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構造的京兆杜氏(下)——隋唐

作者:由 楓無諺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11-23

到了隋唐,京兆杜氏的譜系被進一步構建,然而直至唐初,或許是因為杜預注經滅吳足夠顯赫,當時的杜氏都傾向於聯絡杜預,而非進一步聯絡杜延年。

這一點可以從唐修晉書、周書、隋書、北史中並沒有聯絡杜延年與杜預中看出。另外,隋朝與初唐的墓誌也可以提供一些證據:

杜祐墓誌(大業七年):

君諱祐,字虔祐,京兆杜陵人也。在周初啟其族,逮漢載挺其英。御史接葉其才華,僕射世濟其明德。人倫摸揩,可略而言。曾祖顒,魏使持節、徵西將軍、太尉公、都督三雍幽涇五州諸軍事雍州刺史、平陽武公;祖秀,周徵東將軍、右金紫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渭州刺史;父懿,儀同三司、禮部侍郎、殿內監、河南尹贊治。

這裡把杜周、杜延年、杜畿作為京兆杜氏的先賢提出,世系則只追溯到曾祖杜顒。而杜顒魏書有傳,是杜洪太之子,杜祖悅之弟。

在隋末,杜淹、杜如晦一支十分活躍。在舊唐書中,對他們的世系是這樣記載的:

曾祖皎,周贈開府儀同、大將軍、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內太守。祖果,周溫州刺史,入隋,工部尚書、義興公,《周書》有傳。父吒,隋昌州長史。

如晦弟楚客,少隨叔父淹沒於王世充。

如晦叔父淹。淹,字執禮。祖業,周豫州刺史。父徵,河內太守。

這裡有矛盾,杜徽與杜徵是同一人,形近而訛,不知孰是。杜皎和杜業也應為一人,不知孰是。而且這樣算下來,杜淹成了杜如晦的祖父一輩,所以世系必定有誤。幸好兩方墓誌揭示了唐書的錯誤。

年廿有一,歸於京兆郡周金紫光祿大夫、昌城郡太守,隋懷州長史、豐鄉縣侯杜徽。……長子淹,隋侍御史、御史臺丞,唐御史大夫、安吉郡公;次子銳,隋親衛校尉,並夙蒙斷機之訓,早識倚閭之慈。

從杜淹母親的墓誌可以看出,杜徽才是正確的寫法,而且他確實是杜淹之父。

唐杜創其崇構,周伯委其清源。陸海名流,分二冠於子夏。凌江做屏,徵一經於武庫。由茲厥後,族茂中京。……大父徽,周昌城河內二郡太守、懷州長史、豐鄉縣開國侯;父吒,隨昌州長史。

從杜楚客墓誌中可以看出,唐書多出了杜杲一代。而周書杜杲傳以其父名皎,則杜杲與杜徽應該是兄弟。

唐初墓誌可見的杜氏譜系源流還有:

源其本系,錫侯服於週年;語其臺鼎,定金科於漢世。其後元愷博識,創河梁於孟津;弘寶多智,樹豐碑於西海。(杜榮墓誌)

唐帝之苗,周伯之裔。(杜文貢墓誌)

其先有周之苗裔,因採命氏。仕漢繡衣,詩□□驄之綱;歸吳㢮胄,預緝止麟之經。夾河署班,榮二昆於周室;虛庭降禮,紆□□於夷門。累德漢圖,重光晉史。(杜博義墓誌)

子夏名盛漢朝,元凱功高晉室。(杜儼墓誌)

還有一些不多贅述,大概多以講述杜氏來源唐堯、周伯,以及讚美杜氏先賢如杜延年杜預為主。對先賢,只是泛泛而言,並沒有追溯譜系。目前看到的追溯譜系的最早的唐朝墓誌是《柳偘妻杜氏墓誌》:

晉鎮南將軍當陽侯預之十五代孫也。昔居唐受氏,聞乎劉累之先;在周得姓,名乎範丏之祖。……曾祖景仲,周司會大夫、兵部侍郎、太常卿、岐山郡公。……祖整,隋庫部郎中、衛尉卿、禮部侍郎。……父孝獎,唐許州長史、撫州刺史。

這裡的杜景仲,即杜顒之子,魏書有提到。杜氏是杜預十五代孫,等價於杜顒是杜預十一代孫,然而杜顒與杜祖悅是兄弟,這與杜祖悅墓誌中杜祖悅為杜畿十代孫,即杜預八代孫差距甚遠。足可證至少杜氏的十五代孫純屬構造,毫無根據。

之後又有杜濟墓誌:晉鎮南十二代孫也。而杜濟父也是杜孝獎,這個倒是和杜祖悅是杜預八代孫正好相合,不過也說明此時的京兆杜氏譜系尚在構建當中,並沒有形成統一共識。

而杜氏真正的共識還要看元和姓纂:

漢御史大夫周,本居南陽,以豪族徙茂陵,子延年又徙杜陵。延年孫篤,入後漢文苑傳。篤曽孫畿,河東太守。生恕,宏農太守。生元凱,晉荊州刺史、徵南大將軍、當陽侯。長子錫,曽孫悊,生楚、秀。秀玄孫果,後周義興太守。

這裡將杜延年-杜預-杜杲聯絡到一起。然而也有錯誤。第一,杜延年是杜篤高祖,而非祖,這裡差了兩代。第二,按杜畿為杜篤曾孫來算,杜預是杜延年十世孫,與王隱晉書不合。

次子尹。尹六代孫顒,西魏安平公。始平公攅,後漢度支尚書,生士峻、士琳。

這裡以杜顒為杜尹六代孫,即杜預七代孫,與杜銓傳相合。之後記載杜櫕,應該是有闕文及訛誤。

漢文學生篤,篤十二代孫闢,渭州刺史。(生)整,隋左衛將軍。

這裡將杜整一支系於杜篤。

少子躋,新平太守。曹,苻秦太尉,生嶷,秦秘書監。嶷生詮,後魏中書侍郎。

這裡將杜銓一支系於杜預少子杜躋。這樣符合杜銓為杜預五世孫記載,然而杜祖悅就不可能是杜畿十代孫了。

當陽侯元凱少子耽,晉涼州刺史。生頋,西海太守。生遜,過江,隨元帝南遷,居襄陽。遜官至魏興太守,生靈啟、乾元。靈啟生懐瑀、懐瑤。

這裡將杜懷寶杜崱一支與杜叔毗一支都繫於杜耽。

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採用了元和姓纂,並另有訛誤。這裡就不多加討論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舊唐書中,杜氏人物並沒有都繫於京兆。

杜暹,濮州濮陽人也。父承志,則天初為監察御史。

杜鴻漸,故相暹之族子。

杜正倫,相州洹水人也。

元和姓纂與新唐書表中雖然也稱呼他們為濮陽杜氏與洹水杜氏,但是還是為他們與京兆杜氏拉了關係。

濮陽杜氏出自赫子威,世居濮陽。

狀稱與京兆同承杜赫之子威。

赫少子秉,上黨太守,生南陽太守札。札生周,御史大夫,以豪族徙茂陵。

洹水杜氏的構造更為奇怪。元和姓纂只是同承杜延年:

狀稱與亰兆同承延年後。

到了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就已經變成了:

洹水杜氏出自戴侯恕少子寬,字務叔。

可見杜氏譜系在中晚唐仍然有進一步的構建。

總結一下:京兆杜氏源於杜周杜延年搬遷至杜陵。後來杜畿杜預功成名就,使得南北朝杜氏紛紛自雲京兆人,跟杜預拉關係。到了唐朝,經過一步步構建,一個龐大有序的杜氏譜系最終形成。

標簽: 杜氏  墓誌  杜預  杜延年  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