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作者:由 有杞有棠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4-10

明代有春水秋山玉嗎

到了元、明、清三代,我國的玉器進入鼎盛時期。在南方的蘇州、揚州、杭州、南京,在北方的北京、天津等地,先後形成了高度發達的制玉行業,其中,蘇州的專諸巷,尤以名工薈萃、技藝精絕著稱。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清白玉雙蟹

元明清三代皇室都設立有“內府”玉作、“工部”玉作,專門為皇室共計玉製品,所用材料主要靠進貢獲得。這一時期,玉器在社會上的使用更加廣泛,涉及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大型玉雕層出不絕,陳設品和賞玩品成為這一時期玉雕生產的主流;制玉工藝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裝飾方面,玉器工藝深受當時繪畫、書法及工藝雕刻的影響,作品追求意境神韻與筆墨情趣,以適應文人高雅的品味。清代乾隆時期,由於玉材豐富、皇家提倡和社會需求,玉雕藝術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就。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清中期青玉萬松山房圖山子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現存於北京團城玉翁亭內的元《瀆山大玉海》,明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的玉圭、玉盂、玉壺、玉爵、玉佩,特別是清乾隆時期,仿宋人筆意的《大禹治水玉山》都真正達到了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的境界。這一時期精妙絕倫的傳世品很多,如西安市文管會收藏的四件元代玉雕鴻雁,生動傳神;明代白玉梅花杯,氣韻自然;清代的白玉透雕圓盒,技藝精絕。從中,可以見到這一時期鼎盛的玉雕藝術之一斑。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元代瀆山大玉海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清乾隆大禹治水玉山

一·元代玉器特點

元代的玉器手工業發達,玉作坊規模空前龐大,以大都和杭州為兩大中心。除碾球禮制用玉之外,玉器應用範圍有所擴大,數量有所增加,玉器還被廣泛地用於建築和傢俱上。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元青玉蓮託蹲龍

在制玉用料方面,元代玉器的材質以青玉、白玉和瀆山玉為主。在加工工藝方面,採用鑽孔、鏤空並用的方法,力避自一側鑽孔直鑽到另一側,由此開創了多層鏤雕藝術效果之先河;雕刻方法主要有淺浮雕、鏤雕和圓雕,並均與陰線紋結合,善用重刀,常採用多層透雕法、深凹雕法,層次分明,具有強烈的透視效果,有較高藝術表現力的俏色雕法也常常被採用。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元青玉鏤雕鹿鶴紋帶飾

在藝術風格方面,元代玉器繼承了宋、遼時期玉器形神兼備的特徵,同時其做工漸趨粗獷,不拘小節。玉器紋飾主要有龍紋、虎紋、風紋、雁紋、人物紋、花鳥紋、山水紋、蟠螭紋、海東青紋等。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元白玉龍紐押

元代玉器的種類主要有:瓶、壺、杯、洗、項鍊、帶鉤、帶扣、玉帽頂、玉帶板、玉冊、飛天、魚形佩、螭紋飾、雙重墜、春水玉、秋山玉等,還有供簽署公文、告示之用的玉押。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元玉魚

二·明代玉器特點

明代玉器風格多樣,早期、中期和晚期的玉器特點不同。明代早期玉器最大特點是宋元遺風濃厚。明代早期玉器作工嚴謹,器形優美,藝術風格沿續元代特點,刀法遒勁、風格粗獷、不重細節。明早期紋飾總體風格趨於簡練豪放,多以龍鳳花鳥為主要題材,花卉擅長刻畫整株的大花卉,山水人物題材多刻畫歷史故事。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明青玉甪端燻爐

明代中期玉器突出特點是人文色彩比較濃厚。明代中期玉器特點開始擺脫宋元影響,呈現出自身社會特點。明代中期正值盛世,文化繁榮,因而玉器人文色彩濃郁,器形小巧玲瓏,適宜於市民階段佩戴使用。明中期玉器纖巧、細膩特點突出,花卉題材多采用折枝和纏枝花卉組成圖案,具有清新活潑的特點。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明青玉帶皮異獸

明代晚期玉器重要特徵是商代化動作色彩濃厚。明晚期玉器製作漸入佳境,不僅產量增加,且品種、題材更為豐富,蘇州已經成為全國玉器加工中心,且玉器也逐漸商品化,交易頻繁,參與海外貿易,因而出現重數量而不重質量現象。晚明尤其流行吉祥題材玉器,講究“意必吉祥”。明代晚期玉器的風格趨於繁縟,略顯瑣碎。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明青玉“一團和氣”插屏

三·清代玉器特點

清代玉器無論在品種數量和製造工藝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個發展高峰期,形成了不同風格和技術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清碧玉坐佛山子

清代玉器品種和數量繁多,以陳設品和玉佩飾最為發達。陳設品有按青銅器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種仁獸,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種有山水、花鳥玉山,浮雕圖畫式的玉屏等。玉佩的品種更為豐富,成為各階層民俗事項和服飾廣泛佩戴使用的裝飾品和吉祥物。此外兼有實用功能的各種玉器皿,文房用品數量和品種也較歷代多有增加。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清碧玉鳳鳥形硯滴

清代玉器在製作上以乾隆時代為

分界線

,前期治玉重視選料,由於開採條件改善,採集到的優質白玉、羊脂玉數量之多,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材質的精美,為這一時期能產生許多珍寶性藝術品,提供了物質基礎。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清乾隆桐蔭仕女玉山

在工藝加工方面,琢工精巧,光工細膩。乾隆時代的玉器皿的輪廓線都極規則,橫平豎直外緣及子口轉折嚴整挺拔。稜角多呈勁挺鋒銳狀。起凸的浮雕圖案邊緣,也處理成鋒利邊線,觀之剔透,觸之扎手。在拋光工藝上也很講究,一般細光處看不見琢鏃的痕跡,細光能達到玻璃光亮度。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清青玉三羊蕉葉雙孔筆插

清代中期以後,玉器生產漸入衰落,不但規模減退,工藝製作上取巧偷工造成規格越益粗糙。如所琢樹木花草枝梗,不再精到的琢出圓潤的,符合生態的形象,僅以兩面削琢的角形凸起代替。花卉圖案也不再細緻地琢出枝葉穿插、花葉翻卷的形態,大多取平面的淺浮雕處理。尤其是器皿輪廓線大多拖泥帶水,轉折含混。許多該作圓雕處理的玉陳設品、玉人、玉山,甚至小件玉佩、玉附的背面,也採取用工極少的粗處理方式。

空前的鼎盛,玉的全面世俗化——元、明、清時期玉器的特點

清光緒蓬萊仙境玉石仙台

圖片來源於網路、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路、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標簽: 玉器  明代  特點  元代  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