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各種窯口的黑釉盞都蹦出來啦,你的盞是哪裡的?

作者:由 建盞之家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5-02

建盞之家消停了一個多月,今天回來跟大家見面了。

編輯蘇小妹有義務跟大家交代一下最近的去向

額………………。。。。

蘇小妹回宋朝度了個長假,與東坡哥哥交流學習。

此番深造之後,將有更新、更猛的料帶給大家。

蘇小妹最近在福州和泉州的古玩市場走動。發現一個現象,市面上的水吉窯建盞變少了,品相好的整器見不到,殘件也不多,福清窯黑釉盞還是流通主將,一些說不清窯口的黑釉盞也常出來走場。

福州古玩市場

原來在微信上賣水吉盞的人開始發一些所謂“建窯系”的盞。大概原因是水吉盞賣得差不多了,而隨著建窯窯址保護力度加大,貨源少了,並且水吉盞的價格一直上升,已經有些“吃不動”,乾脆就賣其他窯口的黑釉盞。

那些看似建盞,卻又不怎麼像建盞的黑釉盞是哪裡來的呢?

是不是都很想扒一扒它們的老巢在哪裡?

黑釉盞的燒製在宋代並不是個別的現象,在已經發現的宋瓷窯址中有三分之一都燒製黑釉盞,甚至還有不少專門燒黑瓷盞的瓷窯。建窯是其中最突出的以燒製黑釉盞為主的窯口,而福建燒黑釉盞的窯口還有很多,多到什麼地步呢,考古專家都還沒統計清楚。春節期間福建省博物館做了兩個展覽,一個是叫做“絲路帆遠——福建海上絲綢之路”,另一個叫做“閩跡尋蹤考古成就展”,其中有不少建窯建盞,也有建窯以外的黑釉盞。

書中收錄了兩隻建窯茶盞分別是:

宋代建窯黑釉醬斑碗,

宋代建窯黑釉黃兔毫盞

福建省博物館

建窯曾一度為宮廷燒製鬥茶所用的黑盞,而且所燒建盞鐵質感強、器型規整、斑紋多,有盞友戲稱“宋徽宗同款”,最受追捧。商家們都捂著建盞“上品”,不肯輕易出售,等著賣高價。這也是市面水吉盞減少的一個原因。

建窯兔毫束口盞

福清窯是東南沿海地區外銷瓷的重要產地,生產的黑釉盞器型和花色都很多樣,數量也很多。福清窯建盞的釉面往往很光亮,這與它二次施釉的工藝有關,透過兩次施釉來使釉層加厚,釉面光滑,福清窯建盞中有些釉面為藍兔毫,毫紋短粗,bling-bling地泛著藍光。

福清窯束口盞

福清窯黑釉盞面子還不錯,骨子裡比較差勁。大部分福清盞手感很輕,胎質粗糙,多數是白胎和黃泥胎,偶有鐵胎;修胎修足不太嚴謹,大概是因為宋代窯工應對出口商品,草草了事。

市場上福清盞不少,但全品也不多見,價格比水吉盞要低很多。福州的古玩市場上還有一類閩侯窯的黑釉盞,和福清窯的很像,價格也差不多,器型上與福清窯黑釉盞略有差別,但是一般不進行嚴格區別。

攝於泉州市博物館

宋福清窯黑釉盞,建盞中傳世品很少見,這件福清盞具有一定代表性。

黑釉盞中還有一種淺腹碗,很多是白胎,比福清窯還白,質地比較細膩,少有大的砂石。大部分釉層較薄,玻化效果不怎麼好,有些帶兔毫,毫紋不夠清晰,多數比較細並且彎曲。這樣的黑釉盞很可能是茶洋窯的。

茶洋窯束口盞

茶洋窯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東南約25公里的葫蘆山村的茶洋,也生產外銷瓷,但是蘸釉和修胎都比較細緻,修足中還有典型的“平肩”手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茶洋窯建盞都有“平肩”,而“平肩”也非茶洋窯專屬。

茶洋窯黑釉盞中也有少數進行過二次施釉。整體來說,茶洋窯黑釉盞的釉面不如福清窯。器型上,茶洋窯的淺腹盞很典型,深鬥盞要少一些。在日本,有部分稱為“灰背天目”的黑釉盞。經研究,普遍認為它屬於茶洋窯,還有一部分灰背天目是屬於建窯。大概是日本人也鍾情於茶洋窯,因而茶洋窯黑釉盞也有一定地位。

日本MOA美術館藏灰被天目(唐物)

黑釉加金彩的盞長期以來被當做建窯的產品,最近幾年才確認是出自武夷山的遇林亭窯,這說明遇林亭窯所產的黑釉盞與水吉窯建盞的相似度很高。

遇林亭窯描銀束口盞

建盞的興盛與建茶的聞名有很大關係,五代至北宋時期,建甌鳳凰山方圓三十里茶山被列為御茶園,所產的御用龍鳳茶餅,名冠天下。南宋紹興五年(1135),御茶園改移武夷山。

宋時武夷貢茶,每年仲春,由福建漕司進第一綱臘茶,名為“北苑試新”。而遇林亭窯窯址曾出土一件描金銘文為“北苑先春”的黑釉盞,由此可以推測,在御茶園遷移之後,遇林亭窯所產的黑釉盞可能因武夷山貢茶而受到重視。

遇林亭窯所產的黑釉盞除了描金黑釉盞以外也有很多兔毫盞,但釉層不如建窯厚,聚釉現象比較少,胎土鐵質感較弱。遇林亭窯址,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窯址之一,燒製的黑釉盞數量也比較大,很多具有標誌性的盞還沒有被研究清楚,有待進一步探究。市場上對於遇林亭窯的黑釉盞認識比較模糊,盞友們看到黑釉描金盞往往不敢判斷。

泉州古城

黑釉盞在福州古玩市場和泉州古玩市場上的表現有些不一樣。蘇小妹這幾天也逛了泉州的古玩市場,泉州的古玩城就在關帝廟旁邊,規模不小,人也很多。泉州港在宋元時期非常興盛,留下了不少宋元遺蹟和遺物。

不過,蘇小妹在泉州古玩城裡看到的水吉盞比福州古玩市場上的更少,水吉盞仿品就不提了,福清盞比較多,卻還有不少四川西壩窯、江西吉州窯的瓷片,有些瓷片上還帶著點兒牡蠣殼的痕跡,推測是海撈瓷,這是福州古玩市場少見的,算是泉州特色了。

泉州關帝廟

蘇小妹逛了泉州古玩城,路過關帝廟,見其香火鼎盛,心裡默唸,泉州果然是“閩南佛國”,蘇小妹躋進大殿,唸了十句阿彌陀佛,出來之後不禁捧腹大笑,旦求關二爺諒解。泉州博物館讓蘇小妹有些失望,展品不多,人不多,燈光不怎麼亮,想找的黑釉盞就只有幾件。一件是註明為傳世品的福清窯黑釉盞,還有幾件是晉江磁灶窯黑釉盞,磁灶窯黑釉盞器型比較小,製作粗糙,一般作為食器。

武夷山遇林亭窯址

福清窯、茶洋窯、遇林亭窯是常聽常見的福建黑釉盞窯口,有歸入建窯系的說法。事實上,在宋代建陽周邊,如閩北、閩東、閩南等地區形成了大規模的黑釉瓷窯群和產區。

較為有名的窯址除了武夷山遇林亭、南平茶洋、福清東張,還有建陽麻紗、建甌小松、光澤茅店、浦城半路、閩侯南嶼、鴻尾、寧德飛鸞、其他如順昌、建寧、將樂、連江、羅源、閩清以及德化、晉江、漳浦、寧化、長汀等窯址也兼燒黑釉瓷。

而光澤以南的邵武市也有兼燒黑釉茶盞,從該窯創燒於元代,終燒於明代看來,其仿建盞的黑釉盞,是應外銷而產的可能性比較大。

福建內不同窯口所產的黑釉瓷盞,從釉面到器型再到胎質都有區別,與建窯建盞的關係或親或疏。比如,建陽麻紗窯與水吉窯的盞最為接近,多數為鐵胎黑釉的敞口小薄碗,混入水吉窯中不容易看出來;而茶洋福清的與建窯的差別就比較明顯;還有一些小窯口的黑釉盞,普遍認識不清,看著老氣,卻總讓人感覺“假假的”,讓盞友們很燒腦。

韓國新安木蒲打撈上岸原定由浙江寧波赴臺日本途中不幸失事沉沒的至治三年(1323)沉船中發現的這件白泥胎黑釉盞,與建窯建盞有些差異,是因為南宋後期建窯胎泥的取制方法改變,還是其他窯口的黑釉盞,尚待進一步論證。

攝於福建省博物館

德化窯黑釉盞與匣缽,可見燒製方式與建窯相似

攝於福建省博物館

連江-定海打撈的宋元時期的黑釉盞

攝於福建省博物館

茶洋窯匣缽標本

攝於福建省博物館

建窯建盞 釉面分別為灰皮釉、芝麻釉、金兔毫

攝於泉州市博物館

宋磁灶窯黑釉盞

而從全國範圍來看,黑釉盞在福建以外的其他地區也有生產,也有些特色產品,山西介休窯、懷仁窯、陝西耀州窯也有一些油滴產品,不過油滴結晶很小,形成原理與建盞也有差別;而吉州窯的玳瑁、剪紙漏花具有濃厚的民俗風味,值得探究。

福建省外還有哪些生產黑釉瓷的名窯呢?

建盞資訊互動可以加微信(jzzj114),朋友圈每天更新!

下期再接著說。

標簽: 福清  建盞  建窯  茶洋  遇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