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之《凌虛臺記》

作者:由 知乎使用者0A4562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10-29

蘇軾其人,有才氣,亦有傲氣;他既耿介剛直,又詼諧幽默。《凌虛臺記》這篇文章往往伴隨著一個有趣的逸聞。《凌虛臺記》中的陳太守陳希亮是蘇軾任鳳翔通判時的主官。當時蘇軾僅僅進入仕途兩年,正是胸懷一腔政治夢想、追求勵精圖治的時候。而陳希亮為官老道,對蘇軾要求甚嚴,時時壓制蘇軾的銳氣,教給他一些圓滑的處事之道。蘇軾對此甚為不服氣,在陳希亮讓他為凌虛臺題記時,蘇軾起了促狹之心,於是為他作了這樣一篇唱反調的《凌虛臺記》。而陳太守竟也心胸開闊,將這則記一字不落地刻於石碑之上,二人的小小恩怨也化解了。雖然如此,這篇含有戲弄之意的記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無論是從文筆上,還是從立意上。

全篇分三段,第一二段重在敘事,交代凌虛臺的修建緣由。第一段自然地引起了修建凌虛臺的緣由是順應身邊的環境風物。第二段便提起太守拄杖閒遊,看到了秀異卓然的山峰,便興起了修臺的意思。蘇軾的文筆一向清新秀逸,既能言之有物又能生動活潑,“累累如人之旅行於牆外而見其髻也”等句點綴在說理文之中,便顯得文章頗有意趣了。

而《凌虛臺記》的精髓在第三段。蘇軾說,“廢興成毀,相尋於無窮,則臺之復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蘇軾見微知著,從宏麗的凌虛臺想到世上萬物的生生滅滅,以流動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事物,“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直到這裡,蘇軾方回答了陳太守的問題:“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丘墟隴畝矣,而況於此臺歟?”古時更加恢弘的亭臺樓閣都已經化為殘垣斷壁,更何況是區區一座凌虛臺呢?最後,蘇軾自凌虛臺又聯想到了人生際遇。一座凌虛臺都尚且不堪一擊,更何況是隻有百年性命的肉體凡胎呢?最後的結句裡,蘇軾暗諷了陳希亮建高臺以自誇的行為,便和上文承接了。層層鋪敘下來,既娓娓道出了人生哲理,又慢慢積勢,在最後給出辛辣的諷刺,蘇軾的文章,著實是百般滋味啊。

標簽: 蘇軾  凌虛臺  陳希亮  太守  文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