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PG one事件背後:路徑依賴與創意焦慮(上)

作者:由 更深的粽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8-01-14

文 | 更深的粽

按:休息日,忙的事情太多,差點耽誤了交作業,讓各位久等了~

PG one/李小璐事件已經過去半個月,該說的、不該說的話都講得差不多了。寫作本文的用意不在於事件本身,而是結合歷史,將一些這個事件背後的邏輯發掘出來進行闡述,以饗大家。

七月流火

PG one事件背後:路徑依賴與創意焦慮(上)

要問去年最火熱的綜藝,無疑是愛奇藝出品的《中國有嘻哈》。這檔純粹的網綜僅僅依靠單純的點選率和新媒體關注,就打敗了中國音樂綜藝的頭牌《中國新歌聲》,而它的“雙黃蛋”冠軍:GAI和PG one,也迅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商業新星和媒體新寵。

中國新歌聲(好聲音)到了第七個年頭,疲態盡顯。應該說,這檔節目在開創中國綜藝娛樂產業的新局面,推動工業化和資本化程序上,居功至偉。但過程中沉積的很多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從而積重難返。

我和很多人一樣,在最初知道愛奇藝要出品一檔嘻哈為主題的音樂綜藝競技秀的時候,是不看好的。這一方面由於嘻哈在中國一直處於地下/非主流/亞文化地帶,官方的宣傳口徑模糊而曖昧,另一方面音樂真人秀這些年在看似喧囂的外表下,人才凋零、口碑下滑、觀眾審美疲勞都是不容忽視的消極因素。再加上愛奇藝這個純粹的網路流媒體供應商,憑什麼能做到突破呢?

沒想到,這個節目的火爆出乎意料。一方面吳亦凡、熱狗等製作人的加入從流量和口碑各方面都提升了節目的檔次,另一方面參賽選手的整體素養也稱得上是地下音樂多年積累的一次爆發(彷彿又見到了好聲音第一季的盛況)。另外,製作團隊初次上手,包袱較少,同時一邊嚴格複製了節目模板(原版模式來自韓國綜藝《SMTM》)所有成功設定,另一邊又加入了一些貼近當下社會的新鮮元素和有技巧的賽制機制,因此整體的熱度和帶來的流量效應也在情理之中。

生下“雙黃蛋”

同時,這個節目又包含了一些以往的音樂綜藝很少具備的看點。比如“雙黃蛋”冠軍:GAI和PG one雖然風格和態度如此迥異,但卻又都讓人心服口服(雙方粉絲服不服另說)。雖然節目中說雙冠軍出現的機率是10億億分之一,但我幾乎可以肯定的說,這個雙冠軍是運作的結果。

PG one事件背後:路徑依賴與創意焦慮(上)

為什麼這麼說?來源於這兩個人極為不同的風格定位和成長經歷。GAI來自江湖、草莽,PG One則是典型的“城裡的孩子”。從晉級路線上,GAI基本一路平順,PG one則經歷了忘詞,Diss,罷演等多個“風波”。從音樂風格上,GAI的音樂元素豐富,處江湖之遠卻仍嚮往天寬地闊,既有俠客執劍行走的豪爽,也有販夫走卒一簞食一瓢飲窮街陋巷的酸甜苦辣。而PG One則更接近於“原版”的黑人風格,不僅在於其技術層面,也在於那些“很和諧很暴力”的內容。在某些嘻哈原教旨主義的粉絲看來:GAI唱的那是什麼玩意兒?不中不洋的,能叫嘻哈麼!

本文不在具體的音樂表現層面去辨析這其中的區別,只思考這麼一個問題:為何中國有嘻哈的製作團隊要將冠軍弄成“雙黃蛋”?原因也許是這兩人的音樂不相伯仲,並且風格也各異其趣。從音樂屬性上,GAI和PG One面向的也是不同群體。PG one和所屬的紅花會,經常被認為是一群“富二代”娛樂的團體,眾所周知嘻哈在中國這些年一直處於地下,能玩的起嘻哈的,一般家底都比較殷實。而GAI即便是在這麼一個本來就屬於邊緣文化的群體中,也是一直處在邊緣的角色。要說他們的成長背景和周遭環境影響了他們的音樂風格和認知,當無異議。

三條路線

從2012好聲音開始,關於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方向,就有過不同的爭論(應該說這個爭論從超女時代就開始了),大致歸納起來,有這麼幾派,一個是“模仿復刻派”,一個是“超前發展派”,一個是“本土原生派”。

“模仿復刻派”的代表人物是劉歡,從好聲音時代對不同音樂型別的強調,到“中國之星”、“中國好歌曲”上對不同音樂元素的融合和萃取,劉歡的思路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們需要有飛機,大炮,坦克,軍艦,潛艇,航空母艦……,然後才能有新東西。

“超前發展派”的代表人物是哈林,應該說這個派並沒有什麼詳盡的音樂方向和主張,主要的姿態就是“玩”,方法則是打碎,攪拌,重組,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幹嘛不直接造飛碟”?

“本土原生派”則以一幫搖滾老炮為代表,集大成者是《中國之星》上的崔健,他和劉歡的“心最大還是音樂最大”的爭論是兩種音樂理念直接碰撞的火花。

這裡需要辨析一下,所有這些思潮,歸結起來都可以回到中國現代化歷程中去尋找源頭。從20世紀20年代的“科玄論戰”,到80年代的“全盤西化還是土洋結合”,到如今的關於社會發展方向的各種爭論,可以說音樂層面的碰撞只是中國現代化歷程中的一個斷面和縮影。

這裡面真正蘊含的邏輯,首先是一個認知問題,即

音樂的發展方向是否如自然科學或者其他某些領域一樣,是一種直線的線性發展模式

?比如劉歡認為,西方的音樂之樹上發展出了爵士、搖滾、鄉村、布魯斯、放克等等風格,那我們也要有,我們也要會唱。但另一方面,他也並不排斥民族的、本土的音樂風格,他的思路包含強烈的技術主義、拿來主義和先驗論的色彩,“這裡存在一個龐大、複雜而有魅力的音樂世界,我要先鑽進去搞懂它”。而崔健的態度則帶著強烈的能動論和人本色彩,強調“

心最大

”。

http://

baidu。pptv。com/watch/08

105324553579721348。html?page=videoMultiNeed

其次是實踐問題,從線性模型來看,最有效的學習方式當然是模仿跟進緊貼,別人有啥我們學啥,要比洋人還像洋人,然後再發展我們的風格。而在超前派來看,既然有一個先驗的更高的構造在那兒,那直接去做那個好了,幹嘛還要亦步亦趨呢?這就是好聲音上劉歡和哈林的爭論所在:一個說對方“看不懂”,胡鬧,瞎改。另一個說對方保守,故步自封,缺少創新。

而從崔健的“心最大”派看來,你們丫都是瞎操作,是一根藤上的兩個瓜。只有從心出發,從生命本體出發,才能找到自己的路。所以“心最大”派常常嘲笑“模仿派”和“超前派”,轉了一圈回到了原點。

兩種風格

從PG one來說,他的整體音樂風格在整個賽程中,得到的評價都是一致的:技術層面無問題,內容有爭議。有趣的是,整個比賽過程中,製作人\評委\嘉賓在看PG one和GAI的表演時,表情十分有趣:看PG one的時候基本皺著眉:靠,這小子能這麼快!靠,這還能freesytle!靠,這也能接住!靠,這也敢說!而看GAI時大都張著嘴:靠,還能這麼玩?靠,這也行?靠,還能這麼唱,我怎麼沒想到?

中國有嘻哈的前幾名裡,最好的表演大都出現在魔王踢館那一場,比如PG one《Fresh One》,VAVA的《Life‘s a Struggle》,艾福傑尼《After journey》等。而GAI一路走來發揮極為穩定,總決賽中的“天,地,山,水”與歌手第一場的“天,地,人,和”一以貫之,說明他很清楚自己的風格和音樂理路是什麼。反過來說PG one呢?除了在技術層面碾壓大多數人之外(撇開忘詞這個“黑點”,這一點基本是公認的),在精神層面則跟大多數人對Rapper的印象一致:吊,不羈,diss,酷,叛逆……這些印象綜合起來形成了一個“Real”的形象,

這種不同的特點和風格執行到極致,足夠他們拿下比賽的桂冠。有趣的是,製作團隊弄出這麼一個“雙黃蛋”來,體現了商人般的精明和狡黠:

兩種風格任你選,我誰也不得罪,兩邊的錢我都要賺

。至於誰更好?恩,不爭論,留給你們慢慢傷腦筋。

PG one事件背後:路徑依賴與創意焦慮(上)

商家可以曖昧,而受眾有選擇。比賽時,不同的選手對自己的風格堅持就是最初級的人設。在這點上,PG one和GAI都有基本的藝人素養。比如在連續經歷忘詞後,PG one在組隊那一場向歐陽靖“要”來那段無節奏Rap,以體現自己的技術性。GAI在半決賽嘉賓幫唱那場對音樂態度的堅持以及“退而求其次”的圓融等。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但比賽過後,這兩種路徑就顯示出不一樣的面向。對於GAI來說,他所依仗的民間文化和道家式的自然視角,給他提供了近乎無限廣闊的創作空間和受眾層面。他只需要逐漸開啟市場來做加法就可以。於是我們看到他不斷上通告,忙活,參加各種秀,日子過得好不自在。

而PG one的音樂路線則面臨一個很大的窘迫。

因為線性發展的方向需要不斷地在對比中確認

。而現在已經是冠軍了,所有Rapper包括同級的那位也都被diss了一遍,那還能幹什麼呢?這就是

路徑依賴的窘迫,單純的追求增量會帶來邊際效益遞減

,但卻避無可避,因為商業和利益是不會讓你停下的。

注意,我這麼說並不是要提出一種陰謀論的論調,畢竟誰也沒有逼你去和已婚婦女同處一室並且不可描述。我只是指出一個事實,就是

人的認知層面的侷限決定了他的格局與現實可能性

。並且我要在下一節指出,即便是線性發展模型和模仿跟進式的學習,在目前的音樂格局中也遠未窮盡所有可能。事實上從2012好聲音開始這五年來的綜藝狂飆,從2005年超女開始的泛娛樂化體驗,甚至從1983年的《鄉戀》開始的通俗化的音樂路線,拋開娛樂層面的亂象,都是這三種模式交叉演進不斷碰撞相互展開的現實體現。

三種路線孰優孰劣?實際上,任何一種現實路徑都是加權平均。但是

路徑依賴卻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容易碰到的陷阱,因為長久以來位於第三世界的現實窘迫讓我們始終處於仰人鼻息的位置,不得不低下頭趕路,而很少抽身出來觀察和思考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走

。並且資本統御下的發展模式,也永遠是

用增量來帶動增量

,帶著一種盲目的愣頭青式的衝動。PG one在下架爭議音樂時說:“早期接觸嘻哈文化受黑人音樂影響深厚,對核心價值理解偏頗,在此鄭重道歉。”有人說,嘻哈文化可不背這個鍋。

PG one事件背後:路徑依賴與創意焦慮(上)

在我看來,黑人文化的影響肯定有,但更大的問題出在偏頗上。

線性路線包含的認知陷阱,是需要用眼界和情商去繞過的

,而這都需要時間沉澱。我想GAI是在漫長的自我淬鍊過程中學會了這一點。他在人民網訪談最後說:

“我們十年之後再來看現在的我,”

“我希望自己沒有變過!”

PG one事件背後:路徑依賴與創意焦慮(上)

所謂念念不忘者,必有迴響。

(未完待續)

請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粽眼觀天(ZYGT01)!

有最新的劇評,還有更多音樂、綜藝、影視文化評論等,期待更多共鳴!

http://

weixin。qq。com/r/Ey9zaxX

EhUj6rVEI93o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標簽: PG  GAI  音樂  綜藝  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