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衡——每日一字行部字

作者:由 字說文明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9-24

衡【héng】,金文字形是在“行”字的中間有一個頭頂上有“角”的人(大)。

衡——每日一字行部字

《說文解字·角部》衡:牛觸橫大木(其角)。從角從大,行聲。《詩》曰:「設其楅衡。」

段玉裁注:許於「告」字下曰:牛觸,角箸橫木所以告也。是設於角者謂之告。此雲牛觸橫大木,是闌閑之謂之衡。衡與告異義,大木不可施於角,此易明者。······古多假衡為橫。「玉人」注曰:衡,古文橫,假借字也。

出現於金文《毛公鼎》和《番生簋》中的“錯衡”,容庚先生說:“衡”是車轅前端與車軛相連線的橫木。“衡”字從“行”,是因為跟行路有關;從“角”,可能是因為人坐在牛車上只見“衡”前面的牛角,也許是因為在“衡”的上面有雕刻和鑲嵌。因此衡是會意字而不是形聲字。

文獻選讀

《詩經·小雅·采芑》:約軝錯衡。

約,是約束的意思;軝[qí],是套在車轂兩端用紅色皮革纏繞的裝飾部分。

錯,是指用金銀鑲嵌;衡,是車轅前端的橫木。

《詩經·大雅·韓奕》:簟茀錯衡。

簟茀[diàn fú],是遮蔽車廂用的竹簾。

《詩經·大雅·韓奕》:夏而楅衡。

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楅[fú]衡,是古時候在祭祀前,將選好的牲牛兩個牛角上縛一根橫木,以防止牛角因碰觸物體而受到損傷。許慎對“衡”的解釋就是由此而來。

《尚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玉衡,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顆星。因其正好位於斗魁與斗杓的中間,所以叫“衡”。

《禮記·月令》:同度量,平權衡,正鈞石,角鬥甬。

在春分和秋分這兩天,要檢測度量衡的準確性,使稱重的秤砣——權和秤桿——衡符合規制,使容器“鈞”與“石”的大小準確無誤,使量器鬥與斛的大小合乎標準。

古時候的一鈞是三十斤,四鈞為一石[dàn],是一百二十斤。

甬,即斛,一斛為十鬥,後來改為五斗。

《荀子·王霸》:國無禮則不正。禮之所以正國也,譬之:猶衡之於輕重也,猶繩墨之於曲直也,猶規矩之於方圓也。

荀子說的禮法即國家據以治國的基本價值觀,以及在此基礎上而制定的法律。這些制度就好比是秤是用來衡量輕重的,繩墨是用來分辨曲直的,規矩是用來判斷方圓的一樣。

《荀子·解蔽》:何謂衡?曰:道。……故治之要在於知「道」。

衡量事物的對錯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道”。所謂“道”,其實就是事物的客觀規律,就是人心所向。所以治理國家的關鍵就在於瞭解客觀規律和人心所向。

成語典故

【權衡輕重】權,是秤砣;衡,是秤桿。指比較事物的輕重緩急,以及利害得失的大小。

《莊子·胠篋》:為之鬥斛以量之······為之權衡以稱之。

【掊斗折衡】把量容積的鬥劈開,把稱重量的稱折斷。道家以廢除這些讓人爭多論少的量器,來比喻廢棄舊的制度。

《莊子·胠篋》:掊斗折衡,而民不爭。

【衡慮困心】衡,是橫字的通假,是阻塞的意思。這是指思慮阻塞而困於心中。

《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標簽: 詩經  橫木  大木  牛角  掊斗折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