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天然優勢,魯迅、張愛玲也是感同身受

作者:由 柳緣閣主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0-11-02

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天然優勢,魯迅、張愛玲也是感同身受

幾乎在中國文學史上,一提到曹雪芹的《紅樓夢》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且各種研究和探軼真是琳琅滿目,可謂是說什麼的都有,如紅樓飲食、建築、版本、人物原型研究等,看得人是頭暈目眩,聽的人越發百感交集。為何曹雪芹能夠寫出如此“驚天地、泣鬼神”的小說,細細想來卻也是十分的有趣。具體有以下幾點,且聽書法家趙富忠慢慢道來。

首先,曹家的職業背景決定曹雪芹具有得天獨厚的寫作優勢。

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天然優勢,魯迅、張愛玲也是感同身受

從目前現有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曹雪芹的家世在江南非常顯赫,從曾祖父曹璽開始擔任江寧織造算起,他們家好幾代人都是從事以下兩個主要方面的工作內容:一方面為皇室的內務府提供、採辦各類御用物品的工作。故而,在《紅樓夢》小說中,賈府裡面的老幼對於各類紡織用品的編織、種類等情況,俱是瞭如指掌。例如,書中的五十二回就有“勇晴雯病補雀毛裘”,再如書中的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其中賈母就提到“輕煙羅”,為此還嘲笑王熙鳳不識貨。由此可以看出,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必然使得曹雪芹對於紡織類的衣物等,十分熟悉。同時,也有可能啟發曹雪芹在小說構思和創作過程中,受到如同編織錦繡一般的方式啟發,創造出“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寫法。

第二個方面,主要就是曹家在擔任江南織造這個工作時,還負責第二個任務,那就是充當皇帝的耳目,瞭解江南地區的官吏以及士風民情,定期向皇帝彙報。這樣的一份帶有密探性質的工作,就使得曹雪芹在小說的創作過程中,對於各級官員如何貪汙瀆職、腐化墮落等情況十分清楚,從而寫出了各級官僚,尤其上層貴族的腐化墮落,筆筆落到要害處。例如,小說的第四回“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以及後來寫到謀奪石呆子的古扇,害得其家破人亡等事件,深刻的展現出透過研究“仕途經濟的學問”,進入官場的“文士”賈雨村之流,是如何巴結權貴,草菅人命,胡作非為的。難怪作者要借“賈寶玉”的口,罵這些人是“祿蠹”,不屑與之為伍,並使得“寶玉”越發親近“女兒”。再就是,提到上層官僚集團的代表——寧榮二府,那些貴族掌權的“主子”們,不僅勾心鬥角,縱慾享樂,而且還是“一代不如一代”。如《紅樓夢》中“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王熙鳳弄權鐵檻寺”等。後來,作者藉著柳湘蓮之口,說出“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獅子乾淨罷了”。面對這樣的話,連寶玉都無言辯解,真是給予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由此也可以說明,曹雪芹家族幾代人江寧織造的為官經歷和後來的跌宕起伏,恰恰讓他更好地看透官場的昏暗,社會的腐朽,從而在作品中流露對於那個“昌明隆盛”的時代充滿著無限的悲劇感!

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天然優勢,魯迅、張愛玲也是感同身受

其次,曹家作為“百年望族”,極為考究的衣食住行,展現的貴族品格,為小說寫作提供合理的素材。

在《紅樓夢》小說的寫作過程中,第一回寫道“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前後傳抄許多地方不盡一致,再加上部分文稿的遺失,人們自然是存在很多爭論的。但是,閱讀之後,讀者和研究者也會時常不禁感嘆小說中園林之精美,器物之豪華,飲食之奢靡。如《紅樓夢》中劉姥姥進榮國府探親,二次來時參加大觀園宴會,盡顯賈府的奢華氣派。由此可見,假如曹雪芹沒有經歷或耳聞目睹過這樣的貴族奢靡生活,又是如何能夠寫得出來。但是我們仔細閱讀後面續寫的四十回,對於人物的行為舉止、器物、衣著、擺設等方面的描寫就逐漸淡化,甚至很多地方不置一筆,而且有時候銜接,也顯得很不倫不類。如小說中八十一回,一向端莊嚴謹的王夫人,與賈政聊著迎春出嫁後的事情,本應該“悲嘆”,居然因為想到寶玉的“痴話”,“‘呲’的一笑”,後來“賈政也忍不住的笑”,對於兩個“保守、頑固”的封建貴族家長,按照其原有的風格,不為兒女的事情發怒或發愁,卻置身事外似的“偷著樂”,盡失“貴族家庭的體統或體面”,真是讓人很是莫名其妙。要是在以前,前八十回遇到寶玉“如此種種不肖”的言行,王夫人如何敢說與賈政聽,豈不是讓寶玉又要受到訓斥和捱打,掀起新的家庭波瀾。

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天然優勢,魯迅、張愛玲也是感同身受

趙富忠書法

同時,在九十七回“薛寶釵出閨成大禮”中,居然整個成婚儀式、排場等,只有匆匆數語,搞得像“過家家”,全無豪門貴胄的氣派,與之前元春省親、賈府祭祖,甚至中秋賞月等回目的排場描寫都有著天壤之別。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曹雪芹沒有豐厚的家庭底蘊,經歷或體驗過類似的榮華富貴生活,也會淪為“續書者”一般的論調,這部小說也就沒有從誕生以來,就呈現如此絢爛至極的影響力。

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天然優勢,魯迅、張愛玲也是感同身受

魯迅先生

最後,世家大族由盛而衰,乃至“一敗塗地”而產生的幻滅和傷感,這是很多平常人家所難以體會出來的人生“況味”。

《紅樓夢》這部小說,儘管具有眾多的優點,但是在我看來,最是能夠打動人心的便是處處流露出的感傷和幻滅情懷。這種人生的“況味”,被作者用詩意的語言充分表達出來,也引來眾人的嘖嘖稱奇。如七十八回寶玉哭吊晴雯未果,薛寶釵又搬出大觀園,“寶玉聽了,怔了半天,因看著那院中的香藤異蔓,仍是翠翠青青,忽比昨天好似改作淒涼了一般……”

同時,我們也都是知道的,魯迅先生的祖上算得是一個官宦人家,書香門第,可以由於他父親的“病”,家境日益凋敝,本來一個“小康人家”最後依靠“典當”為生。這樣就使得魯迅先生體驗到一個家族的由盛而衰,經歷過人世間的“大起大落”後,也會有著曹雪芹類似的感傷情懷和幻滅感,才能對於《紅樓夢》有如此深的體悟。故而,其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說道:“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而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試想從魯迅先生所作的《父親的病》、《瑣記》等作品中我們就可以窺見一二,很好地體會出兩位偉大作家之間的“感同身受”!

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天然優勢,魯迅、張愛玲也是感同身受

張愛玲先生

在此,還需要提到另一個作家——張愛玲,她也是一位具有類似生活遭遇的人。我們回想張愛玲的家庭背景,身後何嘗不是承載著一個煊赫家族敗落的“感傷情懷”。故而,張愛玲曾經也喜歡讀《紅樓夢》,還專門寫過一本關於紅樓夢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紅樓夢魘》。記得她曾經在《天才夢》中有過一段非常著名的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從折射出的感傷和幻滅,與曹雪芹的《紅樓夢》,在人生主題表達方面,也是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試想,曹雪芹的家族沒有從繁盛走向衰落,再加上獨特的家庭背景,恐怕根本不會寫出《紅樓夢》這樣的曠世奇作。儘管他曾經經歷過種種不幸,這些恰恰也都是他進行小說創作的天然優勢,這是一般創作者所不具備的。這一點我們從魯迅、張愛玲的作品和評論中,可以感受到他們與《紅樓夢》的“感同身受”,真是“蕭條異代不同時”。

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天然優勢,魯迅、張愛玲也是感同身受

趙富忠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