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給小孩起名不能跟母親重字嗎?

作者:由 南梔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1-06

給小孩起名不能跟母親重字嗎?機槍捷克造2022-01-06 08:51:01

題主的平輩都叫某某文,孩子起名叫某文某,這個應該算不上重字吧?

給小孩起名不能跟母親重字嗎?許晴樹2022-01-06 10:56:27

給孩子取名字沒什麼不能<和親族>重字的,只要不重名就可以了。

給小孩起名不能跟母親重字嗎?張恕2022-01-06 13:10:04

這個問題,涉及到傳統的“避諱”講究。

下面,介紹下避諱的相關知識。

一、什麼是避諱?

首先,我們需要給大家普及一下“避諱”的概念。

避諱,指的是古代為了體現對尊者、長者的尊重、敬重,在言談、書寫時,凡遇到君、父、長、上名字中的字,都不可直接提及,而要用別的字代替,或者是將其委婉地表述出來的這種行為方式。

據古籍記載,古代避諱的原則是:“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二、避諱的種類

古人根據避諱物件的不同,將避諱分為四類:

1、國諱(公諱):

國諱,也稱公諱,是要避當朝皇帝,以及本朝歷代皇帝的名諱。

意思是說,所有的國人,在說話、書寫時都要避開提及這些皇帝名字中的字,否則就是大不敬。

上面故事中的周培公,就是因為沒有避開“國諱”,結果名落孫山。

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也是為了避漢朝某位皇帝的諱而改名的。

2、聖賢諱

聖賢諱,是指要避開歷代聖賢的名諱。

聖賢,主要是指至聖先師孔子和亞聖孟子,這幾乎是每個朝代都要避開的。有的朝代,還要避始祖黃帝,周公、老子、堯舜禹等的名諱。

相傳,以前讀書人的名字中,是絕對不會出現仲、尼等字的,因為孔子是至聖先師啊,每個讀書人啟蒙時就必拜的,可謂是讀書人的祖師爺。

另據相傳,“邱”姓就是為了避孔子的諱,而將“丘”字改寫成的;同樣是為了避孔子諱,朝廷還將瑕丘縣改為瑕縣,龔丘縣改為龔縣。

3、家諱

家諱,也稱私諱,指的是晚輩、小輩在言談、行文用字時要避開長輩名字中的字,尤其要避父母、祖先等長輩的諱。

因為避諱的物件是家族中的長輩,所以是全家的“家諱”或“私諱”。在與別人交往時,也應避對方的長輩之諱,以免失禮。

上面提到的林黛玉,就是避的“家諱”。

司馬,為了避其父的諱“談”字,在《史記》一書中,生生將趙談改成了趙同。史書尚且如此,其他就更不要說了。

4、憲諱

憲諱,是指下屬官員要避上司、長官的諱。因上司被稱為“大憲”、“憲臺”,因此得名。

一則關於避“憲諱”的笑話:說五代時馮道的門客在給馮道講《道德經》時,為了避馮道的諱,寧是把“道,可道,非常道”改為“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

而有些官員還將此延伸,要求下屬避自己和父祖的名諱,以及同音的字。相傳,“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典故,也是緣於避憲諱,說的是宋代州官田登為了避其名諱,在他的所轄範圍內都把“燈”稱為火,於是當地官府上元燈節告示就寫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三、現代人取名需要不需要避諱?

現在,避諱這種習俗,也隨著地域的不同,重視程度天差地別:有的地方是根本沒這種說法,有的地方是要避直系長輩的諱,有的地方則是非常非常的講究避諱,要避很多人的諱。

在和家長的溝通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過分重視“避諱”的情形:有的地方特別講究避諱,不僅要避家中直系長輩的諱,還要避很多親戚長輩的;既要避開相同的字,還要避開同音的、近音的字。印象中曾有個家長給我們列出了四五十個避諱用字不說,還特別強調其他讀音相近的字也不可以用。

易學的核心就在於變。我們的思想、行為也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

就說這避諱吧,我們認為:時代發展到如今,國諱、聖賢諱、憲諱都不必太過講究,但 “家諱”還是避一避比較好。

因為,避長輩的名諱,不僅是對長輩的尊重,也是倫理道德的一種體現。長輩是後代的生命之源,避諱,可以讓我們不忘祖先。

具體來說,在給寶寶取名時,避開家中三代以內直系長輩名字中的字就是,即避開寶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名字中的字。

而在避諱時,也不必採用古代的幾種避諱方法,只需要避開同樣的字就是;至於同音的字,就看各地的習俗吧;而近音的字,其實不必那麼講究。

也就是說,取名時

要考慮避諱,但不能盲目避諱。

給小孩起名不能跟母親重字嗎?我又胖了許多2022-01-06 13:42:55

問你弟呀。

避諱來說,確實是這樣。但是當事人不介意是可以的。

比如李世民的《二名不偏諱》李世民與李世績

虞謙與于謙對聯「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如果你弟介意就打到他不介意就好了。

給小孩起名不能跟母親重字嗎?佩辰的麥芒2022-01-07 12:13:51

為我們留下千古佳句“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唐代“詩鬼”李賀,就曾經為名諱這個問題弄得焦頭爛額。

李賀的父親名叫

李晉肅

,因為“晉”與“進”同音,觸犯名諱,所以李賀就不去參加進士考試。

當時的文學大家

韓愈,皇甫湜

等非常賞識李賀的才華。於是韓愈就寫信給李賀,勸他去參加考試,並且極力的向朝廷推薦他。這就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到處毀謗李賀,非議韓愈不守禮法。

給小孩起名不能跟母親重字嗎?

為此,韓愈特意寫了一篇文章,引經據典,層層批駁,用幽默的文筆諷刺那些妒忌李賀才華的人:

韓愈說

:《唐律》明文規定,名字是兩個字的,其中一個字不用避諱。就像孔子的母親名“徵在”,孔子也是使用“徵”的時候,不用“在”,使用“在”的時候,不用“徵”而已。《唐律》還規定,不避嫌名,比如長輩名“禹”,晚輩不需要避諱“雨”一樣。

韓愈說

:現在,李賀的父親叫“晉肅”,李賀去參加進士考試,難道觸犯法律了嗎?況且,父親叫晉肅,兒子就不能參加進士考試。那麼,如果一個人的名字叫“仁”,那他的兒子就不能做“人”了嗎?

韓愈說

:“諱”這個東西是什麼時候講究的呢,大約是周公和孔子他們這些倡導禮樂制度的人開始的。可是周公做的詩從來不避諱文王“昌”,武王“發”這些字,孔子也是不避嫌名。曾參的父親名叫“皙”,也沒見過曾子避諱“昔”字。周朝時有人叫“騏期”,漢朝時有人叫“杜度”,他們的兒子該怎麼避諱呢?是不是連姓這個同音字也一起避諱了呢!

韓愈說:呂后,漢武帝他們,也只是將自己的名字“雉”諱為“野雞”,“徹”諱為“通”,沒有避諱同音字。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名“虎”,追尊太祖,“虎”與“滸”同音。唐太宗李世民,“世”與“勢”同音,李淵的父親名“曬”,“昞”與“秉”同音。唐玄宗名“隆基”,“基”與“機”同音。可是皇帝的詔書和大臣的奏章也沒有避諱這些同音字啊!那麼如今李賀參加進士考試到底可不可以呢?

韓愈說: 世上又有幾個人侍奉父母能比得上曾參呢;做人能像周公、孔子呢。奇怪的是,現在的讀書人,不去努力學習曾子、周公、孔子的品行,卻要在諱父母的名字上,去超越曾子、周公、孔子,本末倒置,糊塗至極。

給小孩起名不能跟母親重字嗎?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現代人對於“名諱”早已不會像古人那麼講究了。但中華地域廣闊,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不同地區對待這件事情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有的毫不忌諱,父親叫李明,兒子就叫李小明。前國家領導人李鵬的兒子就叫李小鵬,不但同音,而且還是同一個字。也有非常講究避諱的地方,比如我所在的城市,那年兒子出生,正好是龍年,我起了一個名字有個“辰”字,我母親反對,理由是我的姥爺名字裡有個“成”字。結果當然是我妥協,因為我知道無論如何是說服不了母親的,那是她們這代人根深蒂固的“文化”。

所以,對於這件事情,不用太糾結,就像韓愈說的,不用在孩子的名字上下那麼大功夫,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行。

給小孩起名不能跟母親重字嗎?

《諱辯》

唐 · 韓愈

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與賀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諱。”釋之者曰:“謂若言‘徵’不稱‘在’,言‘在’不稱‘徵’是也。”律曰:“不諱嫌名。”釋之者曰:“謂若‘禹’與‘雨’、‘丘’與‘蓲’之類是也。”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夫諱始於何時?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歟?周公作詩不諱,孔子不偏諱二名,《春秋》不譏不諱嫌名,康王釗之孫,實為昭王。曾參之父名晳,曾子不諱昔。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諱?將諱其嫌遂諱其姓乎?將不諱其嫌者乎?漢諱武帝名徹為通,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為某字也;諱呂后名雉為野雞,不聞又諱治天下之治為某字也。今上章及詔,不聞諱滸、勢、秉、機也。惟宦官宮妾,乃不敢言諭及機,以為觸犯。士君子言語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於經,質之於律,稽之以國家之典,賀舉進士為可邪?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參,可以無譏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務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則務勝於曾參周公孔子,亦見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勝周公孔子曾參,乃比於宦者宮妾,則是宦者宮妾之孝於其親,賢於周公孔子曾參者邪?

給小孩起名不能跟母親重字嗎?

標簽: 避諱  李賀  長輩  韓愈  名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