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讀《談古論今說“圓滿”:中國文化心理偏失》有感

作者:由 米琪藍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9-16

網上搜了一圈,談文化與心理的書太少了,估計是這個話題太大,有難度,若不是博古通今怕是開篇後不好圓場。好不容易找到這本書,很好奇作者會怎麼寫,特別是題目“圓滿”和“偏失”有衝擊,引起人的好奇心。

書中從詩歌、小說、戲劇、史記、傳等各類文藝方面講述中國文化圈從古至今重目的輕過程的現象。以前從未想過當下文藝有偏失這種問題,只是有時候看電視劇,感覺佔用太多時間又想滿足好奇心,經常會看了一部分開頭後直接跳至最後幾集,看了結果就不再想看了,這是我戒癮的最有效方法。跟隨著作者的觀點和思路,細想我的一些言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影視作品結果千篇一律,中間的故事曲折為了擴充內容而生,缺乏懸念,取了頭尾故事仍舊可以看,中間反倒是累贅。我不大愛看小說,高中那會兒同學圈都風靡各種言情小說,我卻不太感冒,小說基本都是一個套路。想起最近幾年的電影青春劇,感覺不談場戀愛,不墮胎好像就像沒有青春似的,與現實的情況不符。正是有理想、有壓力的年紀,哪有那麼多閒功夫做這些,況且男女主不是學習成績好就是長得漂亮。

像列夫·托爾斯泰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開頭所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真正徹底擺脫了舊有的呆板“圓滿”結尾套子,故事結局樣式的天地可以無限寬廣。雖說作者總結了中國人有喜歡圓滿結局的執念,但當今各種文化的衝擊,外加千篇一律的模式也會讓大眾產生審美疲勞,越來越多不一樣視角的小說、電影出現,它們也有很強的邏輯推理,不再只是情節描述。

自從生活工作節奏加強後,再加上手機和網路的發展推廣,現在已經很少能靜下心來看一本小說了,網路小說也是因為電視劇的翻拍而知道它的存在。看到作者對這麼多書籍有過通讀,不管他的觀點是否會過於偏激,但從他閱讀的書的廣度和深度上看,已經令人佩服,我想我們當下已經不再僅僅只是糾結文化的圓滿問題,更多是如何讓大家浮躁的心沉下來,做一個匠人,每個人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沉澱。在職場多年,即使每份工作自己覺得用盡全心,還會覺得無比的焦慮,擔心被社會拋棄,擔心離開平臺會無處可去,特別是離開職場一段時間,焦慮像大山一樣過來,想逃離職場尋找出路又想回職場怕被時代拋棄。我在想是不是社會太浮躁了,現實生活給不了的,才會在文藝作品中去尋找可能,不知道歷史上在中國文化生活下的每個人是否都活得不易,才會對“圓滿” 有所執念,得不到的就是最美好的,明知那是顯而易見的虛構。

網路小說當下主要消費群體是三四線城市教育程度不高青年,大城市和小地方都安放不了它們的靈魂 ,工廠裡當流水線工又看不到未來,農村已開始農業集約化生產,網路小說讓他們短暫得到放鬆和愉悅。用經濟學的眼光看,缺什麼就會想要什麼,老百姓需要什麼,作家就偏向生產什麼,需求與生產相互依存,文化影響老百姓,老百姓的需求又影響文化產業的發展。若是文化上反映的“圓滿”是大眾心理上的“偏失”,那麼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來文化的衝擊,加上少有所養、老有所依,也有了北歐那樣的福利體系,百姓心中的安全感提高了,未來的人們可以更自由的做自己,那時離藝術大發展也就不遠了。倉裡實則知榮辱,物質上滿足了,人才會更多的追求精神層面的發展,獨立自由,突破傳統束縛,追尋個人的全面發展,百家爭鳴,不拘一格,文藝發展自然是水到渠成。

《談古論今說“圓滿”:中國文化心理偏失》版本說明

書名:談古論今說“圓滿”:中國文化心理偏失性心理學

作者:程麻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1月

標簽: 圓滿  偏失  文化  小說  網路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