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佛教:拜觀音菩薩時,牢記這一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作者:由 未蘭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6-19

我們從佛印與蘇東坡的一段典故說起,昔日佛印了元禪師外出遊化,機緣巧合,碰到了蘇東坡,於是兩人結伴而行。

途中,二人見到路旁有一座持經觀音的石像,佛印禪師立即整肅威儀,在觀音像前虔誠頂禮。蘇東坡歷來喜歡參禪悟道,對佛法頗有造詣,他看到佛印在禮拜菩薩,於是問道:“觀音本是正法明如來,乃是眾生頂禮的物件,為何她與我們凡夫一樣,手持經卷,她在唸什麼呢?”

佛印了元禪師答曰:“念自己。”蘇東坡疑惑不解,問此語作何解釋。

禪師說:“求人,不如求自己。”

《法華經》中說,心、佛及眾生,三者等無差別。我們皈依三寶,實際也是皈依自身本具佛性,皈依自性佛。佛性在聖無增,在凡不減,恰如《心經》所言:“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能明白這個道理,本身就是一念覺悟,一念覺即一念佛,念念覺則念念佛。

有此知見,心與佛菩薩相應,那麼感應道交,就是本分的事情。離此正知正見,心向外攀緣,不知自性具足無盡福德智慧,不向己求,反求諸於人,無異於盲修瞎練。試想,觀音菩薩是大慈悲的象徵,慈者濟喜,悲者拔苦。一個“貪嗔痴”念深重,動輒怨天尤人、喪氣失志的人,又如何像菩薩那樣,給予眾生安樂,拔除眾生的苦痛呢?

古德雲:“不患無位,患所以不立。”只要自己具有條件,世間的種種福報,自然是不求而得。有舍才有得,舍為條件,得為結果,佛菩薩常勸眾生布施,其中蘊含的,也是這番道理。

諸佛菩薩倒駕慈航,儘管我們身處娑婆,也能於此間蒙佛接引。禮拜觀音菩薩時,牢記佛法向自性中求,善自護念身口意,心性如佛菩薩般調柔,此心即與十方諸佛連成一體,即心即佛,即心作佛,功德更圓滿。南無阿彌陀佛。

標簽: 佛印  菩薩  眾生  蘇東坡  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