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一位博士的論文寫作經驗:“愛、讀、寫、改、熬”

作者:由 提拉米蘇-學術志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2-01-04

作者:浴火鳳凰

上週五,順利完成博士後出站答辯。正忙於收拾辦公室的時候,一位去年剛入學的碩士研究生,過來找我聊聊天,算是彼此之間的提前道別吧。

在聊天過程中,他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

研究生要怎樣才能寫好論文?

說實話,以前我也沒有系統地思考過這一問題。因為,在讀書期間,導師一般是交給學生專業知識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不會教給學生寫好論文的方法。

當獨立從事研究之後,大多數人又整天忙於撰寫論文和發表論文,而不會去思考撰寫論文的方法與技巧。

於是,結合回顧博士、博士後的寫作經歷,我給這位研究生講了自己“五字真言”的體會,雖然算不上經驗之談,估且與大家分享。

喜愛,這是寫好論文的最基本前提。

如果你討厭寫論文,就根本談不上後面的問題了。那為什麼有的研究生不愛寫論文,我想主要原因還是怕苦。

的確,對大多數研究生來講,寫論文其實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情。之所以說痛苦,因為它會對身心造成巨大的傷害。

所謂傷身,主要包括熬夜傷肝、抽菸傷肺、久坐傷腰、糾結傷發、超重傷秤等症狀。幾年下來,

“十博九禿、十碩五禿”、“學位未捷頭先禿”

再也不是笑話,研究生脫髮成為與脫單、脫貧相併列的“三大難題”。

所謂傷心,寫論文通常時間緊、任務重、催得急,即使那晚上點燈熬夜寫完初稿,但還要憂心論文被導師推倒重來,或者編輯給出了比論文字身還要長的修改意見。

那麼,研究生為什麼要熱愛寫論文?我想,

歸根到底,寫論文是研究生的必修技能與立命所在。

因為課堂作業得寫論文,搞課題得寫論文,獲得學位得寫論文,畢業之後評個職稱啥的還得寫論文,而且這些都是非寫不可的任務。

我總結到,

研究生在實驗室要有三個基本功:出主意、辦事情、寫論文。

對這三者而言,我覺得寫論文更為重要。為什麼這麼說呢?

出主意,你不出也行,有導師出,你照著去做,能跟上就可以了;

辦一些諸如報發票、迎接外賓、取送快遞之類的事情,你會辦,其他人同樣也能辦。

區別就在於寫論文上,並不是人人都能寫出好論文來,它可以反映出一名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綜合素質。實驗室中的“筆桿子”往往都是導師傾心的物件,

既然寫論文是研究生不可缺少的技能,我們與其迴避它、討厭它,不如換個心態,去熱愛它、研究它,這樣自然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現。”

閱讀海量的參考文獻,這是研究生接受和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

然而,很多研究生在閱讀參考文獻時總是走馬觀花,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最普遍、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文獻的堆砌和羅列,列出一大堆前人的研究成果,並用上“某某提出”“某某說”“某某認為”這樣的句式,但並未對這些研究進行評述和歸類,列舉的文獻之間也沒有內在的邏輯關係。

這是主要是因為研究生缺乏對研究現狀的總體把握,也反映了研究生對於文獻閱讀歸納能力的欠缺。面對海量文獻,我們需要採用

“泛讀+精讀”

相結合的方法,來提高文獻的閱讀效率。

所謂泛讀,是指簡單地閱讀論文的標題、關鍵字、摘要、圖表和結論。簡單並不意味著隨意,閱讀這些部分的內容時,我們要始終堅持

“問題導向”

,要不斷地問自己:

這篇論文研究的核心是什麼?是採取何種方法進行的?得到了什麼結果?

如果發現文獻內容與自己的研究主題特別吻合時,可以對其進行全文精讀。一般來說,在蒐集的文獻中,大概只有10%~20%值得精讀,但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讀很多遍。同時,透過精讀參考文獻的目錄,進一步閱讀相關的源文獻,構建完整的知識網路。

當然,精讀並不代表著要求背誦,而是達到一定的目標既可:

你可以簡單複述論文的主要內容,總結自己的觀點認識,並提出改進的意見建議。

即使你讀遍了海量文獻,如果不下筆去寫,永遠也無法達到想要的高度。

我剛開始寫論文時,也不知道寫什麼、如何去寫。根據導師指定的課題,自己加班加點寫出來的論文,導師看了不滿意,期刊編輯認為不對路,自己也覺得不順眼。

有那麼一段時間心裡老在想:為什麼非要受寫論文的罪?自己是不是真的幹不了這個活?

現在,回顧10來年的論文經歷,總結起來,就是

“創造性模仿——主動性寫作”

的漸進過程。

我們常說“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尤其是對研究生新生來講,當遇到論文不知該如何下筆時,真的可以“依葫蘆畫瓢”,也就是一定要注意學習範文。

你可以先查詢一篇本領域中學術大咖撰寫的論文,對照範文先要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撰寫這篇論文,該分哪幾個部分,提出什麼觀點,然後再對照大咖是怎樣把握的。

看到每一段落的大標題,首先要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應該如何論述這個觀點,再比較人家論述的方式,看看孰優孰劣。

當然,“依葫蘆畫瓢”不是要大家一味照搬照用的抄襲人家,而是在參照的過程中對範文的標題、思想、語言、事例、文風等方面,進行認真研究,逐步掌握論文寫作的基本套路和常用方法。

“畫瓢”的時間一長,你就能夠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準確把握論文的寫作技巧。到這個時候,你再融入自己的認識和個性化的語言,寫出的論文就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此外,有機會時,還要注意找善於寫論文的師兄師姐們多聊聊天,虛心向他們請教寫論文的思考過程,以及在撰寫論文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魯迅先生曾說過:“文章不厭千遍改。”

改論文,應該說也是寫論文的一個必修環節。對於修改論文,我有兩條主要體會。

第一條,是要肯於修改。

有的研究生也許會講,哪還有不肯修改的?那是有的。

有的研究生寫完論文後惜字如命,自己不願意改,也不喜歡別人來改。即使是導師或者期刊編輯改了,他也不樂意。

這當然有積極的一面,說明他很珍惜自己的研究成果。自然這也有不好的一面,從某種意義上講,論文是改出來的,不接受他人的修改意見,學術水平永遠只能停留在原地。

在論文修改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應注意5點:標題是否精煉;層次是否分明;內容是否齊全;語句是否連貫;要斟酌字句,是否達到言簡意賅。

尤其是對於導師或期刊編輯提出的修改意見,即使被徹底否定時,也要欣然接受,不怕返工重寫。這時我們要切實克服那種認為他們“指出問題是自顯高明”、“要求修改是故意折騰人”的厭煩心理,認真吸納合理建議,使論文在一遍遍修改中得到完善。

第二條,要從修改中感悟。

我們撰寫的學術論文,經過導師或期刊編輯的反覆多次提出修改意見,最後允許發表時才算是真正的定稿。

而此時形成的定稿論文,正是我們再學習、再提高的珍貴教材,從中能清楚地看到在論文寫作中的弱點和差距,這是我們學寫論文的一個有效捷徑。

對於導師或期刊編輯在論文中的修改之處,我們要注意琢磨修改的道理,原先的差距與不足在那裡,修改之後好在那裡,我當時怎麼沒想到。如果沒有總結與反思,即使修改100次,寫作水平也不會有提升。

優秀論文都是熬出來的。

我在這裡所說的熬,就是指要多熬夜。說實話,寫論文很辛苦,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要想寫出質量好的論文,如果沒有刻苦精神,經歷一段痛苦的過程,你的論文是根本出不來的。

對於寫作的時間,我的體會是,白天實驗室中人來人往,雜事比較多,人往往會心情浮躁,導致寫作效率不高。

而到了晚上,夜深人靜,心平氣和,思路清晰,效率極高,這是提高寫作能力、寫好文字論文的“黃金段”。個人感覺過了晚上10點以後出來的論文,質量都不會差。

就像一位師兄的感悟的那樣:

熬夜熬出來的論文,充斥著濃濃的茶葉味和菸草味,必是一杯可口的咖啡。

作為想在論文寫作上有所建樹的你,也不妨熬上一兩年,品嚐一下熬的艱辛,領略一下熬的喜悅,一定能夠發掘出其中的樂趣。

其實,寫論文原本就沒有什麼竅門和捷徑,更多的是靠堅持、勤奮和刻苦,“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最貼切的座右銘,論文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特別是對於研究生新生來講,千萬不能企求一步登天。一開始寫不好不要緊,只要堅持寫,必然會有成功的一天。

標簽: 論文  研究生  導師  修改  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