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史前時期的陶器(三)龍山文化的黑陶

作者:由 滄桑看雲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1-13

龍山文化是不是山東

龍山文化,其年代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以黑陶為主要特徵,分佈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因最早發現於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城子崖而得名。龍山文化廣泛存在於山東、河南、陝西和湖北、四川等省,其中以山東最為典型。雖然不同地域龍山文化內涵略有差異,但是,其以鳥圖騰,以玉琮、玉璧為禮器,敬天禮地;以鉞為權杖象徵,以簧為結盟或聯姻證物的文化精髓卻高度一致。

史前時期的陶器(三)龍山文化的黑陶

史前時期的陶器(三)龍山文化的黑陶

史前時期的陶器(三)龍山文化的黑陶

龍山文化陶器以砂質黑陶和泥質黑灰陶數量最多,陶器的製法雖然還在使用手製,但快輪拉坯的使用已很普遍,因此器物形體較為規整,胎體明顯變薄。

黑陶與灰陶的燒造方法一樣,均採用強還原氣氛燒成。之所以會呈現黑色,是因為在燒成後期將窯停火封門,在窯頂孔上澆水,燃料中的碳素與蒸氣結合滲入胎體即成黑色。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最為精緻,其中有一種

素面

磨光的黑陶最具特色,其胎體薄而均勻,色澤黑亮,有的薄如蛋殼,故有“蛋殼黑陶”之美稱。

史前時期的陶器(三)龍山文化的黑陶

蛋殼陶的典型器物——黑陶蛋殼高柄杯

史前時期的陶器(三)龍山文化的黑陶

黑陶雙系壺,故宮博物院藏

史前時期的陶器(三)龍山文化的黑陶

黑陶單把杯

史前時期的陶器(三)龍山文化的黑陶

黑陶中以“蛋殼黑陶”最為精美,這種黑陶陶土經過精心淘洗,以輪製法製成,器壁往往留有細密的旋紋,胎壁厚僅1毫米左右,最薄處僅0。2-0。3毫米,器型僅見高足杯一種,胎質輕巧,造型規整,質地細密,器壁薄厚均勻,色澤光亮漆黑。故有“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的美譽。

史前時期的陶器(三)龍山文化的黑陶

山東姚官莊遺址出土龍山文化蛋殼黑陶杯

中國文明起源研究提出的文明要素,在山東龍山文化的內涵中多有顯現。城牆、壕溝、夯土建築、貴族墓地、銅器、玉器、蛋殼黑陶、大型陶禮器和文字等文明因素的積累,透析出山東龍山文化時期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快的發展。剩餘產品進一步增加,貧富分化日趨顯著,階級對立已經形成,“城邦林立”,人類文明的腳步正向我們走來。

史前時期的陶器(三)龍山文化的黑陶

標簽: 黑陶  龍山文化  蛋殼  山東  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