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作者:由 越財經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3-26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西村窯:鮮為人知的廣州名窯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因為完整器在國內幾無留存,很多廣州人,都沒見過甚至不知道廣州本土出產的西村窯瓷器——它曾經聲名顯赫,遠銷東南亞,被稱為“廣東四大名窯”之首。

文 | 許穎喬

廣東省文物總店

一提到廣州的古董陶瓷,相信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便是廣彩。

其實,在廣彩之前,廣州還有一個曾經聲名顯赫、遠銷東南亞的重要瓷窯——廣州西村窯。

西村窯是廣州北宋時期的一處以生產外銷產品為主的規模較大的民間窯場,產品大部分銷往東南亞,對廣州乃至全國外貿意義非凡。

西村窯完整器在國內基本不見,而在東南亞地區則時有出土。所以,很多廣州本地人,都沒見過甚至不知道西村窯瓷器。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發現窯址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西村窯窯址位於廣州市區的西北面,於1952年底發現,1956年至1957年進行了清理發掘,發掘工作完成後就地回填,修建了西村工人體育場。

西村窯窯址靠近增埗河,與珠江、北江、南江都相通,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水利運輸條件,這為西村窯的繁榮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進行西村窯的清理發掘時,

主要發現了三處廢瓷堆積,其中儲存最好、種類最豐富的一處堆積當屬皇帝崗。

窯址發掘的主要器形有:碗、盞、碟、洗、盤、盂、杯、小瓶、執壺、小罐、小口罐、四耳罐、盒、水盂、器蓋、唾壺等日常生活用器,也有鳳首壺、軍持、注子、淨瓶、腰鼓、枕、雀食、壎、狗、馬等比較少見的、帶有宗教氣息或者是娛樂功能的器形。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三種風格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西村窯的胎質有粗細之分。

在窯址發現的標本中,粗瓷佔了絕大部分。

這類粗瓷一般上青釉、醬釉和黑釉。

精瓷在窯址標本中數量較少,均為影青型別,只見於碗、碟、盞、盆這幾種器形。

西村窯在釉色方面,主要有三大類:青釉、黑醬釉和綠釉,

其中,青釉最常見,而綠釉最少。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在裝飾手法上,西村窯主要有三種風格。

第一種是受磁州窯和長沙窯的大寫意風格影響,用褐釉在青釉素身器上,一般是青釉盤心上畫牡丹或菊花圖案,線條抽象流暢,筆觸遒勁有力;亦或是在小件器物的口部、肩部或腹部等地方用褐彩進行點彩裝飾,此種裝飾技法多見於小瓶、粉盒、小水盂等器物上。

第二種風格是模仿景德鎮窯的青白瓷。這類屬於西村窯的精瓷系列,胎質潔白細膩,釉色瑩潤光潔,白中泛青,青中顯白,一般都裝飾有刻劃花紋,多見於鳳首壺、執壺、碟、碗、杯等器形。

最後一種風格最為少見,為模仿耀州窯的印花纏枝團菊紋碗,無論是器形、紋樣佈局方面都十分相似,只是西村窯的產品釉色偏黃,胎質較為疏鬆。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本土罕見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從已知的考古發掘和調查的情況來看,廣州西村窯的產品,極少出現在廣東境內的墓葬和遺址中,但在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都多有發現,這說明

西村窯的產品是專門為了外銷而燒製的。

在菲律賓的蒲端(又譯布安),曾大量出土宋代的廣東陶瓷,其中就包括西村窯。在蒲端出土的西村窯器都是較為典型的器形,有鳳首壺、青釉褐彩花卉紋大盤、青白釉執壺等,儲存完好,釉水光亮,完整程度之高在國內基本沒辦法看到。據報道,在蒲端挖掘到的瓷器,差不多囊括了在中國發掘報告中提到的所有型別。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廣州西村窯鳳首壺(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西村窯由於是外銷瓷窯的緣故,在國內留存的完整器幾乎沒有,基本上都是廢瓷碎片。而海外考古發掘出土或者是沉船所出的西村窯,相當一部分儲存較好,在器形的完整度、釉色的光亮度、紋飾的清晰度等方面,都能夠很好地補充國內對西村窯器認識上的不足,為西村窯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海底藏珍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在東南亞找尋西村窯的蹤跡時,時常可以見到沉船出水的西村窯青褐釉彩繪花卉紋大盤(見下圖)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這是西村窯的典型產品,一般常見為大、中、小三種尺寸。這種彩繪的特點是在青釉素身的基調上,用醬褐色(或黑褐色)釉在盤心繪牡丹紋或團菊紋,再旁襯枝葉紋加以點綴,圖案雖寥寥幾筆,卻生動傳神,耐人尋味。這種大盤應該是當時西村窯的窯工根據東南亞人喜歡用大盤裝食物,圍坐一起用手抓飯的習俗來進行設計和燒造的。

在東南亞還能看到一些獨具特色的西村窯產品,例如軍持。軍持是梵語“kundikā”的音譯,為伊斯蘭教徒、佛教僧侶飲水或淨手的盛水器物。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筆者在東南亞見到的西村窯軍持(見上圖)

,應是當時專門訂燒之作,在廣州西村窯窯址發掘出土的器物中並未發現有此類器形。此西村窯軍持特徵為,長頸帶弦紋裝飾,於肩、腹之間置一小口長流,腹部圓鼓,無柄,平底,整體造型自然古樸,器身還粘有貝殼等海洋生物,更添奇趣。

在海底沉睡了一千多年的西村窯,器身上多少會帶著海洋的痕跡。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筆者見過一件沉船出水的西村窯青釉弦紋長頸盤口小瓶(見上圖)

,其造型小巧玲瓏,瓶身上“長著”一株小草,與瓶身完美地融為一體,獨具美感。很多人在看到這件小瓶時都會心生疑惑,覺得瓶身上的這株小草是人為粘接上去的,但如果大家接觸過海撈瓷就知道,海撈瓷上經常會粘接著各種海底的生物,例如貝殼、海草、珊瑚等。這件小瓶和瓶上的海草經過海水沖刷、泥沙掩埋、打撈清洗後仍然可以保有其原始風貌,而且兩者結合恰到好處,實為難得一見的珍寶。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西村興衰

廣東四大名窯之首西村窯:海底藏珍,獨具美感

西村窯生產的陶瓷器物美價廉,深受海外特別是東南亞一帶人民的歡迎。

日本著名的陶瓷專家三上次男認為:“中國輸出的陶瓷……福建省和廣東省瓷窯的製品佔一半以上”。目前在運往海外的航線及海外國家發現的廣東陶瓷中,以廣州西村窯和潮州筆架山窯產品最為豐富。

西村窯的興盛是隨著北宋時期對外貿易的發展而興起的。但隨著宋室南渡,政治經濟中心移到臨安,對外貿易的中心口岸變為泉州等港口。與此同時,閩浙地區龍泉窯、建窯興起,憑著精美的產品和熟練的技術迅速吸引了市場的注意力,給廣東地區的瓷業生產帶來了致命衝擊,西村窯漸漸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雖然西村窯的存在只有短短一百五十餘年,但它以其豐富多樣的品種和紋飾,物美價廉的特點獲得了海外人民的認同,在廣州的外銷海貿中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為我們研究廣州這座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商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歷史資料。

(本文圖片由廣東省富中古陶瓷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許建林提供)

標簽: 西村  器形  青釉  廣州  窯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