

本文一開始我們就提到,袁枚家境清寒,當了幾年縣官,還沒走橫徵暴斂的貪官路線,從他辭官時還需要傍個鹽商大款,才能維持養家來看,就可見一斑。

此時此刻的袁枚,幫人家寫個文潤個筆,雖然也能賺來一些銀子,但絕對不夠後半生的縱情揮霍。

那袁枚的錢,從哪來呢?

重頭戲終於來了。

帶著套路穿越回去的人

儘管袁枚的文才無可置疑地站在那個時代的頂峰之上,不論詩詞、散文還是小說都傳頌久遠,與紀曉嵐並稱

“南袁北紀”

。他的個性昭彰,也是令當時後世段子層出,議論不絕。

然而,即便有著這樣的才氣,再加上不羈的性格,也不過是個風流才子,單論這一點,有司馬相如、李太白、唐伯虎這些風流大仙在前,他可沒法落下個“獨一無二”的美號。

然而,就在袁枚正式告別官場之後,有些事情在他的身上發生了,有些特性

突然覺醒

了。

使他突出於那個時代所有人物的一點,也是我們深度質疑這人是不是

一個穿越者

的原因,就是他那遠遠超過時代水平的商業化能力和手段套路——

文化變現

文化變現這個詞,即便放在幾年前,也是個新鮮概念。可誰能想到,乾隆年間,袁枚就已經把這事玩兒得飛起,賺個盆滿缽滿,以至於後半生都沉浸在揮霍享樂之中,卻從不擔心錢的事。

即便諸位能夠穿越回去,大概也就是能做到如此而已了吧。建立軍功?政治野心?別逗了,帶著現代的知識經驗,穿越回

康乾盛世

作弊開掛,傻子才選擇血染沙場,做有性命之憂的事情呢。

袁枚賺了多少錢呢?這麼說吧,從三十多歲開始創業,直到袁老以82歲高齡壽終正寢,這幾十年絕無省吃儉用的情況下,且不說他留下的豪宅良田,僅是現金就多達2萬白銀,大約合現在的人民幣1800萬左右。

嗯……我們來認真學習一下這錢是怎麼賺來的吧,萬一以後也有機會穿越回去呢?

前序 袁枚是個誰?(舌尖上的大清——《隨園食單》漫談 )

清代畫家尤詔、汪恭兩人合作《隨園湖樓請業圖》片段

一切得從袁枚在江寧(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做縣令時說起。

當地有這麼一個被改為酒館的破落園子,按照袁枚自己的話說,簡直就是三教九流雜人匯聚之所,鳥不在這拉屎,花不在這開,一副慘狀。

然而這園子,原先可是大大的有名。實際上,何止是原先,即便到了今天,提起它的前身,也可以說是眾所周知。

這裡可就是《紅樓夢》中

大觀園

的原型!是曹雪芹幼年時,還在錦衣玉食,過著公子生活的地方!

曹家遭遇劇變而被抄家後,這園子便歸了下一任的江寧織造——一位姓隋的官員,名字也被改為了“隋園”。後來這位隋大人也出了事,又被抄了家,園子也就算是敗落了。

袁枚望著這所幾度輝煌,今日卻悽慘如斯的庭園,動了惻隱之心。於是花費了三百兩白銀,將此園買下,改名

“隨園”

這一刻起,園子隨著他的主人,開始了命運的轉變。

袁枚首先徹底重整了園林,完全按照自己的脾氣性格,將園林修整為兼具風雅與個性的精美景觀,又引入了各種新奇的元素融會其中:比如當時還比較罕見的玻璃,袁枚大膽運用了白、綠、藍等彩色玻璃,打造出“水精域”、“蔚藍天”、“綠淨軒”等主題區域。

諸般改造中,最矚目的是袁枚徹底拆除了園林四周的外牆,供遊人任意的遊覽,據《金陵園墅志》記載,園子裡一年的遊客數量竟可

多達十餘萬人

這就是袁枚的文化商業帝國的起點!

儘管有著如此數量龐大的遊客群,袁老闆可並沒有動收門票賺錢的小家子氣念頭。將這些遊客作為種子使用者,確保基本盤的規模,然後進行

附加值變現

,這才是袁枚的商業策略!

接下來,袁枚首先憑藉這個地段超高的人氣和流量,將附近的田地山林出租,僅是地租就給袁枚帶來了不少的財富,這些土地上出產的作物,也被袁枚收購,保質保量的供應隨園中的

美食產業

袁枚的美食產業,可不是開個飯館供遊人就餐打卡留念而已,而是進一步對隨園進行了文化昇華。他招攬名廚,匯聚各地美食菜譜,打造了名噪一時的

隨園菜

一時間,任你是名流貴族,還是文化翹楚,沒遊覽過隨園,沒品嚐過隨園菜,那可不是什麼露臉的事。

前序 袁枚是個誰?(舌尖上的大清——《隨園食單》漫談 )

清代畫家尤詔、汪恭兩人合作《隨園湖樓請業圖》片段

隨園的聲名遠播後,變現的時機又來了,袁枚進軍了

文化出版業

便有了我們這個系列的主題《隨園食單》,以及《隨園詩話》等一系列隨園讀物。

這可在文化界引起了轟動。這一系列暢銷出版物火熱到了什麼程度?據記載就連當時遠在海外的琉球、高麗等國,竟都有人專程來購買這幾本書,生怕錯過了時尚潮流。

一本飲食指南,能夠獲得如此熱潮,恐怕直到今天也只有《米什麼指南》能夠望其項背吧。而袁枚發行《隨園食單》時,可比這本《米什麼指南》的創刊

早了大約110年

園子紅了,刊物紅了,這一系列的創作者本人,必然早已大紅大紫。

本就才華橫溢,在辭官之前就以替人潤筆而發了不少小財的袁枚,又有了

當紅品牌代言人

的屬性。誰要是能請動袁先生代寫個傳記,幫題個作品序言,那可是莫大的榮幸。

按照袁枚之孫——袁祖志的記載,曾經有人求寫一篇墓誌銘,就贈送了萬兩白銀,這可相當於人民幣900萬左右啊!

此後受邀到各地遊玩題字,再後來開辦詩文培訓班賺取了大量學費,就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從打造文化地標開始,用文化衍生品變現,繼而實現品牌價值,甚至進入了廣告行業。兼具旅遊地產經營者、文化出版商、品牌代言人、廣告公關服務商、教育培訓機構主辦人等等的身份,

袁枚,您真的是原生清朝人嗎?

前序 袁枚是個誰?(舌尖上的大清——《隨園食單》漫談 )

《隨園食單》部分

邊吃邊寫邊罵 著成一本餐飲聖經

接下來我們還是說回正題,簡單介紹一下本系列的主題——

《隨園食單》

吧。

講述袁枚商業版圖的時候我們提到了,在隨園這座旅遊熱點地標形成後,袁老闆匯名廚聚名菜,推出了隨園的招牌之一——

隨園菜

。這隨園菜可謂是匯江南物產之精華,聚江浙一帶的百家之美味。

隨後在隨園系列的文化出版物之中,銷量最好的書籍裡,就有這本《隨園食單》。

在袁枚的後半生之中,在這充滿了享樂主義的歲月裡,這位美食家

邊吃邊寫

,記錄了眾多名菜。但是,如果只是講解名菜的特點和做法,那多索然無味?

可千萬別忘了袁老的脾氣,那可是隨性隨情,絲毫不受拘束,所以書中是

想罵就罵

,各種吐槽可真是毫不留情。

看慣了儒家文人在文字中的溫文爾雅,猛地見到袁枚的尖刻筆鋒,當真是突的一驚,頓時清醒。

比如在序言中,袁枚就提到了也曾照著前人留下的美食記錄,親自實驗過,而按照袁枚的原話說這些菜:“皆閼於鼻而蜇於口,

大半陋儒附會

”。

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前人留下來的這些所謂“美食”,簡直就是聞一下感覺整個鼻子都被堵上不通氣了,嘗一口就好像被馬蜂蠍子蜇了舌頭一樣,哪裡是什麼美食,大半都是那些淺陋的儒生牽強附會的破東西!

要知道,被他點名抨擊的這倆美食家,一個是明代的著名文學家畫家陳繼儒,另一個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劇作家李漁,這可都是文化界的

泰斗級人物

啊。

嗯……現在好像有點能理解:為什麼袁枚在文化圈有那麼多的敵人了。

所以,可以說《隨園食單》是一本袁枚邊吃邊寫邊評邊罵的記錄,袁老一生真享受,一派真性情,盡在此書中。

前序 袁枚是個誰?(舌尖上的大清——《隨園食單》漫談 )

《隨園食單》部分

揀知道的聊 不知道的瞎聊 真不知道的就別聊了

《隨園食單》共分為14單,分別是

須知單

戒單、海鮮單

江鮮單

特牲單

雜牲單

羽族單

水族有鱗單

水族無鱗單

雜素單

小選單

點心單

飯粥單

茶酒單

我們將前面2單的須知單和戒單作為

第一部分

,主要給大家說說清朝時上層階級在吃飯時的規矩和禁忌,當然其中也少不了袁枚的獨特個人見解與尖銳批評。

雖然有些講究在當今社會已經不合時宜,但更多具有通性的地方,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對現在的我們也有很多啟發性的內容。

第二部分

就是後面的12單,分門別類地講述了諸多名菜。

雖然其中有不少是當時上層社會才有條件接觸到的珍貴食材,但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在今天這個新時代,很多食材早已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所以在對珍貴食材的瞭解上,我們倒是沒有太多障礙。

而因為袁枚出身於浙江,長居於江蘇,所以食單中的內容以

江南菜系為主

。對於北方土著的筆者來說,就未免有些尷尬了。很多菜莫說吃過嘗過,即便聽都沒有聽說過。

所以,作者也不敢妄言惑眾。本系列的文章中,對於作者體驗過的菜餚,當然會詳細地結合《隨園食單》來講述一下。未能有幸一嘗,但頗有耳聞的名吃,作者也尚且有膽論上一二。但聞所未聞的菜譜,就按照原文注述,不敢夾帶私貨現拙了。

如果您希望對《隨園食單》有更多更全面地瞭解,並且想看到專業人士對本書的點評,向您推薦有“京城豆腐白”美稱的

白常繼

先生所著之《白話隨園食單》。這可是行家評行家,專家說專業,不是筆者一個普通吃貨可以相比的了。

一轉眼就囉囉嗦嗦幾千字,感謝大家能耐心看到這裡。接下來,讓我們正經開始《隨園食單》吧!

標簽: 袁枚  隨園  食單  園子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