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從比亞迪的起落可以學到哪些教訓?

作者:由 Howard Dominic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3-12-21

從比亞迪的起落可以學到哪些教訓?李由2013-12-21 15:56:29

比亞迪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現在就到了總結教訓的時候?

從樂觀的角度看,你可以想象一下20年後比亞迪在人們眼中彷彿現在的現代汽車,50年後的比亞迪在人們眼中彷彿現在的豐田汽車。

到時候就不是總結教訓了。市面上會充斥著《你不可不看:比亞迪的50條管理經驗!》之類的書。

從比亞迪的起落可以學到哪些教訓?RockLiu2014-01-10 17:07:55

比亞迪曾經的分網把經銷商坑死了!

然後合網銷售公司大裁員把自己的員工坑了一把!

從比亞迪的起落可以學到哪些教訓?不鏽鋼豪豬2014-05-18 18:47:18

作為曾經的BYD員工,看到這個問題還是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明一點:現在這個時間點遠遠不到說BYD起落的時候,所以以下結論僅作為對

當前階段BYD

情況的總結。

看吳曉波的《大敗局》,我自己總結了一個企業走向衰落的幾點原因,如下:

1。對道德遵守和行業秩序的漠視。依賴政策或制度的漏洞從而發家,遊走在法律法規的邊緣。

2。缺乏系統的職業素養。不少企業以畸形營銷的方式在資訊不甚發達的年代吸引眼球從而迅速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但是僅憑企業家個人的天賦或直覺是遠遠不夠的,缺乏規範管理,尤其是質量、財務、審計幾個方面的缺失。

3。盲目擴張。多元化是很多企業壯大後必然會走的路,但是如何多元化確實一門很深的學問,資源控制、行業領域、細分市場、擴張策略等都需要深思熟慮,創業期創業者的那種狼性或許是成功的一大助因,但是發展期需要的是企業家的審度,一腔熱血的蠻幹終歸是無用功。

4。與政治的距離太近。一個企業與政治不可能太遠,太遠是絕對難以走下去的,但是與政治多近卻是一個深刻的話題。與虎狼同行,不僅要始終保持可以迅速撤離的距離,而且不要把自己的所有食物都獻給虎狼。

5。環境條件的制約。這一點在瀛海威身上最為明顯,如今看來,無論是網際網路還是電商都是有巨大的市場的,然而縱然他們預見了整個市場,甚至預見了中國信用體系不健全下電商的種種逆境及廣闊未來,卻撐不到整個市場環境改善後的春天。

結論先行,導致BYD現狀的原因是

盲目擴張

環境條件的制約

我是09-11年供職於BYD汽車產業群的,曾經開啟

BYD: Electric Vehicles, Photovoltaic, LED Lighting, Energy Storage

網站的時候不是現在這個介面,而是三個產業群的介紹,1。IT 2。汽車 3。新能源。

王傳福當時很有魄力的在03年IT產業群利潤率仍有一定增長的時候,果斷選擇進軍汽車行業,這個想法是沒有錯的。當時的王傳福應該就已經有了彎道超車,用新能源汽車概念打破汽車格局的想法,所以順勢提出了“2015中國第一,2020世界第一”的口號。尤其是在08,09年左右吃到IT輸血汽車產業群的甜頭後,王傳福走上了一條擴張的不歸路。

可能局外人不知道,當時BYD內部,10年左右的時候IT產業群利潤率停滯不前,汽車產業群獲得的巨大利潤並沒有用來購置裝置,開發新工藝,廣泛推廣自動化,而是又反哺IT產業群。那段時間IT那邊製作過洗衣機、冰箱、電腦,華強北電腦城還曾有過很短暫的BYD電腦銷售攤位。但是很快以失敗告終,產品質量慘不忍睹,返銷給員工都基本無人問津。

汽車產業群這邊也是一樣,為了擁有現金,銷售網分網,各網的入網金額有很大差別,具體已經忘了。反正好的就能銷售F3,F0這類暢銷車型,金額少的就只能銷售E6,F6這類比較普通的。這個分網戰略使BYD一下子擁有巨量現金,但是經銷網的雜亂也埋下隱患。本人當時負責S6車型,整個公司的戰略產品,寄予厚望,經銷商當然也蠢蠢欲動,但是S6只分給那些高階的銷售網,入網金額少的完全沒資格銷售S6,所以這也導致了10年、11年的一個退網潮。這應該算是盲目擴張中的戰略性失誤,使大量的利潤被消耗在沒有結果的事情上。

最大的一步敗棋應該就是進入新能源產業。其實這一步遲早是要走的,而且王傳福也想得很不錯。然而想法再好,底子不行,這也沒辦法執行。首先是BYD的新能源電池技術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造價高(據說K9賣300萬,120萬是電池),穩定性差,容量小,政策支援又不明朗。這有點像當年的瀛海威,知道這條路是對的,當時身在霧中,又不知道黎明前的黑暗有多長。整個大環境並沒有給新能源汽車以熱烈的迴應,所以當時BYD完全就是在燒錢中自娛自樂。

其實反過頭來看,BYD真的是有些路子沒有走對。這跟一個公司的領頭羊關係太大。當時王傳福手握那麼多現金,弄個自動化的塗裝線,提高焊接的自動化率,在工業設計和內飾材料上多下點功夫,可能現在就不是這麼被動的局面了。

PS:分享2個故事,

1。當年王傳福試駕E6,結果主駕座椅虛焊,車子急停時王一臉撲到方向盤上,下來后王整個臉都綠了,座椅廠廠長直接被和諧。

2。BYD這個名字確實不太好,王傳福可能不覺得,但我想廉玉波和侯雁等高管應該還是知道一些顧客聲音的。現在的公司有次培訓時說,比如說MG名爵,經銷商反映說名爵諧音命絕,太不吉利,嚴重影響了車的銷售,所以你看現在廣告都只說MG,不說它的中文名了。老王啊,考慮考慮啊!

從比亞迪的起落可以學到哪些教訓?Alan2020-02-29 22:13:49

比亞迪這兩年的問題根本不在於營銷或者研發的單點問題。是整個企業的系統性問題引起的惡性迴圈。 戰略不聚焦造成產品多確不賣座,然後引起成本高企(也有垂直整合造成的規模效益差,垂直整合是雙刃劍,銷量好時可以放大利潤,不好時會拖累整個價值鏈),接著是利潤低,人才流失,研發服務水平下降,銷量更低。再加上雲軌給企業增加了太多的債務負擔而不產生現金流。要扮回來得傷筋動骨。而中國的民營企業大多是第一代家族企業,內部權力關係盤根錯節,很難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要麼傷筋動骨,要麼從此沒落。所以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戰略不聚焦上,沒有做出像h6那樣的爆款車型,新能源車型利潤低又做了一大堆。這裡只討論汽車業務,代工業務其實還行,畢竟做代工並不像汽車那樣需要很強的體系能力。只要控制好產能,品控。研發和營銷這些最關鍵的因素都不用管。比亞迪的企業發展方向是比較好的,王總人也不錯,就是太仁慈了。改進的方案:可以先把不盈利的非核心業務專案停掉或賣掉,集中財力發展核心業務。中高層領導搞較大比例末位淘汰提高待遇以啟用組織流動性並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研發規劃營銷部門的激勵跟專案ROI直接掛鉤。這些都是傷筋動骨的改革,需要很大的魄力。

標簽: BYD  產業群  王傳福  汽車  比亞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