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漢墓中發現的“古董”

作者:由 湖南考古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3-05

作者:高成林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我們搞考古的人經常被戲稱為 “挖寶的”,但實際上我們挖到所謂“寶貝”的機率是很小的。大多數時候我們挖到的都是“破瓦片”或“破銅爛鐵”之類的東西。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墓的發掘確實是挖到寶貝了, 海昏侯墓是近年來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這是一座到目前為止我國發現的儲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佈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不僅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出土文物豐富而精美。

據報道,到目前為止,海昏侯墓中已出土了金器、 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 紡織品、竹簡、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 車馬坑和其他祔葬墓也出土了精美的文物。其中編鐘,數以千計的竹簡、木牘, 漆繪、熗金紋飾或朱書文字的漆器,惟 妙惟肖的青銅雁魚燈,設計精巧的青銅 火鍋、蒸餾器,以及數量巨大的金餅、馬蹄金、麟趾金,10 餘噸約 200 萬枚的 五銖錢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不過海昏侯墓的眾多珍品中,我更為關注海昏侯的兩件“古董”:一件 西周早期的青銅提樑卣和一件春秋戰國之交的青銅尊缶。

漢墓中發現的“古董”

提樑卣

[1]

這件器物相關介紹較多,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青銅尊缶是一種酒器,是春秋戰國時期楚人使用的一種極具特色的器物 ;後來吳越 和百越地區的居民受楚文化的影響,也仿製了這種酒器。不過吳越和百越地區 製作的尊缶紋飾比較複雜,因而顯得更 加精美,而且個體都偏大。

海昏侯墓出 土的這件尊缶與湖南益陽陸賈山和江蘇 南京六合程橋東周墓出土的尊缶不僅造 型、紋飾相同,而且耳部的裝飾也完全 一樣 ;唯一不同之處是陸賈山和程橋的 尊缶橫截面是圓形的,海昏侯墓的尊缶橫截面是多邊形的。江西地處湖南和江 蘇之間,也屬於古代越人的聚居區。

因此這件尊缶有可能是當地出產、海昏侯到南昌之後收羅的“古董”

漢墓中發現的“古董”

穿越來的青銅器?

漢墓中出土商周銅器的現象並不是 第一次出現。同樣是在南昌,1964 年在 南郊老福山的一座西漢中期或稍晚的木 槨墓中,出土了一件商代銅瓿 ;另外, 該墓同出的一件銅劍也應該是戰國時期的遺物。 除江西外,全國其他地區的漢墓中 也時常可以見到這種出土商周青銅器的 情況。

漢墓中發現的“古董”

河北滿城漢墓

[2]

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 王劉勝及其夫人竇綰的墓葬。在竇綰的墓中,出土了一件蟠螭蕉葉紋的提鏈銅 壺。這件銅壺無論是從形制、紋飾還是製作工藝都與滿城漢墓中出土的其他銅 器不同,而與戰國中期的湖北江陵馬山一號墓、長沙烈士公園三號墓出土的提 鏈銅壺非常相似,因此這件銅壺很可能 是一件戰國時期的“古董”。 安徽巢湖放王崗漢墓是一座規模較 大的西漢中期的墓葬。該墓出土了大量 的銅器、玉器、漆器等精美文物,其中 有一件銅鼎和商末周初時期的銅鼎形制 十分相似 ;另外該墓出土的一件銅劍也 應該是戰國時期的遺物。

湖南漢墓中出土商周銅器的地點較多,據我所知至少有三處。 第一處是長沙市郊楊家山的所謂“長沙王后”冢。該墓 1949 年之前就已 經被盜,因其中出土了帶有“楊主家 般”“今長沙王后般”等文字的漆器, 被認為是“長沙王后”冢。在該墓西南約20米處還有一座大墓,1951年中國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後來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進行了發掘,即《長沙發掘報告》中的M401。這是一座西漢中 晚期之交的墓,在主室中出土一枚銀印, 上鑄“劉驕”二字,可能就是墓主的名字。由於上述原因加上楊家山一帶屢次 發現大型漢墓,而且有些墓葬甚至還有 一般只有諸侯王級別墓葬才有的玉衣片出土,因此過去湖南考古界一直認為吳姓長沙國的王陵在湘江西岸的鹹嘉湖附近,劉姓長沙國的王陵在湘江東岸的楊家山一帶。

漢墓中發現的“古董”

近年來,長沙市文物考古研 究所等單位在湘江西岸的望城谷山一帶 發現了劉姓長沙國的王陵和可能為陵邑的城址,證明劉姓長沙國的王陵也在湘江西岸,湘江東岸的楊家山一帶應該是 長沙王室家族的成員或長沙國的高階貴族或官吏的墓地。1949 年前“長沙王后” 冢被盜時,除出土了“楊主家般”“今 長沙王后般”等文物外,還出土了一件 樊君夔匜。這是一件春秋早期的器物, 器主為樊國國君夔。1978 年河南省博物 館等單位在信陽平橋南山咀發現了樊君 夔夫婦的墓葬。

第二處是1958年湖南省博物館在離楊家山不遠處發掘的長沙五里牌一號墓。這是一座西漢中期的墓,其中出土 了一件春秋中期前後的銅簠。

第三處是 1953 年湖南省文管會發掘的衡陽苗圃蔣 家山四號墓。這是一座東漢時期的磚室 墓,有前、中、後三室,中室還帶左右 兩個耳室,其中出土了兩件商代銅器:銅爵、觶。 此外,在四川廣漢二龍崗的秦漢墓 地中,也出土了銅卣、銅劍、銅矛等早 期銅器,可惜這批銅器是墓葬破壞後採集的,無法知道其出土時的原始狀況和 共存關係。

漢墓中發現的“古董”

透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上 述出土早期銅器的漢墓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除湖南衡陽蔣家山四號墓外, 時代都集中在西漢中期及稍後 ;二是墓葬的規模一般較大,就是最小的江西南 昌老福山墓(槨室 :5。3 米 ×4 米)和 湖南長沙五里牌一號墓(墓坑 :7。5 米 ×6 米),規模也比同時期的一般墓葬要大得多。

真古董 pk 真仿造

如果僅僅只是個別墓葬出土一兩 件早期器物,我們可以把它看成偶然現 象不必深究。但是現在有這麼一批漢墓出土商周銅器,而且這批墓葬還有一定 共性,那麼就值得我們思考了。

我個人認為,當時的人應該已經充分認識到商周銅器的價值並開始有意識地收藏,而 且這種現象在當時的某一個階層應該還比較常見,可能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風氣

,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漢墓出土商周 銅器。 還有,有些事情可能比我們所能想 象到的還要複雜。如安徽巢湖放王崗漢 墓出土的那件銅鼎,乍看與商代晚期至 西周早期的銅鼎幾乎一樣,但如果細看 總覺得不對勁,尤其是腹部的一圈渦紋, 怎麼看怎麼彆扭。無獨有偶,廣漢二龍 崗出土的那兩件銅卣和銅劍,也怎麼看怎麼不像商周時期的東西,倒更像後人仿造的。可惜的是二龍崗的銅器都是採 集的,沒有原始出土地點和伴出器物, 無法判斷其到底是否是漢墓出的(因為 二龍崗還有一些零星宋墓,雖然規模很 小、隨葬品稀少,出銅器的可能性不大, 但仍然無法徹底排除)。如果我的判斷 成立,那麼就更有意思了,這說明漢代不僅有收藏商周銅器的現象,而且還有 人開始仿製商周銅器。

隱藏的推測

那麼,漢代尤其是西漢中期以後是 否真的有收藏古董的現象,甚至在某一階層中還形成了一種風氣呢?為此我查 找了一下相關文獻,希望找到相關線索。

沒想到還真的在《史記》《漢書》等正 史中發現了一些相關記載

下面就我所 見介紹三例 : 《史記》的《封禪書》、《孝武本紀》 和《漢書 • 郊祀志》等文獻中有記載, 通俗點說就是,

秦漢時期追求長生不老、 羽化成仙的風氣十分盛行,因此那些搞 煉丹、養生術的方士很有市場

漢武帝 時有一個方士叫李少君,宣稱自己可以 指揮神魔鬼怪,會長生不老之術。由於 這個人很會察言觀色,很多事情都被他說中,頗似港臺電影中的“鐵板神算”, 因此擁有眾多“粉絲”。有一次他和漢武帝的舅舅武安侯田蚡一起吃飯,同桌有一個九十多歲的老頭。他們一起聊天,聊到這個老頭的爺爺。李少君說他和這個老頭的爺爺曾經在某個地方一起 玩過,那個老頭也說他小時候確實曾和 他的爺爺到某個地方玩過,他現在還記 得那個地方(這老頭估計是一個“託”, 和李少君合夥一起騙人的)。有一天, 李少君去見漢武帝,漢武帝收藏有一件 古代的銅器,就拿給李少君看,李少君說,這件器物是齊桓公十年陳放在柏寢這個地方的。後來漢武帝找人看了上面 的銘文,證明這件器物確實是齊桓公的 東西,於是“一宮盡駭,以少君神,數 百歲人也”。一個人活幾百歲顯然是騙 人的,事實上李少君後來還是生病死了, 但漢武帝依然相信他是成仙走了。不過 齊桓公銅器這件事說明漢武帝確實收藏 有早期銅器,而且李少君等人,包括幫 漢武帝看銘文的那人,鑑定古董的造詣 可能確實是很高。

同樣,在《封禪書》、《孝武本紀》 和《漢書•郊祀志》中記載關於“古 董”的故事還有另一例。中國古代一直 有所謂“禹鑄九鼎”的傳說,相傳夏亡 後鼎遷於商,商亡後鼎遷於周,所以九 鼎就成了國家的象徵,才有東周時期的楚國“問鼎中原”。可是到了秦滅周前後, 這九個鼎不見了。不見的具體原因有很 多種說法,其中最流行的一種說法就是 沉到泗水河裡了,所以秦始皇巡遊至彭 城時還派人到泗水河裡去撈鼎,結果自 然是沒有撈到,後來漢代的畫像石上比 較常見的一個題材“泗水撈鼎”,反映 的就是這個故事。

漢文帝十二年(公元 前 168 年),黃河決口,黃水氾濫與泗 水連成一片,文帝非常焦急。這時有一 個方士叫新垣平(方士也有專業之分: 李少君主攻長生不老之術,此人的專長 是“望氣”,可能有點類似後來看風水 的陰陽先生),他揣摩到了文帝的心理, 就上書說,他望見東北汾陰一帶有“金寶氣”,可能九鼎從泗水游過來到了這一帶,建議文帝臨河修祠求鼎,鼎出來 後水患就沒有了。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治廟汾陰南,臨河,欲祠出周鼎”,這 就是汾陰后土祠的始建。

汾陰后土祠

[3]

在今山西萬榮汾河以南的黃河東岸。20 世 紀五六十年代,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在今天的后土廟和廟前村一帶,做了全 面的調查、勘探和三次發掘,發現了汾 陰古城和一處大型的東周時期墓地。東 周晉系貴族墓葬一般出土銅器很多,想 必新垣平事先知道這裡常出銅器,所以 以此來騙漢文帝。後來果然有人上書告 新垣平是一個騙子,漢文帝大怒,殺了 他全家。雖然新垣平被殺不是因為汾陰 獲鼎的事,而是其他欺騙漢文帝的事被 發覺後,企圖謀反被殺。漢文帝是個 比較仁慈的皇帝,這次一怒之下殺其全 家,可見這傢伙乾的事有多可恨。新垣 平雖然被處死了,但是這種臨河建祠求 鼎,鼎出而水患平的說法卻流傳了下來。

漢墓中發現的“古董”

漢武帝時,黃河多次氾濫、改道。元光 三年(公元前 132 年),黃河再次決口 與淮、泗相通,此後20多年一直治理 不好,受災地區糧食多年沒有收成。漢 武帝於是又在汾陰重建后土祠並親自祭祀,結果當年夏天,汾陰當地一個名叫“錦”的巫師就在後土祠附近發現了一 個大鼎:“鼎大異於眾鼎,文鏤無款識”。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眾鼎”二字,說明 當時還有其他的鼎。“眾鼎”一種可能 是當時皇家或公、私舊藏的鼎 ;還有一 種可能就是這次巫錦發現的是一個東周 時期的晉系大墓,出土的銅器不僅僅只 是一個大鼎,而是一批銅器。因為從現 在的考古發現我們可以知道,東周時期 的晉系大墓一般都有好幾套用途不同的 鼎,其中包括一或者二個特別大的無蓋 鼎(可能即文獻記載中的“鑊鼎”),巫 錦發現的大鼎可能就是這種鼎。

漢武帝 這次十分謹慎,得知此事後沒有一高興 就把鼎迎回來,而是先派人查證巫錦得 鼎這件事是不是真的,確認無誤後,才 先用這件鼎祭祀了后土祠,然後再將它 迎到甘泉宮,供奉在宗廟裡。為了紀念 獲鼎這件事,漢武帝還把這一段時間的 年號改為“元鼎”,但是后土祠獲鼎是 元鼎四年的事,改年號在此之前,因此 有人懷疑漢武帝時有兩次獲鼎 :元鼎元 年一次,元鼎四年一次。

如果說上面兩件事夾雜了大量的迷 信和神怪因素,需要我們用現在的眼光 加以分析才能理解的話,那麼《漢書 • 郊祀志》中記載的另一個故事就是以今 天的眼光來看也是非常嚴謹、科學的。 西漢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 58 年, 即海昏侯劉賀死後第二年),在今天陝 西扶風的美陽又出土了一件鼎,獻到朝 廷,漢宣帝要大臣討論這件事。大多數 人都認為要“如元鼎時故事”,供奉到 宗廟裡。當時的京兆尹(京城的最高長 官,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市長)張敞平時 非常喜歡古文字,他看過鼎上的銘文後 說美陽一帶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應該 有宗廟祭祀場所。這件鼎上有銘文,說 鼎是周王賞賜給大臣尸臣的,他的子孫 刻上銘文記載祖先的功德,並將它供奉 在宗廟之中。當年武帝在汾陰獲鼎後曾 下詔核實這件事的真假,說他是因為黃河發生水患,莊稼多年沒有收成才祭祀 后土祠,為百姓祈求豐年的。今年還沒 有收到豐收的訊息,鼎為什麼就出現了 呢?於是多方詢問一些老人,這件鼎是 不是舊藏的,目的是為了搞清楚事實。 後來查清楚鼎不是舊藏的,才將它供奉 到宗廟。現在這個鼎很小,上面又有銘 文,不是傳說中的九鼎,不宜供奉到宗廟中。漢宣帝最後同意了張敞的意見。

今天陝西省的岐山、扶風一帶是著名的周原遺址所在地,這裡多次發現窖藏或墓葬出土青銅器。張敞對尸臣鼎銘文的 解釋與今天在周原遺址發現的銅器銘文 在體例上完全一致,可見其古文字造詣 之深。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古董 收藏和鑑賞的水平已發展到一個較高的 階段。

收藏和鑑賞古董無論古今中外都是 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漢初社會凋敝,連 皇帝出門都找不到四匹顏色相同的馬來 拉車,將相出行只能坐牛車。這種極度 匱乏的物質條件是不可能產生古董收藏 和鑑賞的土壤的。漢文帝提倡節儉,在他統治期間,宮室苑囿、車騎服御都沒 有添新的 ;他還強調他的墓不起墳堆, 隨葬只用陶器,不要用金銀銅錫,目的 是“欲為省,不煩民”;臨終又下詔要 求喪事從簡。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 文景時期的墓葬,包括列侯級的長沙馬 王堆漢墓、沅陵虎溪山第一代沅陵侯吳 陽的墓葬等確實都沒有發現有金屬器隨葬的現象,可見文帝的這種垂範作用對 當時社會是有很深影響的,或者說至少 對奢靡之風是有一定約束作用的。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古董的收藏、鑑賞同樣 也很難形成氣候。 經過漢初至文景時期六十多年的休 養生息,到了武帝劉徹時期,社會經濟 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社會 財富。據《史記》記載,當時國庫裡的 錢很多,因為多年不用,串錢的繩子都 朽壞了,以至於錢數無法數清 ;國家倉 庫裡的粟米多得堆不下,流出來露在外 面,以至於腐爛了不能食用。從考古發 現來看,西漢中期以後的墓葬不僅隨葬 品數量大增,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墓葬也 是動輒幾十件、上百件器物,許多以前 不見的銅器、玉器普遍出現,而且還出 現了包括金縷玉衣、黃金貨幣、金銀製 品以及海外傳入的奇珍異寶等奢侈品, 與此前的簡樸之風形成鮮明對比。財富 的積累為古董的收藏和鑑賞奠定了社會 基礎,這可能就是西漢中期以後的漢墓 中屢次出土商周青銅器的一個深層次原 因吧。

標簽: 出土  銅器  墓葬  長沙  李少君