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佛教說的“迴向”是什麼意思?

作者:由 因心妙用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12-11

佛教說的“迴向”是什麼意思?

佛教說的“迴向”是什麼意思?

迴向,實際上也是一種修行的方法,而且是一種經常使用的、重要的修行方法。這在很多佛教經論典籍中都有說明。

比如,智者大師為修法華三昧,立五悔法門(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第四項即是迴向;

淨土宗“三經一論”的一論《淨土往生論》,提出了五種修行法門(禮拜、讚歎、作願、觀察、迴向),第五項為迴向。

迴向二字的意思,回是迴轉,回就是轉的意思,所以迴向也可叫做轉向。回的本義是迴旋,就是水那種漩渦。平時我們說回頭,是調轉過來;回家,是返還。這些是引申出來的。

迴向的向,是趣向,趣向於某些方面,就是自己希望的那個。趣向,有志趣,志向;去向,奔向等意思。

佛弟子,常常會將我們的善業功德、修行功德迴向給我們希望的地方。有這樣一種意味,我們勇猛向前的過程中,暫停下來,將我們的進步、收穫、成績等也給那個“希望的”一份。就像我們得到一些珍貴的東西,轉手也給別人一些,大家一起分享。

另外,我們思維這兩個字,結合我們的象形文字的表現力,那種漩渦旋轉的特點是外圍慢,一圈一圈的,越到中間越快,最後有一箇中心,也是整個漩渦的趨向。我們修行也是在圍繞這目標不斷的進行,要常常念想我們的那個希願處,這個過程很像我們在漩渦的周圍用功、行善行,但心之所向在那個中心。而且,由於外圍緩慢,離中心遠,很容易忽略這個趨向;本身因為緩慢,也容易受到干擾,我們需要這種迴向來強化心中的這種趨向,這樣會更有目標感、使命感。我們修學的過程,就是這個不斷趣向目標的過程,但我們的基礎較差的時候,離目標越遠的時候,我們似乎更容易受到干擾,有時甚至還會遠離那個中心。

於是,迴向可以起到不斷鞏固我們的修行的作用,不斷強化我們的善行的目的,讓我們的善行或者學修走得更平穩踏實,越來越快地趣向目標。

迴向,也可叫做施向,是一種佈施的行為,是成就我們大悲心的重要方法。大乘佛教非常重視佈施,六度的第一條就是佈施。我們每次的善行、每次的修行,透過迴向,也可將這些收穫發心佈施給他人、他事,希望他們也能獲得同樣的收穫。大乘佛教的要旨在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也可以說是我們的兩個最重要的希願處。任何善行、修行功德都可以迴轉趣向這兩個方面,而且是根本的兩個方面。

根據不同的分類,有各種各樣的叫法。這裡簡要列舉描述一些,以幫助我們理解通常要回轉什麼?趣向什麼?

比如,一種分類是: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慧遠大師在《大乘義章》中將回向分為:菩提回向、眾生迴向、實際迴向。菩提回向,是迴轉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法,趨向菩提大覺。眾生迴向,是念念不忘眾生,迴轉施與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法,願意給他們。實際迴向,是用自己的善根迴轉趣求平等真如法性。

澄觀大師在《華嚴經疏》中,列出了十種迴向的名稱:回因向果、回劣向勝、回比向證(這三種為菩提回向),回自向他、回少向多、回自因行向他因行(這三種為眾生迴向),回事向理、回差別行向圓融行(這兩種為實際迴向),回世(世俗事)向出世(求佛道)、回順理事行向理所成事(這兩種通於菩提回向和實際迴向)。

淨土宗有兩種迴向的說法,第一,往向迴向,回施自己過去以及今生的功德給眾生,希望大家一起生到淨土。第二,還向迴向,是生到淨土後,由於大悲心的緣故,再回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教化眾生,希望大家都能趣向佛道。

還有一些其他的分類,但大都是開合不同的分類形式。根本的是前面的提到的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是大乘佛教的關鍵。

(ez)

標簽: 迴向  我們  眾生  修行  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