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道德經原成 道經三四章 道渢左右

作者:由 戍<em>成</em&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07-11

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什麼意思

此文章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經專研文章,強調專業性,不具備娛樂性,觀者慎入!

一、原文:

道,渢呵,其可左右也。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恆無慾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於大。

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二、譯文:

道,卑賤而無處不在啊!它似水善利萬物。

道成就萬物而不持佔有,約束萬物而不為主宰。所以成就萬物而不持佔有,可以稱它為“小”。約束萬物而不為主宰,可以稱它為“大”。

所以聖人能執掌萬物命運,是因為聖人不認為自身是萬物主宰,因此才能執掌萬物命運。

三、字義:

[正韻]:渢,音泛。義同。[說文]:泛,浮也。一曰流也(水向四處漫流)。

[說文]:左,手相左助也。[爾雅·釋詁]:詔亮,左右相導也,詔相導,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謂佐助,反覆相訓,以盡其義。[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

[說文]:右,助也。[左傳·襄公十年]:王右伯輿。

左右,猶佐佑也。

[說文]:成,就也。[廣韻]:成,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廣韻]:功,績也。

遂,成也,從志也。[禮·月令]:百事乃遂。[注]:遂,猶成也。

[韻會]:事,大曰政,小曰事。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活動,都稱為“事”。

[韻會]:弗,違也。又不也。[春秋•僖二十六年]:公追齊師至巂,弗及。[公羊傳注]:弗者,不之深者也。

[玉篇]:名,號也(人或事物的稱謂)。

[玉篇]:有,得也,取也。

[說文]:萬,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眾多,動以萬計。

[玉篇]:物,凡生天地之閒,皆謂物也。

歸,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主,宰也。[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說文注]:恆,常也。常當作長。古長久字只作長。“從心從舟,在二之閒上下。”上下猶往復也。“心㠯舟施,恆也。”謂往復遙遠,而心以舟運旋,歷久不變,恆之意也。

[說文注]:無,亡也。 凡所失者,所未有者皆如逃亡然也。[玉篇]:不有也。

[增韻]:欲,愛也。又物慾。[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慾也。

[玉篇]:小,細也。[易·繫辭]: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

大,徧也。(極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廣韻]:徧,周也。[左傳·莊二十年]:樂及徧舞。[疏]:言樂之所有,舞悉周徧也。

四、說明:

此章的理解有兩點是很重要的,一是“渢”字的含義,二是“大小”兩個字的含義。對這兩組字的把握決定了你能理解本章多少內涵。

“渢”字要從“泛”與“凡”兩個字的結合來理解。這個字含有“無所不在”的“卑賤”意思:

道經八章: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居眾人之所惡。

譯文:完美地理順關係就如同水一樣。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且有自已的形態,處於人君們所厭惡的地方。

道經三十二章:

原文:道恆無名。僕唯妻,而天地弗敢臣。

總結上面兩段話的意思,可以得出“道”是“卑賤而居眾人之所惡,善利萬物而物無逃其約束”的存在。這就是“渢”的含義。

“道”,無名無分故“小”。“道”,約束而不干預故“大”。

凡事以“善者果而已矣”的“功遂身退”為慾望,對於萬物而言,就是“卑賤”之“小”。凡物以“約束而不干預”為慾望,對於萬物而言,就是“善利”之“大”

人終其一生為“佔有”而勞碌,以“佔有”來衡量個人的榮耀與財富,殊不知在萬物的眼裡充其量也只是“小”而已,何曾有人目睹萬物為你所“佔有”而稱已為“損失”者。

道經二十九章:

原文: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非可執者也。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也,古無敗也。無執也,古無失也……去甚,去奢,去大。

譯文:想要憑藉主觀意志來改造天下,現實的我認為即使有能力也達不到目的。這個天下,是神聖的東西。是不能干預的,是不能主宰的。企圖干預者,以失敗告終。企圖主宰者,以失去告終。因為聖人不干預萬物,所以不會失敗。不主宰萬物,所以不會失去……去除極端以存不爭之德,去除奢侈以存復生之德,去除周遍以存無私之德。

“無為無執”,就是“弗為主”,就是“不為大”。

除特別註明外,所有文章為作者原創文章,作者保留原創文章的一切權利。

如果此文對你有點滴幫助,請點贊關注作者,給作者以鼓勵!

標簽: 萬物  說文  玉篇  主宰  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