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不著調的人(前言後記)

作者:由 與成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7-01

這是與成的第二本書,主體內容是作者前半生的經歷,其中有人物有故事,本文分享的是這本書的前言和後記,歡迎知友批評指正:

前言

儘管這本書是寫實的,但坦白說這些事實仍然是不完整的,所以要提醒書友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甚或是故事身上,更不要試圖對包括作者在內的書中人物做道德的評判,那是方向性的錯誤。

關於本書(前言)

自2006年完成《個體的維度》的上半部分以來,不時有書友會問及作者還有沒有其它作品,其實在11年完成《個》的下半部分的同時,我就有了另一本書的寫作設想,如果說《個》是說理的話,那麼這這本書將是講事。

在好多個昨日之夜裡,我想起自己卑微而潦草的往昔,坦白說我甚至至今都無法坦然地面對它。所以對於我來說,寫作這樣一本書是艱難的,這就像是在檢視自己的傷口,那些傷口有些已愈結,留下了疤痕,有些卻還在發展中。

寫作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標榜自己以博名利,或詆譭他人以洩私憤,寫作的目的是記錄真相傳播真理。作為一個小人物,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大機率不會被載入史冊,我的宿命就是在世界一隅悄無聲息地窮盡一生。

有人說‘生活就像一艘在大海中翻了的船,最要緊的是先救活自己’。我則常把生活比喻為一片沼澤地,至少對大多數人而言,你的出生就像是被扔進了一片沼澤地。現在,我在記憶裡努力地尋找貝殼、尋找珍珠,並把它們一點點地串起來。

講事跟說理的不同在於故事中往往涉及到他人,所以講事往往不像講說理那般開放而少禁忌。除去那些涉密涉私的,也有作者暫時或者永遠不願意提及的,當然還有作者自己也沒有搞清楚的,剩下可以寫的必然是不完整的或者說是殘缺的。

講事是不是必然沒有說理那樣的表達效率,其實也不盡然,說理往往更受到作者的表達以及讀者的理解的制約,但講事受表達與理解的影響要小得多,同時與說理不同的是,一個故事中所蘊含的意味往往是多側面多向度的。

世上沒有新鮮事,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問題並不是缺乏什麼高深遠大的認識,而是連那些基本的常識都沒有搞清楚,幾百幾千年過去,據說人類的科學已發展到近乎極限,但人類的精神卻似乎並沒有什麼大進展,人類還是過著前人已過過的生活。

‘我恨你們的靈魂在教士與巫師的手心戰慄,我恨你們的肉體在暴君與劊子手的犬齒間顫抖’,——紀伯倫48歲的時候便去世了,如今我也剛好過了這個年紀,而我的所做所成甚少,這讓我有了緊迫感,所以我更要正心誠意,努力完成新作。

有人說‘重要的是你感受到什麼,而不是我想要表達什麼’,他還說‘人們的所有的感受都是正確的’,而我要說:所有的生活、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文字都是真實的,儘管它們往往是不盡人意的。

對今天的我而言,過往的一切都恍如隔世,過往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那麼重要的是什麼呢,借用一句電影臺詞:你總會明白的。

後記

很多年前,一位學長談到了他的悲觀,我打小就見識少,又晚熟,那會甚至還談不上對生活有什麼切實的感受,更不能體會他的悲觀,然而在之後的二三十年間,隨著知識與閱歷的增加,我卻日益悲觀起來。

2013年的秋季裡,我辭去了在某傢俱廠的工作,在老家的院子裡弄了個木工房,其時我尚未意識到,這可能會是我人生的最後一搏,經歷了太多生活與工作中的恩怨紛擾,一種厭倦在心中累積,愈演愈烈,終至於無法收拾。

多年來,我先是在畢業分配時被派遣證的事困擾,接著是被家庭成員的各種事糾纏,再加上並不理想的工作跟創業經歷,這些一點點地摧毀了我關於人性與社會公正的信念,我終於不再對任何人任何事抱有任何幻想。

我的智力還不錯,朋友說我‘總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關鍵’;我的工作能力和個人品德也得到僱主們的好評;我很勤奮,比一般人更能吃苦;我還百折不撓,儘管屢戰屢未成,但我從不輕言放棄。

但我的反應很慢,在別人開始追逐的時候,我總是最後一個去追逐,在別人已經離開的時候,我總是最後一個離開,別人很容易聽出來看出來的弦外之音畫外之形,我則需要幾天幾月甚至多年以後才能回過味道來。

我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適時地建立起自己的主體性,在面對自身利益的時候,本來可以爭取的沒有去爭取,本來與自己無關的卻過度地參與其中,少的收益與多的付出相綜合,這導致我過早地透支了自己的生命。

五十歲是知天命的年紀,這時你可以看到前世今生,也看到大限,如果把人生比作穿越隧道,那麼五十歲就是開始走向光明的時刻,以後會是一個人一生中少有的可以發揮自身能動性的階段,所以說未來仍然可期。

每個人都會有結束的一天,但生活仍會繼續,你留在生活中的悲歡離合仍會繼續,所以怎麼畫好人生的句號,以便在回顧一生時,沒有未盡之事未了之緣,或者更進一步還能留下點於後代有所裨益的東西,應當是值得勉力而為的目標。

愛因斯坦說‘宇宙的奧秘之處在於宇宙可以被認知’,相較於無垠的宇宙以及人類認識與實踐的無限可能性,今天仍有太多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狹隘的框架內,人類仍然會為了搶奪資源發動戰爭,仍然會為了一己之私互相傷害。

人類的文明發展了上萬年,卻依然逃不出革命者被野心家出賣、勞動者被食利者剝削的可悲輪迴,人們總是各有盲點卻又喜歡自作主張,生活中的各種錯誤陳陳相因又交叉感染,所有的人和事都不可避免地偏離了應有的軌道。

這種紛繁錯亂又綿綿無期的狀況難免讓人悲觀,然而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談論悲觀是危險的或者至少是需要剋制的,好在我理解的悲觀不是悲觀主義者的悲觀,我的悲觀是積極的,而這種悲觀正是人之為人的高貴之所在。

-—————

2021年5月訊息:

《個》與《作》的合集本經過幾輪修訂增補,有刪有增,增刪合計增加了18篇文章,現已結稿。新稿總共涉及180多個主題240餘篇文章,分為渾沌之死/我的自白/所謂社會/關於組織/頭頭是道/完美之極等六章,內容更加洗練完整。

不著調的人(前言後記)

合集設計為布面精裝圓脊,正32開208頁,書芯選100克本白道林紙,配150克牛皮紙書衣。新書現已面市,復購及首購多冊有優惠,原版與新版同購的新版按復購核計,詳情歡迎垂詢。

不著調的人(前言後記)

一版的兩冊尚有少量餘書,考慮到新版與第一版比較有較大比例增刪修訂,一版的兩本仍有重要的資料價值,首次購買的書友可以與新版一起選購。合集選擇《個體的維度》為名,仍支援無理由退貨,贈運險。

-————-

2021年6月訊息

近期我在喜馬拉雅製作了音訊專輯《個體的維度》,主要內容為合集增修版中的部分有增補的文章中的一部分,

目的在於一方面作為第一版的補丁分享給早期的讀者,另一方面也算是對增修版的內容介紹。具體內容在喜馬拉雅上搜索書名《個體的維度》即可找到,歡迎書友前往收聽了解,留言評論,對於大家關注的與書相關的問題,我也會在後期的節目裡有所迴應。

需要強調的是,本書總共六章有240餘篇文章,資訊密度大,涵蓋範圍廣,喜馬分享只有十餘篇文章,書友可主要借其判斷語言風格及內容深淺度,而不可僅憑十幾篇文章判斷全書內容範圍,以免錯過好書。

—---—-

2022年5月訊息

新作《不著調的人》計劃於2022年6月中旬面市,該書內容主體為作者前半生經歷過的人和事,也附有作者近期的一些所思所想。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十四個章,設計為正32開224頁,布面精裝圓脊,整體裝禎與《個體的維度》合增版相統一,內容上一個說理一個講事,互為映照互為補充,兩本書囊括了作者前期的主要記憶與思考,有興趣的知友可移步本人文章欄,檢視相關文章分享。本年內復購及成套購買有優惠。

標簽: 說理  悲觀  本書  講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