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邛崍興福寺

作者:由 鼎尚者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1-16

崇嘏山麓,蓮花峰下,有千年之古銀杏,其身雷劈之,中空而盈桌,然新枝長綠也,故謂之銀杏坪。斯為半山臺地,百數十畝之廣,古柏森然,香楠挺秀,雜樹掩映而搖曳,其間有寺曰興福寺也。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興福寺北依蓮花山者,而南凌眾山之上,常有云海日出之壯觀,星移斗轉乎幽邃;山鳥時鳴呼伴去,僧人常頌和罄來。據傳,興福古寺始建於隋,曾為佛學傳習之地,盛極一時而歷有興廢。今之廟宇,其大雄寶殿與彌勒殿(始為地藏殿)乃明嘉靖三十年(公元一五一五年)所建,餘者多為清代重建,其佈局為南北向雙軸形制:一者西山門、三聖殿、觀音殿;二者東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七佛殿,其有民居之風而非殿院之制。蓮花山西老鷹崖下,有石筍寺者,屬興福之寺廟群落,其唐時石刻佛像高古恢宏,唐風儼然者也。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興福寺西山門乃石雕所建,莊嚴宏麗,氣勢雄渾。有聯曰:興福長興普同眾生安泰,大明永大續轉法輪流芳。其上所雕物象極傳其神,所刻紋飾極盡其形。匠心獨具,栩栩如生亦哉。山門之後有門樓式戲臺,紅石之柱礎,高五尺有餘,其上穿鬥木構覆以青瓦。大梁上書“中華民國叄拾六年歲次丁亥全月十一日榖旦”等字樣,當為民國年間重建或修葺所記者。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戲臺之下,方圓數十丈,其北即三聖殿,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供奉其間,左右皆甬道,行至其後,有燃燈古佛之供奉。拾級而上者,觀音殿是也,正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左右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千手觀音菩薩、財神菩薩分列兩側。斯殿為四合院落,棟宇簷壁皆彩繪,紋飾繁複而多樣,有羅漢蒼松靜穆其間;殿西又客舍小院也,精麗而清雅。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東出觀音之殿,北為膳房,南有放生之池,紫薇一二其畔,古木參差於外。時開之金蓮花下,常行世俗之身者,無不頓生禪心矣。數丈開外,大雄寶殿是也,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蓮花之臺,法相莊嚴。殿院皆為高大紅石房柱,其上鐫刻有聯:不禮佛不參禪說什麼此岸彼岸;存真心存善念何須今生來生!經石階、甬道,天井之南即彌勒殿院,彌勒菩薩端坐其間,笑口常開。兩側石柱刻聯者三,其一曰:錫杖擊開苦地獄,明珠照破鐵圍城。是夜,若臥其兩側禪房,可聞素樸之東山門外山雨風濤之聲也。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循原路出,拾級而上乃七佛殿也。毗婆尸佛、屍棄佛、毗舍婆佛、拘樓孫佛、拘那舍佛、迦葉佛與釋迦牟尼佛供奉於上,謂之七佛殿。重樓飛簷建築,兩廂形制相同,雕樑畫棟,泥金彩繪,精巧雅緻而不失宏大之氣勢。而蛛網塵垢難見其上,故有避塵寶珠之說也。重樓者上,為藏經之樓,所藏經書典籍隋唐、明清為最,後四散遺落也。今無所藏,令人喟嘆。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七佛殿東側為騎樓門廊,出門廊往後有十數畝楨楠諸樹之林木,林間之千年銀杏不枯乃生,偉岸難再而似向禪之心不已也。金鳥鳴而松鼠躍,山風至則濤聲急;古寺盡收眼底,禪意頓生胸間。一時不知有世而無論是非也哉!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文革”破“四舊”,興福古寺也難倖免哉,佛像佛寶盡毀,言有石佛埋於膳堂之下,但未見之於今。唯餘廟宇房舍遷之以“五七”幹校,晝則開荒種茶,夜來掌燈學習。爾後又作銀杏中學之校舍,故廟舍殿宇得以儲存,可謂之不幸之幸與功德乎?

邛崍興福寺

邛崍興福寺

公元一九八八年,遷其校而歸之於寺,重塑佛像,香火再燃。有晨鐘暮鼓之音起,無俗事凡囂者聲來。時至公元二00二年,興福古寺終列四川省“文保”單位者矣。有詩曰:

山間馬道鈴聲遠,

楠柏蒼然古寺深。

果欲一聞梵音起,

時時法相戒吾心。

是以為記。

邛崍興福寺

興福寺線路小貼士:1、

邛崍西→白鶴(山)→馬湖(屬大同鎮)→水口(屬大同鎮)→油榨(屬南寶山鎮)→火井→興福寺(經崇嘏山);

2、

邛崍西→白鶴(山)→馬湖(屬大同鎮)→水口(屬大同鎮)→油榨(屬南寶山鎮)→火井→何場石筍寺→徒步經老鷹崖到興福寺;

3、

夾關(成名高速下)→天台山鎮→紀虹村(山路)→興福寺。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涉及侵權請聯絡鼎尚中心刪除

標簽: 興福寺  菩薩  古寺  興福  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