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清明上河圖密碼》讀後感

作者:由 然後我就撒杯了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3-08

在讀《清明上河圖密碼》之前,沒怎麼讀過國內的懸疑型別小說,之前也只接觸過《鬼吹燈》《心理罪》。雖然對國內的懸疑小說疏於瞭解,但對於這種與中國傳統文化關聯密切的小說還是十分感興趣的,所以雖然《清明上河圖密碼》非常厚,但我還是選擇了它。

其實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並沒有專門瞭解過,只是隱約知道他講了關於清明上河圖的故事,對於清明上河圖也只是簡單知道它是宋朝張擇端的作品,篇幅巨大,展現了宋朝的市井生活。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清明上河圖不再是一個模糊的認識,而是從一幅畫變成了活生生的宋朝生活。由於本身不太擅長讀人物比較多的小說,所以讀的時候做了很多筆記,讀起來也是非常吃力。總體感覺,算不上最好,但是作者的知識量和文字功底讓我歎為觀止。

據說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有五米長,描繪了描繪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隻,而《清明上河圖密碼》的作者冶文彪將這824位人物全部賦予了姓名,並且給了他們生命,將他們寫進了故事。整本書是由六個看似獨立但是卻緊密相扣的案件組成的,主線就是梅船案。原始形象就是《清明上河圖》中間位置的那條船。

在人聲喧鬧、比肩接踵的汴梁城內,一隻大船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因為過橋的時候沒有及時放下桅杆,這條船的桅杆被折斷並迎面撞上一支停泊著的新船,隨著莫名蒸騰而起的煙霧,這支折斷了桅杆的船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消失了!

開封府左軍巡使顧震在調查梅船消失案時,意外在新船上發現了25具死屍,顧震對於整件事情完全摸不著頭腦 ,於是請自己的好友,也就是以給人寫訟狀為生,人稱“趙將軍”的趙不由幫忙調查。趙不由是一個做事穩當、心思縝密並且坦率正直的人物,因為顧震的請求開始調查梅船案,過程中逐漸對這個案子產生興趣。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官府卻禁止再調查這個案件。與此同時,與梅船案几乎同時發生的其他幾個案件也漸漸浮出水面,機緣巧合查案的全都是趙不由的親人。在這本小說當中,作者如同一個織網人,以梅船案為針,織了非常宏大的一張網,把所有的讀者網在其中,樂不思蜀,流連忘返。

整本書看下來,可以感受得到,作者非常善於塑造人物和打造故事框架,雖然小說寫得不錯,但我還是要說幾點我自己的感受。第一,作者安排的故事線太多,雖然主線很清晰,但是隨著每一條線索的發展,可以明顯感覺到在最後一章收尾的時候有些吃力。第二,可能是作者想要描寫八百多個人物的執念太深,每一個人物都想介紹一番,所以有些地方顯得冗餘囉嗦,顯得沒有主次。這樣讀者在讀的時候容易因為人物太多而視覺疲累,產生混淆,閱讀的愉悅感就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