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傳統經典《論語》學習錄:4

作者:由 徐明全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11-28

傳統經典——《論語》學習錄:4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是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善於服事父母,叫作孝;善於服事兄長,叫作弟。犯,是冒犯的意思。鮮,是少。作亂,是悖逆爭鬥的事。有子說:“天下的人都有父母,那麼每個人就會都有孝弟的良心。有的人只是由於不能做到孝弟,所以他們的心,才會變的不和順而雜亂不堪。如果人在小的方面表現出有犯上的舉動,那麼在大的方面就有可能做出悖逆爭鬥的行為,什麼事都敢去做。相反,假如一個人平時的為人,能做到對父母盡心的孝順,這就是完全懂得了為子的道理;能做到對兄長盡心的服務,這就是完全懂得了卑幼的道理,那麼這種人的內心自然是常常和順的,他的所做所為,也自然會遵循禮法,如果說他敢於冒犯長輩和上級,這種事必然是不可能發生的。”犯上屬於不和順的小事,作為有孝弟良心的人,尚且不肯去做,卻喜好做那悖逆爭鬥的大事,那麼天下會有這樣的道理嗎?所以人能孝弟,就不會去做錯誤的事情,可見,倡導孝弟真正是當務之急啊!有子又說:“天下的事情,有本有末,如果只是在末節上下功夫,那麼這種人只能是懂的雖多,卻不得要領,做事只會徒勞無功。所以君子凡事都要把握住根本,在最緊要的地方用力。根本樹立起來了,那麼人在當與事物相接相處時,他的行為就會非常恰當,在事情發展的過程中所蘊含的道理就會自然發生,就如同樹木的生髮一樣。”根本牢固,枝葉就沒有不茂盛的。所以抓好根本,是多麼的重要啊!而我們所說的孝弟,就是如何施行“仁”的根本。存在於內心的仁,是惻怛慈愛之情的道理,所做的愛護親人尊敬長輩這些行為,就是內心仁民愛物的作用。人們能孝弟,就會將愛護自己親人的行為,推而普及到愛護其他人;尊敬自己長輩的行為,擴充套件到尊敬其他的長輩。至於安撫萬民,養育萬物,都是從此心擴充拓展出來的,由此可知,“仁”釋放出來的力量是用之不竭的。而施行仁的根本,哪能離得開孝弟呢?學習者在孝弟這個根本上下功夫,那麼仁道就會由此而生。《孝經》裡記載孔子曾經講過的話(大意如下)“天子能全心全意的親近愛護和敬重事奉父母,所推行的道德教化工作就能被百姓所接受,而這樣的孝就能成為全天下人的榜樣。這種孝就是天子的孝。”上面有子的話,不也是和孔子的教誨,道理是一樣的嗎?

錢穆先生曾經講過(大意如下):“孔子之學,最重視的是道。所謂道,就是人道,其根本則在心。人道必本於人心,比如有了孝弟之心,才可能有孝弟之道。有仁心,才可以有仁道。本立而道生,雖然這是自然本有的作用,然而也貴在有人的誘發和促進,同時又貴在有人的養護和成全。凡是這些,都要依賴於學,並不是說,有此心這些就全都具備了。仁,是人群相處的大道。孝弟乃是仁的根本,人能有孝弟之心,自然就能有仁心仁道,猶如大樹的長成是依賴於它的根。孝弟指心,也指道。在行道的過程中內心有所得,則稱之為德。仁也是如此,有指心說的,有指道說的,有指德說的。在內心修自己,就是德,對外用之於人群就是道。孔子教人學為人,即是學為仁。《論語》中常常提到仁,如果想要認識仁的意義,就應當通讀《論語》全書,而仔細地參悟。仁是人群相處的大道,故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然而人道必本自於人心,故孟子又曰:“仁,人心也。”本於此心而有此道。將此心修養成德,所指的極深極廣。人的最初之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溫情與善意。從仁心發出,乃有了仁道。而這種仁心實際上是人性所固有的。其最早發出來,能見到的就是孝弟,所以培養仁心,就應當從孝弟開始。孝弟之道,貴在於能推廣而成為通行於人群的大道。有子所講的此章內容,指出的雖然淺近,而實際上是孔門教學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孔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根不正,那麼在末端所形成的則必然是歪的;開始如果不旺盛,最終則必然是衰敗的。《呂氏春秋·孝行篇》記載(大意如下)“凡是為了治理天下國家的,必須先要致力於根本,然後才能再去從事末節的工作。又說:致力於根本,沒有比孝更寶貴的了。孝,乃是三皇五帝所致力於的根本,是萬事的綱紀。如果使用一種方法,能使百善至,百邪去,天下都信從的,那麼只有孝。”

相關學習:

本,是根基。根基建立後,方可大成。包鹹曰:“先能事父兄,然後仁道可大成。”王弼講:“自然親愛為孝,推愛及物為仁。”陳天祥《四書辨疑》指出(大意如下)“古代英明的君王,教育百姓都是以孝弟為先。樹立孝弟的行為,則三綱五常的大道就會通行,而國家天下的風氣就正。所以這種治理國家的方法代代相承,歷經累世數百年而不壞,所以並非後世所能企及的。由此可見孝弟的功用之大。”有子所講的,可謂是得王道治理的根本了。孟子所言“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與此章的意思相同,都是揭示的治國平天下的重點。《大學》語:“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從古以來,就沒有對父母不孝而能忠於國家的人,也從來沒有不敬重自己的兄長,而能忠實於朋友的人。語云:“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又云:“聖人以孝治天下。”有子之言,實在是治國之寶鑑啊!

《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標簽: 孝弟  有子  根本  仁心  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