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人體運動學複習綱要(康復物理治療)

作者:由 joujou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2-01-22

人體運動學

概念題:

1。 前負荷:肌肉收縮前已經存在的負荷。

2。 初長度:肌肉收縮前在前負荷作用下的長度。

3。 肌力與初長度關係:適宜初長度,肌力最大。

4。 肌力:肢體做隨意運動時肌肉收縮的力量。

5。 後負荷:肌肉開始收縮後受到的負荷。

6。 肌肉開始收縮後,肌張力不斷增大,但無長度收縮,當張力達到後電荷之前,肌肉為等長收縮,當張力達到後電荷後,肌肉長度開始縮短,但張力不變,為等張收縮。

7。 等長收縮:長度不變,張力增大。

8。 等張收縮:張力不變,長度減少。

9。 後負荷主要影響肌肉的收縮力量和速度。

10。 前負荷主要影響初長度。

11。 影響前負荷的因素(心室):心室充盈時間,靜脈迴流速度,靜脈迴心血量,心包內壓,心室順應性。

12。 影響後負荷的因素(心室):外周血管阻力,主動脈順應性,血液粘度,迴圈血容量,大動脈和主動脈彈性,室壁厚度,擴或縮血管藥,體迴圈阻力。

13。 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前負荷,後負荷,心肌收縮能力,心率。

14。 肌纖維分為三種類型:I型(紅肌),IIa,IIb型(白肌)。

15。 紅肌:慢氧化型纖維,收縮和舒張時間長,比較抗疲勞。(1)肌肉低強度反覆收縮時,線粒體質和量增加,能量釋放酶和電子穿送能力增加,肌纖維稍有增粗,以紅肌纖維改變為主,耐力增加。

16。 白肌:IIb(快速糖酵解型),IIa(快速氧化型)。(1)力量運動時,肌肉橫截面積增大,以白纖維為主,蛋白質合成能力增加,分解降低,線粒體數量相對減少,無氧代謝能力增強,肌肉單位時間內爆發力增大。

17。 白肌和紅肌判斷方法:組織化學方法。 透過針刺活檢取得肌肉的切片,分別置於pH為4。3、4。6和10。6的酸性和鹼性溶液中預培養,然後進行肌凝蛋白ATP酶反應: pH=4。3下,具備ATP酶活性並出現染色反應產物的是I型肌纖維,即慢收縮型肌纖維。 pH=10。6下,具備ATP酶活性並出現染色反應產物的是II型肌纖維,即快收縮型肌纖維。 將快收縮型肌纖維進一步置於pH=4。6的溶液中預培養,然後進行肌凝蛋白ATP酶反應,尚具備ATP酶活性並出現染色反應產物(輕微)的是IIB型肌纖維(快收縮糖酵解型),沒有ATP酶活性不染色的是IIA型肌纖維(快收縮氧化型)。

18。 對於一個脊柱功能單位來說,在側方、前方剪應力作用、軸向壓縮及屈曲運動時,主要的負重部位是椎間盤。

19。 椎間盤功能:保持脊柱的高度;聯結椎間盤的上下兩椎體,並使椎體有一定的活動度,使椎體表面承受相同的壓力;對縱向負荷起緩衝作用;維持後方關節突間一-定的距離和高度,保持椎間孔的大小;維持脊柱的生理曲度。故在側方、前方剪應力作用、軸向壓縮及屈曲運動時,主要的負重部位是椎間盤。

20。 力矩:A。一個力施加於物體所產生的繞軸轉動的作用稱為力矩。B。力矩的大小也稱為扭力。C。力矩的方向由右手螺旋法則確定。D。手指彎向力所指的轉動方向時,拇指指向力矩的方向。E。任何力對於不在力作用線上的任意點都會產生力矩。

21。 心指數:以單位體表面積計算的每分心輸出量。

22。 每分心輸出量:每搏出量乘心率。

23。 每搏出量:一次心搏,一側心室射出的血量。

24。 制動:康復中:患肢制動是指的受傷的上肢或者下肢不能動。可以透過夾板,石膏,外牽引等措施,保持骨折部位不移位等。臨床運動學中:制動有臥床休息,區域性固定,神經麻痺等。

25。 制動的特點:A。長期制動後肌肉蛋白質合成減少而分解增加。 B。臥床早期骨骼肌肌漿網對鈣離子的攝取和釋放增加。 C。制動一週後肌纖維間結締組織增生,肌纖維變細,排列紊亂。 D。肌肉制動後重量的下降是非線性的,早期下降快,呈指數下降。 E。如果肌肉是在拉長的情況下固定的,其萎縮和肌肉收縮力下降要輕一些。

26。 肌的型別:屈,伸,外展,內收,旋前,旋後。

27。 肌群型別:原動肌。協同肌,固定肌,拮抗肌。

28。 原動肌:發起和完成-個動作的主動作肌。

29。 拮抗肌:與原動肌功能相反的肌。

30。 固定肌:固定原動肌起點的肌。

31。 協同肌:配合原動肌、隨原動肌一同收縮,產生相同功能的肌,或隨原動肌收縮,限制原動肌產生不必要運動的肌。

32。 正常姿勢:正常姿勢主要靠骨骼結構和各部分肌肉的緊張度來維持,各種因素導致身體骨骼、肌肉等形態結構的變化以及比例不協調,都可導致姿勢異常和運動模式的變化。

33。 肱二頭肌使前臂做旋後運動時,與肱三頭肌是協同作用。

34。 前臂:屈肘: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旋前圓肌 伸肘:肱三頭肌,肘肌 旋前:旋前圓肌,旋前方肌,肱橈肌 旋後:旋後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

35。 消除脂肪:亞極量運動,超過30分鐘。

36。 亞極量是指極限運動量的75%-85%。

37。 肌力在20歲左右到達峰值,然後隨年齡減弱,55以後下降更為迅速。

38。 在肌肉收縮的亞細胞水平上,肌力取決於活化橫橋數目。

39。 劇烈運動中,肌肉中乳酸含量上升明顯。

40。 乳酸的清除率隨著乳酸濃度升高而加快,運動可以加快乳酸清除。

41。 激素分為:①含氮激素:包括蛋白質激素(如胰島素、甲狀旁腺激素等)、肽類激素(如神經垂體激素、降鈣素、胰高血糖素等)及胺類激素(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甲狀腺素) ;②類固醇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與性激素。

42。 肌肉收縮產生的實際力矩輸出受運動節段槓桿效率的影響。人髕骨切除後股四頭肌力臂縮短,伸膝力矩將減小約30%。

43。 任何槓桿均可分為三部分,即力點、支點和阻力點。在人體中,力點為肌肉在骨骼上的附著點,支點為運動關節的中心,阻力點為作用在槓桿骨上、與運動方向相反的阻力。

44。 當縮短阻力臂或加長力臂時槓桿可以變得省力。運動鍛鍊不僅能增強肌力,而且能透過增長力臂來增加力矩。同樣,縮短阻力臂也能夠省力。

45。 腱反射是指快速牽拉肌腱時發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縮,其實是肌牽張反射的一種。牽張反射:有神經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的牽拉使其伸長時,能產生反射反應使受牽拉的肌肉收縮,即牽張反射。其反射弧度大,均為單突觸反射,但它們均受高階中樞的控制,失去高階中樞控制時,可以亢進,在脊髓反射弧中斷時,它可以消失。它是單突觸反射。

46。 向量通常被標示為一個帶箭頭的線段,線段的長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向量的方向為箭頭所指的方向。兩個向量的相加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即將兩個向量作為平行四邊形相鄰的兩個邊。

47。 運動單位募集越多,肌力就越大。運動單位募集受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狀態的影響,當運動神經發出的衝動強度大、衝動的頻率高時,啟用的運動單位就多。

48。 制動後的5~7天肌肉重量下降最明顯。

49。 肝和肌肉是脂肪氧化最活躍的組織,氧化形式主要是β氧化。當訓練時間小於30分鐘時,主要以糖供能為主。當長於30分鐘時,由脂肪供能為主。

50。 臥床患者氮排出增加開始於制動的第4~5天,在第2周達到高峰。

51。 力矩的單位為牛頓:米(N/m)。

52。 甘油三酯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脂類。

53。 長期制動的影響:易產生直立性低血壓。直立性低血壓的表現有面色蒼白、出汗、頭暈,收縮壓下降,心率加快,脈壓下降,重者產生暈厥。

長期臥床及病痛對精神和情緒的影響,可使胃液的分泌減少,胃內食物排空的速率減慢,食慾下降,造成蛋白和碳水化合物吸收減少,產生一定程度的低蛋白血癥。胃腸蠕動減弱,食物殘渣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吸收過多而變得乾結,引起排便困難,造成便秘。

骨小梁的吸收增加,骨皮質吸收不顯著。 軟骨變薄、退變和損傷。 關節囊壁的血管、滑膜增生。 韌帶的剛度降低。 關節出現僵直,導致滑膜粘連,纖維連線組織增生。

隨尿排出的鉀、鈉、氮增加。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減少,排尿增加。 高鈣血癥,高鈣尿症。(兒童臥床高血鈣發生率50%) 癱瘓患者尿路感染的機率增加。

易形成尿瀦留。

呼吸肌肌力下降,肺活量明顯下降。 肺的順應性變小。 通氣/血流比值的失調,影響氣體交換。 纖毛的功能下降,分泌物排出困難。

容易誘發呼吸道感染。

基礎心率增加,心臟儲存減少,心輸出量減少。

最大攝氧量減少,肌肉功能容量減少。

中心血量增加,利尿素釋放增加,尿量增加,血漿容積減少

血液粘稠度增加,靜脈血栓形成危險性增加

54。 關節軟骨特點:具有一定的彈性。 沒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 表面光滑,並有少量的滑液。 其功能之一是使關節頭和關節窩的形態更為適應。

水分佔正常關節軟骨總重量的65%-80%。 具有支撐重量和減少摩擦的作用。

肌肉區域性血流量的減少 運氧能力的降低 有氧化活動減弱,無氧酵解活動加強

蛋白質合成減少 肌漿網對Ca2+的攝取和釋放增加

關節軟骨可分為淺表層、中間層,深層和鈣化軟骨層

關節軟骨具有液壓滲透性、粘彈性,剪下特性和拉伸特性

關節軟骨由細胞外基質和軟骨細胞組成

關節軟骨細胞對壓力-形變非常敏感

55。 細胞內液絕大多數存在於骨骼肌群。

56。 運動中脂肪能量供應隨運動強度的增大而減少,隨運動持續時間的延長而增大。

57。 靜態平衡:物體保持平衡、靜止或勻速運動 物體沒有線加速度 物體沒有角加速度

合力為零 合力力矩為零

58。 脊柱強直時,產生的應力集中,增加了的應力能加快脊柱的退變或增加相鄰椎體的不穩定,強直或融合的節段越多,鄰近未融合節段的應力就越大。

59。 A項,根據構成反射弧的突觸數量:分為單突觸與多突觸反射等。B項,根據反射的目的性:分為逃避反射、保護伸展反射等。C項,根據感覺器存在部,位:分為深部反射、淺部反射等。D項,根據施加的刺激:分為伸張反射、加速反射、對光反射等。E項,根據反射中樞存在部位:分為脊髓反射、腦幹反射、中腦反射、大腦皮質反射等。

60。 關於槓桿的描述:A。支點到力點的垂直距離為力臂 B。阻力點到支點的垂直距離為阻力臂 C。省力槓桿阻力點在支點和力點之間

D。 速度槓桿力點在阻力點和支點之間

E。 平衡槓桿支點在力點和阻力點之間

61。 正常血液PH7。35-7。45

62。 維持人體姿勢和產生運動的動力主要是肌肉收縮產生的主動拉力。

63。 屈髖關節肌肉有:髂腰肌,股四頭肌,縫匠肌,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闊筋膜張肌。股四頭肌和髂腰肌力量最強。其中股四頭肌除屈髖關節外,還有伸直膝關節的作用。

64。 伸髖關節: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膜肌,半腱肌等。

65。 屈膝關節肌肉:股二頭肌,半腱肌,縫匠肌,股薄肌,腓腸肌。縫匠肌既屈髖又屈膝。

66。 伸膝關節:股四頭肌,。

67。 小腿內旋:半腱肌、縫匠肌,股薄肌,膕肌。

68。 小腿外旋:股二頭肌。

69。 前臂:屈肘: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旋前圓肌 伸肘:肱三頭肌,肘肌 旋前:旋前圓肌,旋前方肌,肱橈肌 旋後:旋後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

70。 脊椎向前彎曲時,椎間盤前方變薄。

71。 運動時脂肪功能的主要形式是脂肪酸氧化。除此之外還有糖異生,以及氧化不完全。氧化不完全,中間產物有乙醯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

72。 激素的作用方式:遠距,旁,自,神經。

73。 站力不動時,用手去摸鼻子,背肌是等長收縮。

74。 人成熟紅細胞能量獲取的主要方式是糖酵解。

75。 短時間大強度運動血糖變化不大,肌細胞不吸收血糖,運動後血糖明顯上升,長時間運動時血糖下降。

76。 交感神經促進肝糖原分解和糖異生增強,具有升血糖的作用,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對,胰島素分泌減少。

77。 高鈣血癥狀:高鈣血癥症狀包括食慾減退、腹痛、便秘、噁心和嘔吐,進行性神經體徵為無力、低張力、情緒不穩、反應遲鈍,最後發生昏迷。

78。 正常成年男性肺活量:3500ML,女:2500ML。

79。 毀壞一側大腦皮質,引起對側半身癱瘓。

80。 糖異生:非糖物質轉變為葡萄糖或糖原的過程。

單選題

1。 最能滿足槓桿所需的骨性特徵是骨的強度。

2。 下肢骨中,承重功能較小的是腓骨。

1。 骨齡指骨的生物年齡。

2。 以下充當活動性支點的骨是腕骨。

3。 不參與構成橈腕關節的骨是尺骨。

4。 人體最長最強壯的骨肱股骨。

5。 體表不能摸到的骨性結構是股骨小轉子。

6。 人體結構最複雜的關節膝關節。

7。 深筋膜形成的結構不包括韌帶。

8。 腕骨之間的關節屬於平面關節。

9。 橈尺近側關節和橈尺遠側關節屬於樞軸關節。

10。 拇指腕掌關節屬於鞍狀關節。

11。 肘關節屬於鉸鏈關節。

12。 關於關節周圍韌帶的描述,錯誤的是完全由彈性纖維組成。

13。 膝關節的韌帶中,獨立於囊外的韌帶是髕韌帶。

14。 對滑膜的描述,錯誤的是參與圍成關節腔。

15。 對於關節軟骨,正確的是表面光滑,有利於減輕摩擦。

16。 對於韌帶,錯誤的是應力鬆弛是韌帶的長度恆定時,載荷持續作用後,應力減小。

17。 不屬於影響關節運動範圍的因素是骨骼肌。

18。 骨骼肌舒縮的基本功能單位是肌節。

19。 與骨骼肌舒縮關聯不大的是磷離子。

20。 屬於骨骼肌可收縮結構的是肌纖維。

21。 以下不屬於骨骼肌1型肌纖維的特點是收縮快。

22。 2b型骨骼肌纖維(白纖維)最顯著的特點是收縮最不能持久。

23。 以下描述,錯誤的是爆發力更依賴與1型骨骼肌纖維。

24。 某肌的拉力線跨過腕關節冠狀軸的後面,則該肌收縮時的作用是腕內收。

25。 某肌拉力線跨過肩關節外側,該肌收縮時對肩關節的作用是後伸。

26。 旋前圓肌拉力線的位置是在前臂垂直軸後面且斜行。

27。 肌的輔助結構不包括韌帶。

28。 骨骼的配布規律,錯誤的是大小與運動軸有關。

29。 骨骼肌的描述,錯誤的是一般而言,骨骼肌起點離軀幹近,止點離軀幹遠。

30。 不具有中間腱(或腱劃、中間腱膜)的肌是枕額肌。

31。 臂部前面縱向膨隆而表淺的肌是肱二頭肌。

32。 肩部肌注常選的肌是三角肌。

33。 臀部肌注常選的肌是臀大肌。

34。 人體最強大的肌腱是跟腱。

35。 維持人體直立的主要三塊肌是臀大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

36。 位於軀幹深層的肌多屬於短肌。

37。 對本體感覺的描述,錯誤的是本體感覺是指肢體(主要是關節)位置覺、震動覺、運動覺。

38。關於肌梭錯誤的是受α神經元控制

39。高爾基腱器,錯誤的是反射性引起骨骼肌收縮

40。以下不屬於感覺系統康復的運動專案是負重步行

41。以下不屬於建立運動記憶的方法與原則是偶爾練習

42。舊紋狀體指的是蒼白球

43。紋狀體的功能中不包含參與皮質下運動控制

44。屬於特殊內臟運動核的是面神經核

45。黑質位於中腦全長

46。紅核位於中腦上丘平面

47。屬於紅核的功能是興奮屈肌

48。能感受頭部直線變速運動的感受器是橢圓囊斑和球囊斑

49。小腦病變不會引起指鼻失誤

49。屬於古小腦的結構是前葉

50。大腦皮質軀體運動中樞位於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葉前份

51。能產生多巴胺的核團是黑質

52。雙下肢癱瘓,病變部位往往是脊髓腰骶膨大

53。與物體運動關係最密切的力是重力

54。按牛頓第一運動定理,以下描述正確的是力是改變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因素

55。按牛頓第二運動定理,以下描述正確的是同一運動,作用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56。以下屬於向量的是受力面積

57。平面上的速度滑冰運動屬於不穩定性平衡

58。影響機體平衡的因素中不包括速度

59。在一個運動槓桿中,10牛頓的作用力透過1米的動力臂,剛好能轉動阻力臂為2釐米的物體重量是500牛頓

60。屬於省力槓桿的是提踵腳尖站立

61。 屬於速度槓桿的是前臂的屈伸

62。屬於平衡槓桿的是點頭和仰頭

63。槓桿的描述,錯誤的是省力槓桿動力作用點和阻力作用點位於同一側,動力點更遠離支點

64。有效的省力方法是增大動力臂

65。速度、大小、方向相同的力作用於同一物體,使物體獲取較快運動速度的有效方法是

66。短跑時,腿筋拉傷常常發生在離心收縮期

67。按動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原理,以下描述錯誤的是肌力相同不同質量的兩個物體,速度越大,動量越大

68。拮抗肌與原動肌,錯誤的是肌力相同

69。伸肩的原動肌是背闊肌

70。屈肘的據抗肌是肱三頭肌

71。伸膝的原動肌是股四頭肌

72。對於骨骼肌的向心收縮,錯誤的是肌張力無變化

73。對於骨骼肌的離心收縮,錯誤的是肌張力為零

74。對於骨骼肌的等長收縮,錯誤的是肌不用耗能

75。影響骨骼肌收縮力的因素中,不包含旋轉角度

76。屬於有氧運動的專案是爬山

77。屬於無氧運動的專案是短跑

78。以下屬於多關節肌的是肱二頭肌、尺側腕屈肌、斜方肌

79。屈肘的單關節肌是 肱肌

80。以下屬於單關節肌的是 恥骨肌

81。單關節肌與多關節肌的作用特點,正確的是多關節肌存在伸展時的“被動不足”

82。屬於“主動不足”的是 先伸肘,再屈肩

83。屬於“被動不足”的是先伸膝,再屈髖

84。八塊腕骨中,位於近側列尺側最前方的骨是 月骨

85。結節間溝中走行的結構是 肱二頭肌長頭腱

86。起於孟下結節的肌是 肱三頭肌長頭

87。位於緣突與肩峰之間的韌帶是喙肩韌帶

88。連於掌腱膜的肌是掌長肌

89。肩關節外展的協同肌是岡上肌

90。雙上肢負重側平舉時,如果負荷有過大,容易損傷的肌是岡上肌

91。投擲運動,需要循序漸進。如果陡然力過猛,肩部最容易損傷的結構是孟唇

92。不參與構成肌腱袖的肌是大圓肌

93。網球肘,損傷的肌可以包含橈側腕屈

94。高爾夫球肘,損傷的機可以包含旋前圓肌

95。不經過腕管的結構是尺神經

96。小兒橈骨頭半脫位,易損傷的結構是橈骨頭環狀韌帶

97。拇指不能內收,損傷的神經可能是尺神經

98。腱鞘,錯誤的是與肌腱的運動無關

99。“手機手”導致的腱膜炎,腱鞘多是指小指屈肌腱鞘

100。與“屈腕”無關的肌是肱橈肌

101。與"伸腕”無關的肌拇長展肌

102。蚓狀肌的作用是屈掌指關節,伸指間關節

103。手部動脈血供的特點中不含易阻斷

104。支配第1、第2蚓狀肌的神經是正中神經

105。支配手骨間肌的神經是 尺神經

106。手“虎口”區麻木,受壓的神經是 繞神經

107。屬於拇指內源性肌的是拇對掌肌

108。五個手指中機數目第二多的是小指

109。骨盆中,以下與承重無關的因素是閉孔有閉孔膜封閉

110。髖臼的空間位置朝向是外下並前斜

111。股骨的形態,錯誤的是內側髁也稱為內上髁

112。腓骨的描述,錯誤的是粗長,對支援體重毫無作用

113。七塊跗骨中,位於內側中間的骨是舟骨

114。測量大腿的長度,應選取的骨性標誌是髂前上棘至收肌結節

115。Nelaton線是指,側臥,髖關節半屈位時同側的坐骨結節與髂前上棘的連線

116。穿坐骨大孔的肌是 梨狀肌

117。伸髖的主要肌是臂大肌

118。參與構成“鵝足皮”的大腿內收肌是 股薄肌

119。構成股三角內側界的肌是縫匠肌

120。股三角內沒有的結構是閉孔神經

121。膕繩肌的作用主要是屈髖伸膝

122。血供相對較差的結構是股骨頭

123。與髖關節穩定性無關的結構是滑膜囊

124。不營養髖關節的動脈是:腹壁淺動脈

125。腹壁與下肢的分界標誌性結構是:腹股溝韌帶

126。至腹股溝管皮下環脫出的疝是:斜疝

127。不支配髖關節的神經是:臀下神經

128。髖關節的結構特點,錯誤的是:面差小

129。不參與屈膝的肌是:比目魚肌

130。膝關節的結構特點,錯誤的是:關節囊厚而堅韌

131。膝關節的韌帶中,獨立於關節囊外的韌帶是:脛側副韌帶

132。膝關節的動脈來自:膕動脈

133。最靠近膝關節關節囊走行的結構是:膕靜脈

134。膕窩的上內側界是:半肌腱、半膜肌肌腱

135。貼於腓側頸走行的結構是:腓總神經

136。貼於股二頭肌肌腱內側緣走行的神經是:坐骨神經

137。貼於腓骨骨面下端走行的肌是:腓骨短肌

138。經踝關節外側斜越足底至內側楔骨的肌是:趾長屈肌

139。經踝關節背屈的肌是:脛骨前肌

140。使踝關節外翻的肌是:腓骨長肌

141。踝管內的結構中,位於最前方的是:脛骨後肌腱

142。足弓的描述,錯誤的是:橫弓的最高點為舟骨

143。膝關節前交叉韌帶的描述,正確的是:止於股骨外側髁的內側面

144。關節肌力的比較,錯誤的是:髖關節內收力大於外展力

145。與維持足弓無關的因素是:脂肪組織

146。足弓的作用,錯誤的是:增加支援面

147。椎間盤的數目是:23

148。位於椎體和椎間盤前面的韌帶是:前縱韌帶

149。位於椎管前壁的韌帶是:後縱韌帶

150。防止脊柱過度後伸的韌帶是:前縱韌帶

151。在項部呈矢狀位增寬的韌帶是:項韌帶

152。穿頸椎橫突孔走行的結構是:椎動脈

153。椎間盤錯誤的描述是:活動度相同

154。關於脊柱描述錯誤的是:脊柱頸曲突向後

155。支配表情肌的神經:面神經

156。咀嚼肌不含:頰肌

157。將舉起的啞鈴放下,屈肘肌是:向心收縮

158。舉起的啞鈴靜止不動,屈肘肌是:等長收縮

159。教練將我的小腿拉得很直,伸膝的肌是:被動工作

160。隊友主動要球,我很不情願的將足球踢給他,伸膝的肌是:主動工作

161。站立時,抬起腳後跟:平衡槓桿

162。頭後仰:平衡槓桿

163。位於肌與腱交界處的是:高爾基腱器

164。感受肌纖維長度變化速率的是:肌梭

165。膝關節的屈,伸發生在:冠狀軸

166。前臂的旋前與旋後發生在:矢狀軸

167。屬於球窩關節的是:肩關節

168。屬於鉸鏈關節的是:肱尺關節

169。止於盂上結節的是:肱二頭肌

170。止於尺骨鷹嘴的是:肱三頭肌

171。屬於大腿內收肌群的是:股薄肌

172。止於腓骨頭的是:股二頭肌

173。足背屈時,在內踝前方摸到的肌腱屬於:趾長屈肌

174。使足外翻的肌是:腓骨長肌

175。屬於多關節肌的是:肱二頭肌

176。使肩旋內的肌是:大圓肌

177。旋弓後動脈穿:四邊孔

178。臀下動脈穿:梨狀肌下孔

179。伸膝時,股四頭肌是:原動肌

180。屈膝時,股四頭肌是:拮抗肌

181。肘關節屬於:樞軸關節

182。腕關節屬於:橢圓關節

183。屬於聯合關節的是:顳下頜關節

184。屬於複合關節的是:肘關節

185。屬於多關節肌的是:肱二頭肌

186。止於尺骨粗隆的是:肱肌

187。屬於大腿前群肌的是縫匠肌

188。 止於腓骨頭的是股二頭肌

189。只能使足背屈的肌是趾長屈肌

190。使足外翻的是腓骨長肌

191。腋神經穿四邊孔

192。臀上動脈穿梨狀肌上孔

193。止於臀肌粗隆的是臀大肌

194。止於股骨小轉子的是髂腰肌

多選題

1。影響骨骼肌收縮力的因素有 初長度,生理橫斷面,肌纖維數量

2。在周圍性結構中,直接與平衡功能相關的是 骨·關節·肌的本體感受器,視覺感受器,面板淺感覺感受器,內耳前庭器。

3。本體感覺功能下降,常常是因為 年齡增大,缺乏鍛鍊,經常損傷

4。以下有利於感覺系統康復的訓練專案有閉目單腿直立 繩梯運動(金雞獨立,單腿持球平衡)

5。在感覺系統中維持人體平衡的三要素 視覺 前庭覺 本體感覺

6。投擲鉛球,牽涉到的力學知識點有 克服重力和空氣阻力,角度運動和線性運動的轉換,推力大小和距離的關係,

7。投擲專案運動員選材時應充分考慮身長臂長原因是 出手點高低與飛行距離有關,阻力臂長度與速度有關,臂長與初速度有關

8。增大上肢運動範圍的因素有 鎖骨的活動度,肩胛骨的活動度,喙肩韌帶與孟肱關節的距離,孟肱關節是球窩關節

9。屬於肱骨的結構有 外科頸,橈神經溝,尺神經溝,解剖頸結節間溝。

10。屬於尺骨的結構有 冠突,橈切跡,尺骨粗隆

11。運動肩關節的肌可以來自 臂肌,背肌,胸上肢肌,肩肌

12。屈肘的單關節肌有 肱肌,旋前圓肌,肱橈肌,肘肌

13。使腕關節內收的肌有 尺側腕屈肌,尺側腕屈肌

14。起於喙突的肌有 肱二頭肌短頭,喙肱肌,

15。有利於訓練手部肌的運動有 拿用筷子,寫毛筆字,划拳

16。起於肱骨內上髁的肌有 橈側腕屈肌,尺側腕屈肌,掌長肌。

17。起於肱骨外上髁的肌有 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指伸肌

18。止於肱骨大結節,大結節嵴的肌有 胸大肌,岡上肌,岡下肌。

19。止於肱骨小結節,小結節嵴的肌有 大圓肌,肩胛下肌,背闊肌。

20。與肩關節靈活性有關的因素是 頭大盂小面差大,關節囊薄而鬆弛,韌帶不發達

21。與髖關節穩固性有關的因素是 面差小,關節囊厚而堅韌,韌帶發達,囊內有股骨頭韌帶

22。起於坐骨結節的肌有 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長頭

23。跨越髖關節前面的肌有 腰髂肌,縫匠肌筋膜闊張肌

24。使足內翻的肌有 脛骨前肌,脛骨後肌

25。使頭後仰的肌有 斜方肌,胸鎖乳突肌,豎脊肌

26。低頭族會引起 脊柱頸曲變直,頸部椎間盤突出,頸椎退行性變 ,項部肌不對稱性疲勞

27。肌皮神經支配的肌肉有 肱二頭肌,肱肌,喙肱肌

名詞解釋:

運動學:研究人體活動科學的領域,是透過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體和器械的位置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和在人體運動過程中所經歷的軌跡,而不考慮人體和器械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

人體運動學:根據生物力學原理研究人體形態結構與人體運動規律的科學,是康復物理治療的基礎學科。

運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相對於環境中特定點的地點、位置、或姿態的變化。

關節運動的形式:屈伸,收展,旋轉(旋前,旋後,內旋,外旋,內翻,外翻),環轉,平移,升降。

人體運動三個軸:水平軸,冠狀軸,矢狀軸

運動練鏈:上肢運動鏈,下肢運動鏈,軀幹運動鏈。

閉鏈:鏈的兩端被固定,只有線性運動,多有利於康復(比如俯臥撐)

開鏈:鏈的兩端自由,線性、旋轉均可,多有利於訓練爆發力(比如仰臥起坐)

關節運動自由度:關節的活動形式與範圍,取決於關節面的形態,關節運動軸的多少。一個關節最多3個自由度。

關節的角度:關節活動範圍最大的角常常用來評價關節的靈活度。

人體運動中的力:動力與阻力。內力與外力。

內力:內部各器官、組織、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比如肌肉牽拉、摩擦、流體阻力等。

外力:外界物體作用與人的力。比如重力、支撐反作用力等

內力與外力關係:相互作用促使人體產生運動。

力的合成與分解(這個高中都學過吧)

平行四邊形法則:兩力在同一條直線上,同向相加,異向相減。兩個力不在一條直線上,兩個力作為鄰邊(注意:不是對邊),畫一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即為合力。一般來說線段大小表示力的大小。自己去定義基本的力單位。

人體運動的功能關係和空間累積效應:就是衝量,動量,功能這些,自己去複習。

牛頓的三大定律(自己去複習)

慣性定律很重要,比如鏈球運動,為什麼要一邊旋轉,一邊向前,自己去複習吧。

人體各部分運動:上肢:推拉,鞭打,投擲。下肢:緩衝,蹬伸,鞭打。全身:擺動,扭轉,相向運動。

複合運動:人體的絕大部分運動包括平動和轉動,兩者結合的運動稱為複合運動。

人體運動的始發姿勢:身體直立,面向前,雙目平視,雙足並立,足尖向前,雙上肢下垂體側,掌心貼於體側(注意與正常人體解剖姿勢區分)。

槓桿原理:在生物力學中,槓桿被描述為由支點、槓桿和克服阻力或負荷所需的力組成。在身體中,肌肉提供力量,關節充當支點,肢體或身體的重量就是負荷。

三類槓桿:平衡槓桿,省力槓桿,速度槓桿又叫費力槓桿(人體最常見槓桿型別)

骨骼肌的生理橫斷面

(1)肌肉的生理橫斷面:肌肉由肌纖維組成,垂直於肌纖維的橫斷面的總和稱為肌肉的生理橫斷面,單位生理橫斷面所能產生的最大肌力稱為絕對肌力。在研究離體肌肉時,把每根垂直橫切的肌纖維切面加起來,再將總和乘以肌肉的平均厚度,就得到生理橫斷面。纖維呈平行排列的肌肉如縫匠肌,生理橫斷面即為肌腹的橫斷面。此類肌肉生理橫斷面較小,肌纖維較長,其肌力較小,但收縮幅度較大。

人體運動的靜力學:

力臂:力的作用點與支點之間的垂直距離。

力矩

力矩人體的各種運動多是肌肉的拉力矩作用於相應環節,使之圍繞關節軸轉動而實現的。所以,測定和訓練的主要物件是肌力矩。由於受力情況不同,研究人體運動時,對力矩的稱呼也不同,如肌肉拉力矩、阻力矩、重力矩等。

力偶:兩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線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一對力。

力偶距:作用力與平行力之間的距離的乘積。表示物體轉動效應。逆時針取正值,反之取負。

力的平移定理:作用在物體上的力F可以平移到物體內任一點O,但必須同時附加一個力偶,才能與原來的作用等效,其附加力偶的力偶距等於原力對F平移點0的力距。

人平衡條件:力學基本條件:合外力和合外力力距同時為零。影響因素:支撐面,重心,穩定角,平衡角,穩定係數。

人體平衡特點:沒有絕對靜止,內力維持,補償動作,自我控制與調節,心理影響和耗能。

人體的重心:人體受到的重力合作用點。

骨與關節的基本結構與功能:自己去看系解吧。

骨質疏鬆:自己上網查。

骨的代謝,成長,重建,骨痂等,自己去查。

骨齡:是指骨的生物年齡(不是生長年齡)具體的區別自己去查。

骨的生物力學特徵:上面說了很多。比如穩定性,強度等,這裡加一個各向異性。

骨折:骨的連續性與完整性的中斷稱為骨折。

骨折型別與載荷有關(拉伸,壓縮,旋轉,彎曲,複合)好發部位:四肢長骨

骨的功能適應性:表面再造與內部再造。

內部再造:比如長期在太空中會使骨密度下降。還有很多型別,自己去搜吧。

關節的運動學基礎:骨連結,關節的構成。

骨連結:直接連結(纖維連結,骨性連結,軟骨連結)間接連結:滑膜關節。

關節的構成: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

韌帶分為:囊外韌帶,囊內韌帶(根據與關節囊的位置來判斷)。關節囊韌帶,獨立韌帶(根據成分來判斷,關節囊韌帶是有關節囊衍生而來,而獨立韌帶與關節囊無關)

關節軟骨的生物力學特徵:滲透性,粘彈性,剪下性,拉伸性。

關節的輔助結構:韌帶。關節唇,關節盤,滑膜形成的結構。

關節的運動:單軸運動,雙軸運動,多軸運動(按運動軸分類)。平面關節,橢圓關節,鞍狀關節,樞軸關節,鉸鏈關節,球窩關節(按關節面的形態)。自己舉例說明,加深印象。

運動: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

運動損失:常見的運動損失過程,以及涉及到以上的原理,自己綜合去分析。

肌的基本結構與功能:骨骼肌與心肌(橫紋肌,主要是指骨骼肌,可以去了解橫紋肌溶解症),平滑肌。

骨骼肌的運動學基礎:骨骼肌的組織與構造,骨骼肌的起止點(超級重要)。肌纖維的分類與特性。骨骼肌的收縮,訓練與停訓等。

肌纖維:

白肌:IIb(快速糖酵解型),IIa(快速氧化型)。(1)力量運動時,肌肉橫截面積增大,以白纖維為主,蛋白質合成能力增加,分解降低,線粒體數量相對減少,無氧代謝能力增強,肌肉單位時間內爆發力增大。

白肌和紅肌判斷方法:組織化學方法。 透過針刺活檢取得肌肉的切片,分別置於pH為4。3、4。6和10。6的酸性和鹼性溶液中預培養,然後進行肌凝蛋白ATP酶反應: pH=4。3下,具備ATP酶活性並出現染色反應產物的是I型肌纖維,即慢收縮型肌纖維。 pH=10。6下,具備ATP酶活性並出現染色反應產物的是II型肌纖維,即快收縮型肌纖維。 將快收縮型肌纖維進一步置於pH=4。6的溶液中預培養,然後進行肌凝蛋白ATP酶反應,尚具備ATP酶活性並出現染色反應產物(輕微)的是IIB型肌纖維(快收縮糖酵解型),沒有ATP酶活性不染色的是IIA型肌纖維(快收縮氧化型)。

骨骼肌的顯微結構(不是重點,學生理和組培時會講)

骨骼肌的功能:重點去學肌絲滑行理論。

骨骼肌的組成:骨骼肌——骨骼肌肌束——肌纖維——肌原纖維——肌小節。

肌絲的分子組成:粗肌絲:肌球蛋白。細肌絲:肌動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鈣蛋白。

肌管系統:橫管系統,縱管系統,三聯管。

關於筋膜與韌帶拉伸:自己去查。

骨骼肌的運動方式:向心收縮,離心收縮,等長收縮。自己去搜概念。

骨骼肌的功能狀態指標:初長度,肌力,長度-張力曲線,肌拉力線(要學會畫),骨骼肌的生理橫斷面,肌纖維的數量,型別,粗細等,肌募集,肌纖維走向與肌腱長袖的關係等。

骨骼肌的分工與協同:原動肌,拮抗肌,,固定肌,協同肌。多關節肌與單關節肌。

骨骼肌的力速曲線:自己去搜。在這裡提幾個問題:

速度與升高,腿長有關嗎?肌越發達,速度越快嗎?肌越發達,爆發力越好嗎?

牽拉-縮短週期:

步行與奔跑:離心收縮與向心收縮交替,牽拉-縮短交替迴圈。

離心收縮有利於:儲存能量、增加彈性勢能等。運動形式不同,機械效率不同。

骨骼肌的運動適應性:急性適應與慢性適應:主要從肌纖維和運動形式去分析。

去收集常見的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和耐力訓練和爆發力訓練等

停訓的影響:40歲以後每10失去至少8%的肌肉質量。三個月的力量訓練,肌肉的橫截面積可以增加15%(一般是以前有過鍛鍊經驗,但有很長段時間沒鍛鍊了才有的效果)

骨骼肌對物理刺激的適應與反應:

1。溫度:熱敷與冷敷;熱身運動,高溫環境與低溫環境(這些原理一定要去了解和掌握)

2。電刺激:促進反射,止痛,延緩肌萎縮,延緩功能衰退。

影響骨骼肌運動的因素

結構本身:肌纖維型別,生理橫斷面,完整性。

神經調控:衝動頻率,功能狀態、興奮性。

理化因素:離子濃度,供養狀態,激素水平,溫度等。

運動形式:力量運動,耐力運動,有氧運動,無氧運動等。

運動範圍

人體運動範圍受人體尺寸和關節活動範圍影響關節活動範圍是指關節的遠端骨朝向或離開近端骨運動的過程中,遠端骨所達到的新位置與開始位置之間的夾角,即遠端骨所移動的度數。

向量

有大小並有一個方向的物理量叫向量。速度、加速度和力等是向量。

標量:

標量(scalar)只有大小沒有 方向的物理量叫標量。溫度、時間、能量、質量等物理量是標量。

動量:表示物體運動狀態的量。在機械運動中其數值為質量與速度的乘積。其方向為速度方向

蠕變

若令應力保持一定 ,物體的應變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這種現象稱為蠕變(creep strain)

應力鬆弛

①當物體突然發生應變時,若應變保持一定, 則相應的應力將隨時間的增加而下降,這種現象叫做應力鬆弛(stress relaxation)

動力

動力與阻力 如果作用於人體的力與其運動方向一 致,且產生正加速度運動,此時的力稱為人體運動的動力。反之,若作用力與其運動方向相反,使人體產生負加速度運動,稱為阻力。

衝量

在力學上,將作用於物體的合外力與其作用時間的乘積(F。At),稱為力的衝量。而將運動物體或人體具有的“運動量”,即質量與速度的乘積(mv),稱為動量。物體動量的變化量只取決於其受到的衝量

腕管

由屈肌支援帶和腕骨溝共同圍成,有指淺、深屈肌腱及其屈肌總腱鞘、拇長屈肌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經透過。

肩袖

肩袖是肩關節周圍4條肌腱的總稱,包括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是搭在肩關節上的。肩袖主要功能是維持肩關節動態的力偶平衡。所謂力偶平衡,是肩關節能非常平穩地各個方向地動,很大作用是4條肌腱,即肩袖,同時協同收縮引起的。

肩胛動脈網

肩胛動脈網位於肩胛骨的周圍。其構成有:肩胛上動脈,為甲狀頸乾的分支,經肩胛上橫韌帶上方,達岡上窩;肩胛背動脈,即頸橫動脈降支,沿肩胛骨內側緣下行,發支分佈於岡下窩;旋肩胛動脈,為肩胛下動脈的分支,分佈於岡下窩

梨狀肌上孔

上緣為骨性的坐骨大切跡上部,下緣為梨狀肌。穿經此孔的結構自外向內依次為臀。上神經、臀上動脈和臀上靜脈。

梨狀肌下孔

。上緣為梨狀肌,下緣為坐骨棘和骶棘韌帶。穿經的結構自外向內依次為坐骨神經、股後皮神經、臀下神經、臀下動、靜脈、陰部內動、靜脈和陰部神經。

股三角

位於股前部上1/3,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由腹股溝韌帶、縫匠肌和長收肌圍成。從外向內有股神經、股動脈和股靜脈及其分支,還有股管(空隙) 等結構。

收肌管

位於股中1/3段前內側,是一斷面呈三角形,長15~17cm的管狀間隙。前壁為張於股內側肌與大收肌間的收肌腱板,淺面覆以縫匠肌,外側壁為股內側肌,後壁為長收肌和大收肌。上口與 股三角尖相通,下口為收肌腱裂孔,通胭窩上角。

踝管

由內踝後下方和跟骨內側面之間的深筋膜增厚形成屈肌支援帶,張於內踝與跟骨結節間,形成的管狀結構即為踝管。其內走行(由前至後)脛骨後肌腱及腱鞘、趾長屈肌腱及腱鞘、脛後動靜脈和脛神經、拇長屈肌腱及腱鞘。

鵝足腱

縫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肌腱的止,點是在脛骨內側髁稍下方的前內側面上,其腱纖維與小腿深筋膜互相交織形成鵝足。

踝穴

踝關節的關節窩極具結構功能特徵,呈叉狀(又稱踝穴),由脛骨遠端關節面、內踝關節面及腓:骨外踝關節面共同圍成,其叉狀關節窩在加強踝關節穩定性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足弓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了負重行走和吸收震盪,足跗骨和蹠骨藉助韌帶牢固相連,構成具有少許活動的凸向上方的弓形骨骼結構,稱為足弓。

高爾夫球肘(肱骨內上髁炎)會導致連線前臂和肘部的肌腱疼痛發炎,疼痛集中在手肘內骨骼凸起的部位。

Nelaton線:髖關節屈90-120度,自坐骨結節至髂前上棘的連線。

聽診三角:斜方肌外下緣,肩甲骨脊柱緣,背闊肌上緣之間圍成一個三角形區域。

肱後三角:肘關節屈曲呈直角時,肱骨內,外上髁和尺骨鷹嘴窩構成等腰三角性。

穩定角:是重心垂直投影線和重心至支撐面邊緣相應點連線之間的夾角。

平衡角:等於某方位平面上穩定角的總和。

wolff定律:骨結構不僅與其載荷有關,而且還能適應載荷變化並遵循數學定律改變自身結構。骨質量增加或減少多少可以反映壓力的大小。

骨的強度:骨在承受負荷的情況下抵抗破壞的能力。

骨的剛度:骨在承受負荷的情況下抵抗變形的能力。

骨的穩定性:保持原有平衡形態的能力。

解答題:

1。簡述關節周圍骨骼肌的配布規律:人體肌肉中,除部分止於面板的皮肌和止於關節囊的關節肌外,絕大部分肌肉均起於一骨,止於另一骨,中間跨過一個或幾個關節。它們的排列規律是,以所跨越關節的運動軸為準,形成與該軸線相交叉的兩群互相對抗的肌肉。一般講幾軸性關節就具有與幾個運動軸相對應的對抗肌群,但也有個別關節,有的運動軸沒有相應肌肉配布(數目與運動軸的多少有關)。肌肉彼此間的關係,往往由於運動軸的不同,它們之間的關係也是互相轉化的,在沿此一軸線運動時的兩個對抗肌,到沿彼一軸線運動時則轉化為協力肌。一個關節周圍肌的多少與運動形式與種類呈正相關。

2。什麼是韌帶?韌帶有哪些物理特性?韌帶是連於相鄰兩骨之間的緻密結締組織束,可加強關節的穩固性或限制關節的過度運動。韌帶的主要成分為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膠原纖維使韌帶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彈力纖維則賦予韌帶在負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韌帶大多數纖維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較為專一,往往只承受一個方向的負荷。由於韌帶很堅韌,因此可以加強骨的穩定性,可使內臟固定於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動範圍。

3。肩、肘、髖、膝四大關節囊內韌帶和囊外韌帶分別有哪些?囊內韌帶:肩(盂肱韌帶)、肘(尺側副韌帶)、髖(股骨頭韌帶)、膝(膝交叉韌帶);囊外韌帶:肩(喙肱韌帶、肱骨橫韌帶)、肘(橈側副韌帶、橈骨環狀韌帶)、髖(髂骨韌帶、恥骨韌帶、坐骨韌帶、輪匝帶)、膝(髕韌帶、脛側副韌帶、腓側副韌帶、膕韌帶)。

4。描述拇指的肌和各肌的神經支配:拇長展肌(起於橈尺骨及骨間膜的後面,止於第一掌骨底。作用外展拇指和手 。橈神經);拇短展肌(起於屈肌支援帶,止於拇指近節指骨底。作用:外展拇指。正中神經);拇長伸肌(起於橈尺骨及骨間膜的後面,止於拇指遠節指骨底。作用:伸拇指助手外展。橈神經);拇短伸肌(起於橈尺骨及骨間膜的後面,止於拇指近節指骨底。作用:伸拇指助手外展。橈神經);拇長屈肌(起於橈尺骨上端的前面和骨間膜,止於2~5的遠節指骨底。作用:屈腕關節,屈第2至5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正中神經和尺神經);拇短屈肌(起於屈肌支援帶和大多角骨,止於拇指近節指骨底。作用:屈拇指近節指骨正中神經);拇對掌肌(起於屈肌支援帶和大多角骨,止於第一掌骨掌側面外側部。作用:使拇指對掌。正中神經)拇收肌(起於屈肌支援帶頭狀骨第三掌骨,止於拇指近節指骨底。作用:內收拇指和屈拇指,近節指骨。正中神經)

5。描述運動小指的肌和各肌的神經支配:指淺屈肌(起於肱骨內上髁,尺、橈骨前面,止於第二到五指的中節指骨體的兩側。作用:屈肘關節,屈碗關節,屈掌指關節和近側指間關節。正中神經);指深屈肌(位於尺側,肌腹向下移行為四條肌腱,經腕管入手掌,於近節指骨處,穿過指淺屈肌腱的兩腳之間,止於第2至5指的遠節指骨底。作用:第2至5遠側指間關節,近側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和腕關節。正中神經和尺神經);指伸肌(起於肱骨外上髁,止於第2至5指中、遠節指骨底背面。作用:伸腕關節,伸2至5指。橈神經)小指伸肌(起於肱骨外上髁,止於小指中遠節指骨底。作用:伸小指。橈神經);指長伸肌(起於橈尺骨及骨間膜的後面,止於拇指遠節指骨底。作用:伸拇指,助手外展。橈神經);示指伸肌(起於橈尺骨及骨間膜的後面,止於示指的指背腱膜。作用:伸腕關節伸示指掌指關節及指間關。橈神經);小指展肌(起於豌豆骨和屈肌支援帶,止於小指近節指骨底。作用:外展小指。尺神經)小指短屈肌(起於鉤骨和屈肌支援帶,止於小指近節指骨底。作用:屈小指。尺神經);小指對掌肌(起於鉤骨和屈肌支援帶,止於第五掌骨內側。作用:使小指對掌。尺神經)

6。作用於肩關節的肌有那些按作用進行分類

按照其功能分為上抬肌和下沉肌前伸肌,後縮肌,上旋肌和下旋肌斜方肌的上部肌束和肩胛提肌,另外菱形肌對上抬也起一定作用 。下沉肌有斜方肌的下部肌束背闊肌,胸小肌,鎖骨下肌。前鋸肌前伸,斜方肌中束後縮,前鋸肌和上下束斜方肌為上旋肌,下旋肌為菱形肌和胸小肌

7。作用於肘關節的肌有哪些按作用進行分類。

屈肘肌肉,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旋前圓肌是主要的屈肘肌伸肘肌肉,肱三頭肌和肘肌是主要的伸肘肌。旋後肌和肱二頭肌是主要的旋後肌肉 旋前方肌和旋前圓肌是主要的旋前肌肉。橈側腕屈肌和掌長肌是次要的,旋前肌肉

8。屈肘伸肘的單關節肌和多關節肌分別是哪些分析其配布規律:單關節肌有 喙肱肌肱三頭肌外側頭內側頭 肱橈肌,旋前圓肌,

雙關節肌有肱二頭肌,肱肌,肱三頭肌長頭,橈側腕屈肌 指淺屈肌

9。屈腕伸腕的單關節肌和多關節肌分別是哪些分析其配布規律:雙關節肌: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尺側腕伸肌、橈側腕屈肌、掌長肌、尺側腕 指伸肌和示指伸肌指深屈肌

10。 描述腕關節的形態,肌的配布特點

由橈骨下端的腕關節面和關節盤的下面和關節盤的下面形成關節窩,與舟、月、三角骨的近側關節面聯合組成的關節頭共同構成,屬於橢圓關節。關節囊薄而鬆弛,附著於關節面的邊緣,周圍有韌帶增強。橈腕掌側韌帶和橈腕背側韌帶分別位於關節的掌側面的和掌側面。尺側副韌帶連於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橈側副韌帶連於橈骨莖突與舟骨之間。腕關節周圍肌:包括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尺側腕伸肌、橈側腕屈肌、掌長肌、尺側腕

屈腕肌:包括橈側腕屈肌、掌長肌、尺側腕屈肌、指淺屈肌和指深屈肌等 伸腕肌:包括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尺側腕伸肌、指伸肌和示指伸肌等。橈偏和尺偏腕關節的肌:解剖位外展腕關節,也叫燒偏:解劑位內收院關節,也叫尺偏。屈院肌和伸腕肌成對的收縮產生尺偏和橈偏。

11。簡述肩關節的動脈血供及其來源

(1)腋動脈:在第1肋外側緣處接鎖骨下動脈,在腋窩深部下降,行於背鬧肌前面,在背闊肌下緣延伸為肱動脈。以胸小肌為界分為三段:第一段:自第1肋外側緣至胸小肌上緣之間。是腋動脈位置最深的一段,此段發出1個分支:胸上動脈:分佈於第1、2肋間隙前部;第一段:自第1肋外側緣至胸小肌上緣之間。是腋動脈位置最深的一段,此段發出1個分支:胸上動脈分佈於第1、2肋間隙前部;第二段:胸小肌後方,分支主要有胸肩峰動脈:穿鎖骨下肌與胸小肌之間的鎖胸筋膜後分為胸肌支、鎖骨支、肩峰支、三角肌支,營養胸大肌、胸小肌、肩峰、三角肌等;胸外側動脈:沿胸小肌下緣與胸長神經伴行,分佈於前鋸肌和胸大、小肌。在女性發出分支至乳房外側部;第三段:胸小肌下緣至背闊肌下緣之間,是腋動脈最長、位置最淺的一段。主要分支:①肩胛下動脈:沿肩胛下肌下緣向後下走行,分為旋肩胛動脈、胸背動脈,前者經三邊孔入岡下窩營養岡下肌等;後者與胸背神經伴行營養背闊肌;肩胛下動脈有分支與胸外側動脈相吻合;②旋肱前動脈:較細小;③旋肱後動脈:較粗大。旋肱前動脈、旋肱後動脈分別繞肱骨外科頸的前、後方,彼此吻合,分佈於三角肌和肩關節。(2)腋靜脈:與腋動脈相伴行。2。2肩胛區(肩胛上動脈、旋肩胛動脈、肩胛上神經)(1)肩胛上動脈:發自鎖骨下動脈的甲狀頸幹,經肩胛橫韌帶的上方進入岡上窩,再經岡盂切跡至岡下窩,分佈於岡上、下肌;(2)旋肩胛動脈:發自腋動脈的肩胛下動脈,經三邊孔至岡下窩,與肩胛上動脈相吻合。肩胛動脈網位於肩胛骨周圍,由肩胛上動脈、肩胛背動脈及旋肩胛動脈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的動脈網。

12。簡述肘關節的動脈血供及其來源。

肱動脈自肘關節的內側進入肘關節前方,向遠端分為尺動脈和橈動脈進入前臂。肘關節周圍有豐富的血管網,血管網的橈側近端有來自肱深動脈的中副動脈,橈側副動脈。橈側遠端有來自橈動脈的橈側返動脈。血管網的尺側近端有來自肱動脈的尺側上副動脈和尺側下副動脈,尺側遠端有來自尺動脈的尺側返動脈。肘部前方的淺靜脈主要分為橈側的頭靜脈組,尺側的貴要靜脈組和中間的正中靜脈組。

13。作用於髖關節的肌有哪些?按作用進行分類。

屈;髂腰肌股直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臀中肌、臀小肌前部肌束

伸: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臀中肌、臀小肌後部肌束

內收:大腿肌內側群

外展;臀中肌 、臀小肌

旋內;臀中肌 、臀小肌前部肌束

旋外;臀大肌、閉孔內肌、閉孔外肌、梨狀肌、股方肌、臀中肌、臀小肌後部肌束

14。作用於膝關節的肌有哪些,按作用進行分類:

膝關節的肌肉組成:屈曲: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膕肌和腓腸肌。伸展:膝關節伸肌主要是股四頭肌。內旋:參與小腿內旋運動的肌肉是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和膕肌。外旋:參與小腿外旋的肌肉是股二頭肌。運動膝關節的肌肉主要分為兩類:伸膝肌和屈膝肌。

15。簡述膝關節的動脈血供及其來源

膝關節的血供來自股動脈、膕動脈、脛前動脈和股深動脈供給

16。簡述脊柱頸段深層肌的名稱及位置

控制頸部前屈的深層肌肉主要有頭前直肌、頭側直肌、頭長肌、頸長肌,這些肌肉統稱為椎前肌,主要分佈在人體頸椎的前側以及兩側。頭前直肌從人體的第1節頸椎的兩側開始,在人體枕骨的下側停止。頭側直肌在第1頸椎的兩側橫突上開始,也停止於枕骨下側附近。頭長肌從人體第3節頸椎到第6節頸椎的橫突側方。頸長肌位於頸椎兩側

17。槓桿原理中涉及的基本要素是哪些?分別闡述其含義。

槓桿五要素是:

(1、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2、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3、支點:槓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4、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5、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18。人體中最常見的運動槓桿是哪一種型別?舉例進行說明鏈球運動設計到哪種知識與力學原理?請你對這些知識和原理分別進行描述。請你根據力學原理解釋人員選材的最佳條件,闡明鏈球投擲的基本技巧:

速度槓槓;透過帶球旋轉,加力使球脫手而出,在高速度旋轉中維持身體平衡的圓周運動。技巧:球透過最低點,開始蹬伸兩腿,頭後仰,保持上體直立,拉長背肌,左腿繼續蹬伸,右腿稍屈,以右腳掌支撐向左移動,胸和臂積極向上抬起,順著鏈球執行的方向迅速有力地揮臂

19。按顱骨、軀幹骨、上肢骨、下肢骨的順序,分別寫出全身骨性體表能摸到的結構。

眉弓,眉間,顴弓,翼點,星點,額結節,乳突,枕外隆凸,上項線,前囟點,人字點,下頜角,第七頸椎棘突,頸動脈結節,胸骨頸靜脈切跡,胸骨角,肩胛下角,骶角,肩峰,尺骨鷹嘴,豌豆骨,尺骨頭,尺骨莖突,橈骨莖突,股骨大轉子,股骨內上髁,髕骨,脛骨粗隆,內髁,外髁

20。觀察骨的關節面、注意其形態、位置。分別寫出四肢骨關節面的名稱。運動軸、關節運動形式與範圍,對關節面進行簡要分析

肩關節:透過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肩胛胸壁關節的運動軸運動。形式:前屈70-90,後伸30-40,外展:90度,內收20-45,內旋45-75,外旋45-60。只有一個關節面,肱骨頭的半圓形關節面

肘關節:肱尺關節,肱橈關節,橈尺近側關節。後伸,10度以內。屈曲:135-150,旋內80-90度,旋:同上。由肱骨遠側端和橈骨近端關節面組成。

腕關節:橈腕關節,腕骨間關節,腕掌關節。可做屈伸50-60,內收外展30-60、和環轉。橈骨腕關節面

髖關節:髖臼和股骨頭。屈伸150,伸直0,過伸15,內收30,外展45,內旋40,外旋60。髖臼關節軟骨面和髖臼

膝關節:脛骨關節和髕骨關節。屈膝90,外旋0-45,內旋0-30,髕骨關節面,外髁關節面,內髁關節面。

踝關節:距骨小腿關節。背伸20-30,蹠屈至40-50。內翻40,外翻20。

21。 觀察骨表面的突起、隆起,如結節、轉子、棘、崤、髁、突、隆起,粗降、線,梳

理解肌、肌腱、韌帶等結構的附著部位。分別寫出四肢骨的上述結構及其對應韌帶、肌名稱。

喙突:喙鎖韌帶、喙肱韌帶、喙肩韌帶、胸小肌。大結節棘。三角肌粗隆。盂下結節:肱三頭肌。內外上髁。橈骨粗隆。恥骨梳:長收肌、恥骨梳韌帶。恥骨結節:腹股溝韌帶。恥骨嵴。髂恥隆起。髂前上棘:縫匠肌。坐骨結節: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骶棘韌帶、骶結節韌帶。坐骨棘。中間線。大小轉子:臀中肌、臀小肌、髂腰肌。粗線。轉子間嵴、臀肌粗隆、恥骨肌線

22。分別按韌帶的來源、韌帶與關節囊的關係,寫出韌帶的種類

獨立韌帶:肌腱延續而來,

囊外韌帶:位於關節腔周圍

囊內韌帶:位於關節腔內

關節囊韌帶:位於關節囊上,關節囊纖維層增厚部分

還有一種韌帶由腹膜皺襞形成的,由腹膜壁層與髒層之間或腹膜髒層與髒層之間移行而成的。

23。分別按囊內韌帶、囊外韌帶,將人體主要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中的所有韌帶進行歸類,並詳細的寫出來

囊內韌帶:股骨頭圓韌帶(髖關節),前後交叉韌帶、(膝關節)

囊外韌帶:喙肱韌帶(肩關節),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橈骨環狀韌帶(肘關節),腕橫韌帶、橈腕掌側韌帶、三角頭韌帶(腕關節),髂骨韌帶、恥股韌帶、坐股韌帶、股骨頭韌帶,輪匝帶(髖關節),髕韌帶、脛側副韌帶、腓側副韌帶、膕斜韌帶(膝關節),三角韌帶、外側韌帶、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後韌帶(踝關節)

24。你認為韌帶拉伸的原則和注意事項應該是什麼?

原則:1。緩慢而有控制的拉伸2。避免疼痛3。拉伸的是肌肉,而不是韌帶

注意事項:1、膕繩肌為多關節肌,同時跨越髖關節和膝關節,壓腿時腰背直的意義就是充分開啟髖關節處膕繩肌的柔韌性。

2、壓腿不是在拉韌帶,而是開啟肌肉和筋膜的伸展性,韌帶拉開會降低對關節的保護,對於大多數人沒好處,那些關節超限的舞蹈演員都是有專業完備的力量訓練輔助。

拉韌帶多久可以劈叉

3。肌肉長時間被動伸展會導致鬆弛而不是柔韌,柔韌性不影響力量,但是鬆弛會導致力量下降,力量下降的結果就是出現肌肉不平衡,比如膝蓋超伸其願意之一就是膕繩肌群鬆弛。

4、下腰是在開啟腹部肌肉群的伸展性,如果長時間開啟同時不輔助力量練習,每次下腰都會腰疼。

5、不能劈腿下腰的本質是膕繩肌和腹直肌緊張,這東西女性比男性有天生優勢,只要肌肉不緊張關節活動幅度就大。

25。腓骨頸骨折,易累及什麼神經?寫出該神經的分支分佈以及損傷後出現的症狀。

對於病人出現了腓骨頸骨折的情況,最容易損傷的神經是腓總神經,因為腓總神經從膕窩部位發出以後會繞腓骨頸部位進入小腿的前外側,分為腓淺神經和腓深神經。

腓深神經主要是支配小腿前外側的肌肉,而腓淺神經主要是支配小腿外側的感覺和足背的感覺,所以一旦出現了腓骨頸骨折,骨折端有明顯的移位,就會刺激腓總神經,從而引起小腿外側及足外側感覺麻木,並且會引起足部的伸指肌腱無力的情況,引起踝背伸和腳趾背伸無力的情況發生。

26。分別寫出脊柱周圍骨骼肌的名稱,起止點和作用

一。背側組:主要包括頸、背部的淺層、深層肌及作用於骨盆的臀肌和股後肌。

二。淺層:均起自棘突,止於肱骨上端及肋骨,以運動上肢及肋骨。在項部及背上部有斜方肌、背下部有背闊肌。其前方有肩胛提肌、菱形肌和上後鋸肌。在腰部有下後鋸肌。

三。深層:深層肌主要維持脊柱的挺伸,分為長肌和短肌。長肌有夾肌和骶棘肌(夾肌包括頸夾肌等),前者自項韌帶和上位胸椎棘突向外下斜行。止於枕骨及頸椎橫突。可使頸後伸、側屈及向對側轉頭;骶棘肌亦稱豎脊肌,起自骶骨和髂嵴,向上分為多肌齒,可止於椎骨、肋骨,最長者可達枕骨。全肌可分為外側的髂肋肌、中間的最長肌及內側的棘肌。一側骶棘肌收縮,使脊柱側屈;雙側同時收縮,使脊柱後伸、仰頭。短肌有橫突棘肌,位於骶棘肌深層,起自橫突,向內上止於棘突。自淺入深有半棘肌、多裂肌、迴旋肌及橫突肌、棘間肌等。它們可使脊柱挺伸、側旋、側屈。在枕部深層有枕下肌,包括頭上斜肌、頭下斜肌、頭後大直肌及頭後小直肌。它們可使頭回旋和後仰。

還有很多知識點沒說,比如精細運動與粗大運動這些。

我個人介意:在學人體運動學之前要學這幾門學科。

生理,組培——系解——人體發育學——人體運動學。

標簽: 關節  韌帶  運動  動脈  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