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號外】哲學研究:一流與平庸

作者:由 好大一條魚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9-12-14

轉載自: 分析哲學的日常 分析哲學的日常

3天前

編者按:

前陣子,一些同行在群裡討論了哲學研究的“格局”問題,這篇文章是那個討論的延續。在群裡討論時,有一個觀點是:做哲學,要有格局感,不應該沉溺於瑣碎的細節。格局感是一種心理(認知)狀態,不是著作的屬性。一個人可能格局感很大,但寫的東西一團糟。這篇文章討論的物件不是研究者的心理狀態,而且研究者之理智產品——論文或專著——的原創性大小。這一點很值得注意,因為我們在做學術評價時,常常談論研究者主觀的心理(認知)狀態,比如xx水平很高,造詣很深,格局很大,淡泊名利,等等。至於xx學術著作的原創性貢獻是什麼,為何重要,在多大程度上是原創,我們則很少談。

談哲學研究的原創

文/周理乾

哲學研究一定要有原創性。原創性要求一項哲學研究與已經存在的研究不同。不過對於一項哲學研究究竟具有多少原創性才能算作是好的哲學研究,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只有對某一哲學大問題提出了新的、富有啟發性的理論才能算作是好的哲學;對原有理論修修補補的哲學是平庸的哲學。而平庸哲學對於哲學研究沒有什麼意義,只有一流的研究才有意義。因此不應該做平庸的哲學。或者說,要麼做哲學大師,要麼不做哲學。有的人卻認為,我們不能以聖人、大師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哲學從業者,只要能夠寫出規範的,可以透過嚴格的同行評議,在專業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即可,不是非得做大師。

【號外】哲學研究:一流與平庸

本文試圖說明,

哲學研究的原創性是有不同程度的

。而且,從認知勞動分工的角度來說,

不同程度的原創性對於哲學研究的意義不盡相同,但都是必要的

。可以把哲學事業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具有不同程度原創性的哲學研究佔據了不同的生態位,但對於維持整個哲學生態系統等良好狀態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展開我這個論點之前,需要注意三點:

第一,本文討論的哲學研究僅限於合乎哲學研究規範的研究

,也就是說背景知識合乎哲學常識、論證有效的研究,不包括無視哲學學術共同體、妄圖一下提出全新哲學體系的民哲。

第二,我這裡討論的原創性,僅指哲學研究,甚至偏於分析哲學的研究

,雖然也會根據自己一些對其他領域等閱讀經驗來舉例子,比如自然科學、現象學等等。對於“哲學就是哲學史”的傳統,我瞭解不多,不做過多評價。另外,如果這裡討論的觀點對其他領域有啟發,這也不是我的想法,我只是根據我個人閱讀、理解、研究哲學的經驗來討論這個問題。

第三,這裡對原創性程度的區分很大程度上是理想性的,並不與現實中的研究完全契合

。現實中研究的原創性程度往往是混雜在一起的。這裡希望透過對原創性程度的區分,說明哲學原創性具有程度上的不同,且對於哲學這項事業來說都是必要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偏好,不必用自己的偏好來要求所有人。

我認為,

哲學研究最基本的原創性是理解了一個哲學理論

。這種研究往往以《……的……理論研究》(review)為題出現。這種研究不僅僅只是像背誦教材知識點一樣羅列這個理論的基本內容,應該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構這個理論的論證。此外,更應該包括能夠理解該理論對於所討論話題的意義,相較於其他理論的優點,以及該理論可能面臨的而前人沒有發現的問題。這種原創性是評述性文章應該具有的。評述性的文章包括對一個理論的評論(comment)和書評。此種研究並非是對所研究理論的簡單重複,而是對該理論的進一步的理解與闡釋,甚至將原理論中所蘊含的,但沒有完全講清楚的地方講清楚。“講的比原作者還清楚。”比如拉普拉斯對牛頓力學的重構,讓牛頓力學徹底成為機械決定論的典範。當然,對於一些經典理論,有很多人會進行詮釋、解讀,這就論證自己的重構、理解要比其他人的更好。

【編按:我再插播一段:假設x是一個哲學理論,y是對x的詮釋或解讀。x是什麼,常常在很大程度依賴於y,因此,x有多大原創性貢獻,也常常在很大程度依賴於y。以維特根斯坦的私人語言論證為例。這個論證到底是什麼,專家眾說紛紜。根據某些詮釋,這個論證平淡無奇,不值一駁,幾乎沒有任何原創性。根據另一些專家的詮釋,這個論證包含深刻的洞見,有很大的原創性貢獻。】

更進一步的原創性,是對某一哲學流派(-ism, school)的理解

。一個學術流派是由至少兩個成員構成的學術團體。成員往往持有類似的本體論承諾或者研究方法論,但對具體的技術性問題卻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或者解決方案。對於一個學術流派的哲學研究,要澄清這個流派對於解決某些問題,相較於其他流派的不同在哪裡。這裡的不同在於這個流派獨特的本體論承諾或者研究方法論。然後要梳理清楚,按照這種元理論層次的要求,哪些技術性問題是好問題,哪些不是。不同的成員又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不同成員解決方式是如何不同的。這種原創性極為出色的工作當屬艾耶爾《語言、真理與邏輯》對於邏輯實證主義的構建。比這更進一步的研究則屬哲學史研究,出色的代表有達米特的《分析哲學的起源》,Scott Soames的《二十世紀哲學分析》(Philosophical Analysis in Twentieth Century)等等。這些是對這種研究原創性的基本要求。如果已經存在這種理解了,那麼就要進一步證明你的這種理解要比前人的理解更好。

比評述性文章的原創性更強一些的是對原有理論的部分改進,這種理論往往是技術性論證上的改進。

比如關於一個話題的某個理論,總體上來說,研究者認同這個理論的基本觀念,但發現在具體的論證上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某些前提存在問題、某些概念不夠清楚、某些推理不夠有效,這個理論還未考慮到某些挑戰,等等。文章能夠對這些理論的某些部分稍微調整,從而能夠避免或者回應這些挑戰。很大一部分的哲學論文都屬於這一類,即便是著名哲學家的大部分論文也是這一型別。比如Ruth Millikan作為目的語義學的重要代表,絕大部分文章都是在不斷改進自己1984年(Language, Thought and other Biological Categories)的想法。Peter Godfrey-Smith(PGS)作為著名的生物學哲學家,也是在不斷地修改自己的想法。

此外,將某個理論進行推廣也是同等的原創性。

有兩種推廣。其一是把某個理論進行一般化的推廣,比如夏農將Harry Nyquist和Ralph Hartley關於資訊測度的理論進行了一般化的推廣,提出了關於通訊的數學理論;再如愛因斯坦將狹義相對論的觀念進行一般化的推廣,提出了廣義相對論; Brian Skyrms不斷髮掘演化的訊號博弈論的潛力。另一種推廣是將某一理論推廣到其他人未探討過的相關話題上,比如海德格爾將胡塞爾等現象學推廣到人生意義的討論, PGS將訊號博弈論從關於意義的解釋推廣到對心靈表徵的解釋。

原創性更強的是將其他領域的理論或者方法論應用到某個話題上。

這一點在原創性上不同於上面對於某一理論的推廣,因為上面對於某個理論的推廣並沒有超出理論所屬的領域。這種原創性一般是發現屬於不同領域的話題具有某種同構性,解決這個話題的理論也可以用於解決另一領域中的另外一個話題。這個具有很強的原創性,比如達爾文將馬爾薩斯的人工增長模型轉換成自然選擇學說;薛定諤將物理學中的想法應用於生物學。在哲學中,比如David Lewis將博弈論應用於意義問題的討論,Ruth Millikan等人將生物學中的功能用於解釋表徵。科學技術論中,Bruno Latour將人類學方法論用於研究科學實踐活動,解答科學哲學的問題。這類研究的原創性近乎發展一種全新的觀點和理論。最近流行的The Book of Why: 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最具有這種原創性,將其他領域的觀念和方法用於對因果關係的探討。

比類比應用更具有原創性的研究是對某個話題提出全新的觀點和論證或者方法論。

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哲學研究應當具有的原創性。這種研究發現以往關於某個話題的理論都是不夠的,而自己提出的理論不但能夠避免其他理論所面臨的問題,而且具有更強的解釋力。這包括但不限於具有更強的預測力、能夠整合不同的理論,能夠統一原本並不認為是相同型別的現象,更簡潔、更精確,等等。最具代表性的可能有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中,相較於經驗論和理性主義,關於知識如何可能的回答,以及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這兩個例子都是宏大理論。在當代分析哲學的每一個具體研究領域中,新理論、新觀點都層出不窮。例如知覺哲學中關於知覺的視角特徵的討論中,就有M。 Tye的層次理論、Alvin Noe的enactivism理論、Susanna Schellenberg的知覺等情景依賴理論等等。方法論上,約翰·納什、馮·諾伊曼等人創立的博弈論,為研究不同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工具。David Lewis等人創立的模態邏輯為哲學邏輯、很多哲學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法論。同樣由他提出的反事實模型以及對因果關係的刻畫也屬於這一程度的原創性。

比提出一種全新的理論更具原創性的是改變問題的思考方式。

也就是說,一個問題之所以遲遲不能得到解決,問題在於人們思考這個問題的一般方式錯了。因此,需要轉換思路,才能夠得到正確的答案。典型的例子有約翰·塞爾的“中文屋論證”表明圖靈測試作為強人工智慧的標準是不充分的。蓋梯爾提出的蓋梯爾問題表明“知識作為一種確證的真信念”的定義是有問題的。這一程度的原創性往往與創立新理論等原創性程度很難區分開,因為很多新理論就是認為以往思考問題的方式錯誤了,需要轉變思路。上文提到的康德、胡塞爾等人都是如此。

最具有原創性的文章是提出一個全新的問題(話題),從而能夠開創一個新的領域。

當然,這個也有程度上的區分,有開創一個小領域,也有開創一個大的領域。比如亞里士多德建立等邏輯、休謨問題的提出、弗雷格的語言哲學、謂詞邏輯的創立、圖靈提出的圖靈測試等等。

從上面對哲學研究原創性程度的區分,可以看出來,

不同程度的原創性構成了哲學事業的完整生態,每一程度的原創性對於推進哲學事業,都是不可缺少的

。這意味著,雖然第一流的研究比第二、三流的研究對哲學事業的意義要大很多,但並不意味著平庸的研究就不是原創性的,對於哲學來說就是沒有意義的。

致謝:

寫本文的最初想法來自於“分析哲學的日常”中的討論,“在哲學中,究竟什麼樣的研究算是好的研究?”以及胡星銘、張子夏等人的看法。此外,陳佳問我寫一篇論文時,自己獨立發現的一個觀點已經被別人寫出來了,自己再寫,還能不能算有原創性。這也刺激了我的想法。胡星銘對本文初稿提出了諸多修改意見。對此一併表示感謝。

作者簡介:

周理乾,現任南京大學哲學系助理研究員(俗稱合同工),主要研究資訊理論與資訊哲學、複雜性及系統科學哲學、生命與認知、科學哲學。

標簽: 原創性  哲學  理論  研究  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