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有趣的大腦(3)——你玩“絕地求生”為什麼總是吃不到”雞”?

作者:由 Dr.X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1-22

你可能認為聽覺和觸覺是兩碼事。仔細想想,聲音是什麼?其實就是空氣中的震動,而耳朵能感受這種震動,傳遞給大腦。

而聽覺和味覺又有相似之處,它們的媒介都是空氣。這就決定了這兩種感覺能起到導航的作用。而聲音傳播的距離,比氣味更遠,位置感更加精準。

你玩“絕地求生”為什麼總是吃不到”雞”?

梅超風即使雙目失明,也可以讓人聞風喪膽,靠的就是聽聲辯位;小李飛刀李尋歡即使矇眼,也可以彈無虛發。

這種功能在人類社會的早期非常重要,主要是用來逃命。當你作為原始人類還在睡眠狀態的時候,耳朵是沒有休息的。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可以被感知到。資訊傳遞給大腦,就可以判斷是否需要趕緊逃命。

只要往平靜的池塘扔一個石子,魚兒就會四散而逃。所以透過聲音對位置的判斷更為重要,聽到響動一定會往相反的方向逃命,絕不能羊入虎口。

為什麼能判斷得如此準確。這是因為“雙耳的時間差”和“雙耳的強度差”。因為兩個耳朵之間一般有15-20釐米的距離,空氣中的震動,傳導到兩個耳朵的時間有毫秒級的差別。與此同時,與聲源較近的耳朵,震動的強度也會大那麼一些。

就是這毫秒級別的時間差和細微的強度差,精妙的大腦就能對聲音來源的位置做出精準的判斷。

現在,你玩“絕地求生”一直不能“吃雞”的原因找到了!就是因為沒有配一個好耳機。敵人都開槍打你半天了,你還在原地轉圈,找不到他的位置!

有趣的大腦(3)——你玩“絕地求生”為什麼總是吃不到”雞”?

更有意思的地方來了。剛才說的都是水平層面,如果是頭頂上的東西,距離雙耳位置相同,聲音大小相同,它的位置又如何判斷呢?

除了對聲音大小的判斷,有研究認為,雙耳的褶皺居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這些褶皺對聲音來源的不同反射,讓大腦對垂直高度的聲源位置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你可以試試,用手改變耳廓的形狀,再讓別人在高處發出聲音。看看自己的判斷,會不會出現細微的偏差?

為什麼說孩子的語言能力開了掛?

聽覺,本身在人的感覺裡算不上厲害,但是和聽覺衍生出來的語言能力,確實人類演化成高階智慧生物的必備元素。

自然界的聲音非常的豐富,從悅耳的音樂,到指甲劃過玻璃的噪聲。有研究把這些聲音約超過800種因素。

剛出生的嬰兒,對於這些聲音都是敏感的。但是到了6個月左右,孩子對聲音的判斷力就開始變窄了。可以分辨出語言相關的頻率和種類的聲音,並且逐漸開始模仿。

非語言類的聲音,對於孩子的刺激開始變弱。孩子對颳風的聲音沒有什麼感覺,卻會學大人口中的“呼呼”聲,孩子不會直接學小狗的叫聲,卻會學大人模仿小狗的“汪汪”叫。

當你聽到和語音類似的聲音時,對具體的聲音可能沒有聽清楚,但會非常清楚地感受到“好像有人在說話”。

有趣的大腦(3)——你玩“絕地求生”為什麼總是吃不到”雞”?

不同語言的學習者,也會對不同語言的特定詞語更加敏感。比如中國的孩子,聽到lai,nao,nei,類似的聲音,都會聯絡到和“奶”這個詞。不止如此,孩子們還會根據詞語出現的頻率進行儲存,比如美國的孩子,聽到my baby,這個詞的時候,會聯想到他們經常聽到的my boy,my girl,認定my是一個詞。同時又會感受到ba 和by總是連續出現。所以他們絕不會把mybe當成一個詞,而會把my和baby分開。

非常可惜的是,這種敏感度只存在嬰幼兒。語言教學者也把這個時期稱作“開掛的語言學習期”,長大以後再聽到一門新的外語,並不能像小時候那樣自然而然地學會。

曾經有這樣一個潮流,每天把收音機開啟,大聲播放BBC的英語新聞,據說就能自然而然地學會英語。望子成龍的父母恨不得把家裡的電視節目全換成英文的。

不瞞你說,我以前也試過。但是卻完全沒用,聽了幾個月還是一句話都聽不懂。

後來我才知道,這不是因為自己笨,而是成年之後已經丟失了對新語言“開掛”般的學習能力。有些中國人,在美國生活了幾十年,每天生活在英語的環境裡,還是沒有學會英語,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但是,如果把小孩子放在雙語的環境下,學好兩門語言,是非常輕鬆的。

為什麼失聰的人,又是啞巴?

本來這兩方面的系統是獨立的,毫無關聯。聾的人不一定啞,啞的人也不一定聾。

但是就像前面說的一樣,語言的目的是交流。只有會聽,才能會說。許多老年人,雖然聽力下降的很厲害,帶著助聽器都聽不清你說的話。但是,他們說話卻不成問題。

但是,對於先天性的聾人來說,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聲音,就無法從前文說的800種聲音元素中,獲取語言所需要的聲音,並且用聲帶發出這些聲音,也就沒法像普通的孩子一樣,完成語言學習的過程。後天完全喪失了聽力的人,因為無法獲得聲音資訊,他們的語言也會變得奇怪起來。

現在有許多機構教學聾人說話,除了佩戴人工耳蝸改善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讓聾人模仿正常人的口型和唇型,甚至讓他們把手放在別人的喉嚨上,感受說話時帶來的震動。不斷學習和修正,達到會說話的目的。透過比正常人付出多千百倍的努力,很多失聰的孩子可以一點點的張口發出爸爸媽媽的聲音。這時候,在看一下父母的臉龐,無不飽含淚光。

有趣的大腦(3)——你玩“絕地求生”為什麼總是吃不到”雞”?

的確,聽力對於語言功能無比重要。即使是正常人,語言都會不斷修正和改變。在東北生活久了,你說話也會有一股“大碴子味“;在北京待久了,就會帶上兒話的“京腔”;在上海生活,不由自主的就能學會“桑海哎烏”,臺灣居住幾年,你的語調也會變嗲了。

“說出聽不懂”和 “聽懂說不出”!

在臨床上我們遇見過2種病人,一種哇啦哇啦大聲說話,回答問題答非所問,但是自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看上去有點像精神分裂。

還有一種,別人說話全部都能聽懂,回答的時候卻說不出話,或者只能發出類似“bubu”的聲音。

第一種患者常常被定義為“說出聽不懂”,第二種就是“聽懂說不出”!

有趣的大腦(3)——你玩“絕地求生”為什麼總是吃不到”雞”?

其實這是特定腦區出現問題的表現。“說出聽不懂”學術上稱為“感覺性失語”, 病變多位於大腦的Wernicke區。障礙較輕時,病人對別人的言談可部分聽懂,但也會常發生錯誤。

而“聽懂說不出” 病變多位於大腦的Broca區,病人與發音有關的肌肉雖未癱瘓,卻喪失了說話的能力,臨床上稱運動性失語症。

不僅如此,人類還有“書寫中樞”、“閱讀中樞”。書寫中樞損傷的人,能看懂字、能說話、也聽得懂,就是喪失了寫字的能力,這個中樞位於額中回的後部。而閱讀中樞損害的人,雖然原本識字,視力也沒有問題,但就是看不懂字。

更有意思的是“命名中樞”,一般認為是在胼胝體的部位。這個部位的損害,讓左右腦的互動出現了問題,造成“命名不能”。也就是說,看到鑰匙,他無法說出“鑰匙”兩個字,但可以說出,這是開門用的。看到鋼筆,只能說出,這是寫字用的。

如果你也見過這樣的患者,一定終生難忘。

有趣的大腦(3)——你玩“絕地求生”為什麼總是吃不到”雞”?

由此可見,語言是高於聽覺得一項功能,也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重要標準之一。學會語言,不僅要聽得見,還要聽得懂;不僅要聽得懂,還要能表達;甚至還需要完成能寫、能讀、能命名,才能構成完整的語言能力。

本體感覺、觸覺和聽覺,這3種感官看似是對於機械振動的感知。但卻在千百年的進化中和其他感覺融為一體,相互協作,完成了比本身能力強大百倍的功能。

下一節我們再來說說給其他感覺賦能的最高階感覺系統——視覺!

有趣的大腦(3)——你玩“絕地求生”為什麼總是吃不到”雞”?

標簽: 聲音  語言  my  說話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