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這裡除了一座沉睡千年的宋代古窯,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窯址博物館!

作者:由 南唐拾茶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2-06

在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武夷山,有一個宋代的遇林亭窯址。

發現於1958年,1961年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単位,1998年間又進行了3000多平方米科學發掘,使這座沉睡了近千年的古窯顯路出真實面目,再現其曾經輝煌的歷史風采。

這裡除了一座沉睡千年的宋代古窯,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窯址博物館!

遇林亭窯址屬半地穴式斜面龍窯,它順著山坡而建,燒窯時就像一條俯衝的火龍所以為龍窯,也是一條向下爬行的蜈蜙、蛇,又名蜈蜙窯,蛇窯。

這裡除了一座沉睡千年的宋代古窯,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窯址博物館!

經挖掘則被列入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単位,1999年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在遇林亭窯址展博物館裡瞭解大量的資料,此窯不僅產量驚人,同時也是燒製成不少罕世珍品,在當時深受宋徽宗青睞。

比如,描金彩繪的黑釉盞,在國內傳世品中僅有3件,且多年前均已流散到境外去了,其中一件被日本收藏。

窯址博物館

建在窯址左側,博物館中的展品豐富,內容多,館內用照片、影象、壁畫、雕塑和實物展示了遇林亭的地理環境、窯址分佈、茶藝欣賞和當年燒製成品的情況。

這裡除了一座沉睡千年的宋代古窯,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窯址博物館!

這裡除了一座沉睡千年的宋代古窯,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窯址博物館!

從已收集到的瓷片看,這裡所出的碗盞,胎骨粗厚,造型簡樸,釉色紺黑髮亮,上有兔毫纖紋,跟我國著名的古窯之一的建陽水吉窯出土的烏金釉碗極為相似。

建州水吉窯生產的黑釉建盞由於釉色、胎骨諳般優點,被鬥試家推崇為權品,以致宋朝皇帝宋徽宗在其親撰的《大觀茶論》中稱道——

“盞色貴背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如兔毫,最為要用”。

這裡除了一座沉睡千年的宋代古窯,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窯址博物館!

時人描述建盞:色黑如漆、銀斑如呈、器重如鐵、三聲如馨,後來建窯還奉旨燒製貢品茶盞。

相傳當時永吉有窯99座,產品仍供不應求。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遇林亭窯參與生產黑盞,在建窯燒陶師傅林某等人的努力下,製作出了上品的黑盞,不但有建窯常見的樣式、釉色,如兔毫、鷓鴣斑、油滴、紺黑等,還創新出一種新品種——

描金彩、銀彩黑盞

(可能系北方窯師將定窯的描金工藝嫁接黑盞上)《福建文博》19印年2期《閩北古瓷窯址的發現和研究》中認為:

“閩北仿建窯作品以遇林亭、茶洋二窯最為成功,足可媲美。”

遇林亭窯的黑盞很受市場歡迎,產品供不應求,生產規模不斷擴大。

這裡除了一座沉睡千年的宋代古窯,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窯址博物館!

福建建窯的黑釉盞的胎骨、圈足、脛底及造型一目瞭然,而金彩天目與建盞的造型與釉色(指純黑無紋者)雖然相似(包括足牆修刀),但釉層與胎體都較建盞輕薄,少見釉淚(流、聚釉),胎色、胎骨與建盞明顯有異。

日本學術界也曾考慮將金彩天目(不包括定窯)定為建窯,但這些明顯異於建盞的因素一直困擾著學術界,遲遲不能確定窯口。

1994年秋在日本茶道資料館與MOA美術館舉辦了

“唐物天目——福建省建窯出土天目與日本的傳世天目特別展”

,金彩文字天目被正式確定為崇安(武夷山市)星村窯(遇林亭窯)產品。

金彩文字天目為福建遇林亭窯南宋產品,得到日本學術界的共同認同。

這裡除了一座沉睡千年的宋代古窯,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窯址博物館!

金彩文字天目

遇林亭黑釉器胎骨以淺灰和灰白色居多,少數青灰色,較建窯水吉出的盞細膩,但絕大多普遍含砂粒,表面粗糙,胎體稍輕薄。

釉色以純黑、藍黑為主,也見少部分醬黑、紫黑、醬黃色,釉層薄,釉面多有細密氣泡針眼,少見流釉現象,與大多數建窯以外黑釉窯場一樣外釉不及施釉線,下緣不整齊,外下脛摺痕(施釉線)多外露,口沿因釉的遊流變成黃褐色,沿下常見發育不全的細短毫紋。

造型以束口碗為主,器形矮小且相對隨意,束口稍生硬,修足力仿建窯,起刀與收刀跡不吻合,足根斜削或近平切、修刀。

這裡除了一座沉睡千年的宋代古窯,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窯址博物館!

遇林亭窯址博物館分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沉寂的窯場”,用各種照片、圖象、壁畫反映了遇林亭窯址的地理環境、窯址分佈、周邊景緻辭等總體狀況;

第二部分是“考古揭秘”,介紹了發掘古窯址的前後過程;

第三部分是“茶藝明珠”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展示了中國茶文化的深厚低蘊,著重介紹了武夷山“茶道”直接相關的歷史記載、詩文典故等。

這裡除了一座沉睡千年的宋代古窯,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窯址博物館!

博物館內的宋代飲茶圖

遇林亭博物館很小,但內容還是比較豐富,未開發,不需門票,週六週日不開放,週一至週五也不一定開放,看緣分和運氣。

標簽: 遇林亭  窯址  建窯  天目  建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