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作者:由 劉潤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2-04

(本文首發於“劉潤”公號,訂閱“劉潤”公號,和我一起洞察商業本質)

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今天是大年初四。

從大年初一開始,我把過去咱們公號閱讀量最高的幾篇文章,分享給你。

恭祝你在新的一年裡萬事順意,心想事成,大吉大利。

今天就為你分享我們2020年10月13日釋出的文章:《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以下正文。

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作為一名商業顧問,最近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我原來是做 To C 生意的,想要尋求增量,如何轉型開拓 To B 業務?

我是一名大客戶銷售,如何與企業打交道?

To B 的生意邏輯,到底是什麼樣的?

我經常說,To B 生意最大的特點,是流程和複雜。

但是,具體是什麼樣的流程?到底有多複雜?

To B 的邏輯,完全不同。

今天,我和你分享 To B 生意中,10件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兒。

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想要賺企業的錢,就要知道企業是怎麼花錢的。

每一年,企業都有一筆預算。

這筆預算,可以用來開發專案、採購用品、產品推廣、品牌宣傳……等等。

給到每個部門的預算,什麼時候能花?

遇到 trigger

的時候。

我們通常叫做,“扳機事件”。

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才能扣動扳機,花掉這筆預算。比如新產品釋出會,比如展覽,比如投放廣告。

理解這一點,做事就不會盲目。

很多人做 To B 的生意,會經常跑到甲方那裡,說我有一個很好的想法,想幫你做這件事,對你也有很大的好處,我們一起合作吧。

有時候,人家不是不願意與你合作。而是沒有一個合適的 trigger。這不在他今年的預算裡。

不在預算內的,就是例外。

例外,就要特批。

特批,就很困難。

要麼有足夠充分的理由向老闆申請資金,要麼需要挪用其他方面的預算滿足這個需求,非常困難。

對這個去申請的人,風險也很大。

所以,做 To B 的生意,要知道企業會在什麼地方花錢,預算放在哪裡,才能在合適的時候,扣動扳機。

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To B 和 To C 的最本質區別,在於決策流程。

To B 的決策流程太長了。長到幾乎可以抹平一切的衝動,讓所有衝動購買最終趨於平靜。

To C 的消費決策,以“秒”計。To B 的消費決策,以“月”計,甚至以“年”計。

假如你要買一部華為手機,再貴再貴,一萬多塊錢也差不多了。如果你特別喜歡,咬咬牙,一個月工資,也就買了。

但是你要買華為一套交換機裝置,那可不是一萬塊錢的事,一個基站就是幾百萬,一個單子可能上億。

就算再喜歡,再衝動,但是幾百萬上億的金額,哪怕把牙咬碎,嚼成粉末,全部嚥到肚子裡,也沒辦法迅速決策。

怎麼辦?要審批。要走流程。

開會立項、招標投標、展示宣講、打分評分、交付服務……

每一步,都是馬拉松式地談判和斡旋。

所以 To B 的生意,不是靠產品和衝動消費來拿下客戶的。

必須要有 BD,必須要有銷售,衝進去。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影響,影響,影響。

To B 的生意,除了依靠產品,更要依靠銷售和服務,去磨,去耗,去說服。

To B 的生意,是持久戰,是消耗戰,是塹壕戰。

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企業裡面部門眾多,溝通複雜,知道決策鏈條如何傳遞,是 To B 生意必須要知道的事情。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企業與你的合作,是怎麼發生的?

是像大多數人認為的,甲方提出需求乙方滿足,這麼簡單嗎?

各個企業叫法不一樣,但通常有這麼三個部門:運營中心,內容中心,商務中心。

運營中心提出企業發展的需求,內容中心制定滿足需求的條件,由商務中心去外部尋找合作方。

運營中心→內容中心→商務中心。

所以,當你面對甲方的商務人員時,你面對的不是一個人,而是背後一整套系統。

很多人做不成 To B 的生意,是無法與甲方達成共識。

這個我做不到。這條不符合我的原則。這不是我們的價值觀。

好吧,那我們不能合作了。

於是一個 case,就這樣草草結束。

也許更好的做法,是說我其實可以做什麼,為了促成我們的合作,能不能麻煩你把這個新的方案傳遞給內容中心的同事,應該也能滿足你們的需求。

商務中心→內容中心→運營中心。

一步一步向上管理。影響甲方。

和你談生意的人,只是系統中的一個環節。但是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代表整個系統。

To B 的生意,管理的不是一個人,而是管理整個系統。

上面這幾句話,你可以慢慢體會,也許能悟到點什麼。

理解系統的存在,才能做好 To B 的生意。

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一步一步向上管理,是自下而上的管理。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做出決定,所以需要一層一層向上彙報。這個過程,漫長艱辛。

甚至你有時會發現,明明談好的事情,突然反悔了。

你很懊惱,但同時你也要理解。

因為有很大的可能,是在最後的階段,老闆介入了。

老闆不滿意,要求下面的人再去談判,下面的人不得不聽,身不由己。

所以,如果有可能,要知道誰是那個說話管用的人,誰是真正能拍板決策的人。和他去談。

自上而下的管理,會更加高效,簡單。

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To C 的生意,只要和消費者這一個腦袋打交道。但 To B 的生意,要和系統裡幾百甚至上千個腦袋打交道。

每個腦袋都有自己的訴求和利益。

每個腦袋之間,都在激烈地博弈。

所以,為了實現一個

To B

的生意,經常需要一張“作戰地圖”,運籌帷幄,精心謀劃。

作戰地圖上,可能會有這些資訊:

1,企業的背景資料:

規模,業務範圍,經營狀況,組織結構,部門之間如何分工……

2,和專案相關的人員資料:

每個人的工作,行程,生日,愛好,甚至家裡養的是什麼寵物……

3,每個部門和人員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誰是採購的?誰是付款的?誰是執行的?

他們之間,是信賴,還是同盟?是競爭,還是鬥爭?

他們對我,是支援,還是反對?是猶豫,還是中立?

這張“作戰地圖”,可能花花綠綠,密密麻麻。寫滿貼滿了調研結果和談判計劃。

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做 To B 的生意,你可能會非常“痛恨”這三種人:

財務、法務、人事。

因為他們總挑毛病。

我們花了這麼多時間,開了這麼多會,吃了這麼多飯,專案馬上要簽了,現在你和我說,這個條款不行?那個數字不對?又要改?你搞什麼!你知道我有多難嗎!

別抱怨,要理解。

他們也不容易,因為他們是企業的底線。

我舉個例子。

我還在微軟工作的時候,有一次我和同事去見某市長。

我們準備了一份小禮物,一架鍵盤,一架在哪個商店都能買到的普通鍵盤。

微軟規定:一年之內,不能送給某個固定客戶累計加在一起超過50美元的東西。

否則,就是行賄。

但那架鍵盤,在有的商店售價超過了50美元,有的不到50美元。剛剛好卡在那個門檻上。

送?還是不送?

在去見市長的路上,我們一路不斷打電話,問法務部能不能送,能不能送,你趕快給個準話。如果不能送,我們就不拿出來了。

最後一通討論,法務部才批准,允許我們送那架鍵盤。

有時候我們特別討厭公司的法務、財務、人事。但就是他們堅守著公司的底線,也在維護著企業的安全。

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不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而是 To B 的生意中,企業的變化實在太快太大。

比如經常有這樣的情況:

你和某家企業合作,和負責人聊得不錯,談得很好,雙方很快答應了對彼此的承諾。

但過了一段時間,這位負責人升遷了,調任了,來了一位新的領導。

這位新的領導,完全有新的思路,不認可之前的承諾。

你去拜訪這位領導:

我們之前都說好了,他答應我的,承諾給我更多的資源,給予我更多的優惠。

這位領導可能會眯著眼說:

合同上沒有這一條啊。在哪裡呢?請你指出來給我看看?

哦?沒有?

很抱歉啊。

人事的變動,發展重心的切換,甚至包括領導意志的轉移,都是合作中難以預料的風險。

所以在和 To B 企業合作的過程中,任何人答應你的事情,可能都是不算數的。

只有白紙黑字寫在合同裡的事情,才是算數的。

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在企業,為了防止腐敗,超過一定金額的專案,往往都要進行招標。

參與招標的企業,至少要有三家。

企業招的“標”,通常有兩種:

一種叫 RFQ(Request for Quotation)。

報價請求。我有方案了,你們出個價吧。

一種叫 RFP(Request for Proposal)。

方案請求。我有個想法,但我不知道怎麼做,你們提個方案吧。

在 RFP 中,通常又要招兩個標:

一個叫“設計標”。

這個系統,你打算用什麼邏輯實現?有什麼功能?介面長什麼樣子?

決定好之後,付給中標的公司一筆費用。

然後,再招一個“實施標”。

你們誰能把這款設計落地?誰的技術實力強?誰的服務更好?

同樣,為了防止腐敗,設計標和實施標,不能由同一家公司來做。

如果你細心留意,會發現很多公司的樓下,有一個行業非常繁榮——影印店。

因為各個企業為了投標,需要列印成箱的標書。

一本標書,大幾百頁,甚至上千頁。

幾乎每個人都是扛著箱子上樓,然後堆放在存放標書的位置。

那麼,如何為這些投標的企業打分?

通常,會分為三個打分的維度:

技術分、價格分、服務分。

然後再規定不同的權重。

讓各個部門相關的參與人,以及外部專家,共同打分,決定最終的中標者。

所以這其中,常常有許多旁門左道,甚至邪門歪道。如何公平公正公開地招投標,是需要常常思考的問題。

招投標,是 To B

生意中的常用做法,要深刻理解其中的邏輯,才有可能做好

To B

的生意。

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還有些企業,同樣是為了防止腐敗,會有另外的一種做法 ——

Vendor List(供應商名單)。

企業想要採購某個專案或服務,只能和清單裡的公司合作。

企業會控制這份清單,對公司做審查:

是否合法經營?能力如何?報價條件?服務過誰?……

在一系列嚴苛地調研之後,才允許你進入它的 Vendor List。

這意思就是:你只有進入我的清單,你才有資格與我合作。

Vendor List,也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所以想要和一些企業合作,最好先弄清楚,合作的門檻是什麼?怎樣才能進入供應商名單?這樣才能更好地合作。

To C很難理解的生意邏輯:關於To B,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兒

看到這裡,也許你有更深的感受,To B 生意的特點,是流程和複雜。

To B 的生意,有無數的參與者,決策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因,有自己的利益。

所以,才有了流程、規範、制度。

在這些制約下,遊刃有餘地影響決策者,促成合作,是必須要認識清楚的事情,也是一種本事。

戴著“鐐銬”,還能“起舞”,距離合作也就不遠了。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對 To B 的業務有更深的理解,能對你有些啟發。

希望你能,成功起舞。

標簽: 生意  企業  合作  流程  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