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兩漢魏晉隋唐時期的戲曲是什麼樣的?

作者:由 看著高興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2-01-21

兩漢魏晉隋唐時期的戲曲是什麼樣的?看著高興2022-01-21 14:26:00

當“戲曲”這個稱謂第一次與今天意義上戲曲的藝術表現形式吻合的時間發生在宋末元初。

歸納一下題主的問題描述,類似於戲曲這種以歌,舞,樂器協作進行具體化故事描述的表演形式是否存在於兩漢,魏晉,隋唐並受到士族階級的認可納入其日常生活?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兩漢魏晉隋唐時期的戲曲是什麼樣的?

這是西漢百戲俑。百戲歷史很悠久,涵蓋的範圍很廣,雜技,角力,樂舞,遊戲等等。相對於最接近戲曲的表現形式是出現於武帝時期“樂舞百戲”。百戲中的樂舞在先秦時代就有,比如儺的表演。歌多出現於從孔子六藝中《詩》所載的各種“風”,六藝中還有《樂》,莊子就有鼓盆而歌。但當時這些外在表現形式基本還是各行其道,協作表演的機會很少。直至武帝時樂舞並列於百戲,關係由從前的從屬升級到合作,產生新的藝術表演形式“樂舞百戲”,而導演組之一就有漢樂府這位歌謠百科達人。

有個規律需要重視,樂人(文武埸),舞優(武行,流行)在當時地位低下,而歌者(角)卻相較前二者高許多(比如李廷年)。近代乃至現代戲曲行業內依然遵循。這不得不說是類似戲曲這類綜合表演形式的早期規則也出現了相應傳承。

回到問題,早期類似戲曲形式表演是否為士族生活常態?從格律詩的韻律來參考,吟誦包括唱頌,詩的最佳表現形式是唱誦,做詩是兩漢至隋唐士族的必須技能,唱詩也不會是例外,樂也是並蒂相映。敘事長詩配樂表演在兩漢至魏晉的文士風評沙龍中經常出現,細究《洛神賦》甚至不難發現其中有唱白,唸白之間佐祐關係。有沒有肢體語言及伴舞來助興漢至魏晉不可考,魏晉名士風評會上清談演繹時手執鹿尾慷慨陳詞,鹿毛掉落席間菜餚上,可見其肢體動作相當誇張,而缶,瑟,琴,笙也都是席間必備。但能肯定的是,又唱,又跳帶伴奏的表演形式在隋唐由上到下都是常態。作為座上賓士族乃至皇族也經常客串樂師,舞伎,歌優樂在其中。

標簽: 百戲  戲曲  樂舞  表演  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