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學書法之路徑所感

作者:由 儻駱道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1-12-07

學書法之路徑所感

前人學書法要麼有家學;要麼有師承;要麼得古人法帖數行(也可能是刻本)勤習不輟。總之是勤得誠應,一朝一代名家遞出,能被歷史留住名字的,都不是平常人。古代名家是不是都可以取法?不是!縱然很多名家塑造了藝術性很高的作品,但是個性與風格化的重複並沒有意義,藝術水平高和值得取法是兩個概念。

南宋之後的書家基本都不能作為標杆摹、仿。原因是這之後文化斷層非常厲害,政治凋敝和外族割斷是客觀存在的,南宋之後幾乎所有的書家在取法上都以閣帖為根本,直接或間接,間接的例如是學趙孟頫、王寵等,真正取法“落筆奔騰”的墨跡法帖的機會很少,米芾就是最後的標杆性人物。

今天的學習環境完全不同,自上世紀初珂羅版傳入中國,經典的晉唐墨跡得以昭示天下,一個最好的時代應該在此時開啟。可是,這是個戲劇性的時代,康有為剛剛抨擊了刻帖,全民北碑熱潮興起,真正的名家法帖墨跡就出現了!但是這股風氣並沒有扭轉,在碑學泥濘中掙脫出來的沈尹默帶著民國學風的高度推崇帖學,可惜其自身的侷限性很明顯。就是看到墨跡太晚,視力也不佳,總算在建國後50年代起發光發熱,但是文革的衝擊來了,緊接著80年代套用西方的盲目時代來了,根本沒人做正面的學問,越是顯學也是遭人忽視,或者淺嘗輒止。

學書法的路徑本應非常清晰,但是在滿地名家培訓班和展廳效應的烏煙瘴氣裡遲遲不能撥雲見日。600年來書家夢寐的法帖珍本今天以原色、高畫質、放大等各種形式出版,人人可得!宋代以後人們讀不懂的“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終於有了實證,《筆髓論》《書譜》《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九勢》等曾經玄之又玄的理論,有了墨跡對證。學書法就應該左手是北宋以前的書論,右手是南宋以前墨跡,“一一從其訊息”式的兩者互證,透過實踐,透過經驗不斷驗應於手,提高於眼,呈現於字。此外別無他法!

標簽: 墨跡  法帖  名家  取法  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