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中考必讀名著《儒林外史》導讀

作者:由 甬泉語文中考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12-31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吳敬梓的生平與《儒林外史》的思想內容、主題、藝術成就。

2、學習《儒林外史——匡超人》的客觀、真實的間接諷刺的筆法。

3、學習《儒林外史》的多樣化的諷刺手法。

教學重難點:多樣化的諷刺手法及運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圖片,邊出示邊指出作家作品及人物,都出示完,提問這些圖片上人物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明確:都是可笑可鄙的人物,都是作者在作品中所諷刺的人物。

今天我們透過《儒林外史》節選部分《匡超人》的學習,來體會其諷刺藝術。

二、《儒林外史》作品介紹

1、介紹《儒林外史》的思想內容

明確:《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社會問題小說。它以真人為模特兒,以當代發生的事為素材加以概括提高。作者從儒林入手,對民族文化長期積澱下來的黴爛因素進行了深入的解剖和批判。與以前的小說相比,《儒林外史》更具有思辯和批判的特色。《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雖然對黑暗現實的揭露頗為深刻,但主要是表述理想,體現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寫得更光彩照人。《金瓶梅》對於社會現實展現和暴露多於批判。而《儒林外史》則主要是透過對醜惡現象的批判揭示其理想,體現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在小說中是次要的,也並不動人,而作者所抨擊諷刺的人物卻活躍其中,成為光彩的藝術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說,《儒林外史》不僅是我國小說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鮮明批判色彩的社會問題小說。

2、介紹《儒林外史》的主題

明確:《儒林外史》的主題是複雜的,它有著無數種解讀的可能:關注制度的人,讀出它對八股取士的批判;關心歷史的人,讀出了民族家國興亡的沉痛思慮;關心個體命運的人,讀出了生動的靈魂解剖、焦灼的精神拷問……於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群醜圖,有人視之為文運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人從中讀出了士子心靈漂泊的悲涼。

《儒林外史》以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物件,以批判科舉制度為中心內容,描繪了封建社會廣闊的社會生活,揭露了封建社會末期各種醜惡現象,從而揭示了這個社會必然滅亡的命運。

3、《儒林外史》的藝術成就

《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藝術成就是它所具有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諷刺藝術。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於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對於《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是中國小說史中諷刺藝術的一個里程碑。

中考必讀名著《儒林外史》導讀

三、分析《儒林外史》的客觀寫實的諷刺筆法

1、提問:同學知道的文學作品中諷刺性的情節,語言,人物性格的片段。

答案略

2、(教師總結)在中國文學史上,諷刺文學的產生是很早的,甚至可以說有了文學,也就有了諷刺文學的產生。如先秦諸子散文的寓言,魏晉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說(先秦的寓言《莊子》,魏晉的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如唐傳奇,元明戲曲(唐代傳奇《枕中記》,宋元話本小說《快嘴李翠蓮記》等,都有諷刺作品或帶有諷刺意味的描寫。明以來的小說,諷刺文學有了很大發展。《金瓶梅》、《西遊記》裡有很多幽默和諷刺的描寫。《西遊補》、《斬鬼傳》、《聊齋志異》的某些篇章更有不少諷刺的佳作。但是,作為一部社會問題小說,作為以諷刺為主要藝術手段,而諷刺的手法和運用又非常嫻熟巧妙的當首推《儒林外史》。魯迅說:‘迨《儒林外史》出,於是說部之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這是很中肯的評論。

3提問:如何理解諷刺呢?

明確:諷刺不是謾罵,不是詛咒,它是一種藝術。

所謂諷刺是對假、醜、惡的否定,是一種特殊感情的表現形式,運用諷刺的目的在於揭露,揭露被諷刺者的矛盾所在,以及他的可笑可惡。

4、魯迅說‘諷刺的生命是真實’,‘非寫實決不能成為所謂諷刺’

作為諷刺藝術的典範,《儒林外史》的高明之處主要在於用真實而典型的故事情節來體現諷刺的意味,那麼《匡超人》一文中有哪些真實而典型的具有諷刺性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在文中畫線,並作以旁批)

答案略

5、這種客觀真實的筆法有什麼特點呢?下面我們以《匡超人》中最具諷刺性的一個片段和另一部現代諷刺小說錢鍾書先生的《圍城》片段進行比較。

(事先準備好題簽,以完成表格的方式明確答案)

方鴻漸經不起父親和丈人的兩面夾攻,懂得文憑的重要,這一張文憑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自己沒有文憑,好象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圍城》)

匡超人吹噓自己有學術一段

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夠了,自從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書、行書、名家的稿子,還有……不瞞二位先生說,此處讀書的人,家裡隆重的是小弟,都在書案上,香火蠟燭,供著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此言誤矣!所謂先儒者,乃已經去世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稱乎?’匡超人紅著臉道:‘不然!所謂’先儒’者,乃先生之謂也!’(《匡超人》)

比較《圍城》節選和《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的不同

《圍城》(節選)用諷刺性的比喻進行評點,直接諷刺。

《儒林外史》作者自己不站出來說話,而是冷靜地客觀地白描描寫,讓人物的行為自己說話。尖刻的諷刺寄託在不動聲色的、幾乎是無動於衷的描寫之中,含蓄的間接諷刺。這種寫法被稱作‘皮裡陽秋’(口頭上不作評論,心裡卻有所褒貶)。

6、《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在作品中冷眼旁觀,那些可鄙可笑的人物就一個個紛至沓來,登場做了淋漓盡致的表演。吳敬梓描寫了一個真實的世界,當然這種真實是藝術的真實,而不是事實上的真實。吳敬梓筆下的人物或許沒有實實在在的存在過,但是那些事情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過,《儒林外史》30多萬字,共寫了三百多個人物,這眾多人物個性鮮明,所以當時就有人評述:十有八九有原型。那麼作者何以能夠做到這樣的呢?

明確:和作者的生平及創作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找同學把預習的有關作者的介紹作以交流。略)

總結:吳敬梓(公元1701年-1754年),生長在長江北岸安徽省全椒縣一個‘名門望族’的大家庭。自幼處在名門望族的社會環境中,而成長的家庭卻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中年後又驟然陷入貧困不堪的境地。在他一生所經的這種由‘漸’而‘驟’的家庭破落過程中,從宗族幾代關係以及自己的人際關係看,他接觸計程車大夫階層很廣泛,認識與熟知的人物也非常多。他看的嘴臉,受的冷暖,經歷的人事,體驗的世情,都極其豐富深刻。這就培養了他富有正義的敏銳感覺和體察現實的清醒頭腦,使他能夠看透清朝黑暗統治下士大夫階層的墮落與無恥,看透政治的罪惡與社會的腐敗。正是這種身世經歷,成為吳敬梓嚴肅的現實主義精神的直接淵源。

四、研究《儒林外史》的諷刺手法

1、為了達到更好的諷刺效果,光有客觀寫實的筆法是不夠的,作者還運用了多種諷刺手法,請觀看影片後歸納

明確:細節描寫,誇張手法,對比手法

2、藉助經典分析細節描寫及其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片段一:次晚,遣一個老成管家來到書房裡向匡超人說道:‘家老爺拜上匡爺。因昨日談及匡爺還不曾恭喜娶過夫人,家老爺有一外甥女,是家老爺夫人自小撫養長大的,今年十九歲,才貌出眾,現在署中,家老爺意欲招匡爺為甥婿。一切恭喜費用俱是家老爺備辦,不消匡爺費心。所以著小的來向匡爺叩喜。’匡超人聽見這話,嚇了一跳,思量要回他說已經娶過的,前日卻說不曾;但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礙;又轉一念道:‘戲文上說的蔡狀元招贅牛相府,傳為佳話,這又何妨!即便應允了。——《匡超人》(心理細節)

分析:對於自己停妻再娶的行為,匡超人有過躊躇,但為了圓謊,不得不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戲文上說的蔡狀元招贅牛相府,傳為佳話‘這些話是自欺欺人,平衡自己內心不安的成分,同時他也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的唯一法則,使得匡超人的悲劇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

片段二:嚴監生喉嚨例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到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裡拿出來,伸出兩個指頭。大侄子趕上前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哪裡,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得溜圓,把頭又狠狠地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拖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兩位舅爺不在眼前,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著眼淚,走上前道:’老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燈盞裡點的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頓時就沒了氣。——《儒林外史》(動作細節)

分析:兩個手指頭,平平常常,微不足道。可是,吳敬梓卻牢牢地抓住了它,並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嚴監生氣息奄奄,連話都不會說了,可總是斷不了氣。他關心著一件事情,掙扎著把手從被單裡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他關心著一件什麼樣的重大事情呢?不是兩位親人不得見面,也不是兩筆銀子沒有吩咐,更不是兩位舅爺不在跟前,而是燈裡兩根燈草費了油!點燈費油,死不瞑目!吳敬梓就是這樣,透過對兩個指頭的著力描摩,表現了一個封建地主的慳吝、貪慾、愛財如命的性格,豐富了這一典型的文學形象。

片段三:本區的教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的時候,十字架,燭臺,和銀鑲的聖水壺一出現,似乎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復活了,目不轉睛的盯著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後的動了一動。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的聖像,他卻作了一個駭人的姿態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裡,這一下最後努力送了他的命。——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神態細節)

分析:眼睛,是人體五官之一,是人物肖像的組成部分。巴爾扎克緊緊抓住葛朗臺這一雙小小的眼睛及其情態,進行了細緻入微的生動的刻畫。老葛朗臺接近死亡,但他的吝嗇作風,對金錢的貪婪的癖性絲毫沒有改變。他已經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他僅有的一點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裡了,‘而這僅有的一點生命力,又透過眼睛而全部傾注到那些金錢上。鍍金鑲銀的法器一出現,他那彷彿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又復活了,目不轉睛的盯著它,又表現了他對金子的極端貪婪;為了佔有更多的金子,他在即將壽終正寢的當兒還竭盡全力去抓那些法器,結果斷送了他的生命,這又恰恰反映了他的吝嗇、他的貪婪致死不變。作者正是透過這些細節描寫,使老葛朗臺這一典型的文學形象有了立體感。

明確作用:透過典型化的真實細節描寫,對人物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增強諷刺效果。

3、藉助經典分析誇張手法及其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片段一:(范進)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跤跌倒,牙關緊咬,不省人事。

(范進)一腳踹在塘裡,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儒林外史》

分析:中舉發瘋‘在當時的士人中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是’會有的實情‘。作者正是運用這種誇張的手法,透過’一拍、一笑、一說、一跌‘幾個動作,就把范進狂喜而瘋、昏厥倒地的情景突現出來。接著,作者又描繪一幅更精彩的漫畫:’(范進)一腳踹在塘裡,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范進這種瘋狂十足、狼狽不堪的醜態怎不令人捧腹大笑?

片段二: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總是把雨傘裝在套子裡,把表放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裡,就連那削鉛筆的小刀也是裝在一個小套子裡的。他的臉也好像蒙著套子,因為老是把它藏在豎起的衣領裡。他戴黑眼睛,穿羊毛衫,用棉花堵在耳朵眼。他一坐上馬車,總是叫馬車伕支起車棚。總之,這人總想把自己包在殼子了,彷彿是為自己製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現實生活刺激他,驚嚇他,老是鬧得他六神不安。——-《裝在套子裡的人》

分析:用誇張的手法勾勒出別里科夫的形象,從而突出其性格,強化了作品的諷刺效果。突出了他逃避現實,頑固保守的性格特點;讓讀者看到別里科夫被束縛在一些無形的套子中間,淋漓盡致的刻畫出了一個恪守陳規陋習者的形象,達到了借形傳神的諷刺效果。

明確作用:誇張即把某種需要的東西延伸放大,以揭示出這個人物的真實面目本質。

4、藉助經典分析對比手法及其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片段一:匡超人前後的變化

前:心地純潔後:虛偽狡詐勢利忘恩負義片段二:奧楚蔑洛夫,根據狗究竟是否是將軍家的而六次’顏色‘的對比

第一次:當他不知狗主人是誰時,儼然同情赫留金並伸張正義

第二次:有人說好像是將軍家的狗時,對赫留金責罵’我可知道你們這些鬼東西是什麼玩意兒‘,’對狗也格外同情‘

第三次:巡警說’這不是將軍家的狗‘時,他又變臉了,咒罵狗’完全是個下賤丕子‘同時對赫留金說:’你呢受了害,我們絕不能不管!‘;

第四次:巡警說:’不過也說不定就是將軍家的狗‘。奧楚蔑洛夫讓巡警把狗帶到將軍家問清並吩咐:’就說這狗是我找著,派人送上的‘。

第五次:將軍的廚師說狗不是將軍的,他於是說’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廚師又說出確鑿不疑的證據,狗是將軍的哥哥的,他’整個臉上洋溢著溫情的笑容;‘’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興得很‘。’一口就咬破了這傢伙的手指頭!哈哈哈‘’好一條小狗‘。——《變色龍》

分析:小說在富於戲劇性的街頭場面運用前後對比的手法,透過主人公反覆無常的態度,不無嘲弄地創造了奧楚蔑洛夫這一個三變六換臉的形象,一個少廉寡恥、欺下媚上、逢迎權貴、隨風使舵的形象,一個沙俄專制時期奴才!走狗和兩面派的形象。

明確作用: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對待同一物件採取不同的態度,將深藏於人物心靈深處的卑汙揭示出來,造成強烈的諷刺效果。

中考必讀名著《儒林外史》導讀

五、總結:由同學總結《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六、寫作拓展提升

要求學生對寫過的諷刺人性弱點的片段,根據今天所學的諷刺藝術進行修改潤色並做以交流。

七、結束語:

《儒林外史》奠定了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基礎,為以後諷刺小說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儒林外史》給予後代文學的影響,突出表現在晚清的譴責小說上。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不論是他們批多慨實的精神,還是藝術表現的諷刺手法,乃或由許多相對獨立的短篇聯綴而成的結構形式,均明顯地受到《儒林外史》的影響。正如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論及《官場現形記》等書時所說的,它們’頭緒既繁,腳色復夥,其記事率與一人俱起,亦即與其人俱訖,若斷若續,與《儒林外史》同。‘不過,嚴格說來,這些作品並沒有吸收《儒林外史》的全部精華而顯得粗糙浮淺。真正繼承了《儒林外史》的優秀傳統而又有所發展的乃是以後進入現代文學之列的魯迅的文學作品,在他的小說集《吶喊》和《彷徨》中我們感受到了《儒林外史》嫡傳的血脈。至於老舍、張天翼、錢鍾書等諷刺幽默大家都是直接秉承並發展了《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的,學完了這節課,你視野中的吳敬梓和《儒林外史》又具有了怎樣的價值和意義呢?請同學在課後進一步深入的閱讀《儒林外史》體會其高超的諷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