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十三邀》許知遠對話賈樟柯:我越來越對形成共識不感興趣

作者:由 Orange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9-12-23

01

許知遠與賈樟柯

下午我重新看了《十三邀》許知遠和賈樟柯對話的那一季。

這個節目裡的賈樟柯和我想象中建構的文藝片導演不太一樣。

我抱著電腦,仔細琢磨著螢幕上的賈樟柯。

首先是形象,在這場談話裡,他帶著黑色墨鏡、抽著煙,說話緩慢而又幼稚。

這個在我看來有些矮小的賈樟柯,不太特殊,鏡頭裡甚至顯得有些平庸。

唯獨有一點,我是可以肯定的,他有些真實的可愛。

他跟許知遠談VR與虛擬世界,談自己寫的天體物理的論文,還談宇宙與外星人。

這種談話的狀態多少讓人有些詫異。

他們的談話內容中涉及電影的部分很少,為數不多的內容也停留在賈的電影作品的連續性上,而沒有深入到內容中。

我注意到賈似乎對神性和佛性的東西感興趣。

談話的過程有一幕是在焚香中進行,乎有一些耐人尋味。

佛性在於他的思維和語言中透露出來的近似佛教的一套語言體系,諸如有情、無情,這些詞彙是典型的帶有佛教味道的,同時又與禪的意境有所差異,是更為廣闊的,或者說是更為向外的一種意境。

神性在於他對VR模仿上帝的部分的闡述。倘若人類本身就是一個系統性的人造物,那當VR等技術的出現使我們更加接近於自己的造物主的時候,我們是否在模仿上帝?又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靠近上帝。

另一方面,談話結尾提到的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也不免讓人聯想到宗教與神性。

02

我越來越對形成共識不感興趣

有一句話,我覺得是很有啟發的。

賈說“我越來越對形成共識不感興趣”。

我們在社會里,總是試圖表達自己的觀點,其根本的目的是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以便最後達成共識。

然而,在賈樟柯的談話裡,共識的形成是一個消耗自己的過程。

我們需要耗費心力去與別人在談判中、在辯論中達成共識,最終這個過程損耗著彼此的精力。

他提到,人應該在自己的認識中突飛猛進。我們每一個人最應該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認識。

當然,這並不因為著形成共識不重要,這部分的責任更應該由教育來承擔。

所謂藝術,或者說創造者,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觀察的角度和分享的平臺。

這種觀察的角度應該是多樣的。

人對世界的觀察角度總是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因此賈提到自己過去的電影都是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帶著抹不去的連續性,即使自己有意切斷這種聯絡,依舊受限於自身的主觀表達。

這也是他回到汾陽的目的,想要重新拉開與城市、與世界的距離,獲得自己需要的角度——一種實體生活的感受。

至於分享的平臺,他的新媒體專案《柯首映》就在做著這樣的工作,是文藝電影院,也是一個新的平臺。

我很喜歡這個觀點。

越到某個階段,你會意識到,人和人之間、人和社會之間,是存在著不同的發展階段的。

例如,在某個觀點的認識上,有的人處於瞭解階段,有的人處於啟蒙階段,有的人還處於懵懂階段。

這種差異跨越時間和空間,來源於實體生活的缺失。

只有一個人經歷過同樣的生活才能夠體會,或者發展自己的同理心,來拉近這種距離。

談話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什麼促成了現代的世界性問題?

標簽: 賈樟柯  談話  共識  自己  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