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史記.秦始皇》第一篇:少年到弱冠,霸業前夕

作者:由 利弗萊格斯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3-22

《史記。秦始皇本紀》是對秦始皇一生描寫最全面,也是最詳細的一片文獻。任何對秦始皇的研究分析,都離不開這個基礎。

當然,關於此篇內容的種種考證,有著層出不窮的爭議。

由於我們不是史學家,並且學習歷史的主要目的是把歷史人物的故事和人生經歷相互印證。同時不斷地去思索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運用前人的智慧,最後將書上的道理與自己的生命融合為一體,讓古人的智慧為己所用。所以關於歷史史料的真實性,就不做種種繁瑣考證了。

話不多說,開始進入秦始皇的副本。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

看到這裡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篇名和第一句的名字有出入呢?

自孔子編著《春秋》後,春秋筆法便流傳起來。而史記便是使用春秋筆法寫成的。

那麼什麼是春秋筆法呢?核心就是一字寓褒貶。拿誅、殺、弒來說,誅是以有道伐無道,殺是殺無罪之人,而弒則是以下犯上。《冰與火之歌》裡面的詹姆蘭尼斯特,就冠以“弒君者”的名號。

再看篇名“秦始皇”與名字“秦始皇帝”,就說明司馬遷對於秦始皇持有貶低的態度。

為什麼這麼說呢?對比漢朝的皇帝,都叫做“漢文帝”,“漢武帝”。因此在當時的人心中,“帝”相對於“皇”要重要的多。

雖然有貶的意思,但是作為史學家應有的道德,在文章至少有一次稱呼了全名。

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

即位時:當是之時。。。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招致賓客遊士,欲以並天下。。。。晉陽反

由此可見,秦王即位時便面對了呂不韋如此強大的人物,更有太后垂簾聽政,政權並不在他的手上。

再想想我們,十三歲時天天為了在學習上偷懶而絞盡腦汁。

八年。。。。嫪毐封為長信侯。予之山陽地,令毐居之。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毐。事無小大皆決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為毐國。

當時秦始皇尚未秦政,王權由太后代行,而所有國家大小事物均由嫪毐決策。可以看出嫪毐有多麼大的權勢。

九年。。。。己酉,王冠,帶劍。

在古代,男子二十歲即可帶冠。但為什麼秦王二十二歲才能親政呢?很簡單,如果他親政了。嫪毐怎麼辦?所以只好一拖再拖,二十二歲實在不能阻擋了,只好讓秦王秦政。

現在讓我們帶入一下嫪毐,此時嫪毐會怎麼辦呢?忍氣吞聲,交回權利?

絕不可能!長信侯毐作亂而覺,並且偽造玉璽和太后璽,施放號令,將欲攻蘄年宮為亂。

可怕的是後面三個字。王知之!秦始皇早就知道嫪毐要造反,並且已經做了準備。因為嫪毐不造反,秦始皇很難找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去剷除它。始皇早就準備了一個陷阱等他跳進來。

這一年,秦始皇才二十二歲。在今天也就是大學剛畢業,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就能佈置這樣的陷阱,由此可見,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個人。

在剷除了嫪毐之後,跟隨嫪毐的人下場如何呢?車裂以徇,滅其宗。

歷史告訴我們,歷朝對待造反的絕不留情。而秦國更甚,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殺”,大家不用覺得誇張,後面還有無數例子證明這一點。

接著,秦王繼續清除禍黨,次年,罷免呂不韋相國之後,還將親生母親朱姬流放雍稱。

針對流放一事,齊人茅焦說秦王曰:“秦方以天下為事,而大王有遷母太后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厚於雍而入咸陽,復居甘泉宮。

秦王真的原因這樣做嗎?從《秦始皇本紀》往下讀,在他攻下邯鄲後:“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把小時候得罪,欺辱過他的人,全部殺光了。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是一個感情非常強烈的人,這樣的人,當他受到背叛,而且這個人還是他的親生母親,可想而知,他的恨意是多麼強烈。

這樣一個人,居然在聽到茅焦的諫言之後,他居然選擇把母親迎回甘泉宮。

在當時的中國,非常重視孝道,在過去這種道德的剋制力相當強大,不孝子會被排斥,所有人不願意跟這樣的人打交道。

秦始皇想要平定天下,而名聲敗壞則對這條道路產生非常壞的影響。所以秦始皇選擇了聽從茅焦的建議。因為他講的有理。

由前面這些事情可以看出,秦始皇是一個非常理智的人,並且是無論何時何地都把理智擺在感情之上。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可是決定成功或失敗的,往往要看是理智控制了感情還是感情控制了理智。

那麼到現在,秦始皇都有了哪些性格特徵呢?

隱忍,從十三歲到二十二及冠。在呂不韋和嫪毐兩大勢力以及國家內部時有叛亂的情況下,忍辱負重直到剷除所有內部敵人。

記仇,拿下邯鄲後,坑殺了所有在小時候的罪過他的人。

理智,面對背叛和怨恨,沒有感情用事,而是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去面對。

明天繼續。

標簽: 秦始皇  嫪毐  秦王  呂不韋  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