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終於明白那些 “感謝受傷”的娃,不是傻,是突破 之【手腕篇】

作者:由 NinaCheng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3-16

看著教室裡因手腕疼痛而用拳頭做四柱式的男生,Jessica 告誡自己,不能急於求成。但看似“小心翼翼”的她,並沒有發現,自己還是在漸漸累積因核心不足而帶來的“代償”傷害。

本文內容提要

1 別讓練習費錢又費時間

2 三大受傷高發部位

3 手腕疼是哪裡疼?

4 “一切隨之而來”的也可能是傷痛

5 疼痛正是體式知識的盲點

6 瑜伽是一場“復健”

* 請按需拖拽,或直接檢視加粗字型

隨著瑜伽練習習慣的培養,越來越多的人將瑜伽視為生活的一部分,一週四練、一週五練,不受生理期困擾的男生,甚至會天天去瑜伽教室報道。

和其它許多運動一樣,越是深入的習練越讓人上癮,就好像一場探索,想了解Ta的過往、現在,更要參與未來。

瑜伽是一種層遞式挑戰的運動

,看不到盡頭,從阿斯湯加瑜伽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每一項挑戰都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之上,真真地詮釋了少壯不努力,後面的體式徒傷悲啊 —— 根本沒法兒做。

這也是為什麼

在沒有固定序列的瑜伽流派課程中,老師的編排能力很重要

這是一趟循序漸進的旅程。任何看似能抄近道的用力方式(代償),都是一輛“黑車” —— 燒錢(費錢)又繞道(費時間)

1/ 三大受傷高發部位

不單單是瑜伽,大部分運動,最容易受傷的部位都躲不開關節與腰椎

,我們將透過這三個部位的結構與特性來看看,為何它們總是弱弱的。

今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手腕】。

手腕(腕關節)

構成

由橈腕關節 + 中腕關節構成,有著八塊小骨頭

作用

手部承重 + 穩定手部 + 協助吸收手部&前臂之間的力量。

如果手腕受傷,就無法起到穩定手部肌肉的作用了(這也是最為常見的傷情影響)。並且,由於腕關節與手掌、手臂的緊密關係,會連帶影響後二者的肌肉運作。

活動方式

屈曲、伸直、側旁移動

腕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

屈曲範圍(手掌往下彎曲的動作):70~80度

伸直範圍(手掌往上翻的動作):60~65度

側旁移動範圍(手掌左右擺動的範圍):45~55度

由此可見,

腕關節只有兩種自由度,即,前後+左右

有的同學說,我的手腕可以180度旋轉啊,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的話,我們通常認為的手腕旋轉其實是小臂的縱向中軸旋轉,無論你的手腕看起來是多麼得“搖頭晃腦”,都是小臂在進行中軸轉動時所帶動的。

2/ 手腕疼,是哪裡疼?

腕骨隧道症/尺隧道症/肌腱炎/腱鞘炎

腕骨隧道症

首先來看看

什麼是“腕骨隧道”

腕骨隧道(亦稱腕隧道),橫跨腕骨掌側(手掌那一面的手腕部分)(*相對的,背側是指手背那一面),用於保護正中神經和(屈指肌的)肌腱。

什麼是“腕骨隧道症”

簡言之,就是手腕疼的最常見原因之一,通常是正中神經受壓迫所導致。

疼痛麻木區域:位於掌側的大拇指到食指的一半

腕隧道很細小,(屈指肌)肌腱和正中神經都要從這條狹小的隧道里透過。除此之外,隧道里還有滑液膜,用來減少肌腱在裡面的摩擦,這樣一來,這條通道就已經被擠得滿滿當當了。

終於明白那些 “感謝受傷”的娃,不是傻,是突破 之【手腕篇】

pic from web

當你的腕關節需要長時間工作,比如一直用滑鼠、一直打遊戲;或經常處於極端壓力時,就會誘發其炎症病變,而炎症會導致腫脹,原本狹窄通道里的神經就會被壓迫,產生疼痛或麻木的感覺。

在瑜伽的體式中,最容易使手腕“不舒服”的,當屬支撐類體式。

但是,體式本身並沒有錯,而是如何進入體式、如何循序漸進、如何不急於求成,才能讓練習免於傷痛。任何工具,都是因使用者的不同,而發生不同的效用。

“練習練習,一切隨之而來”

誰說隨之而來的都是美好呢?

從瑜伽的角度而言,這是業力karma的當下呈現。即過去的因,現在的果。

如果內心平靜,正視自己的能力,在思索中體驗實踐,那麼,隨之而來的進步可能緩慢,但紮實健康。

如果激進攀比,那麼,隨之而來的可能只是“沒有根基”的進步表象,與日積月累的代償傷害。

比如做穿越動作時,錯誤地把整個身體的重量壓在手腕部分。如,掌根沒有壓實,而是在穿越發生的瞬間稍稍離地的話,雖然悄咪咪地給腿部增加了高度空間方便其透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手腕便會開始用“難受的感覺”給我們警告了。

3/ 讓疼痛成為激發反思的工具 而不是氣餒的理由

可能在長時間練習後的某一天,我們下意識地用“代償”的方式完成了一次穿越,被這種“成功”所矇蔽 —— 以為穿越就是如此,掌根離地也沒有怎麼樣嘛。

但事實上,掌根離地會導致身體的重量無法垂直透過手腕傳達至手部,因而造成手腕的壓力倍增。

比起手倒立時的雙手均分壓力,穿越可以有更為極端的情況發生。

因左右手使用習慣的下意識傾向性,會導致某側手腕承受更大的壓力。這就是為什麼通常是一側手腕先疼,而不是左右手一起。

如果你在練習時,稍稍觀察一下,會發現自己無論在前穿還是後穿時,身體都會不自覺地向左或向右傾斜,用來降低穿越時撞到前臂而卡住的可能性。

但由於穿越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會的動作,除了需要提升本力外,身體的協調性也是很大的考驗。其中本力的增加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任何“僥倖”的心理,都會增加受傷的機率。

以上這些情況都會

刺激到肌腱以及滑液囊鞘導致滑液膜的炎症,從而進一步增加正中神經的壓力。最終,這些炎症的表現形式(症狀)就是刺痛

原本以為的“正確”卻帶來傷痛的時候,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可能做錯了”。

疼痛,恰是正視體式認知盲點的契機。

除了幾乎每個動作都需要動用到的核心力量外,我們是不是太過依賴於雙手而忽略了背肌的運用了?再比如後彎時的推起,有沒有忘記藉助呼吸、藉助將意識放在身體前側的力量把自己“提起”?

撿起這些思索而讓自己迴歸練習的本源,或許才是傷痛的最佳療法。

尺隧道症和肌腱炎、腱鞘炎

它們的症狀和和腕骨隧道症類似,只是發生部位不同。

尺隧道疼痛麻木區域:位於掌側小拇指到食指

腕隧道疼痛麻木區域:位於掌側大拇指到食指

而肌腱炎和腱鞘炎通常又同時發生,腱鞘一般是炎症的重災區,它會牽連其包裹的肌腱。

4/ 瑜伽是一場復健

正常情況下,持續性的壓力(正常範圍內)並不會影響腕關節的穩定性,因為它們的背後有著強勁的後盾:韌帶、肌腱、肌肉以及關節本身。

當壓力來襲,在【順位】的情況下,這些壓力會自然地透過腕關節,加之肌肉的收縮,大部分壓力都會被傳導至手部承重(手腕就是個過場)。

因此,除了重大的衝擊性壓力會瞬間導致手腕的受傷外,

長年累月“偏離軌道”的壓力,也會導致腕關節在不知不覺中被消耗並發展出炎症,最後將“通道”堵塞

順位,在不思考的情況下,可能只是一種僥倖 —— 我們恰好做對了。

而傷痛,也可能是一把開啟智慧的鑰匙 —— 思考我是怎樣做對的,才能真正解鎖下一個體式。

找尋核心的過程就像是一場復健,

身體的喚醒漫長又充滿自我懷疑,而傷痛是給模稜兩可的“好像”一個答案 —— 做錯了,請翻開地圖,思索一下正確的路徑吧

原文連結:

終於明白那些 “感謝受傷”的娃,不是傻,是突破

推薦閱讀:

my 讀書 | 這本瑜伽老師的必讀書目,究竟對瑜伽練習有什麼幫助?my 乾貨 | 瑜伽教培“成色”鑑定

標簽: 手腕  瑜伽  腕關節  隧道  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