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權臣、愚忠、窮兵黷武?——歷史上真實的臥龍

作者:由 甑無瓦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2-03-25

在中國諸葛亮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這很大程度歸功於央視版《三國演義》中唐國強老師對諸葛亮形象的塑造。演義裡面的諸葛亮神通廣大,用兵如神。魯迅曾說過:孔明之智,近乎妖。我翻閱了大量資料發現,正史裡的諸葛亮比演義裡面還要厲害。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千古第一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

權臣、愚忠、窮兵黷武?——歷史上真實的臥龍

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在山東琅琊陽都。雖然父親在朝廷裡當官,但是家境已到中落。當時漢靈帝治國無方,奸臣當道,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諸葛亮3歲的時候就爆發了黃巾起義,從此天下大亂,群雄逐鹿。5歲時母親去世,8歲時父親也跟著去了,全靠叔父諸葛玄照顧。11歲的時候董卓被呂布殺了,朝廷無人,軍閥四起,戰火連連。中原地區的老百姓只能往不打仗的徐州跑。從小,諸葛亮所見所聞都是因為戰火流離失所的百姓。

其中有一個拖家帶口逃難的人叫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爸爸。諸葛亮13歲的時候,曹嵩想從徐州回到曹操的地盤上,結果半路上就被人殺了。曹操遷怒於陶謙帶著重兵殺奔徐州,陶謙完全不是對手。曹操攻破彭城之後,連百姓也不放過,霎時間血流成河,屍積如山。要不是劉備帶著數千人過來救援,陶謙估計就沒了。正值袁術任命諸葛玄去南昌做官,諸葛玄趕緊帶著諸葛亮去逃難。先去南昌,然後去了襄陽找老朋友劉表。還沒上任就病死了。此時候諸葛亮17歲。

他兩個姐姐嫁的都是襄陽本地的大家族,本來讓姐姐孃家人舉薦一下諸葛亮,便可隨便拿個官做做。然而諸葛亮並不想當官,他要治學。漢末洛陽的學府毀於戰火,劉表就在荊州辦學堂。名氣大的老師都跑這裡來,他們一邊教書一邊研究學問,形成了一個荊州學派。諸葛亮瞅準時機混入其中,還帶著弟弟在隆中住了下來。一邊讀書一邊種地。

權臣、愚忠、窮兵黷武?——歷史上真實的臥龍

諸葛亮的二姐夫是當時著名學者龐德公家的人,他就老是藉口說看二姐跑去找龐德公請教學問。時間久了龐德公發現諸葛亮思維敏捷,才智過人。就又把他推薦給漢末著名學者司馬徽。有了名師的指導學問、思想進步之快可謂一日千里。當時跟諸葛亮一起讀書的還有龐德公的侄子龐統。平時青年學者總是跟諸葛亮一起學術交流,比如徐庶、崔州平等。諸葛亮總是自比管仲樂毅,然而他們都清楚,他之才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轉眼間諸葛亮20多歲了,要考慮施展抱負的時候了。諸葛亮的老丈人和劉表是連襟,加上他出眾的才能。當個官簡直易如反掌,然而情況是朋友都去北方工作了,他還在家待著。那是的曹操家底已經很豐實了,很多有才能的人都去了曹操正營。諸葛亮很清楚曹操是什麼樣的人,所以他在等一個和他理想一致的人。

正好這時候,劉備在新野招人。說起劉備那叫個命苦,身為宗室後裔,過的卻是農民日子。好在後面結識了關羽、張飛,不然估計還在織蓆子呢。先是投奔公孫瓚,後又去了曹操那裡。然而龍終非池中物,經過幾番出身入死才打拼出自己的事業。雖然產業不大,但他確有匡扶漢室的決心。劉備前前後後和曹操打了幾次,都沒討到好果子吃。最後逃到劉表這裡時,劉備已經四十多歲了。

權臣、愚忠、窮兵黷武?——歷史上真實的臥龍

在古代相當於今天的退休年紀。有次和劉表聊天,間隙上廁所後臉上還有淚痕。劉表就問你哭啥?劉備說我上廁所的時候看到我大腿上的贅肉。想著還沒建功立業就已經混吃等死,悲從心來。換做現在估計大部分人都已經躺平認命了,可劉備卻不甘心。他心裡清楚曹操雖然勢大,但心在朝野,百姓如草芥。自己雖然產業小,但是心繫百姓,又是漢室宗親。假以時日一定可以異軍突起。‘煮酒論英雄’後曹操也很清楚,劉備是必須除掉的隱患。

諸葛亮雖然身在隆重,但他也知道劉備是個有理想、有野心的人,是一個為了天下蒼生可以隨時犧牲自己的仁君。在新野劉表沒有給他一兵一卒。他卻能把當地治理得井然有序,無數英雄豪傑都過去投奔他,老百姓都信任他。在這樣一個軍閥四起、視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劉備是絕無僅有的。諸葛亮等的就是這樣的人。

司馬徽把自己的最得意的兩個學生推薦給了劉備。其中一個就是臥龍諸葛亮,劉備求賢若渴,經過‘三顧茅廬’才一睹諸葛亮真容。兩人”一見鍾情”,劉備表明來意和志向後,諸葛亮就以一份冠絕古今的《隆中對》征服了劉備,說的劉備心潮澎湃。那一年諸葛亮27歲劉備47歲。兩人為了相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

權臣、愚忠、窮兵黷武?——歷史上真實的臥龍

諸葛亮剛來,曹操就帶著大軍進攻荊州。這時候劉表已經過世了,劉備手上也沒有多少人,除了跑路別無選擇。然而曹操卻要趕盡殺絕,派出了精銳來追。百姓聽說曹操來了,都趕緊跟著劉備跑。就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劉備還是沒有放棄原則,而是說了一句名垂青史的話: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之!。諸葛亮更加佩服劉備。然而掩護老百姓一天才走幾里地,最終還是被曹操追上並擊潰。死裡逃生的劉備剩下不到3萬人,如何對抗曹操20萬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去江東聯合孫權,這個事關生死的任務,劉備卻毫不猶豫地交給了初出茅廬的諸葛亮。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在此不在贅述。諸葛亮很好完成了任務,孫劉聯軍以少勝多,並且佔領的荊州要地。初步實現諸葛亮的戰略目標。隨後還請來了龐統,讓龐統和劉備去攻打益州。荊州的事就由諸葛亮全權負責。關羽、張飛、趙雲對此都毫無意見。要知道這三個人不僅比諸葛亮大很多歲,而且資歷老很多。他們都是成名已久的虎將。然而面對這個27歲的年輕人,他們佩服得五體投地,甘願聽他調遣。

很快劉備又按照隆中對的規劃拿下益州。自此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擁有和曹操、孫權爭天下的資本。漢中之戰中劉備一雪前恥,擊殺曹魏西線戰場大將夏侯淵。劉備對曹操是輸了一輩子,沒想到50多歲了終於贏了一回。諸葛亮輔佐劉備才7年,劉備就有了和曹操孫權爭霸的實力,和演義裡不同諸葛亮不會奇門遁甲、也不會借東風。但依然做到了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這在快遞全靠走,新聞全靠吼的古代,靠著驚人的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並精確的預測局勢,諸葛亮不愧是曠世之才。

權臣、愚忠、窮兵黷武?——歷史上真實的臥龍

接下來就是為統一大業努力,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拼的就是錢、糧、人。而錢和糧本質都是從老百姓這裡來的,誰能更好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誰就能發展得好。諸葛亮在隆中當了十年的農民,他清楚老百姓希望過什麼樣的日子了。剛到成都他就四處去考察,蜀地盛產井鹽、鐵礦。諸葛亮就把鹽和鐵直接國有化讓政府來運營。蜀錦很出名,諸葛亮就專門設立錦官發展織錦業。自己帶頭中桑樹,把蜀錦變成了戰略物資。魏國和吳國都要來買。《四川通志》記載成都以南有個鐵溪河,諸葛亮曾在這裡冶鐵。《元和郡縣誌》記載,始建縣東南70裡有一座鐵山,諸葛亮曾在這裡造兵器,如上述記載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

《三國演義》裡突出描寫了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但真實的諸葛亮卻是一個全能的複合型人才。沒過幾年諸葛亮就把國家治理得蒸蒸日上,此時的諸葛亮和劉備都清楚,現在國家充實,士氣高昂。只等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但就在這時形勢卻突然急轉直下,襄陽的魏軍去進攻關羽,原本關羽水淹七軍以少勝多,整個樊城的曹魏主力全軍覆沒。就在麻痺大意之下孫吳偷襲了荊州。荊州易主,關羽也身首異處。這一場戰役直接決定了魏蜀吳的命運。

由此《隆中對》的戰略成了泡影。更要命的是,劉備稱帝之後為了奪回荊州,也為了給關羽報仇,把蜀國多年培養起來的精銳全部拿來打東吳。在夷陵大敗而歸,劉備也病死白帝城。多年的基業一朝盡毀,很多人都倒戈投敵了,就在這生死存亡之際,諸葛亮展現出了一個頂級政治家的水平。他首先立即組織了一個丞相府團隊,自己帶頭工作一絲不苟,重要文書全部親自過目。期間曹丕還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勸降,諸葛亮則以一篇《正議》回擊。經過超凡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這才把‘將傾之廈’扶了起來,穩定了民心。

權臣、愚忠、窮兵黷武?——歷史上真實的臥龍

與此同時諸葛亮很清楚,人民安居樂業政權才會穩固。他不僅把刑法《蜀科》給寫完並實施,還大力發展經濟。蜀國連年戰爭,大量土地沒人耕種。他建議把土地國有化統一分配,讓軍人也跟著老百姓一起種地。重修都江堰,在水旱災嚴重的地方因地制宜,蓋了很多水利設施。南中有叛亂,他親自帶兵不,到一年就平定南中。南中地區經濟落後,他還把農耕技術推廣到這裡,教當地老百姓怎麼發展經濟。以至於雲南不少民族到現在還在紀念諸葛亮對他們的恩德。泰族說他們的房子頂是按照諸葛亮帽子式樣設計的。

諸葛亮把自己一個人當成十個人用,總算是把國內原來分崩離析的人心穩住了,蜀國又有了一戰之力。為此很多人都說他是權臣,我想說這還是人說的話嗎。休養生息之後終於諸葛亮又等來了北伐的機會,曹丕在位不到七年就死了,這個時候諸葛亮已經50歲了。這麼多年嘔心瀝血,蜀國也有了一戰的資本,於是上表北伐——《出師表》。這是一篇至今都讓人感動和振奮的文章,裡面倒盡無奈和決心。可等在諸葛亮面前的是一次又一次無望的努力。

第一次北伐本來讓孟達造反作為應,可孟達計劃暴露被司馬懿擒殺。蜀軍在隴西本來打得很好,可惜馬謖又犯病丟了街亭。蜀軍面臨被兩面夾擊的危險,北伐已經打不下去了只能撤兵。第一次北伐失敗讓諸葛亮倍感悲涼,如果劉關張還在那該多好,至少有人陪著。‘當初說好了要一起匡扶漢室,可現在你們都走了,就剩下我孤零零的一個人’。

權臣、愚忠、窮兵黷武?——歷史上真實的臥龍

前期打下來的見個郡,說投降蜀漢就投降了,蜀漢撤兵他們馬上又投降了回去。諸葛亮已經深深地意識到,魏國治理的時間久了,當初那批漢朝官員思想已經逐漸遠去,這種民意基礎只會越來越淡薄,國家統一的難度只會越來越大。他拼盡全力的北伐不僅僅是在和魏國作戰,更是在逆天而行!人怎麼斗的過天呢?但是諸葛亮時刻不忘劉備的‘三顧茅廬’之恩和匡扶漢室的理想。

第一次失敗後沒多久孫吳在石亭大敗魏軍,魏國不得不把軍隊調到東線。諸葛亮乘機二次北伐,可打到陳倉就被擋住了。冷兵器時代攻城方天然劣勢,魏軍的援軍很快到了。蜀軍糧草不足只能退兵,魏國大將王雙帶著騎兵追擊。諸葛亮回頭硬碰硬,靠著非凡的指揮用步兵擊敗了騎兵,自古以來也罕有所聞。許多年後有個人完成同樣的事情,那個人叫岳飛。

第三次北伐小勝,第四次北伐由於李嚴糧草補給問題又只能退兵。司馬懿讓張郃去追結果被諸葛亮反手帶走,一代名將張郃就此隕落。司馬懿打仗從來都是他欺負人,唯獨遇到諸葛亮再也沒佔到便宜。然而一次次北伐不成的背後,其實是魏國和蜀國之間國力的巨大差距。這不是人力可以彌補的,諸葛亮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呢?可他就是‘一根筋’,盡人事、聽天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了他和劉備共同的那個理想,就算明知是失敗,他也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再次北伐時諸葛亮已經54歲了,在劉禪的書裡諸葛亮寫了一句話:若臣不幸,後事宜付以琬。這一次北伐從一開始就顯得無比悲壯,他知道這次可能回不去了。諸葛亮讓部隊在五丈原和魏軍對峙,找機會和魏軍主力決戰。他不怕打大規模遭遇戰,他怕的是敵人不跟他打。為了解決糧草問題蜀軍分兵屯田,和百姓雜居在一起,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某種意義上蜀軍其實是‘侵略者’,但老百姓和他們相處和諧。也側面說明諸葛亮治軍嚴明。可馬懿還是老戰術,拖著就是不打。

權臣、愚忠、窮兵黷武?——歷史上真實的臥龍

諸葛亮的身體,經不起長年的勞累。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一代賢臣就此隕落,‘悠悠蒼天,何薄於我!’,帶著一生的遺撼走了。

諸葛亮死後被葬在定軍山下,當地老百姓年年都要祭拜保護他的墳墓。1800多年來從未有人盜過諸葛亮的墓。唐朝官方設立武廟,從朝歷代的軍事家裡面選十個人出來,在武廟享受祭祀。有人說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並不突出,可在唐朝官方選的武廟十哲裡面,整個漢末到兩晉只有諸葛亮一個人入選。諸葛亮死後多年民間對他的追思依然絡繹不絕,以至於官方不得不專門在漢設了一個武侯祠,供百姓祭拜武丞。明朝時諸葛亮和劉備的廟合併,武侯祠進門的地方就掛著漢昭烈廟的牌匾。雖然他們活著的時候一個是皇帝一個是臣子,但終其一生都肝膽相照君臣無二。這份感情在整個中國數千的歷史裡也只此一份。

更多內容請關注世界人文網

標簽: 諸葛亮  劉備  曹操  北伐  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